這一紙禁令雖然並沒有指名道姓,但其意思已經非常明顯了,這就是準備讓《決戰黃海》這部電影除了非正常渠道之外就別想在華夏市場上發行了。


    對於那些沒有得到公映許可的電影,以往都是通過發行音像製品的方式收迴成本的。這也算是給電影公司留了一條生路。可現在下達了這一紙禁令,很顯然就是將這條生路給堵上了。至於這樣的政策是不是專門針對《決戰黃海》,這就屬於無可奉告的範圍了。


    反正這禁令已經下發各音像出版部門了,具體怎麽執行,這就要看執行者對這禁令是如何理解的了。在華夏很多事情都能用三個字來表述,那就是——“你懂的”!


    現階段《決戰黃海》還在菊國參展,新天公司也沒有將這部電影送審出版的動作。可這一紙禁令發布之後,圈內人都知道這就是針對這部電影的。


    沒多久,又有消息靈通人士將這禁令的內容和其政策指向的實質含義在網上爆了出來。這則消息就好比在已經倒滿了汽油的地方劃了一根火柴——網上的輿情瞬間被引爆了。


    “三十六個老人,連五十六個民族一個民族一個代表的數字都湊不足,就號稱能夠代表全國人民了?”


    “華夏電影最大的阻礙就是這老人審片會。孔子曰老而不死是為賊。此等老賊是為國賊!”


    “明明除了少數右翼分子,大多數菊國民眾都挺支持這部電影的,可在我們自己國內卻又那麽些人怕什麽影響兩國關係。我看哪真就該把這些老家夥的裹腳布拆下來洗洗了!肯定很臭……”


    “最新消息:海州電影學院導演係退休教授xxx就是審片委員會委員之一,他家的住址是xx路xxx弄x號,家庭電話是xxxxxxx……”


    當這些針對審片委員會的抱怨和吐槽,突然升級到人肉搜索,從第一個審片委員會成員的身份和家庭住址電話等等個人信息在網上被曝光之後。一股不受控製的網絡暴力開始泛濫起來了。


    當這些個人信息出現在網絡上之後,很快這些人的各種各樣的負麵信息都被挖了出來。而這些負麵信息也大多是真假難辨。可就是這些未經證實的消息,連同那些未經證實的身份信息在網上迅速的流傳著。


    不少過激的網民開始用這種各樣的手段“懲罰”這些被曝光的“審片委員會成員”。有的往這些電話號碼開始不斷地撥打騷擾電話。有的則在網絡上大篇幅用侮辱性的語言謾罵和責難。還有的根據那些地址找上門去,扔臭雞蛋砸玻璃等等。


    由於那些身份信息不少都是假的,有的甚至是有些別有用心的人用和自己有過節的那些人的身份信息冒充審片委員會成員。所以這樣的網絡暴力很快便肆無忌憚地擴散到了很多無辜者身上。


    針對這些情況,各地的警務機關適時的出麵打擊,不過這也隻能是在現實情況下對那些上門滋事的人給予懲戒。警方還聯係了一些大型門戶網站,微博微信的服務供應商,對這些信息進行了初步的清理。可在資訊爆炸、自媒體流行的現實情況下,這種清理對於網上暴怒的輿情隻能是起到一些遏製作用,而實質上的作用並不大。


    不久之後,當一篇名為《一個道貌岸然地偽君子》的帖子在某論壇上被發布了出來。這篇帖子詳細地記述了某離休老幹部在數十年前的政治浩劫中的一些往事。這些事情對於這位被冠以“審片委員會成員”的老幹部,無疑是非常致命的。


    據說當這位老幹部的孫子從網上看到帖子,就這篇帖子的內容向老人求證時,這位老幹部激動的心髒病突發,在經過了三天的搶救之後,依然撒手人寰。


    這位老人的死,在網上竟然引起了一片讚歎和歡慶。隨著事件的持續發酵,不少人開始效法這種行為。將這些老人的曆史開始深挖……


    這些老人大多數都是經曆過那場政治浩劫的,在當時那種情況下,人都是很脆弱的。除了少數硬骨頭的人之外很多人都講過違心的話,做過違心的事。當然也許有些人本身就屬於當時的“左派”。


    在網絡上曝光的事情也大多是他們正當年的時候,在那場政治動蕩中的表現。有他們檢舉揭發同事朋友的曆史,有他們自己所做過的一些不光彩的事情。應該說這些事情很多都是事實,但隨著時間的流逝,這些不堪迴首的經曆早就被人淡忘了。有些甚至連當事人本人都已經忘了。


    可沒想到在這場“網絡挖墳”的行動中,這些所謂的“醜惡曆史”都被人翻了出來。這種掘墳鞭屍的事情是最傷人的。


    據一位有心的媒體記者的統計,如今在網絡上有名有姓有各種詳細信息的所謂“審片委員會成員”已經多達兩百多人。這個數字和真正的審片委員會成員顯然是不相符的。很多人都是被連累的無辜者。而真正的審片委員會成員有些也的確被曝光了身份信息,有些則暫時還很安全。可這樣的行動對於審片委員會來說的確是非常大的壓力。


    這些老人參與審片委員會的工作,很多都是離退休之後的“發揮餘熱”。可沒想到卻會帶來這麽大的影響。有些人憤怒地找主管部門討說法,要求保護。有些人則黯然神傷的提出了退出審片委員會的要求。還有些人則紛紛打電話給事件的始作俑者……


    翰盛兄弟影視產業集團的董事長汪東翰出生於燕京的一個軍人家庭。其祖父是建國初第一批受銜的少校軍官。其父親入伍後在藏區工作多年,最終因一場山體滑坡事故而犧牲在了那片高原之上。當時汪東翰才年僅五歲。他是由爺爺帶大的,從小就在軍區大院裏長大。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汪東翰從部隊複員後,就進入了一家出版社任攝影記者。工作了七八年後隨著第一波出國潮到了摩國留學。在摩國他學的是大眾傳媒專業,得了碩士學位。隨後因爺爺病重,就沒有繼續博士課程而選擇迴國。


    汪東翰迴國的時候正是九十年代初,帶著在摩國5年留學時期辛辛苦苦積攢的八萬摩元迴到燕京。當初他從出版社辭職去摩國留學時和原單位的領導鬧得不是很愉快。迴國後沒有正式工作的他準備自己創業。經過一段時間的籌備之後,他和堂弟汪東盛一起組建了翰盛兄弟廣告公司。


    翰盛起步的時候經營狀況不是很好,他最初選擇的是做廣告雜誌。一本大部分篇幅都是刊登商業廣告的冊頁。用上門投遞的方式投遞到各種寫字樓、高級住宅區……用現在的話說就是“發小廣告的”。每個廣告很便宜,隻有五六百塊錢。


    汪東翰後來在媒體采訪時坦言他帶迴國的八萬摩元的啟動資金,按照當時的運營狀況,翰盛兄弟公司,最多可以維持半年左右的時間。可後來,他在部隊的一位戰友幫了他一個忙,給他介紹了一筆大業務。


    他的這位老戰友當時在剛剛成立的華夏城市商業銀行總行宣傳部門工作。起初給他的業務是做一套電視宣傳片。可汪東翰卻在這中間找到了一個商機。


    華夏城市商業銀行是由各地的城市信用社統合組建而成的。由於這個原因,當時華夏城市商業銀行在全國各地機構的標識五花八門,汪東翰說服華夏城市商業銀行采用統一的標識,實行標準化、網絡化管理。


    這種整體ci設計,在國外已經有幾十年的曆史了,可在華夏卻還沒有過,這種不算創新的創新。對於汪東翰來說相當於發現了一個金礦。


    華夏城市商業銀行後來采納了汪東翰的建議,翰盛接下了華夏城市商業銀行全國多家網點的標準化規範工程,全部采取藍標紅字白底的標識。華夏城市商業銀行這一單,使翰盛兄弟廣告公司在ci設計領域裏有了很大的名氣,也賺到了很多錢。


    翰盛又先後接了不少國有大型企業的ci標準化規範項目。三年後,翰盛廣告公司進入華夏十大廣告公司行列。


    依靠廣告起家的汪東翰進入影視圈也純屬偶然。九八年初夏的一天,汪東翰在路上碰見了他出版社的老同事,這位老同事當時在央視電視劇製作中心工作,他在閑聊時和汪東翰提到了拍電視劇賺錢的一些“內幕”。汪東翰很快就動心了,他找來了一批人,投資拍攝了一部模仿摩國肥皂劇的電視劇《出版社的故事》。


    雖然沒有拍戲的經驗,但汪東翰利用自己做廣告的優勢,進行了很好的推廣,第一部戲居然盈利百分之百!嚐到甜頭的汪東翰一頭紮進電影圈裏,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當時華夏電影市場的競爭不是很激烈,利潤空間很大,又能賺錢麵對這樣一個能夠使得自己名利雙收的產業,汪東翰開始了自己的傳奇。


    作為商人的汪東翰有自己的眼光,他搭建起了一個翰盛體係——翰盛兄弟廣告、翰盛兄弟演藝經紀、翰盛兄弟影視投資,此外還涉足多元化的資本投資。汪東翰在不知不覺中使自己由一個“電影人”的身份走向了多元化,多元化的結果使他不得不考慮資本層麵的運作。


    按理說這樣一個“電影圈的一哥”本沒必要對隻是電影圈新人的星輝公司進行打壓。也沒必要利用自己的關係影響審片委員會對於《決戰黃海》這樣一部電影的審核。可正是因為在資本市場上的投資使得他不可避免的被拖進了這樣一件事情。


    當審片委員會的一些老朋友打電話給他訴苦的時候,汪東翰也意識到了《決戰黃海》這部電影引發的輿論風潮,如果不加製止的話,很有可能會讓自己和翰盛兄弟集團也被卷入進去。


    他思慮再三之後,給自己的老朋友掛了個電話:“老關,那件事情恐怕很難再做下去了……”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超感精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空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空騎並收藏超感精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