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第15章[12.11]
誤把殿下當公公 卷二 作者:樂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彭城縣,朕記得高愛卿就是彭城人,沈維做彭城縣令時,政績如何?怎會越級做了廬州刺史?」
高穆向前傾身稟道:「迴陛下,沈維在任廬州刺史之前,任彭城縣令足有十五年,幾次北拒胡馬,立下大功,頗得先帝賞識,在收複神都後,欽點其升任廬州刺史。」
皇上點點頭:「朕恍惚記得,廬州曾經是施行新法的典範,怎麽會鬧到百姓寧可拋荒做流民、還打傷朝廷特使的地步?沈維反對過新法嗎?」
高穆三人沒吭聲,程介度量著接過話,答道:「沈維寒族出身,一向支持新法。臣初聞此事,以為是沈維過於躁進,非要百姓以錢代役,百姓負擔不起,才出了這事。昨日議過之後,臣迴去詢問,得知此事還另有緣故。」
他說著從袖中抽出一封奏疏,呈遞給皇上身邊的徐若誠,「這是監察禦史牛謂今晨剛送到京中的奏疏,沈維確有縱容流民之嫌,但起因,是特使嚴開在清丈土地時徇私枉法,激起民憤。」
皇上打開奏疏,一目十行看過,皺著眉遞給劉琰。
劉琰接過來掃了幾眼,在皇上示意下,又遞給高穆。
程介真是越老越滑頭,昨日父皇聽說廬州民亂,龍顏大怒,要押解沈維進京受審,他明知沈維是何等樣人,就是一聲不吭,要不是另一位宰相鄧波勸了幾句,緩了一緩,隻怕鎖拿沈維的人已經出京了。
今日父皇口氣鬆動,問起沈維履曆,他居然也有所準備,立刻就拿出了監察禦史的奏疏,劉琰真不知該佩服還是鄙夷這位程相。
——他昨日請教宋懷信的,就是這事。
沈維這個名字,劉琰從先帝口中聽說過,印象中是個能臣,昨日要不是鄧波先開口,他就要勸諫皇上了。
然而宋懷信並不讚同,「殿下,恕臣直言,您坐上東宮這個位子,才隻是個開始。皇上麵前,若非問到,您能不開口,便千萬不要開口。」
「勸諫也不行?」
「勸諫是臣子之責,非殿下之責。」
「難道我不是臣子?」
「這時候,殿下最好隻當陛下的兒子。」
劉琰迴來想了很久,心裏明白宋懷信是要他對皇上隻須順從聽話、不必多言,可身在其間,眼見皇上與主持新法的幾個人都頗急躁,要忍住不開口勸諫,實在太難。
所以他到底還是在聽政之前,私下先跟皇上說了一遍沈維的履曆,還把宋懷信拖下了水。
「宋先生記性好,說計相原籍便在彭城,還是縣中大戶,當初抵禦胡馬時,沈維強借了高家的糧食,到最後也沒還上,生生把計相的父親氣病了。」
三司使雖非宰相,卻位高權重,大家便習慣尊稱一聲「計相」。
此刻計相高穆看完奏疏,立刻起身謝罪:「嚴開膽大妄為,臣有失察之責,但嚴開罪責再重,自有朝廷法度懲處,沈維縱民成亂、打傷朝廷特使,其罪非小、無可開脫,懇請陛下嚴懲。」
王叔獻、盧伉跟著起身,同聲請皇上嚴懲沈維。
皇上卻道:「高卿說得好,朝廷自有法度,這兩件案子,一並交刑部、禦史台、大理寺會審。都散了吧。」
大臣們魚貫而出,傳話的內侍趁勢來迴稟:「皇上,太後娘娘打發人傳話,請皇上和太子殿下去慶壽宮用晚膳。」
皇上神色緩和:「知道了。」又向劉琰笑了笑,「必是你的事。」
劉琰心中一跳,裝傻問:「兒臣麽?兒臣有什麽事?」
「婚姻大事啊。」皇上站起身,「今日娘娘召見了幾個小姑娘,八成是想同我們說說。你也別心急,先迴去用午膳吧,午後不用過來,晚膳前再來。」
「是,兒臣告退。」
劉琰雖然很想知道人選都有誰,但皇上這會兒顯然沒心情,他隻得迴去耐著性子等。哪料傍晚去到慶壽宮,先聽說的,竟是真定長公主帶了他姨母家的表妹來見太後,還和許京華碰了麵。
「陸家的姑娘?怎麽會在真定府中?」皇上不解。
太後道:「真定說她見了這姑娘喜歡,正好她沒有女兒,便接到家中做伴。」
皇上嗤笑:「什麽話?她一個遠房表嫂把正當妙齡的表妹接到府裏,說是當女兒做伴?」
太後看一眼劉琰,「先不管這些,琰兒想不想見見陸家兩個孩子?」
「我還是決定見一見。」劉琰坐在許家西客院的小亭子裏,和許京華說,「但我想讓你和我一起。」
許京華玩笑道:「怎麽?害怕了?」
劉琰神色堪稱一本正經,「到底是外姓表妹,該避嫌還是要避嫌。」
「那你讓娘娘派人陪著不就好了?」
「我怕萬一有不方便當著外人說的話,既然見了麵,還是把話都說清楚為好。」
許京華奇道:「當著我就方便說嗎?我覺得我挺外的呀!」
劉琰:「……你不想去麽?我聽娘娘說,你一直盯著陸璿看,都把人家看不好意思了,還以為你……」
「以為我什麽?」許京華瞪起眼睛,戳戳自己,「我雖然不像,但也貨真價實是個姑娘!」
劉琰:「?」她說什麽呢?
「我就是看她長得好看,昨天、不是、前天在福先寺又一直盯著你看,才多看了幾眼而已。」
「什麽福先寺?」劉琰被她繞糊塗了,「你在福先寺見過她了?」
「對啊!就是她穿著紅裙子,一直盯著你看,我跟你說,你還不信。」許京華哼一聲,「而且長公主也說在吃齋,肯定是長公主帶她去福先寺的。」
「可是她怎麽會認得我?我連長公主府都沒去過。」
許京華捏了個杏子,一邊吃一邊說:「你不是去過李家麽?也許她躲在哪裏偷看你了,嘻嘻嘻。」
劉琰:「……」笑得這麽賊,「等等,你剛剛強調你也是個姑娘,是什麽意思?」
高穆向前傾身稟道:「迴陛下,沈維在任廬州刺史之前,任彭城縣令足有十五年,幾次北拒胡馬,立下大功,頗得先帝賞識,在收複神都後,欽點其升任廬州刺史。」
皇上點點頭:「朕恍惚記得,廬州曾經是施行新法的典範,怎麽會鬧到百姓寧可拋荒做流民、還打傷朝廷特使的地步?沈維反對過新法嗎?」
高穆三人沒吭聲,程介度量著接過話,答道:「沈維寒族出身,一向支持新法。臣初聞此事,以為是沈維過於躁進,非要百姓以錢代役,百姓負擔不起,才出了這事。昨日議過之後,臣迴去詢問,得知此事還另有緣故。」
他說著從袖中抽出一封奏疏,呈遞給皇上身邊的徐若誠,「這是監察禦史牛謂今晨剛送到京中的奏疏,沈維確有縱容流民之嫌,但起因,是特使嚴開在清丈土地時徇私枉法,激起民憤。」
皇上打開奏疏,一目十行看過,皺著眉遞給劉琰。
劉琰接過來掃了幾眼,在皇上示意下,又遞給高穆。
程介真是越老越滑頭,昨日父皇聽說廬州民亂,龍顏大怒,要押解沈維進京受審,他明知沈維是何等樣人,就是一聲不吭,要不是另一位宰相鄧波勸了幾句,緩了一緩,隻怕鎖拿沈維的人已經出京了。
今日父皇口氣鬆動,問起沈維履曆,他居然也有所準備,立刻就拿出了監察禦史的奏疏,劉琰真不知該佩服還是鄙夷這位程相。
——他昨日請教宋懷信的,就是這事。
沈維這個名字,劉琰從先帝口中聽說過,印象中是個能臣,昨日要不是鄧波先開口,他就要勸諫皇上了。
然而宋懷信並不讚同,「殿下,恕臣直言,您坐上東宮這個位子,才隻是個開始。皇上麵前,若非問到,您能不開口,便千萬不要開口。」
「勸諫也不行?」
「勸諫是臣子之責,非殿下之責。」
「難道我不是臣子?」
「這時候,殿下最好隻當陛下的兒子。」
劉琰迴來想了很久,心裏明白宋懷信是要他對皇上隻須順從聽話、不必多言,可身在其間,眼見皇上與主持新法的幾個人都頗急躁,要忍住不開口勸諫,實在太難。
所以他到底還是在聽政之前,私下先跟皇上說了一遍沈維的履曆,還把宋懷信拖下了水。
「宋先生記性好,說計相原籍便在彭城,還是縣中大戶,當初抵禦胡馬時,沈維強借了高家的糧食,到最後也沒還上,生生把計相的父親氣病了。」
三司使雖非宰相,卻位高權重,大家便習慣尊稱一聲「計相」。
此刻計相高穆看完奏疏,立刻起身謝罪:「嚴開膽大妄為,臣有失察之責,但嚴開罪責再重,自有朝廷法度懲處,沈維縱民成亂、打傷朝廷特使,其罪非小、無可開脫,懇請陛下嚴懲。」
王叔獻、盧伉跟著起身,同聲請皇上嚴懲沈維。
皇上卻道:「高卿說得好,朝廷自有法度,這兩件案子,一並交刑部、禦史台、大理寺會審。都散了吧。」
大臣們魚貫而出,傳話的內侍趁勢來迴稟:「皇上,太後娘娘打發人傳話,請皇上和太子殿下去慶壽宮用晚膳。」
皇上神色緩和:「知道了。」又向劉琰笑了笑,「必是你的事。」
劉琰心中一跳,裝傻問:「兒臣麽?兒臣有什麽事?」
「婚姻大事啊。」皇上站起身,「今日娘娘召見了幾個小姑娘,八成是想同我們說說。你也別心急,先迴去用午膳吧,午後不用過來,晚膳前再來。」
「是,兒臣告退。」
劉琰雖然很想知道人選都有誰,但皇上這會兒顯然沒心情,他隻得迴去耐著性子等。哪料傍晚去到慶壽宮,先聽說的,竟是真定長公主帶了他姨母家的表妹來見太後,還和許京華碰了麵。
「陸家的姑娘?怎麽會在真定府中?」皇上不解。
太後道:「真定說她見了這姑娘喜歡,正好她沒有女兒,便接到家中做伴。」
皇上嗤笑:「什麽話?她一個遠房表嫂把正當妙齡的表妹接到府裏,說是當女兒做伴?」
太後看一眼劉琰,「先不管這些,琰兒想不想見見陸家兩個孩子?」
「我還是決定見一見。」劉琰坐在許家西客院的小亭子裏,和許京華說,「但我想讓你和我一起。」
許京華玩笑道:「怎麽?害怕了?」
劉琰神色堪稱一本正經,「到底是外姓表妹,該避嫌還是要避嫌。」
「那你讓娘娘派人陪著不就好了?」
「我怕萬一有不方便當著外人說的話,既然見了麵,還是把話都說清楚為好。」
許京華奇道:「當著我就方便說嗎?我覺得我挺外的呀!」
劉琰:「……你不想去麽?我聽娘娘說,你一直盯著陸璿看,都把人家看不好意思了,還以為你……」
「以為我什麽?」許京華瞪起眼睛,戳戳自己,「我雖然不像,但也貨真價實是個姑娘!」
劉琰:「?」她說什麽呢?
「我就是看她長得好看,昨天、不是、前天在福先寺又一直盯著你看,才多看了幾眼而已。」
「什麽福先寺?」劉琰被她繞糊塗了,「你在福先寺見過她了?」
「對啊!就是她穿著紅裙子,一直盯著你看,我跟你說,你還不信。」許京華哼一聲,「而且長公主也說在吃齋,肯定是長公主帶她去福先寺的。」
「可是她怎麽會認得我?我連長公主府都沒去過。」
許京華捏了個杏子,一邊吃一邊說:「你不是去過李家麽?也許她躲在哪裏偷看你了,嘻嘻嘻。」
劉琰:「……」笑得這麽賊,「等等,你剛剛強調你也是個姑娘,是什麽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