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獸魔宗不僅死了個弟子,青龍宮少宮主還損失不少顏麵,這件事是個不大不小的風波。
可能公孫小龍對於自己落敗、以及丟失武器一事感到丟臉,沒有繼續留在城中,隻是憤然留下狠話。
不過王陳跟此人的梁子算是結下了,萬獸魔宗也不會饒了他。
幾日後,江都這場小小風波漸漸平淡。
春秋書院。
王碩看著掌教至尊朱玄雀的迴信。
眉頭緊皺,神色不渝。
“師兄。”
“前輩。”
而此時,屈寒書正帶著王陳跨進門來。
“小友,我找你來,是想跟你說一聲,你加入浩然府做客卿一事,掌教原則上已經同意了。你隨時可以啟程前往中州聖京城,浩然學府坐落在在王城以南五老峰之上。”
“長老提攜之恩,在下感激不盡。”
王陳適時道謝。
“小友,有些話,我不該說,但你畢竟有恩於江都百姓,也算有恩於我。下麵這些話,都是我浩然府的私事,寒書師弟也了解,但外人都不知道。我希望,這些話出得我口,入得你耳,萬不可再讓其他人知道。”
“請前輩放心,在下一定謹言慎言。”
“那好,你之前也遍覽書院藏書,想必也知道浩然學府的來曆。箕子祖師是天皇大弟子,十萬年來,浩然府一直都是除了玄宗主脈之外,最強盛的一脈。兩萬年前,人皇拜入玄宗蓬萊這一脈,成為玄宗大師兄,可惜那一代玄宗宗主私情太篤,一心扶持其子,最後玄宗主脈以莫須有的理由將蓬萊一脈斬盡殺絕,逼得人皇叛出宗門。”
這些隱秘之事,涉及到曾經天下第一宗,以及極道強者人皇,為尊者諱,並沒有任何史料公開,隻有相關勢力口口相傳,王陳還是第一次聽說。
“人皇成道之後,便逼死了玄宗宗主,分裂玄宗聖地,此後,人皇又駐世萬年,於萬年之前飛升。經過萬年發展,正道十派雖然念及同氣連枝,但各派已經各自開枝散葉,當然不願意自家門派上麵還有一個上宗。”
王陳若有所思,點頭認可,他也是當了射雕世界八十年皇帝的人,自然知道這個道理。
“我浩然府,現今已有十萬儒生,把持神州億萬百姓生計和凡間政事,除掌教至尊朱玄雀是大真人巔峰之境強者外,還有中央宣政院院長首席大宣政官董殷樞是大真人境界,正魔外三家各派,也隻有我浩然府有兩個大真人。”
王陳感覺十分滿意,看來靠山找得不錯,直接找了個最硬的。
“除此之外,浩然府傳承有《儒家九經》,對應便有九個山門,除了龍場這個對應《聖人經》的山門外,每個山門的山主都是真人境界。還有便是你所知道的十三州宣政院院長,也都是真人境。但並不是說,浩然府底蘊便隻有如此,我們還有些長老,雖然並不在上列,但也有真人境界修為。對了,還有一些客卿也是真人境,俗稱客卿長老。你現在雖然是客卿,但還不算得是客卿長老。客卿自由度很高,也無所謂這些名頭就是了。”
嘖嘖,大真人境界兩人,真人境界最少也有二十多個,這便是浩然府把持天下,領袖正道的底氣。
“上麵這些隻是讓你對浩然府有個整體的認識,下麵我所言才是關係你自己。雖然浩然府並不限製門人弟子隻修一門經典,但《儒門九經》門門均是博大精深,哪怕窮盡一生,也難以掌握,所以才會有主修功法。”
“正所謂,道之所存,師之所存。浩然府不限製每位弟子隻能有一位老師,反而鼓勵學子們摒棄山門之別,盡可能的拜不同的人為師,領略不同領域的精彩。”
“弟子們根據主修功法前往對應的山門潛修,但儒生們為博采眾家之長,拜不同之人為老師,因此儒生們流竄在不同山門之間都是常態。”
“這樣好處十分明顯,增加儒生們溝通交流,避免陷入內耗,也培養他們團結協作、分享經驗的作風,畢竟,他們都會出山加入宣政院成為宣政官,而凡間政事不是靠修為就一定能夠解決的,還需要大家合作。如此,可以說的上是一舉三得。”
王陳不停頷首,對浩然府祖師們的長遠眼光,深感欽佩。
“《儒門九經》以《聖人經》最為艱深晦澀,老夫對外口出狂言說主修《聖人經》,但這其實是往自己臉上貼金,因為《聖人經》進展不順,老夫不說從中悟出自己的聖人道理,甚至就連原本記載的聖人道理都看不明白,所以老夫突破道基之時,沒能自凝道基。實為遺憾。”
“大道金丹之後,老夫又重修了《易經》《書經》和《樂經》,憑借這三門學問,老夫艱難破碎金丹,成就元嬰,雖比不上正統的憑借洞天種子成就的道胎法相,但也算是另類的道胎法相之境了。渡一九天劫之時,老夫要不是請來門中神禁至寶《春秋簡》,恐怕早已命喪當場。但那時候老夫的潛力便已耗盡,終其一生,也隻能止步於此了。”
雖然眼前這老人講的自己很慘,但他能夠超脫普通修士破碎金丹、成就元嬰,便已經是修士界萬中無一的修士了。
“目前,浩然府還沒有人能靠《聖人經》自凝道基,龍場山門山主之位自古以來也就一直空懸。”
“當今掌教朱玄雀主修的乃是《禮經》,哪怕掌教並沒有兼任白鹿山門山主,該山門照樣是最大的山門,占了十萬儒生的五分之三之多。首席大宣政官董殷樞主修《天人感應經》,跟掌教一樣的情況,因為董首席的緣故,長樂山門是浩然府第二山門,占據十萬儒生的十分之三。我的弟子周易,正在跟我學《易經》,他比較軸,隻學《易經》,老夫也勸不迴頭。至於寒書師弟就……嗯,比較特殊。”
王碩在說到周易的時候,看向呆在書堆裏的周易,眼睛裏既有對徒弟的愛惜,又有一種怒其不爭的埋怨。說到屈寒書就基本麵無表情了,可以看得出來,老頭在極力忍耐。
“嘿嘿,師兄不要對我總是不滿嘛,你要管就去管你徒弟,他那樣太極端了,《易經》之道,如果不多學一些其他的內容來旁敲側擊,又如何能夠真的打通那堅實的壁壘,追求人間至道的風光呢?”
屈寒書笑嘻嘻的碎碎念。
“你還好意思笑,盡管你自凝道基成功,但那是兩百年前的事情了,你知道嗎?!!你是準備道基境界每一轉都要耗一百年是嗎?周易雖然也不可理喻,但周易如今修行不過五十年便已經跟你同一個境界,你還不知悔改嗎?老夫身邊有你們這兩個孽障,真是老夫潑天的福分。”
王碩看不慣師弟的不上心,開口便是陰陽怪氣。
“師兄,不是師弟詆毀你,你一個連自凝道基都做不到的人,怎麽好意思批評我和周易?啊這……王陳道友,在下先走一步。”
看著王碩越來越黑的臉,屈寒書當即跑路。
“前輩,不知屈道友有何特殊之處?”
“那小子,把《劍經》、《易經》、《樂經》、《禮經》、《射經》、《禦經》、《書經》門門都當做主修,每天都可以保持每門功法同一進度,如果有一門達不到當天的進度,便在第二天專攻這一門,讓其他經典都刻意停下來等待。耗時耗力耗費心力,得不償失,愚不可及。”
王碩臉上那種恨鐵不成剛的表情躍然紙上,但未嚐沒有一種佩服的情緒藏在裏麵,王陳模模糊糊能感知一二,但他也不會可以拆穿。
“不過,當今掌教朱玄雀已經勘破《禮經》這門經典的極限,整合他自己千餘年來的道理,自創《理氣論》,將道胎法相、真人、大真人、至人四境界化為自己的“通事故、講聖言、明人倫、窮天理”四大學問。當年他以克己複禮的道理自凝道基,以格物致知之法一路修行至道基七轉,如今他處在“明人倫”的關鍵環節,一旦圓滿,就是一尊近古少有的至人大宗師強者。你知道這對你意味著什麽嗎?”
王陳一臉懵逼,根本不知道對方說的是什麽,而且王碩給出的前提條件也不足,根本猜測不到。
“莫非意味著我的靠山更加強大了?”
“莫要說這些不上台麵的話。你知道明人倫意味著什麽嗎?意味著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你既然有意成為浩然府客卿,便在掌教明人倫的範圍之內,到時候,客卿便沒有現在這麽自由了。甚至可能要麽徹底成為儒門弟子,要麽便是簽了賣身契一般的下人。掌教這次迴信給我,便給我提醒這個事情,他雖沒有明說,但我估計他還是希望你直接加入浩然府更好。省得以後還要理論一場。”
“我需要考慮一下。”
“對,事關自己的未來,還是需要仔細考慮的。加入浩然府隻有名正言順和大派弟子身份的好處,對於你這種天才散修而言,遠不如現在的客卿身份適合你自己。真正的儒門弟子,有了名譽和榮譽,便要盡相應的責任,和遵守相應的章程。各有千秋,你自己考慮吧。”
“多謝前輩。不用多想了,我還是決定成為客卿。”
曾經做過八十年人間至尊的王陳,當然不願意頭上踩著那麽多人,最優的選擇其實不用考慮。
“好吧,那你從今日便是浩然府客卿了。這塊手令給你,此乃本門製式法寶,既可以用來儲存元氣,也可以簡單的防護自身,但其最大的功能還是身份識別作用,你以一點鮮血為印,烙印上自己的靈魂標記,十萬儒門弟子便會立刻知道你的身份信息。”
王陳接過王碩右手遞過來的玉片,按照對方所言,一一施展。
看著這塊法寶,這還是他第一次收到法寶,上次那把公孫小龍的法寶剔骨刀,是贓款,不好拿出來。
王陳之前摸索過剔骨刀,對於法寶的使用,也算了解。
心念一動,手令便被收入元氣之海溫養。
“對了,萬獸魔宗那個魔崽子是不是你動手殺得?”
王碩突然問。
王陳點頭。
“你也別擔心,我浩然府的客卿,他們還不敢胡來,不過,你也要小心他們的暗招。”
可能公孫小龍對於自己落敗、以及丟失武器一事感到丟臉,沒有繼續留在城中,隻是憤然留下狠話。
不過王陳跟此人的梁子算是結下了,萬獸魔宗也不會饒了他。
幾日後,江都這場小小風波漸漸平淡。
春秋書院。
王碩看著掌教至尊朱玄雀的迴信。
眉頭緊皺,神色不渝。
“師兄。”
“前輩。”
而此時,屈寒書正帶著王陳跨進門來。
“小友,我找你來,是想跟你說一聲,你加入浩然府做客卿一事,掌教原則上已經同意了。你隨時可以啟程前往中州聖京城,浩然學府坐落在在王城以南五老峰之上。”
“長老提攜之恩,在下感激不盡。”
王陳適時道謝。
“小友,有些話,我不該說,但你畢竟有恩於江都百姓,也算有恩於我。下麵這些話,都是我浩然府的私事,寒書師弟也了解,但外人都不知道。我希望,這些話出得我口,入得你耳,萬不可再讓其他人知道。”
“請前輩放心,在下一定謹言慎言。”
“那好,你之前也遍覽書院藏書,想必也知道浩然學府的來曆。箕子祖師是天皇大弟子,十萬年來,浩然府一直都是除了玄宗主脈之外,最強盛的一脈。兩萬年前,人皇拜入玄宗蓬萊這一脈,成為玄宗大師兄,可惜那一代玄宗宗主私情太篤,一心扶持其子,最後玄宗主脈以莫須有的理由將蓬萊一脈斬盡殺絕,逼得人皇叛出宗門。”
這些隱秘之事,涉及到曾經天下第一宗,以及極道強者人皇,為尊者諱,並沒有任何史料公開,隻有相關勢力口口相傳,王陳還是第一次聽說。
“人皇成道之後,便逼死了玄宗宗主,分裂玄宗聖地,此後,人皇又駐世萬年,於萬年之前飛升。經過萬年發展,正道十派雖然念及同氣連枝,但各派已經各自開枝散葉,當然不願意自家門派上麵還有一個上宗。”
王陳若有所思,點頭認可,他也是當了射雕世界八十年皇帝的人,自然知道這個道理。
“我浩然府,現今已有十萬儒生,把持神州億萬百姓生計和凡間政事,除掌教至尊朱玄雀是大真人巔峰之境強者外,還有中央宣政院院長首席大宣政官董殷樞是大真人境界,正魔外三家各派,也隻有我浩然府有兩個大真人。”
王陳感覺十分滿意,看來靠山找得不錯,直接找了個最硬的。
“除此之外,浩然府傳承有《儒家九經》,對應便有九個山門,除了龍場這個對應《聖人經》的山門外,每個山門的山主都是真人境界。還有便是你所知道的十三州宣政院院長,也都是真人境。但並不是說,浩然府底蘊便隻有如此,我們還有些長老,雖然並不在上列,但也有真人境界修為。對了,還有一些客卿也是真人境,俗稱客卿長老。你現在雖然是客卿,但還不算得是客卿長老。客卿自由度很高,也無所謂這些名頭就是了。”
嘖嘖,大真人境界兩人,真人境界最少也有二十多個,這便是浩然府把持天下,領袖正道的底氣。
“上麵這些隻是讓你對浩然府有個整體的認識,下麵我所言才是關係你自己。雖然浩然府並不限製門人弟子隻修一門經典,但《儒門九經》門門均是博大精深,哪怕窮盡一生,也難以掌握,所以才會有主修功法。”
“正所謂,道之所存,師之所存。浩然府不限製每位弟子隻能有一位老師,反而鼓勵學子們摒棄山門之別,盡可能的拜不同的人為師,領略不同領域的精彩。”
“弟子們根據主修功法前往對應的山門潛修,但儒生們為博采眾家之長,拜不同之人為老師,因此儒生們流竄在不同山門之間都是常態。”
“這樣好處十分明顯,增加儒生們溝通交流,避免陷入內耗,也培養他們團結協作、分享經驗的作風,畢竟,他們都會出山加入宣政院成為宣政官,而凡間政事不是靠修為就一定能夠解決的,還需要大家合作。如此,可以說的上是一舉三得。”
王陳不停頷首,對浩然府祖師們的長遠眼光,深感欽佩。
“《儒門九經》以《聖人經》最為艱深晦澀,老夫對外口出狂言說主修《聖人經》,但這其實是往自己臉上貼金,因為《聖人經》進展不順,老夫不說從中悟出自己的聖人道理,甚至就連原本記載的聖人道理都看不明白,所以老夫突破道基之時,沒能自凝道基。實為遺憾。”
“大道金丹之後,老夫又重修了《易經》《書經》和《樂經》,憑借這三門學問,老夫艱難破碎金丹,成就元嬰,雖比不上正統的憑借洞天種子成就的道胎法相,但也算是另類的道胎法相之境了。渡一九天劫之時,老夫要不是請來門中神禁至寶《春秋簡》,恐怕早已命喪當場。但那時候老夫的潛力便已耗盡,終其一生,也隻能止步於此了。”
雖然眼前這老人講的自己很慘,但他能夠超脫普通修士破碎金丹、成就元嬰,便已經是修士界萬中無一的修士了。
“目前,浩然府還沒有人能靠《聖人經》自凝道基,龍場山門山主之位自古以來也就一直空懸。”
“當今掌教朱玄雀主修的乃是《禮經》,哪怕掌教並沒有兼任白鹿山門山主,該山門照樣是最大的山門,占了十萬儒生的五分之三之多。首席大宣政官董殷樞主修《天人感應經》,跟掌教一樣的情況,因為董首席的緣故,長樂山門是浩然府第二山門,占據十萬儒生的十分之三。我的弟子周易,正在跟我學《易經》,他比較軸,隻學《易經》,老夫也勸不迴頭。至於寒書師弟就……嗯,比較特殊。”
王碩在說到周易的時候,看向呆在書堆裏的周易,眼睛裏既有對徒弟的愛惜,又有一種怒其不爭的埋怨。說到屈寒書就基本麵無表情了,可以看得出來,老頭在極力忍耐。
“嘿嘿,師兄不要對我總是不滿嘛,你要管就去管你徒弟,他那樣太極端了,《易經》之道,如果不多學一些其他的內容來旁敲側擊,又如何能夠真的打通那堅實的壁壘,追求人間至道的風光呢?”
屈寒書笑嘻嘻的碎碎念。
“你還好意思笑,盡管你自凝道基成功,但那是兩百年前的事情了,你知道嗎?!!你是準備道基境界每一轉都要耗一百年是嗎?周易雖然也不可理喻,但周易如今修行不過五十年便已經跟你同一個境界,你還不知悔改嗎?老夫身邊有你們這兩個孽障,真是老夫潑天的福分。”
王碩看不慣師弟的不上心,開口便是陰陽怪氣。
“師兄,不是師弟詆毀你,你一個連自凝道基都做不到的人,怎麽好意思批評我和周易?啊這……王陳道友,在下先走一步。”
看著王碩越來越黑的臉,屈寒書當即跑路。
“前輩,不知屈道友有何特殊之處?”
“那小子,把《劍經》、《易經》、《樂經》、《禮經》、《射經》、《禦經》、《書經》門門都當做主修,每天都可以保持每門功法同一進度,如果有一門達不到當天的進度,便在第二天專攻這一門,讓其他經典都刻意停下來等待。耗時耗力耗費心力,得不償失,愚不可及。”
王碩臉上那種恨鐵不成剛的表情躍然紙上,但未嚐沒有一種佩服的情緒藏在裏麵,王陳模模糊糊能感知一二,但他也不會可以拆穿。
“不過,當今掌教朱玄雀已經勘破《禮經》這門經典的極限,整合他自己千餘年來的道理,自創《理氣論》,將道胎法相、真人、大真人、至人四境界化為自己的“通事故、講聖言、明人倫、窮天理”四大學問。當年他以克己複禮的道理自凝道基,以格物致知之法一路修行至道基七轉,如今他處在“明人倫”的關鍵環節,一旦圓滿,就是一尊近古少有的至人大宗師強者。你知道這對你意味著什麽嗎?”
王陳一臉懵逼,根本不知道對方說的是什麽,而且王碩給出的前提條件也不足,根本猜測不到。
“莫非意味著我的靠山更加強大了?”
“莫要說這些不上台麵的話。你知道明人倫意味著什麽嗎?意味著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你既然有意成為浩然府客卿,便在掌教明人倫的範圍之內,到時候,客卿便沒有現在這麽自由了。甚至可能要麽徹底成為儒門弟子,要麽便是簽了賣身契一般的下人。掌教這次迴信給我,便給我提醒這個事情,他雖沒有明說,但我估計他還是希望你直接加入浩然府更好。省得以後還要理論一場。”
“我需要考慮一下。”
“對,事關自己的未來,還是需要仔細考慮的。加入浩然府隻有名正言順和大派弟子身份的好處,對於你這種天才散修而言,遠不如現在的客卿身份適合你自己。真正的儒門弟子,有了名譽和榮譽,便要盡相應的責任,和遵守相應的章程。各有千秋,你自己考慮吧。”
“多謝前輩。不用多想了,我還是決定成為客卿。”
曾經做過八十年人間至尊的王陳,當然不願意頭上踩著那麽多人,最優的選擇其實不用考慮。
“好吧,那你從今日便是浩然府客卿了。這塊手令給你,此乃本門製式法寶,既可以用來儲存元氣,也可以簡單的防護自身,但其最大的功能還是身份識別作用,你以一點鮮血為印,烙印上自己的靈魂標記,十萬儒門弟子便會立刻知道你的身份信息。”
王陳接過王碩右手遞過來的玉片,按照對方所言,一一施展。
看著這塊法寶,這還是他第一次收到法寶,上次那把公孫小龍的法寶剔骨刀,是贓款,不好拿出來。
王陳之前摸索過剔骨刀,對於法寶的使用,也算了解。
心念一動,手令便被收入元氣之海溫養。
“對了,萬獸魔宗那個魔崽子是不是你動手殺得?”
王碩突然問。
王陳點頭。
“你也別擔心,我浩然府的客卿,他們還不敢胡來,不過,你也要小心他們的暗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