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寺真誠的看著陳規,陳規的眼睛有些渾濁,他顫聲答道:“大人,給我一個月,我一定將它造出來。”


    “陳大人,你年事已高,也不必太過勞累,這樣吧,我給你三個月……”李寺主要還是怕陳規死在研發途中,到時自己可脫不開幹係。


    可是陳規打斷了他:“大人,時不我待,金狗隨時都會南侵,我們這武器早一日造出來,就早一日多些勝算,卑職雖然年老,但是一腔熱血還在……”


    李寺知道勸不了這忠心耿耿的老臣,就接話道:“陳大人衷心為國,我一定向皇上稟明你的態度,製造這武器期間,陳大人有任何困難,都可以來找我,我一定盡力解決。”


    “大人,卑職一定不辱使命!”


    陳規為了方便研製火銃,住到了軍器監的附近旅館,他隨行的仆人伺候他的起居,李寺又安排了一個老李燒烤的夥計每晚去送些吃的,主要還是看看陳老頭有什麽需要。


    其實火銃的發明並不著急,有大炮的功用在前,嶽家軍的實力就能得到很大的提升,至於火銃這種近戰武器,裝填還是稍嫌麻煩,不如大刀長槍實用。


    本來按照李寺的想法,是一步到位,直接發明步槍,但是宋朝的機加工水平實在是太低下,隻能先從火銃開始,慢慢的把加工水平提上去。


    其實最難加工的部件,就是槍管。


    槍械製造一直以來都是一個複雜的工藝過程,看起來槍械的構造比較簡單,有的人蒙起雙眼,都能夠把分解成一堆零件的槍械在一分鍾內組裝完畢,但真正製作起槍械來,卻需要考慮多方麵的問題,不然,就會影響槍的準確度和使用效能。


    整個槍械的其他部分都是鑄造一次成型,沒有誤差,而對於槍管製造,卻要分兩次進行,先鑄造槍管,然後再進行掏空鑽眼。


    剛開始,人在製造鐵管時,也是采取的鑄造的方法,而且,人類的鑄造工藝比較成熟,時間也比較長。


    但是,在製造鐵管時,卻發現鑄造工業不管用,製造出來的槍管雖然可以用,但沒有精確度,還容易炸膛。原因就在於鑄造的槍管,看起來比較厚,但內部不光滑,而且,當時沒有想到要車膛線,所以,槍管就是一個筒子,不但子彈射不遠,而且因為內壁不光滑,很容易造成子彈卡殼,或者在膛內爆炸。


    正是因為發現了存在這些難以通過鑄造解決的問題,人們才最後決定,要造一根好的槍管,還是應該采用先鑄造好鐵杆,然後在進行掏空的兩步工作法比較靠譜。因為鐵杆是鑄造的,所以比較牢固,在掏空後,對槍管內部進行打磨、拋光,然後再車出膛線。


    這樣做出來的槍管更加耐用,使用起來,準確度和壽命都有極大地提升。


    如果要製作後世的這種槍管,就勢必要用到精密加工的車床等工具,而這些製造基礎並非一朝一夕能夠完善的,所以李寺決定一步一步來。


    火銃能夠研製出來了,再走火門槍這一步。


    火門槍是最早的金屬管形火槍,嚴格意義來說,小型火銃等都屬火門槍,火門槍的發射一般需要兩個人,命中率較低,操作麻煩,發射效率低。


    火門槍發射時,將黑色火藥從槍的膛口裝入,然後再塞入諸如石彈、鐵彈、銅彈或鉛彈一類的彈丸,接著用燒得紅熱的金屬絲或木炭點燃火門裏的火藥,從而將彈丸射出。


    發射時,兩名發射手分別負責瞄準和點火。然而兩個人使用一杆火門槍,顯得很不方便,特別是騎兵,根本無法兩人操作。


    火門槍的命中率有多低呢?


    假如射擊的靶標是2.54毫米的軟鋼板,射擊距離為9.1米。


    使用幹式混合的火藥時,結果令人失望,每四次射擊就有一次啞火。而且子彈威力很弱,有時甚至隻是從槍管裏滾出來而已。由此可見對於早期的火門槍射手來說,就算他們的技藝再嫻熟,啞火都是一個嚴重的問題。用5英寸槍管發射的鉛彈初速為195.1米每秒,10英寸槍管則是152.4米每秒,15英寸槍管則是563.9米每秒。5英寸槍管鋼彈的初速是103.6米每秒,10英寸槍管是219.5米每秒,15英寸槍管則是265.2米每秒。


    濕式混合的火藥表現更可靠,在測試中啞火率低於10%,而且燃速更快,槍口初速也更高。5英寸槍管發射鉛彈時的初速為179.8米每秒,10英寸槍管為158.5米每秒,15英寸槍管為469.4米每秒。換成鋼彈後,數字變成了182.9米每秒、268.2米每秒、283.5米每秒。


    5英寸火門槍5次擊中鋼板,卻沒有一次擊穿鋼板。10英寸火門槍14次擊中鋼板,隻有6次洞穿。而15英寸火門槍8次擊中鋼板,有5次洞穿了鋼板。


    除了侵徹力強以外,火門槍彈丸的高初速也帶來了巨大的動能,使得身批盔甲的敵人即使盔甲沒有被子彈洞穿,也可能受到較嚴重的鈍傷。這一點是弓弩做不到的。


    火門槍較差的準確性並不太重要。因為火門槍手麵對的是排成密集陣形的大批敵人,擊中這些目標,遠比射擊單個的敵人容易。而且為了彌補射速慢的缺點,大群火門槍手經常聚集在一起開火。


    除了強大的威力以外,火門槍對敵軍士氣的打擊也不應被忽視。槍聲、火焰、煙霧給敵人士氣帶來的打擊,不是弓弩所能相比的。


    那火門槍如何製作呢,李寺已經把後世的經驗全數告訴了陳規:


    火門槍有一個鑄銅或熟鐵製造的槍管,槍管的低端密封,隻在靠近尾端的槍管正上方留有幾毫米大小的點火孔(火門),以用來點燃火藥,也有的製作精良的火門槍會給火門按上可以旋轉的蓋子,以用來防風、防漏、防潮,這種現象在東西方都出現過,但不是主流,人們最多會在火門的周圍製造出一個用來聚集火藥的環形。


    火門槍最難加工的就是槍管。


    首先,取一塊鋼鐵、熟鐵(注意一定不能使用生鐵),然後置於鍛鐵爐上加熱,直到其紅熱便於加工為止。然後準備一個u形的金屬模具,以用來加工鐵管。


    把已經紅熱的鐵板放在模型之上,然後不斷的敲打中間部位,然後鐵板的中部會因為模具的關係,而被架空的,當鐵錘打擊這個部位,鐵板就會逐漸下陷。


    敲打鐵板的錘子也不是普通貨色,而是一個特製的球麵錘,這樣才能更好的加工。帶有球麵的錘子不斷敲打鐵板與模具淩空的地方,鐵板很快向內彎曲。


    但金屬在脫離高熱的熱源後,很快溫度就會降至室溫,所以需要不斷的加熱→捶打→加熱→捶打,這是一個非常耗費體力的活。


    經過幾次捶打的鐵板慢慢的變成了u形,但還需要繼續之前的操作。在捶打的過程中,要隨時改變鐵板和模具的位置,時刻調整鐵板的受力麵。


    之後經過不斷地捶打,鐵板的兩側很快就會合攏,有了一點鐵管的雛形。


    經過不斷的敲打,鐵管終於成形,但這距離工作結束還有很長路要走,某些地方的人們還會使用第二層鐵板包裹槍管,也就是雙層槍管,以防止槍管炸裂。


    接下來需要往已經成形的鐵管裏插入一根粗細均勻的圓鐵棒,鐵棒的粗細決定口徑。


    接著重複之前的操作,不斷的加熱→捶打→加熱→捶打,逐漸的使鐵管上合攏的痕跡消失。


    鐵管逐漸成型後,這個時候就不能在繼續使用原本的球麵錘了,現在是時候換上凹麵錘了,這個凹麵錘起到的作用和模具相同,需要不斷地變換位置,讓大錘不斷的敲打,使鐵管逐漸成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南宋:開局贏秦檜百兩金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雞太保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雞太保並收藏南宋:開局贏秦檜百兩金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