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研究小組發現,位於墨西哥中部的瑪雅古城帕倫克的神廟可能構成一個巨大的擴音係統,能夠將聲音傳播到很遠的地方。


    根據他們的發現,帕倫克的公共廣場和神廟在傳送人聲音方麵的性能就像樂器一樣。


    當時,表演者和司祭可能站在神廟頂上或者來到專門的“放音室”,向整個廣場“播放”歌曲和聖歌。紮拉奎特的發現顯示,古瑪雅人可能通過在建築上刷灰泥的方式達到擴音效果。


    測量結果顯示刷有灰泥的建築能夠改變聲音的吸收和反射。借助於現代聲音測量儀器和3d電腦模型,研究人員發現帕倫克神廟頂部發出的聲音傳播距離至少相當於一個足球場的長度。


    而另一支研究小組發現,除古瑪雅人外,其他美洲古人也利用建築處理聲音。在秘魯的安第斯山脈,一座地下迷宮在設計上不僅能夠擴音,同時也可以讓人喪失方向感。


    在對這座位於查文德萬塔爾地下的迷宮進行發掘時,研究人員發現走廊能夠對人和樂器發出的聲音進行聲學處理,產生奇特的聲學效果。


    研究小組發現,迷宮內的一些房間及其相互連接的空間能夠對迴聲進行放大,同時讓它們快速反彈迴聽者的耳朵。


    經過處理的聲音讓人感到不安並喪失方向感。據研究小組推測,當初的迷宮建造者有意這麽設計,為的就是迷惑進入迷宮的人。


    羅馬鬥獸場也是一個很大的擴音器。


    古羅馬帝國的留下的這個神奇建築,專供奴隸主、貴族觀看鬥獸或奴隸角鬥,呈橢圓形,長軸187米,短軸155米,容納五萬人人,比現在一個足球場還大。


    放在今天,要讓五萬人都能聽到場內發生了什麽,需要很大的擴音工程。可是,沒有音響的古羅馬人做到了,這不得不說是個奇跡。


    而在古希臘文明中,一座距今兩千多年的劇場一直都受到了現代考古學家們青睞,那就是在雅典附近的埃匹多拉斯劇場。


    這座劇場是迄今為止保存完整的劇場之一,建造於公元前4世紀末,而且規模也很大,裏麵足夠同時容納一萬五千名的觀眾,而且演員在中間表演,周圍的觀眾們可以清晰的聽到聲音。


    埃匹多拉斯劇場是一座露天劇場,那時也並沒有現在專業的擴音設備,而且古代的建築條件也不比現在,可以在能容納一萬五千人的劇場中如此清晰的傳達聲音,甚至可以媲美現代的擴音設備,這一直都是一個難以解釋的現象。


    有不同的研究人員提出過不同的設想,曾經就有人提出,很可能是當地的風流促進了聲音的傳播:


    埃匹多拉斯劇場的地理位置比較湊巧,借助了當地的風向,使得演員們在演出的時候吹來的風將演員們的聲音吹向了觀眾的看台呢?


    盡管這聽起來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卻沒有得到科學研究的有效證明。


    一直到後來,研究人員在建造劇場的材料中發現了端倪,原來古希臘人用來建造埃匹多拉斯劇場的座位建材是石灰岩材料。


    石灰岩具有濾波效應,對於低頻的聲音有抑製作用,從而可以將周圍的噪音降到最低,於是劇場中的一萬五千個座位就充當了“聲音誘捕器”的作用。於是觀眾可以清晰地聽到來自演員的聲音。


    中國同樣有著依靠建築物擴音的偉大奇跡,比如天壇的迴音壁。


    天壇作為曆朝皇帝祭祀的神聖場所,上麵發生的一舉一動都要清晰的傳達到周圍幾百米的範圍,尤其是祭祀的時候宣讀祝告文,要讓周圍那麽多人聽清楚,於是有了迴音壁。


    但是作為勾欄瓦肆來講,不可能有這麽宏大的規模,所以古人發揮聰明才智,從各種科學原理入手,解決了擴音的問題。


    山西晉祠水鏡台建於明清時期,造型雄奇,工藝精細,它擴音的秘密在地下:


    戲台地下兩側分別放置了四個個大水缸,舞台表演的聲音傳播到大水缸形成共振,達到舞台擴聲效果。


    兩側放置大水缸的做法是不是和後世音箱的擺放很一致?難怪有人為此作詩道:“甕埋四口分雙側,現代音箱由此來。”


    恭王府花園大戲樓位於邀月台東部,建於清同治年間,占地逾700平方米高大宏偉,氣勢不凡。


    建築采用三卷勾連搭全封閉式結構,配合木材聚聲的特點使大樓具備良好的音響效果,獨特的聲學結構設計,由演員發出來的聲音可以讓各個方向都能清晰聽到,繞梁三日,卻不絕於耳。


    山西普救寺鶯鶯塔原名普救寺舍利塔,是《西廂記》故事的發生地。初建於隋唐,後於明嘉靖年間重建,是一座高36.76米的方形空筒式13層密簷式磚塔。


    該塔建於陡坡的高處,周圍空曠,整座塔身和塔簷均由塗釉青磚建成。


    這些青磚是聲音的良好反射體,聲音反射增加效果非常好,五裏外蒲州鎮的演唱聲在塔內聽就仿佛戲台就在跟前一樣。


    究其原因,除了青磚的聲音良反射,不得不提及塔的自身構造。


    空筒形的塔身對聲波起著諧振腔作用,13層塔簷各層砌磚所成曲線的巧妙配合,使人耳接收到的聲波能量大增。


    鶯鶯塔與北京天壇迴音壁、四川石琴、河南蛤蟆塔同屬中國古代的“四大迴音建築”,也是聲學效應最為顯著的一座迴音建築。


    那麽李寺要解決擴音的問題,還要在京城裏麵找一處宅子,那自然隻能參考山西晉祠水鏡台和恭王府花園大戲樓的原理了。


    水鏡台是室外建築,而李寺想建造的是室內的歌劇院,這樣看來,恭王府的花園大戲樓更為實用。


    恭王府最早是和珅設計的家宅,極盡奢華。


    和珅在設計這座園子的時候,共設計了九千九百九十九隻蝙蝠藏於其間,取諧音“福”。因此,恭王府花園又稱萬福園。


    這萬福園中最前麵為蝠池,池水清澈如鏡,狀如蝙蝠,池周有古老的榆錢樹鬱鬱蔥蔥,果實成熟之際,飄落池中,揮灑出一池“福榆(富餘)”。


    中間部分以邀月台為身子的整體建築呈蝠形。後麵的蝠廳,形似展翅的蝙蝠,其餘的蝙蝠都藏身於長廊雕版之中,唯有這第一萬個“福”不是蝙蝠,而是作為鎮宅之寶、藏置在邀月台下滴翠岩中的“福字碑”。


    恭王府花園大戲樓是典型的中國傳統大戲樓,是中國曆史上獨一無二的全封閉式大戲樓。


    恭王府大戲樓高大宏偉,氣勢不凡,南部後台為演員化妝室,前為舞台,北部為貴賓及女眷看戲和休息的地方。


    其建築形式采用三卷勾連搭全封閉式結構,由於建築結構的合理,使大樓具備良好的音響效果。


    府樂以三弦為主,共用七種樂器,樂曲華麗莊嚴,這大樓內那會可不裝擴音設備,完全憑借演員的本色發音,因之音色純正自然。


    後世一位著名演唱家來此演唱後,興奮地稱讚大戲樓比音樂廳的音色效果還要好。


    所以,在李寺的心目中,這次要改建一個瓦肆,就照花園大戲樓的規製建造。


    同時還得利用晉祠水鏡台的那八個大瓦缸的原理,在建造前,先埋八個水缸在戲台兩側。


    這樣一來,這擴音效果不得杠杠的?


    除了大戲台,李寺還想解決樂隊的吃住問題,那麽這樣一來,這個帶演出功能和生活功能的宅子就不能麵積太小。


    趙構聽了李寺這麽一說,咋舌道:“要不你去皇宮得了,我給你劃一塊出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南宋:開局贏秦檜百兩金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雞太保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雞太保並收藏南宋:開局贏秦檜百兩金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