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怎麽解釋?”沈千澈看向顧知秋。


    顧知秋站起身來,看著偌大的屏幕。


    瓶子裏的水並沒有被鈁元素汙染。


    因為沒有直接接觸。


    但當它出現在火星環境下,竟也出現了沉冰的情況。


    顧知秋扶著桌子,皺眉思索了半晌,盡可能讓自己的思維平複下來。


    過了好一會兒,他突然想明白了什麽。


    “馬上組建中繼衛星網絡,與中科院取得聯係。”顧知秋沉聲說道,隨後奪門而出,向獨立實驗室走去。


    所有人看著衝出去的顧知秋都有些摸不著頭腦。


    隻有克裏一人坐在椅子上,雙手交叉,手指飛快的撥動著。


    臉上隱約猜到了什麽。


    “事情恐怕不簡單了。”克裏嘖了咂嘴,目光也變得尖銳了起來。


    “怎麽迴事?”一頭霧水的眾人急忙問道。


    “這個實驗是一個有力的證據,”克裏補充道:“關於物質本質的證據。”


    對照試驗很簡陋,但從某些角度上,也足夠證實物質的最基本狀態是粒子還是震動弦。


    一個開放實驗,一個隔離獨立空間,其中的水的特性發生了同樣的變化,從一定程度上來講,印證了顧知秋弦論的正確性。


    外部粒子無法作用於隔絕獨立空間,但是有一定波頻的震動弦,卻可以通過震動,影響水的特性。


    這個現象在之前的地球上並非沒有人發現過。


    比如一束光,可以穿過玻璃或者其他高密度的透明高分子材料。


    但不可以穿過同樣高密度的非透明材料。


    這個現象其實很常見,但很多人並沒有當真。


    當光可以透過玻璃,而不可以透過牆壁的時候。


    在凝聚態固體物理上,他們解釋的原因是玻璃是非晶,它的格波不能和光波產生耦合,因此無法吸收,也就是被透過了。


    而牆壁有一部分晶體結構,長光學波部分會和光波耦合引起共振吸收,不同晶體吸收光的頻率不一,牆壁又是混合物,所以導致光無法透過。


    但當光可以透過透明玻璃,但無法透過黑色的玻璃的時候,原本看上去拗口可信的理由,又變的解釋不通了。


    對於同樣的過程,按理來說應該用同樣的道理來解釋,如果玻璃和牆壁用光波耦合解釋,到了透明玻璃和黑色玻璃的時候,又轉向從光的粒子態和波態解釋。


    給人的第一觀感,就有些牽強附會。


    所以,要想用單一的理論來解釋光和介質的關係,那在火星試驗之後,現在看來最合適的,就應該是顧知秋提出的弦論——


    光是電磁波,當它入射到任何介質或在介質內傳輸時,實際上是介質中的微觀粒子吸收了它的能量,發生電極化與受迫振動,形成電偶極振子,振動的電偶極子又發出次波。


    光透過玻璃,其實我們看到的透過的光已經不是原來的光,而是玻璃內部微觀粒子在入射光作用下發出的散射次波。


    由於各種介質內微觀粒子振動的固有頻率不同,就呈現出不同的散射特性。


    根據maxwell方程組和電磁場的邊值關係,可以得到光在兩種介質分界麵上發生反射和透射(就是折射)電場強度矢量兩個分量與原入射電場強度矢量的兩個分量的比例關係,光矢量就是電矢量。


    簡而言之,就是當一束光,射到介質的那一瞬間,它的頻率就開始受到介質的影響發生改變。


    黑色玻璃和透明玻璃雖然分子結構相同,但玻璃原本的弦頻率不同。


    所以當光穿過這兩塊玻璃之後,出射的頻率便截然不同。


    透明玻璃通過幹涉之後的弦頻仍在人類可見光的頻段之內。


    而黑色玻璃,卻已經幹涉出了人類肉眼不可見的紅外光。


    也就是說,通過介質射出的光,已經不再是入射的那道光。


    如果用這個現象來解釋火星水試驗的話,思路隻需要稍微轉變一下。


    那就是當瓶子放在火星環境下之後,鈁元素的衰變波頻,已經改變了瓶子的原本弦頻率。


    這個瓶子還是原來的分子結構,但瓶子本身的波頻,就已經因為火星環境的影響,發生了變化。


    所以瓶子裏的水,也不再是實驗室環境下的水。


    這個現象意味著顧知秋弦論的正確性,但卻不僅僅如此。


    顧知秋坐在獨立實驗室裏,對弦論的一些數據進行補充推演。


    因為在這個現象之下,隱藏著一個更可怕的真相。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不去清北,剛進中科院就評國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吃雪糕的奶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吃雪糕的奶貓並收藏不去清北,剛進中科院就評國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