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在一分一秒地過去,周書記的煙抽了一根又一根。
黎書記給周書記做了幾年秘書,從來就沒見過他抽過這麽多煙。
“周書記,蔫(你)少抽點,保重自格兒(自己)的身體。”黎友盛書記關心地說。
“莫港話(別說話)。讓完(我)仔細想想。”周書記說。
雖然是白天,周書記的辦公室很靜,靜得讓人喘不過氣來。
周書記終於說話了,說:“玉湖坪大隊的社員群眾對分糧歹個事(這件事)有麽得看法。”
“從昨天公社專案組暗訪的結果來看,幾乎都是港(說)顯貴同誌是如何如何的好的。”黎友盛書記說。
“有具體事例麽(嗎)?”周書記問道。
“有。比如港(說)顯貴書記,沒有一點兒支書的架子,熱心幫助大隊的社員群眾啊。”黎友盛書記接著說。“尤其是說到顯貴書記是乃們(怎麽)帶領全大隊社員群眾開墾荒山,不僅解決了七(吃)飽飯的問題,還讓曾經因為窮,娶不上媳婦兒的單身漢們,個個抱得美人歸。他們的臉上,綻開著幸福的笑容。”
“友盛書記,蔫(你)是不是有點兒誇張?”周書記微笑著說。
“沒有誇張。整個玉湖坪大隊,不說顯貴同誌好的,幾乎是微乎其微。”黎友盛書記態度很肯定地說。
“既然歹樣(這樣),蔫(你)身為枝山公社革委會第一書記(黨委書記),對湯顯貴同誌分糧歹個事(這件事)有麽得(什麽)看法。”周書記對黎書記說。
“乃們港呢(怎麽說呢)。”黎友盛書記停了一下說。
“乃們的哈(怎麽了啊)?港(講)半句話就不港(講)噠(了)。”周書記說。
“顯貴同誌,年輕有為,很有才能,鬼點子兒也多。而且,不以權謀私,一心為了玉湖坪大隊的幾千社員群眾謀利益。”黎友盛書記接著說。“他上任前,玉湖坪大隊窮得‘叮當’響,是全公社,乃至的全縣是出了名的。而今(現在)的玉湖坪,不僅有幾千畝茶山,還有糧食加工廠和已經成規模的養殖場等等。這些都是他身先士卒,敢為人先的結果。完們(我們)農村要徹底甩掉窮帽子,徹底挖掉窮根,就需要像顯貴歹樣(這樣)的農村基層幹部。”
“是哈(是啊)。成績就莫再總結噠(了),眾所周知。蔫(你)談一哈(一下),對他分糧的歹個事兒(這個事)的看法。”周書記打斷黎友盛書記的話說。
“完(我)個人認為,他自作主張,分糧歹個事(這件事)確實非同小可,弄不好,真的如他自格兒(自己)所說的,會坐牢。”黎書記說。“但是,如果真的乃樣(那樣)的話,往後沒得乃個(沒有哪個)農村基層幹部再想點子兒,帶領社員群眾脫貧噠(了)。唉……”
黎友盛書記說完,深深地歎了一口氣。
“張副縣長,蔫(你)的想法呢?”周書記丟掉煙蒂,拍了拍掉在褲子上的煙灰說。
“完(我)的想法和黎書記想的一樣,問題比較大。”張副縣長說。“完(我)想保住他。但是,完(我)的能力實在是有限,無法左右乃個局麵(無法控製那個局麵)。”
“嗯,歹是(這是)事實。”周書記說。“歹個(那個)混小子,盡幹些戳破天的事。”
“是的哈(是啊),如果真的為歹個事兒(這個事),給他帶來牢獄之災,真是太可惜了。”張副縣長接著說“唉……有些事兒,不是想乃們就乃們的(不是想怎麽辦就能怎麽辦的)。”
“是哈(是啊)。歹個(這個)虎小子,真是膽子太大了。”周書記說。“是該給他一個教訓。否則,而迴他不曉等天高地厚噠(今後他不知道天高地厚了)。”
周書記又點燃了一支香煙,他又陷入了深深地沉思中。
黎友盛書記看著周書記的表情想,跟他一起那麽多年,從來沒有見過周書記今天這樣的表情。他知道,一向愛惜人才的周書記,心裏一定很難過。
突然,周書記狠狠地抽了幾口煙,把煙頭往地下一甩,站起身來,說:“蔫們(你們)兩個記著一點,完(我)要蔫們(你們)在湯顯貴同誌的歹個(這個)問題上,一切從事實出發,全麵地聽取社員群眾的心聲。等蔫們(你們)把問題調查清楚後,暫時不處理,等候縣委常委的處理決定。”
“嗯,一定遵照執行。”張副縣長和黎友盛書記異口同聲地說。
“不過,歹是(這是)完(我)個人的想法,不代表組織決定。”周書記停頓了一會兒,語重心長地說:“蔫們(你們)下替(下去)之後,本著對人民負責,對基層幹部負責的原則,實事求是地,把湯顯貴同誌分糧歹個(這個)問題調查清楚。記著,不能袒護,更不能以自格兒(自己)的好惡,誇大或掩蓋事實的真相。‘做老實人,辦老實事。’”
“記著了。”張副縣長和黎書記不約而同地答道。
“另外,請蔫們(你們)兩個認真地做好湯顯貴同誌的思想工作,不要讓他背上思想包袱,或做出麽得(什麽)蠢事來。”周書記情真意切地說。“完們(我們)都是革命的老幹部,有權利,也有義務替(去)愛護,替(去)關心完們(完們)的年輕幹部。”
“嗯。完們(我們)一定不負蔫(你)的重托。”張副縣長和黎友盛書記投點點頭說。
“革命事業需要後來人。作為老幹部的完們(我們),要盡完們(完們)最大的能力,替(去)關愛像湯顯貴同誌歹樣(這樣)的、年輕有為的農村基層幹部。”周書記的心情明顯有些激動地說。
在當時那個時代,要做出這樣的決定,說這樣的話,不知要付出多大的代價。此時,周書記,這位東北漢子什麽也顧不得了,他隻想著如何保護優秀的年輕幹部,尤其是農村基層幹部。為了人民群眾,為了後來事業的發展,就像他在戰爭年代一樣,他把自己豁出去了。
幾十年後,當顯貴書記給後人講述那場“分糧風波”時,他都流下了眼淚。
“蔫們(你們)兩個吃午飯噠(了)再替(去)枝山。”周書記關心地說。“還有點兒時嗝兒(時間),蔫們(你們)迴替(去)把家裏安排好。”
倆人點點頭,和周書記握手告別。
黎書記給周書記做了幾年秘書,從來就沒見過他抽過這麽多煙。
“周書記,蔫(你)少抽點,保重自格兒(自己)的身體。”黎友盛書記關心地說。
“莫港話(別說話)。讓完(我)仔細想想。”周書記說。
雖然是白天,周書記的辦公室很靜,靜得讓人喘不過氣來。
周書記終於說話了,說:“玉湖坪大隊的社員群眾對分糧歹個事(這件事)有麽得看法。”
“從昨天公社專案組暗訪的結果來看,幾乎都是港(說)顯貴同誌是如何如何的好的。”黎友盛書記說。
“有具體事例麽(嗎)?”周書記問道。
“有。比如港(說)顯貴書記,沒有一點兒支書的架子,熱心幫助大隊的社員群眾啊。”黎友盛書記接著說。“尤其是說到顯貴書記是乃們(怎麽)帶領全大隊社員群眾開墾荒山,不僅解決了七(吃)飽飯的問題,還讓曾經因為窮,娶不上媳婦兒的單身漢們,個個抱得美人歸。他們的臉上,綻開著幸福的笑容。”
“友盛書記,蔫(你)是不是有點兒誇張?”周書記微笑著說。
“沒有誇張。整個玉湖坪大隊,不說顯貴同誌好的,幾乎是微乎其微。”黎友盛書記態度很肯定地說。
“既然歹樣(這樣),蔫(你)身為枝山公社革委會第一書記(黨委書記),對湯顯貴同誌分糧歹個事(這件事)有麽得(什麽)看法。”周書記對黎書記說。
“乃們港呢(怎麽說呢)。”黎友盛書記停了一下說。
“乃們的哈(怎麽了啊)?港(講)半句話就不港(講)噠(了)。”周書記說。
“顯貴同誌,年輕有為,很有才能,鬼點子兒也多。而且,不以權謀私,一心為了玉湖坪大隊的幾千社員群眾謀利益。”黎友盛書記接著說。“他上任前,玉湖坪大隊窮得‘叮當’響,是全公社,乃至的全縣是出了名的。而今(現在)的玉湖坪,不僅有幾千畝茶山,還有糧食加工廠和已經成規模的養殖場等等。這些都是他身先士卒,敢為人先的結果。完們(我們)農村要徹底甩掉窮帽子,徹底挖掉窮根,就需要像顯貴歹樣(這樣)的農村基層幹部。”
“是哈(是啊)。成績就莫再總結噠(了),眾所周知。蔫(你)談一哈(一下),對他分糧的歹個事兒(這個事)的看法。”周書記打斷黎友盛書記的話說。
“完(我)個人認為,他自作主張,分糧歹個事(這件事)確實非同小可,弄不好,真的如他自格兒(自己)所說的,會坐牢。”黎書記說。“但是,如果真的乃樣(那樣)的話,往後沒得乃個(沒有哪個)農村基層幹部再想點子兒,帶領社員群眾脫貧噠(了)。唉……”
黎友盛書記說完,深深地歎了一口氣。
“張副縣長,蔫(你)的想法呢?”周書記丟掉煙蒂,拍了拍掉在褲子上的煙灰說。
“完(我)的想法和黎書記想的一樣,問題比較大。”張副縣長說。“完(我)想保住他。但是,完(我)的能力實在是有限,無法左右乃個局麵(無法控製那個局麵)。”
“嗯,歹是(這是)事實。”周書記說。“歹個(那個)混小子,盡幹些戳破天的事。”
“是的哈(是啊),如果真的為歹個事兒(這個事),給他帶來牢獄之災,真是太可惜了。”張副縣長接著說“唉……有些事兒,不是想乃們就乃們的(不是想怎麽辦就能怎麽辦的)。”
“是哈(是啊)。歹個(這個)虎小子,真是膽子太大了。”周書記說。“是該給他一個教訓。否則,而迴他不曉等天高地厚噠(今後他不知道天高地厚了)。”
周書記又點燃了一支香煙,他又陷入了深深地沉思中。
黎友盛書記看著周書記的表情想,跟他一起那麽多年,從來沒有見過周書記今天這樣的表情。他知道,一向愛惜人才的周書記,心裏一定很難過。
突然,周書記狠狠地抽了幾口煙,把煙頭往地下一甩,站起身來,說:“蔫們(你們)兩個記著一點,完(我)要蔫們(你們)在湯顯貴同誌的歹個(這個)問題上,一切從事實出發,全麵地聽取社員群眾的心聲。等蔫們(你們)把問題調查清楚後,暫時不處理,等候縣委常委的處理決定。”
“嗯,一定遵照執行。”張副縣長和黎友盛書記異口同聲地說。
“不過,歹是(這是)完(我)個人的想法,不代表組織決定。”周書記停頓了一會兒,語重心長地說:“蔫們(你們)下替(下去)之後,本著對人民負責,對基層幹部負責的原則,實事求是地,把湯顯貴同誌分糧歹個(這個)問題調查清楚。記著,不能袒護,更不能以自格兒(自己)的好惡,誇大或掩蓋事實的真相。‘做老實人,辦老實事。’”
“記著了。”張副縣長和黎書記不約而同地答道。
“另外,請蔫們(你們)兩個認真地做好湯顯貴同誌的思想工作,不要讓他背上思想包袱,或做出麽得(什麽)蠢事來。”周書記情真意切地說。“完們(我們)都是革命的老幹部,有權利,也有義務替(去)愛護,替(去)關心完們(完們)的年輕幹部。”
“嗯。完們(我們)一定不負蔫(你)的重托。”張副縣長和黎友盛書記投點點頭說。
“革命事業需要後來人。作為老幹部的完們(我們),要盡完們(完們)最大的能力,替(去)關愛像湯顯貴同誌歹樣(這樣)的、年輕有為的農村基層幹部。”周書記的心情明顯有些激動地說。
在當時那個時代,要做出這樣的決定,說這樣的話,不知要付出多大的代價。此時,周書記,這位東北漢子什麽也顧不得了,他隻想著如何保護優秀的年輕幹部,尤其是農村基層幹部。為了人民群眾,為了後來事業的發展,就像他在戰爭年代一樣,他把自己豁出去了。
幾十年後,當顯貴書記給後人講述那場“分糧風波”時,他都流下了眼淚。
“蔫們(你們)兩個吃午飯噠(了)再替(去)枝山。”周書記關心地說。“還有點兒時嗝兒(時間),蔫們(你們)迴替(去)把家裏安排好。”
倆人點點頭,和周書記握手告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