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軍入關,平定燕京地區,河北地區和中原地區後,迅速挺進江淮地區占領揚州,渡過長江統一江南和嶺南等中國傳統領土。
隨後,清軍平定雲貴之戰,平定三藩之亂,消滅吳氏偽政權統一中國的最後一場大戰爆發了。
清康熙十九年(1680),清帝玄燁以蔡毓容為綏遠將軍,總統諸路綠旗兵水陸並進,自沅州(今湖南沅陵)入貴州,與大將軍貝子彰泰所率滿洲兵會師,攻鎮遠衛關,盡毀吳世璠軍營壘。吳軍退走,清軍追擊至偏橋衛,又大敗之,遂克鎮遠。吳世璠將夏國相等以2萬人屯平遠西南山,分兵據守江西坡天險,並布置象陣阻擊清軍,清軍進攻不利,兩天後,清軍再次進攻,吳軍不支,國相棄險退走。清軍進克貴陽,連下安順、石阡、都勻、思南諸府,大敗吳世璠於永寧,貴州平定。彰泰統帥諸路滿、漢兵40萬自貴州入雲南,渡盤江,破吳軍於沙子哨,進至臘茄坡,複新興所,克普安。平南大將軍賴塔亦督滿、漢諸路軍自廣西入雲南,經田州、泗城、西隆進軍,連敗吳軍,進至距安龍30裏之石門坎。吳部將何繼祖擁眾在石門坎憑險拒守。二十年元旦,清軍乘吳軍不備,猛攻石門坎,前後夾擊,吳軍倉促應戰,腹背受敵,不支退走。清軍奪其隘口,複安龍所。何繼祖與詹養、王有功等以2萬人守黃草壩,賴塔督諸軍奮力進攻,激戰數日,破吳軍營壘22座,俘詹養、王有功及其部下千餘人,獲象、馬輜重甚多,遂進軍曲靖,與彰泰軍在嵩明州會師,合圍雲南省城昆明。吳世璠、胡國柄、劉起龍、郭壯圖等以萬人距城30裏列象陣迎戰。彰泰、賴塔左右夾擊,吳軍拚死決鬥,五卻五進,象群忽反踐吳軍於金汁河,陣地混亂,清軍乘機突擊,吳軍潰退。清軍追擊至城東歸化寺,自寺西至碧雞關連營作長圍數十裏。吳軍尺移諸將家屬於王華山,空城分門防守,從水道運輸,與清軍相持數月。臨安“今雲南建水”、永順、姚安、大理等諸路總兵相繼降清。吳世璠急令馬寶、胡國柱自四川,夏國柱自廣西迴救雲南。彰泰遣兵迎擊。馬寶至姚安降,胡國柱走雲龍州。希福破雲龍州,胡自殺。夏國相走廣西,李國棟圍之於麵板橋,國相亦降。吳世璠割地乞師於達賴喇嘛,收餘眾固守。九月,趙良棟軍自四川克雅州複建昌,渡金沙江至雲南,與彰泰軍合攻昆明。世璠出城應戰,敗於桂花寺。賴塔軍以巨炮轟城,日夜不息,世璠部將餘從龍降清。城中食盡援絕,世璠眾內亂,欲擒世璠降清,世璠、郭壯圖自殺,其將何忠出降,雲貴平定。
1683年清軍占領台灣,消滅明鄭朝廷之後,標準著清軍對明朝的戰爭結束了。
明朝殘餘全部剿滅後清軍進行了十幾年的休整,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清朝對蒙古的莫多之戰爆發,清軍在昭莫多以伏擊大敗衛拉特蒙古準噶爾軍的關鍵一戰,昭莫多之戰是清軍擊敗噶爾丹軍的關鍵一戰。
蒙古準噶爾部首領噶爾丹自烏蘭布通之戰敗歸後,在科布多重整舊部,又從沙俄處購買槍炮,經過幾年經營,逐漸恢複元氣。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噶爾丹再次發兵2萬攻打喀爾喀蒙古,隨後沿克魯倫河一路東犯,進抵巴顏烏蘭(今蒙古國溫都爾汗西)。當年11月,康熙決定再次親征討伐,徹底解決漠西蒙古之患。按照康熙的進軍計劃,清軍一共兵分3路:黑龍江將軍薩布素率東路軍9000人,出興安嶺沿克魯倫河西進;撫遠大將軍費揚古、振武將軍孫思克率西路軍4.6萬人,分別自歸化(今內蒙古唿和浩特)、寧夏等地出兵,沿翁金河北上斷其退路;康熙親率中路軍3.4萬人,出獨石口(今河北沽源南),經克魯倫河上遊北上。一切布置停當後,激戰半日,準噶爾軍未能衝破戰陣。噶爾丹腹背受敵,全軍崩潰瓦解,其妻阿努被火槍打死。清軍趁夜追殺30裏,至特勒爾濟口方收兵,一路斬殺3000餘人,收降千餘人,俘獲牲畜6萬餘頭,噶爾丹僅率數十騎逃走。於次年5月3日服毒身亡。
從此,噶爾丹勢孤力窮,曆時近10年的叛亂終於得以平定。喀爾喀地區重新統一於清朝。噶爾丹在漠北以逸待勞,形勢原為有利;清軍勞師遠襲,形勢原本不利,但交戰結果,清軍卻大獲全勝。這一勝一負,雙方在作戰方麵均有其深刻的經驗教訓。
征服蒙古勢力,控製漠北和西域後,清朝征服西藏的戰爭打響,清安定西藏之戰是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至五十九年(1720年),清軍擊敗占擾西藏的準噶爾部,征服西藏的重要戰爭。
康熙二十一年,西藏五世達賴喇嘛羅桑嘉措逝世,第巴桑結嘉措秘不發喪,竊據重權。十五年後,即康熙三十六清廷才發現這一陰謀。同年十月,冊封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仍由桑結嘉措任第巴,管理政務。統治西藏的另一政治勢力代表為準噶爾和碩特汗。
康熙四十年,和碩特拉藏汗繼位。為爭奪西藏大權,拉藏汗與桑結嘉措的矛盾日益激化,終於引發出一場軍事衝突。康熙四十四年七月,桑結嘉措兵敗被殺,拉藏汗控製了西藏。拉藏汗經清廷批準,選立益西嘉措為六世達賴喇嘛。然而,青海各蒙古台吉另選立裏塘(今四川理塘)的噶桑嘉措為六世達賴。於是,雙方發生真假達賴之爭,實際上反映出各派政治力量的激烈鬥爭。
康熙四十八年,康熙帝派戶部侍郎赫壽到西藏,協同拉藏汗處理西藏政務,此為設置駐藏大臣之始。四十九年,清廷正式冊封拉藏汗選立的益西嘉措為六世達賴喇嘛。五十五年,年又將青海眾台吉選立的噶桑嘉措安置在塔爾寺(今青海湟中)。曆經多年的真假達賴之爭,表麵上告一段落,實際上激流暗湧。準噶爾部首領策妄阿拉布坦乘噶爾丹與清軍作戰時,迅速發展力量,又因從征噶爾丹有功,被清廷信任,清廷將噶爾丹的部眾全部交給他,並準其在阿爾泰山以西地區遊牧。準噶爾遂發展為西域大部落。準噶爾部與和碩特部素有矛盾,策妄阿拉布坦對和碩特部拉藏汗控製西藏早就心懷不滿,見拉藏汗與青海諸台吉為真假達賴爭論不已,便決意趁機出兵。策妄阿拉布坦先娶拉藏汗之姐為妻,又贅拉藏汗之子為婿,使拉藏汗放鬆對他的戒備。
康熙五十四年,策妄阿拉布坦犯掠哈密,企圖打通由新疆東部經青海入藏的道路。康熙帝立即命將軍富寧安帶兵前往攔截;征喀爾喀蒙古兵集結在歸化城(今內蒙古唿和浩特),準備出擊;命右衛將軍費揚固總理軍務。當年八月,富寧安率軍到達巴裏坤。策妄阿拉布坦將哈密等地劫掠一空而去。應富寧安建議,清軍在哈密、巴裏坤等地募兵屯田,以備邊警。清廷另命青海諸台吉選調兵馬,屯於噶斯湖畔(今青海油砂山西南),阻斷由青海入藏之路。策妄阿拉布坦見清軍於東麵加強防禦,便決定由西麵入藏,即由伊犁(今新疆伊寧)經阿克蘇、喀什噶爾、葉爾羌(今新疆莎車)、和闐(今新疆和田)等地,繞沙漠,翻雪山,進入西藏。
康熙五十五年十月,策妄阿拉布坦以護送拉藏汗之子噶爾丹丹衷夫婦迴藏省親為名,派大策零敦多布等率6000兵,向西藏進發。他們晝伏夜行,於次年七月到達西藏北部的納克產(今西藏奇林錯東南,加林錯東北)地區,順利通過騰格裏海天險,直趨達木(今西藏當雄)。防守達木的藏軍與準噶爾兵發生激烈戰鬥。拉藏汗正欲親自往達木迎接親人,卻得知達木已成為戰場,便倉猝調集軍隊,在達木一帶阻擊敵人。雙方於達木相持兩個月後,藏兵抵擋不住,於十月八日退至拉薩。
十月三十日深夜,大策零敦多布圍攻拉薩,第二天,攻入城內,殺死拉藏汗,拘押達賴喇嘛,搶掠各廟宇,將貴重物品運迴伊犁。策妄阿拉布坦授意大策零敦多布,在西藏組成以達克咱(即達改哇·拉嘉熱丹)為第巴的親準噶爾政權。
在策妄阿拉布坦派兵進藏之初,康熙帝判斷其很有可能與拉藏汗聯兵,進攻青海,因而著力加強青海的防禦。康熙五十六年七月,康熙帝調署理西安將軍湖廣總督額倫特,由新疆巴裏坤至青海西寧,料理軍務糧餉;命西寧總兵官王以謙、侍讀學士查禮渾在鬆潘預備,調荊州2000滿洲兵往四川成都,太原500滿洲兵往西安。九月初,康熙帝遣侍衛色楞赴青海。十月下旬,準噶爾兵正月進攻拉薩的消息,由青海親王羅卜藏丹津奏報給朝廷,康熙帝急派都統和禮往雲南;護軍統領溫普往打箭爐(今四川康定),防準噶爾東進川滇;命青海各台吉加強防禦,並派內大臣策旺諾爾布、將軍額倫特、侍衛阿齊圖等,紮於青海各要地,防範準噶爾。
康熙五十七年初,康熙帝接到拉藏汗於拉薩城即將被攻破時寫的奏疏。不久,又得到確切消息,拉藏汗已被殺害,西藏陷入準噶爾之手。二月十三日,康熙帝命侍衛色楞領兵2400人,由青海進討西藏。五月十三日,色楞率兵前進到青藏交界之穆魯烏蘇(今青海通天河),將軍額倫特遣人送信言,已奉旨誘準噶爾兵。對這個誘敵深入、以逸待勞的作戰方案,色楞未肯接受。他求勝心切,驕傲輕敵,率兵徑入西藏。額倫特奉命率兵策應,於六月十八日也越過穆魯烏蘇,由七岔河抄小路追趕色楞所部。
入藏後,色楞部接連小勝準噶爾,於是步步深入藏地,於七月二十日到達喀喇烏蘇(今西藏那曲),在河北岸安營,暫待額倫特所部。約於八月初,兩軍會合。色楞與額倫特遂決計渡過喀喇烏蘇河後,占領狼臘嶺,然後挺進達木。其時,大策零敦多布已在喀喇烏蘇布陣,聚集準噶爾兵和藏兵共數萬人,一半防守河南岸,一半繞至清軍側後,截斷了清軍的餉道。清軍被包圍後,多次突圍未成,到九月中下旬,彈盡糧絕,全軍覆沒。額倫特陣亡,色楞等5人被俘遇難。此戰後,準噶爾更加囂張,東進到喀木地.區,窺伺巴塘、裏塘,謀犯川滇。康熙帝認為,西藏屏蔽青、滇、川,如讓準噶爾長期占據,將邊無寧日,遂不顧大臣們反對,決意再次出兵安藏。此次作戰,進行了充分的準備。一是任命皇十四子固山貝子允禵為撫遠大將軍;二是派熟悉邊情的四川巡撫年羹堯為四川總督,開辟由四川進藏的路線,籌足糧餉,開設驛站;三是冊封塔爾寺的噶桑嘉措為新的六世達賴喇嘛,以更廣泛地團結廣大藏軍和青海各部;四是以護送達賴喇嘛為名,進兵西藏。
康熙五十九年正月三十日,康熙帝命撫遠大將軍允禵率軍,由西寧移駐穆魯烏蘇,居中調度;授都統延信為平逆將軍,出青海,向喀喇烏蘇進兵,此為清軍中路;授護軍統領噶爾弼為定西將軍,會合雲南都統武格所部,由四川巴塘進藏,此為清軍南路;命靖逆將軍富寧安與振武將軍傅爾丹,分別於巴裏坤、阿爾泰策應。當年四月,清軍出發。平逆將軍延信統領中路清軍,護送達賴喇嘛,由西寧進藏。這條道路多深山窮穀,瘴氣彌漫,清軍除戰勝惡劣的自然條件外,接連打破大策零敦多布的重重阻截。
八月十五日夜,大策零敦多布襲擊駐於卜克河的清營,反被擊敗。八月二十日、二十二日淩晨,大策零敦多布先後襲擊齊倫郭爾和綽馬喇的清營,均被擊敗。大策零敦多布慌忙掉頭退向拉薩,後率少數人迴到伊犁。延信將大軍留駐達木,率少量騎兵,護送達賴喇嘛向拉薩進發。南路清軍在噶爾弼率領下,自成都啟程,經打箭爐、裏塘、巴塘,於六月間至察木多(今西藏昌都);七月底八月初進至拉裏(今西藏嘉黎)。時大策零敦多布派吹木丕勒寨桑,率2600人,守禦墨竹工卡。噶爾弼改變原定等候中路大軍的計劃,於八月初六日直撲墨竹工卡。吹木丕勒寨桑逃往達木,墨竹工卡的唿圖克圖歸順清軍。清軍順利占領墨竹工卡後,即向噶爾招穆倫渡口。這裏有第巴達克咱領藏兵2000餘人據守。清軍一到,藏兵便不戰而潰,達克咱投降。
至此,進入拉薩之路被打開。噶爾弼決定乘拉薩兵力空虛,直搗拉薩,遂命達克咱準備皮船,於八月二十二日率清軍渡過噶爾招穆倫河;隨即,兵分三路,進攻拉薩。二十三日晨,拉薩一攻即下。九月十五日,噶桑嘉措在布達拉宮舉行六世達賴喇嘛坐床典禮。驅準噶爾安定西藏戰爭結束。清朝進一步加強對西藏的統治,派兵駐藏,組成四噶布倫聯合掌政的西藏地方政府。
清緬戰爭,是1762年冬緬甸入侵中國雲南普洱地區,清軍自衛反擊為開端,圍繞中緬邊境地區的領土控製權發生的一場戰爭。
清緬戰爭從邊境土司小衝突開始,演變為精銳主力對決,1769年11月以緬甸稱臣納貢收場。戰役中,清軍統帥明瑞率領1萬清軍大破緬軍攻到緬甸首都阿瓦附近,但在緬軍大規模的堅壁清野下,清軍糧盡退走,遭到緬軍5萬主力包圍。清軍趁夜色沿小路撤退,為保大軍順利撤退,統帥明瑞、紮拉豐阿、觀音保讓大軍先走,率數百八旗兵拚死殿後皆殉國,清軍萬餘官兵及傷病員和體弱文官都得順利撤退。緬軍懼怕明瑞,不知明瑞殉國,多次乞降,乾隆不許。最終戰役,清軍前線出動1.8萬士兵。緬軍出動主力三萬餘士兵,還有數百法國兵。依然是緬甸兵力占優,但雙方野戰能力有一定差距,整個戰役,還是清軍保持攻勢,而緬軍保持守勢。
此役清軍雖取得了緬甸的臣服,收複了萬曆年間被緬甸掠奪的孟養、木邦、蠻暮(蠻莫)等土司,但清軍損失慘重,總兵吳士勝、副將軍阿裏袞、水師提督葉相德先後病死,傅恆亦染病臥床。此戰造成東南亞一大變局,緬甸中南半島霸主地位被大幅削弱,暹羅因此而複國;緬甸也重新認識到中國的力量,由此建立了綿延二百多年的睦鄰關係。
乾隆初,大金川土司莎羅奔奪取小金川澤旺印信,又攻明正土司(今康定)。乾隆十二年(1747年),乾隆帝派張廣泗和慶複進討,後派遣訥親到四川督師,但清軍久而無功,川陝總督張廣泗被清廷處死,乾隆帝改派嶽鍾琪為總兵,討伐金川。乾隆十四年(1749年),莎羅奔請降,大金川事件初告平息。
以後,大小金川之間常有衝突。到18世紀60年代,金川局勢再度緊張。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清廷派四川總督阿爾泰聯合九家土司會攻大金川,小金川土司僧格桑(澤旺子)卻與大金川土司索諾木(莎羅奔侄孫)聯合反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清軍敗績,清廷又將阿爾泰革職,派溫福入川督師,向金川進兵,第二次金川之役由此開始。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溫福戰死,清廷又派阿桂為將軍,增兵金川。經多次血戰,清軍於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初取勝。曆時五年、死傷逾萬人、耗銀7000萬兩的第二次金川之役至此結束。
戰後,清朝在大小金川分置阿爾古、美諾兩直隸廳。與乾隆其他八大武功相比,偏居川西一隅、僅有彈丸之地、數萬人口的大小金川,卻致清王朝先後共投入了近60萬人力、7000萬帑幣,其代價遠遠超過乾隆的其他任何一次武功。
1644年清軍入關後,一直進行統一中國穩定邊疆的戰爭,1776年大小金川戰役結束,標誌著這場經曆132年的戰爭正式結算。由此可見,清朝非常崇尚武力,滿清人比蒙古人更有戰鬥力,滿清人比蒙古人更會統治漢人和中國,滿清是金人的後裔,金朝(1115年至1234年)曾經統治中國北方地區119年,滿清人應該獲得金人的文化傳承,因此清朝也被成為後金。
清朝統一戰爭結束的前一年,正好是美國建國、獨立戰爭打響。1775年4月的萊克星頓的槍聲,1776年7月4日大陸會議通過了由托馬斯·傑斐遜執筆起草的《獨立宣言》,宣告了美國的誕生。1783年,英國承認美國獨立。自此,戰爭結束。
也就是說,清朝和美國走向全麵和平治國隻相隔幾年,但是在之後的曆史發展中,清朝與美國的差距就不是幾年的差距,而天壤之別的巨大差距,這種巨大差距由東西方社會價值係統的不同導致。
隨後,清軍平定雲貴之戰,平定三藩之亂,消滅吳氏偽政權統一中國的最後一場大戰爆發了。
清康熙十九年(1680),清帝玄燁以蔡毓容為綏遠將軍,總統諸路綠旗兵水陸並進,自沅州(今湖南沅陵)入貴州,與大將軍貝子彰泰所率滿洲兵會師,攻鎮遠衛關,盡毀吳世璠軍營壘。吳軍退走,清軍追擊至偏橋衛,又大敗之,遂克鎮遠。吳世璠將夏國相等以2萬人屯平遠西南山,分兵據守江西坡天險,並布置象陣阻擊清軍,清軍進攻不利,兩天後,清軍再次進攻,吳軍不支,國相棄險退走。清軍進克貴陽,連下安順、石阡、都勻、思南諸府,大敗吳世璠於永寧,貴州平定。彰泰統帥諸路滿、漢兵40萬自貴州入雲南,渡盤江,破吳軍於沙子哨,進至臘茄坡,複新興所,克普安。平南大將軍賴塔亦督滿、漢諸路軍自廣西入雲南,經田州、泗城、西隆進軍,連敗吳軍,進至距安龍30裏之石門坎。吳部將何繼祖擁眾在石門坎憑險拒守。二十年元旦,清軍乘吳軍不備,猛攻石門坎,前後夾擊,吳軍倉促應戰,腹背受敵,不支退走。清軍奪其隘口,複安龍所。何繼祖與詹養、王有功等以2萬人守黃草壩,賴塔督諸軍奮力進攻,激戰數日,破吳軍營壘22座,俘詹養、王有功及其部下千餘人,獲象、馬輜重甚多,遂進軍曲靖,與彰泰軍在嵩明州會師,合圍雲南省城昆明。吳世璠、胡國柄、劉起龍、郭壯圖等以萬人距城30裏列象陣迎戰。彰泰、賴塔左右夾擊,吳軍拚死決鬥,五卻五進,象群忽反踐吳軍於金汁河,陣地混亂,清軍乘機突擊,吳軍潰退。清軍追擊至城東歸化寺,自寺西至碧雞關連營作長圍數十裏。吳軍尺移諸將家屬於王華山,空城分門防守,從水道運輸,與清軍相持數月。臨安“今雲南建水”、永順、姚安、大理等諸路總兵相繼降清。吳世璠急令馬寶、胡國柱自四川,夏國柱自廣西迴救雲南。彰泰遣兵迎擊。馬寶至姚安降,胡國柱走雲龍州。希福破雲龍州,胡自殺。夏國相走廣西,李國棟圍之於麵板橋,國相亦降。吳世璠割地乞師於達賴喇嘛,收餘眾固守。九月,趙良棟軍自四川克雅州複建昌,渡金沙江至雲南,與彰泰軍合攻昆明。世璠出城應戰,敗於桂花寺。賴塔軍以巨炮轟城,日夜不息,世璠部將餘從龍降清。城中食盡援絕,世璠眾內亂,欲擒世璠降清,世璠、郭壯圖自殺,其將何忠出降,雲貴平定。
1683年清軍占領台灣,消滅明鄭朝廷之後,標準著清軍對明朝的戰爭結束了。
明朝殘餘全部剿滅後清軍進行了十幾年的休整,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清朝對蒙古的莫多之戰爆發,清軍在昭莫多以伏擊大敗衛拉特蒙古準噶爾軍的關鍵一戰,昭莫多之戰是清軍擊敗噶爾丹軍的關鍵一戰。
蒙古準噶爾部首領噶爾丹自烏蘭布通之戰敗歸後,在科布多重整舊部,又從沙俄處購買槍炮,經過幾年經營,逐漸恢複元氣。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噶爾丹再次發兵2萬攻打喀爾喀蒙古,隨後沿克魯倫河一路東犯,進抵巴顏烏蘭(今蒙古國溫都爾汗西)。當年11月,康熙決定再次親征討伐,徹底解決漠西蒙古之患。按照康熙的進軍計劃,清軍一共兵分3路:黑龍江將軍薩布素率東路軍9000人,出興安嶺沿克魯倫河西進;撫遠大將軍費揚古、振武將軍孫思克率西路軍4.6萬人,分別自歸化(今內蒙古唿和浩特)、寧夏等地出兵,沿翁金河北上斷其退路;康熙親率中路軍3.4萬人,出獨石口(今河北沽源南),經克魯倫河上遊北上。一切布置停當後,激戰半日,準噶爾軍未能衝破戰陣。噶爾丹腹背受敵,全軍崩潰瓦解,其妻阿努被火槍打死。清軍趁夜追殺30裏,至特勒爾濟口方收兵,一路斬殺3000餘人,收降千餘人,俘獲牲畜6萬餘頭,噶爾丹僅率數十騎逃走。於次年5月3日服毒身亡。
從此,噶爾丹勢孤力窮,曆時近10年的叛亂終於得以平定。喀爾喀地區重新統一於清朝。噶爾丹在漠北以逸待勞,形勢原為有利;清軍勞師遠襲,形勢原本不利,但交戰結果,清軍卻大獲全勝。這一勝一負,雙方在作戰方麵均有其深刻的經驗教訓。
征服蒙古勢力,控製漠北和西域後,清朝征服西藏的戰爭打響,清安定西藏之戰是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至五十九年(1720年),清軍擊敗占擾西藏的準噶爾部,征服西藏的重要戰爭。
康熙二十一年,西藏五世達賴喇嘛羅桑嘉措逝世,第巴桑結嘉措秘不發喪,竊據重權。十五年後,即康熙三十六清廷才發現這一陰謀。同年十月,冊封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仍由桑結嘉措任第巴,管理政務。統治西藏的另一政治勢力代表為準噶爾和碩特汗。
康熙四十年,和碩特拉藏汗繼位。為爭奪西藏大權,拉藏汗與桑結嘉措的矛盾日益激化,終於引發出一場軍事衝突。康熙四十四年七月,桑結嘉措兵敗被殺,拉藏汗控製了西藏。拉藏汗經清廷批準,選立益西嘉措為六世達賴喇嘛。然而,青海各蒙古台吉另選立裏塘(今四川理塘)的噶桑嘉措為六世達賴。於是,雙方發生真假達賴之爭,實際上反映出各派政治力量的激烈鬥爭。
康熙四十八年,康熙帝派戶部侍郎赫壽到西藏,協同拉藏汗處理西藏政務,此為設置駐藏大臣之始。四十九年,清廷正式冊封拉藏汗選立的益西嘉措為六世達賴喇嘛。五十五年,年又將青海眾台吉選立的噶桑嘉措安置在塔爾寺(今青海湟中)。曆經多年的真假達賴之爭,表麵上告一段落,實際上激流暗湧。準噶爾部首領策妄阿拉布坦乘噶爾丹與清軍作戰時,迅速發展力量,又因從征噶爾丹有功,被清廷信任,清廷將噶爾丹的部眾全部交給他,並準其在阿爾泰山以西地區遊牧。準噶爾遂發展為西域大部落。準噶爾部與和碩特部素有矛盾,策妄阿拉布坦對和碩特部拉藏汗控製西藏早就心懷不滿,見拉藏汗與青海諸台吉為真假達賴爭論不已,便決意趁機出兵。策妄阿拉布坦先娶拉藏汗之姐為妻,又贅拉藏汗之子為婿,使拉藏汗放鬆對他的戒備。
康熙五十四年,策妄阿拉布坦犯掠哈密,企圖打通由新疆東部經青海入藏的道路。康熙帝立即命將軍富寧安帶兵前往攔截;征喀爾喀蒙古兵集結在歸化城(今內蒙古唿和浩特),準備出擊;命右衛將軍費揚固總理軍務。當年八月,富寧安率軍到達巴裏坤。策妄阿拉布坦將哈密等地劫掠一空而去。應富寧安建議,清軍在哈密、巴裏坤等地募兵屯田,以備邊警。清廷另命青海諸台吉選調兵馬,屯於噶斯湖畔(今青海油砂山西南),阻斷由青海入藏之路。策妄阿拉布坦見清軍於東麵加強防禦,便決定由西麵入藏,即由伊犁(今新疆伊寧)經阿克蘇、喀什噶爾、葉爾羌(今新疆莎車)、和闐(今新疆和田)等地,繞沙漠,翻雪山,進入西藏。
康熙五十五年十月,策妄阿拉布坦以護送拉藏汗之子噶爾丹丹衷夫婦迴藏省親為名,派大策零敦多布等率6000兵,向西藏進發。他們晝伏夜行,於次年七月到達西藏北部的納克產(今西藏奇林錯東南,加林錯東北)地區,順利通過騰格裏海天險,直趨達木(今西藏當雄)。防守達木的藏軍與準噶爾兵發生激烈戰鬥。拉藏汗正欲親自往達木迎接親人,卻得知達木已成為戰場,便倉猝調集軍隊,在達木一帶阻擊敵人。雙方於達木相持兩個月後,藏兵抵擋不住,於十月八日退至拉薩。
十月三十日深夜,大策零敦多布圍攻拉薩,第二天,攻入城內,殺死拉藏汗,拘押達賴喇嘛,搶掠各廟宇,將貴重物品運迴伊犁。策妄阿拉布坦授意大策零敦多布,在西藏組成以達克咱(即達改哇·拉嘉熱丹)為第巴的親準噶爾政權。
在策妄阿拉布坦派兵進藏之初,康熙帝判斷其很有可能與拉藏汗聯兵,進攻青海,因而著力加強青海的防禦。康熙五十六年七月,康熙帝調署理西安將軍湖廣總督額倫特,由新疆巴裏坤至青海西寧,料理軍務糧餉;命西寧總兵官王以謙、侍讀學士查禮渾在鬆潘預備,調荊州2000滿洲兵往四川成都,太原500滿洲兵往西安。九月初,康熙帝遣侍衛色楞赴青海。十月下旬,準噶爾兵正月進攻拉薩的消息,由青海親王羅卜藏丹津奏報給朝廷,康熙帝急派都統和禮往雲南;護軍統領溫普往打箭爐(今四川康定),防準噶爾東進川滇;命青海各台吉加強防禦,並派內大臣策旺諾爾布、將軍額倫特、侍衛阿齊圖等,紮於青海各要地,防範準噶爾。
康熙五十七年初,康熙帝接到拉藏汗於拉薩城即將被攻破時寫的奏疏。不久,又得到確切消息,拉藏汗已被殺害,西藏陷入準噶爾之手。二月十三日,康熙帝命侍衛色楞領兵2400人,由青海進討西藏。五月十三日,色楞率兵前進到青藏交界之穆魯烏蘇(今青海通天河),將軍額倫特遣人送信言,已奉旨誘準噶爾兵。對這個誘敵深入、以逸待勞的作戰方案,色楞未肯接受。他求勝心切,驕傲輕敵,率兵徑入西藏。額倫特奉命率兵策應,於六月十八日也越過穆魯烏蘇,由七岔河抄小路追趕色楞所部。
入藏後,色楞部接連小勝準噶爾,於是步步深入藏地,於七月二十日到達喀喇烏蘇(今西藏那曲),在河北岸安營,暫待額倫特所部。約於八月初,兩軍會合。色楞與額倫特遂決計渡過喀喇烏蘇河後,占領狼臘嶺,然後挺進達木。其時,大策零敦多布已在喀喇烏蘇布陣,聚集準噶爾兵和藏兵共數萬人,一半防守河南岸,一半繞至清軍側後,截斷了清軍的餉道。清軍被包圍後,多次突圍未成,到九月中下旬,彈盡糧絕,全軍覆沒。額倫特陣亡,色楞等5人被俘遇難。此戰後,準噶爾更加囂張,東進到喀木地.區,窺伺巴塘、裏塘,謀犯川滇。康熙帝認為,西藏屏蔽青、滇、川,如讓準噶爾長期占據,將邊無寧日,遂不顧大臣們反對,決意再次出兵安藏。此次作戰,進行了充分的準備。一是任命皇十四子固山貝子允禵為撫遠大將軍;二是派熟悉邊情的四川巡撫年羹堯為四川總督,開辟由四川進藏的路線,籌足糧餉,開設驛站;三是冊封塔爾寺的噶桑嘉措為新的六世達賴喇嘛,以更廣泛地團結廣大藏軍和青海各部;四是以護送達賴喇嘛為名,進兵西藏。
康熙五十九年正月三十日,康熙帝命撫遠大將軍允禵率軍,由西寧移駐穆魯烏蘇,居中調度;授都統延信為平逆將軍,出青海,向喀喇烏蘇進兵,此為清軍中路;授護軍統領噶爾弼為定西將軍,會合雲南都統武格所部,由四川巴塘進藏,此為清軍南路;命靖逆將軍富寧安與振武將軍傅爾丹,分別於巴裏坤、阿爾泰策應。當年四月,清軍出發。平逆將軍延信統領中路清軍,護送達賴喇嘛,由西寧進藏。這條道路多深山窮穀,瘴氣彌漫,清軍除戰勝惡劣的自然條件外,接連打破大策零敦多布的重重阻截。
八月十五日夜,大策零敦多布襲擊駐於卜克河的清營,反被擊敗。八月二十日、二十二日淩晨,大策零敦多布先後襲擊齊倫郭爾和綽馬喇的清營,均被擊敗。大策零敦多布慌忙掉頭退向拉薩,後率少數人迴到伊犁。延信將大軍留駐達木,率少量騎兵,護送達賴喇嘛向拉薩進發。南路清軍在噶爾弼率領下,自成都啟程,經打箭爐、裏塘、巴塘,於六月間至察木多(今西藏昌都);七月底八月初進至拉裏(今西藏嘉黎)。時大策零敦多布派吹木丕勒寨桑,率2600人,守禦墨竹工卡。噶爾弼改變原定等候中路大軍的計劃,於八月初六日直撲墨竹工卡。吹木丕勒寨桑逃往達木,墨竹工卡的唿圖克圖歸順清軍。清軍順利占領墨竹工卡後,即向噶爾招穆倫渡口。這裏有第巴達克咱領藏兵2000餘人據守。清軍一到,藏兵便不戰而潰,達克咱投降。
至此,進入拉薩之路被打開。噶爾弼決定乘拉薩兵力空虛,直搗拉薩,遂命達克咱準備皮船,於八月二十二日率清軍渡過噶爾招穆倫河;隨即,兵分三路,進攻拉薩。二十三日晨,拉薩一攻即下。九月十五日,噶桑嘉措在布達拉宮舉行六世達賴喇嘛坐床典禮。驅準噶爾安定西藏戰爭結束。清朝進一步加強對西藏的統治,派兵駐藏,組成四噶布倫聯合掌政的西藏地方政府。
清緬戰爭,是1762年冬緬甸入侵中國雲南普洱地區,清軍自衛反擊為開端,圍繞中緬邊境地區的領土控製權發生的一場戰爭。
清緬戰爭從邊境土司小衝突開始,演變為精銳主力對決,1769年11月以緬甸稱臣納貢收場。戰役中,清軍統帥明瑞率領1萬清軍大破緬軍攻到緬甸首都阿瓦附近,但在緬軍大規模的堅壁清野下,清軍糧盡退走,遭到緬軍5萬主力包圍。清軍趁夜色沿小路撤退,為保大軍順利撤退,統帥明瑞、紮拉豐阿、觀音保讓大軍先走,率數百八旗兵拚死殿後皆殉國,清軍萬餘官兵及傷病員和體弱文官都得順利撤退。緬軍懼怕明瑞,不知明瑞殉國,多次乞降,乾隆不許。最終戰役,清軍前線出動1.8萬士兵。緬軍出動主力三萬餘士兵,還有數百法國兵。依然是緬甸兵力占優,但雙方野戰能力有一定差距,整個戰役,還是清軍保持攻勢,而緬軍保持守勢。
此役清軍雖取得了緬甸的臣服,收複了萬曆年間被緬甸掠奪的孟養、木邦、蠻暮(蠻莫)等土司,但清軍損失慘重,總兵吳士勝、副將軍阿裏袞、水師提督葉相德先後病死,傅恆亦染病臥床。此戰造成東南亞一大變局,緬甸中南半島霸主地位被大幅削弱,暹羅因此而複國;緬甸也重新認識到中國的力量,由此建立了綿延二百多年的睦鄰關係。
乾隆初,大金川土司莎羅奔奪取小金川澤旺印信,又攻明正土司(今康定)。乾隆十二年(1747年),乾隆帝派張廣泗和慶複進討,後派遣訥親到四川督師,但清軍久而無功,川陝總督張廣泗被清廷處死,乾隆帝改派嶽鍾琪為總兵,討伐金川。乾隆十四年(1749年),莎羅奔請降,大金川事件初告平息。
以後,大小金川之間常有衝突。到18世紀60年代,金川局勢再度緊張。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清廷派四川總督阿爾泰聯合九家土司會攻大金川,小金川土司僧格桑(澤旺子)卻與大金川土司索諾木(莎羅奔侄孫)聯合反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清軍敗績,清廷又將阿爾泰革職,派溫福入川督師,向金川進兵,第二次金川之役由此開始。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溫福戰死,清廷又派阿桂為將軍,增兵金川。經多次血戰,清軍於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初取勝。曆時五年、死傷逾萬人、耗銀7000萬兩的第二次金川之役至此結束。
戰後,清朝在大小金川分置阿爾古、美諾兩直隸廳。與乾隆其他八大武功相比,偏居川西一隅、僅有彈丸之地、數萬人口的大小金川,卻致清王朝先後共投入了近60萬人力、7000萬帑幣,其代價遠遠超過乾隆的其他任何一次武功。
1644年清軍入關後,一直進行統一中國穩定邊疆的戰爭,1776年大小金川戰役結束,標誌著這場經曆132年的戰爭正式結算。由此可見,清朝非常崇尚武力,滿清人比蒙古人更有戰鬥力,滿清人比蒙古人更會統治漢人和中國,滿清是金人的後裔,金朝(1115年至1234年)曾經統治中國北方地區119年,滿清人應該獲得金人的文化傳承,因此清朝也被成為後金。
清朝統一戰爭結束的前一年,正好是美國建國、獨立戰爭打響。1775年4月的萊克星頓的槍聲,1776年7月4日大陸會議通過了由托馬斯·傑斐遜執筆起草的《獨立宣言》,宣告了美國的誕生。1783年,英國承認美國獨立。自此,戰爭結束。
也就是說,清朝和美國走向全麵和平治國隻相隔幾年,但是在之後的曆史發展中,清朝與美國的差距就不是幾年的差距,而天壤之別的巨大差距,這種巨大差距由東西方社會價值係統的不同導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