藺不如越想越興奮。誰能想到,王上的布局,竟然能布的如此深遠呢?
通過用玉璽,來羞辱齊國,惹怒齊王,引得齊國出兵討伐。
然後海國借機利用平城這個裝備和地理優勢,把齊軍打的落花流水,從而反攻到齊國境內!
以退為進,以守為攻,一代雄主,眼光恐怖如斯!
藺不如趕忙把這個發現,告訴了商央。
商央聽完,也是不住感歎。若是王上真的如此布局,恐怕王上從調任呂布偉到平城,就已經想好了有這麽一天吧……
到如今,真的迎來和齊國的決戰了嗎?
通過用玉璽索城,讓齊王發兵討伐海國。海國既不用承擔肆意發動戰爭的惡名,還能借此機會直接把平城的裝備都用上,真的是一箭雙雕!
“好,你既然已經分析出了王上的深意,明天麵見王上,務必要明明白白對答出來,好讓王上放心。”商央道。
藺不如表示謹記,就早早休息,準備第二天麵見汪過去了。
……
次日。
汪過照例起了一個大早。
他和歐陽飛不一樣,對於亡國這件事,他一直牢牢記在心上。
所以他根本不允許自己長時間賴床,而耽誤了亡國這件大事。
所以汪過早早起來,就是要麵見一下藺不如,看看他到底適合不適合作為這次出使齊國的使者。
藺不如進宮,叩頭行禮,躬身而立,等待著汪過的問話。
汪過側著身子靠在王座上,問道:“藺愛卿,這次出使齊國,你打算和齊王怎麽說呢?”
藺不如答道:“按王上之意,直接向齊王提出條件,要求他以城市來換玉璽。”
汪過點了點頭。
在這點上,藺不如還是很服從安排的,沒有亂腦補一堆有的沒的。
汪過繼續問道:“那如果齊王不肯,你要怎麽說服他呢?或者說,你是要用談判技巧說服齊王,還是要用什麽辦法達到自己的目的?”
汪過眯著眼,等著藺不如給個答複。
這句話,他問的其實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表麵上問藺不如怎麽說服齊王,但實際上想問的是藺不如考慮不考慮說服齊王。
如果藺不如按照問題的慣性,答出來了說服齊王的方法,那汪過肯定不讓他去了。
這幫狗奴才,如果要是能想出來忽悠齊王的方法,他說什麽也要另派使者,攪黃藺不如的背刺!
藺不如心中暗道,王上這就開始對我的考驗了嗎?
因為藺不如知道,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拿刻了海國標記的玉璽,去換齊國的十五城,已經脫離了巧舌善辯的範圍,而是根本沒有實現的可能。
如果自己答出來怎麽去說服齊王,反倒說明思慮不周,為了辯而辯,就會空談誤國。
而王上的意思已經明明白白,是要惹怒齊王,引他發兵到平城下,再一舉反攻。
所以既然目的是得罪齊王,還需要考慮說服的事情幹嘛?
於是藺不如很誠實的迴答:“臣沒有說服齊王的良策。若齊王割城,臣便留玉璽而拿迴來城市。否則,臣一定不惜將齊王惹怒得罪,也要強勢壓他,逼他割城!就算翻臉,也絲毫不懼!”
汪過的臉上浮現一抹喜色。
不惜得罪?不懼翻臉?
這藺不如也太符合寡人的心意了吧!
隻要你敢這麽騎在齊王臉上輸出,並且逼他割讓十五座城市,寡人就不信齊王能不動怒!
隻要齊王發兵討伐,那寡人的迴家之路,也就近在眼前了!
汪過滿意的點點頭,拋出了最後一個問題。
“如果齊王不同意換十五座城市,而是與你談判到割讓五座城市來換玉璽,你是否答應?”
“肯定……”藺不如剛到嘴邊的“同意”兩個字,又趕緊咽下。
幸好,幸好,自己多想了一步,這句話沒有脫口而出!
畢竟,以一般人來論,這塊玉璽能換過來五座城市,已經是減了大大的便宜。
更何況,海國是小國,連番擴張才達到了九座城市這樣的規模。
這一下,別人就白送來五座,任誰能不心動?
但是藺不如卻是要不斷提醒自己,王上乃一代雄主,格局規模怎麽會這麽狹隘?
雖然他不知道平城那邊情況怎麽樣,但他知道百善軍啊!
按照王上的計劃,隻要誘使齊王出兵,海國利用平城的主場優勢,進行防守反擊,這不就能取得更大的收獲了嗎?
藺不如吞了一口口水,趕緊把之前的迴答給舍棄掉,說道:“臣勢必以死相爭,絕不接受齊王的任何談判!”
汪過臉上一陣喜色。
曆史上的藺相如,就是一個在國內寬容大度,而在外麵絕不吃虧的主。一次完璧歸趙,一次澠池之會,都是一個硬核形象。而在國內就能對廉頗寬容,形成將相和的美談。
而這裏的藺不如,也完美繼承了這個特點。
在外麵絕對不吃虧,所以根本沒有考慮齊王的妥協,說十五座,就十五座!
妥了!汪過很是高興。隻要這樣堅持不給齊王麵子,又無理取鬧,那齊王勢必要派兵征討啊!
看來,寡人這次真的選對了人!
“藺愛卿,此事事關重大,寡人要親自給你踐行!”汪過眼中滿是激動。
在這個世界這麽久了,遇見一個稱心如意的人不容易啊!
藺不如咬著嘴唇,點了點頭。
早聽聞王上是愛才之人,這次出使齊國,果然事關重大,連王上都要親自送他了!
藺不如覺得自己肩頭上的責任更重了。
……
長亭外,古道邊,海國都城前。
汪過率領海國朝臣,為藺不如踐行。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酒到興處,汪過朗誦了兩句九年義務教育教出來的詩句。
群臣都是震驚。王上不但謀略過人,慧眼如炬,竟然還有這等好文筆!
通俗易懂,卻又令人迴味無窮!
在眾人歡樂為藺不如送行時,商央卻是悠悠思索,心中暗道:“此處是我和薑申,送呂布偉上平城赴任的吃酒處。而如今,那倆人都在平城了……”
“看來王上,故意選此處踐行,也就暗示著,對於平城,已經是早就布局了……”
通過用玉璽,來羞辱齊國,惹怒齊王,引得齊國出兵討伐。
然後海國借機利用平城這個裝備和地理優勢,把齊軍打的落花流水,從而反攻到齊國境內!
以退為進,以守為攻,一代雄主,眼光恐怖如斯!
藺不如趕忙把這個發現,告訴了商央。
商央聽完,也是不住感歎。若是王上真的如此布局,恐怕王上從調任呂布偉到平城,就已經想好了有這麽一天吧……
到如今,真的迎來和齊國的決戰了嗎?
通過用玉璽索城,讓齊王發兵討伐海國。海國既不用承擔肆意發動戰爭的惡名,還能借此機會直接把平城的裝備都用上,真的是一箭雙雕!
“好,你既然已經分析出了王上的深意,明天麵見王上,務必要明明白白對答出來,好讓王上放心。”商央道。
藺不如表示謹記,就早早休息,準備第二天麵見汪過去了。
……
次日。
汪過照例起了一個大早。
他和歐陽飛不一樣,對於亡國這件事,他一直牢牢記在心上。
所以他根本不允許自己長時間賴床,而耽誤了亡國這件大事。
所以汪過早早起來,就是要麵見一下藺不如,看看他到底適合不適合作為這次出使齊國的使者。
藺不如進宮,叩頭行禮,躬身而立,等待著汪過的問話。
汪過側著身子靠在王座上,問道:“藺愛卿,這次出使齊國,你打算和齊王怎麽說呢?”
藺不如答道:“按王上之意,直接向齊王提出條件,要求他以城市來換玉璽。”
汪過點了點頭。
在這點上,藺不如還是很服從安排的,沒有亂腦補一堆有的沒的。
汪過繼續問道:“那如果齊王不肯,你要怎麽說服他呢?或者說,你是要用談判技巧說服齊王,還是要用什麽辦法達到自己的目的?”
汪過眯著眼,等著藺不如給個答複。
這句話,他問的其實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表麵上問藺不如怎麽說服齊王,但實際上想問的是藺不如考慮不考慮說服齊王。
如果藺不如按照問題的慣性,答出來了說服齊王的方法,那汪過肯定不讓他去了。
這幫狗奴才,如果要是能想出來忽悠齊王的方法,他說什麽也要另派使者,攪黃藺不如的背刺!
藺不如心中暗道,王上這就開始對我的考驗了嗎?
因為藺不如知道,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拿刻了海國標記的玉璽,去換齊國的十五城,已經脫離了巧舌善辯的範圍,而是根本沒有實現的可能。
如果自己答出來怎麽去說服齊王,反倒說明思慮不周,為了辯而辯,就會空談誤國。
而王上的意思已經明明白白,是要惹怒齊王,引他發兵到平城下,再一舉反攻。
所以既然目的是得罪齊王,還需要考慮說服的事情幹嘛?
於是藺不如很誠實的迴答:“臣沒有說服齊王的良策。若齊王割城,臣便留玉璽而拿迴來城市。否則,臣一定不惜將齊王惹怒得罪,也要強勢壓他,逼他割城!就算翻臉,也絲毫不懼!”
汪過的臉上浮現一抹喜色。
不惜得罪?不懼翻臉?
這藺不如也太符合寡人的心意了吧!
隻要你敢這麽騎在齊王臉上輸出,並且逼他割讓十五座城市,寡人就不信齊王能不動怒!
隻要齊王發兵討伐,那寡人的迴家之路,也就近在眼前了!
汪過滿意的點點頭,拋出了最後一個問題。
“如果齊王不同意換十五座城市,而是與你談判到割讓五座城市來換玉璽,你是否答應?”
“肯定……”藺不如剛到嘴邊的“同意”兩個字,又趕緊咽下。
幸好,幸好,自己多想了一步,這句話沒有脫口而出!
畢竟,以一般人來論,這塊玉璽能換過來五座城市,已經是減了大大的便宜。
更何況,海國是小國,連番擴張才達到了九座城市這樣的規模。
這一下,別人就白送來五座,任誰能不心動?
但是藺不如卻是要不斷提醒自己,王上乃一代雄主,格局規模怎麽會這麽狹隘?
雖然他不知道平城那邊情況怎麽樣,但他知道百善軍啊!
按照王上的計劃,隻要誘使齊王出兵,海國利用平城的主場優勢,進行防守反擊,這不就能取得更大的收獲了嗎?
藺不如吞了一口口水,趕緊把之前的迴答給舍棄掉,說道:“臣勢必以死相爭,絕不接受齊王的任何談判!”
汪過臉上一陣喜色。
曆史上的藺相如,就是一個在國內寬容大度,而在外麵絕不吃虧的主。一次完璧歸趙,一次澠池之會,都是一個硬核形象。而在國內就能對廉頗寬容,形成將相和的美談。
而這裏的藺不如,也完美繼承了這個特點。
在外麵絕對不吃虧,所以根本沒有考慮齊王的妥協,說十五座,就十五座!
妥了!汪過很是高興。隻要這樣堅持不給齊王麵子,又無理取鬧,那齊王勢必要派兵征討啊!
看來,寡人這次真的選對了人!
“藺愛卿,此事事關重大,寡人要親自給你踐行!”汪過眼中滿是激動。
在這個世界這麽久了,遇見一個稱心如意的人不容易啊!
藺不如咬著嘴唇,點了點頭。
早聽聞王上是愛才之人,這次出使齊國,果然事關重大,連王上都要親自送他了!
藺不如覺得自己肩頭上的責任更重了。
……
長亭外,古道邊,海國都城前。
汪過率領海國朝臣,為藺不如踐行。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酒到興處,汪過朗誦了兩句九年義務教育教出來的詩句。
群臣都是震驚。王上不但謀略過人,慧眼如炬,竟然還有這等好文筆!
通俗易懂,卻又令人迴味無窮!
在眾人歡樂為藺不如送行時,商央卻是悠悠思索,心中暗道:“此處是我和薑申,送呂布偉上平城赴任的吃酒處。而如今,那倆人都在平城了……”
“看來王上,故意選此處踐行,也就暗示著,對於平城,已經是早就布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