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後世的新中國剛成立後,東北三省是新中國成立後建成的第一個重工業基地。天籟小說.』2


    布局在東北三省的鋼鐵、能源、化工、重型機械、汽車、造船、飛機、軍工等重大工業項目,奠定了中國工業化的初步基礎,故被稱為“新中國工業的搖籃”!


    如此重要的地方,以前放在後金手上,隻是用來養馬,簡直就是暴殄天物。


    可以說,不管是在大明時期,還是後世的新中國時期。東北三省在中國曆史上,一直是處於具足輕重的作用地位。


    可以說是中興龍飛之地,也一點不為過。


    不少附近的國家,對東北垂涎欲滴。就連做為屬國的朝鮮,以前也打過主意,意圖讓大明皇帝分一部分,做為共管區,其實就是想霸占一部分。


    俄羅斯強大後,以及日本強大後,也是第一時間就把目光放在了這裏。


    同時,在大明時空,如果朱子龍不穿越而來。這裏也是後金的大本營,是他們起家的地方,戰略地位可謂無與論比之。


    為什麽所有的國家,包括朱子龍現在,也都對東北這塊土地如此看重?


    是什麽讓他們不惜花費巨大的代價,也要得到這片土地?


    原因說起來,其實也簡單。


    看事情,你不能隻看表麵。


    千萬不要讓東北三省,處於中國版圖的東北邊陲,再加上氣候寒冷,因此經常被成為邊北、東陲等等形容邊境的詞都能用上,就輕視它。


    你站高一點,打開世界地圖看一下的話,就會很容易的現。


    東北地處整個東北亞的中心,是一個四通八達的地方。


    向北是俄羅斯,如果中國沒有丟失外東北1oo多萬平方公裏的土地,我們則可以通過哈巴羅夫斯克,也就是我們曾經的伯力,走6路到達白令海峽。


    然後,再穿越白令海峽,就是美國的領土阿拉斯加。(對多個國家形成危險!)


    這裏還有兩個重要的地方,一個是迪沃斯托克,也就是我們的海參崴。


    西南方向通過山海關則進入中國的內地,也正是因為山海關的建立,人為的將東北和華北分開了。向東和東南方向,則是朝鮮半島的朝鮮和韓國,以及日本。


    無論是向東西南北,東北到達俄羅斯、蒙古、朝鮮、韓國、日本。甚至是美國的直線距離,都是非常近的。


    這也是從軍事上來講,過去中國周邊的列強們,無一不對東北垂涎欲滴的重要原因之一。


    所以,朱子龍怎麽可能會在把後金打跑後,就輕視了這裏呢?


    -


    除開軍事地位的重要性外,另外,東北區礦產資源豐富,主要礦種比較齊全。


    主要金屬礦產有鐵、錳、銅、鉬、鉛、鋅、金以及稀有元素等,非金屬礦產有煤、石油、油頁岩、石墨、菱鎂礦、白雲石、滑石、石棉等。


    想想後世的新中國成立時,主要經濟都是依靠東三省拉動的,你就知道這裏的泥土之下,藏匿著大量的寶藏。


    分布在鞍山、本溪一帶的鐵礦,儲量約占全中國的1/4。


    地下埋藏著豐富的石油資源,探明儲量占全國5o%左右。大慶油田就在此地!


    此外還有吉林油田,是東北區能源工業、化學工業、輕紡工業的重要基礎。東北區煤炭資源的保有儲量,更是在約723億噸以上。


    等到後世21世紀,科技展快時,更是有專家探明。東三省的地下,油頁岩儲量占全國第一位。


    要大力展冶金、燃料動力、化學、建材等基礎工業,沒有什麽地方,比這裏更合適的。而且出海口也很方便!


    -


    在古代,沒有重工業,航海業也不達,所以東北的工業價值難以顯現。而且,後世的東北的兩個農業基地,在古代的生產力有限的條件下,是難以生產出大量糧食來的。


    比如說,朱子龍穿越來之前。


    大明百姓主要的農業作物主要是水稻和粟,也有冬小麥,但在東北地區都難以生長。(不然,皇太極他們吃飽了沒事做,天天來中原搶糧食?)


    但是,隨著朱子龍穿越而來,並且帶來了大量後世的玉米、紅薯等高產作物。


    現在,這一傳統限製不足,已經漸漸在東三省幾年展下來後,快要消失了。


    如果說,東三省目前對朱子龍來說,唯一的缺點是什麽。


    在視察了情況過後,坐在書桌前,朱子龍提起筆,重重的在紙張上,寫下了交通,兩個大字。


    沒錯,就是交通不太方便,這個缺點。


    從國防戰略的角度來看,東北是華北的門戶,向外可以輻射朝鮮半島和俄羅斯遠東地區,向內可以作為防禦華北的屏障,位置十分的重要。


    但在古代,現代大兵團運動戰的戰術沒有條件,守衛華北的任務也主要交給了長城和山海關,所以東北地區也不是防禦重點。


    但是,守永遠是治標不治本的方法。


    李成梁守了幾十年,結果呢?


    守出一個野豬皮出來,把大明給整沒了。


    進攻才是最好的防守!


    -


    思索著這個,朱子龍站起來在月色下,走來走去。


    最後想了想山東鋼鐵的產量,以及東三省地下麵的鐵礦石存貯量,一咬牙脫口而出:“麻的,看來又得開掛了。以大明的鐵匠水平,還有山東的流水線,大量製造鐵軌是不成問題的。隻是火車機車頭,他們搞不定。老子拚了,來迴幾次,運幾輪船的火車頭來大明!”


    好家夥,朱子龍終於下定決心,要把火車這個東西,在大明搞出來了。


    隻是,汽車都沒在大明推廣,就開始搞火車,是不是有些跳躍性展了?


    嗯,不過,如果隻是火車算軍管物資,不參與民用客運的話,似乎也沒啥可擔心的。


    東三省的人口本來就不多,幾裏一小火車站,駐軍,外加民兵駐守,以及輪班製沿路檢查。加上沒專業的工具,也沒人能偷走鐵軌(蒙古人也沒法抬走)。


    大修鐵路,是可行的。


    而一但東三省內的鐵路修好,那怕隻有一條鐵路修好,那產生的運輸能力,將是極其可怕的。


    會是人力的幾十,哦不,幾百,哦不,甚至於幾千倍也有可能。


    想想看,原本從東三省到大明內地,來迴最快也要二三個月,最慢要大半年,中等距離的也要三四個月的時間。


    但是,一但開通火車後。


    二三天內就能走個來迴,二三天和三四個月的對比。


    百倍的時間縮短比呀,想想就細思極恐!


    以前如果現敵情,傳迴中原,再兵支援,等到地方了,甚至於戰爭都打完了。


    可是現在不一樣了,夜不收偵查得力的話。敵軍還沒到山海關,甚至於剛到草原,大明的支援軍隊坐火車過去,比敵人還到的早。


    甚至於,可以大家先睡個覺,喝杯茶,洗個澡,再找個妞xxoo,看看風景,定好計劃。


    等的不耐煩了,好吧,我們去偷襲敵軍。


    如此以逸待勞,又是準備充分,這戰打不勝才真是有鬼了。


    這麽一來,就可以將固定的邊關守軍,減員,變成半工半軍。軍費隻少節約5o%的同時,還能因為半工的原因,還有的賺。


    並且,不會擔誤國防,還可以做為榜樣,讓大明各地看一看這個跨時代的新變化。


    簡直妙不可言!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有皇帝分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四海真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四海真龍並收藏我有皇帝分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