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了,啥華夏文化遺產什麽的,也就是說一說。


    你當真,就算了。


    這個時空,你以為朱子龍不這麽做,這些東西就能保住?


    忘記了清朝修四庫全書的事了?


    四庫全書全稱欽定四庫全書。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紀昀等360多位高官、學者編撰,3800多人抄寫,耗時十三年編成的叢書,分經、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庫。


    共有3500多種書,7.9萬卷,3.6萬冊,約8億字,基本上囊括了中國古代所有圖書,故稱“全書”。


    當然,這隻是官麵上的描繪,你真信了,就完了。


    認真來講,四庫全書其實並不能,算是嚴格意義上的古籍整理。


    甚至可以說,這是一場表麵上的古籍整理,實際上目的是將古代的文籍篡改,以刪去不利於清朝統治之處,保留對其有利的部分。


    根本不是中國老祖宗們,應該保留下來的東西!


    它的收集在客觀上其實毫無價值,所謂的整理之功隻不過是集聚篡改後的糟粕罷了。


    所以這並不是什麽文化整理,而是粉飾的焚書坑儒,而且較之有過之而無不及。其中大量珍貴的史料遭到篡改或銷毀,不得不稱是中國曆史上一個文化浩劫。


    文人魯迅在批評,明清和民國文人時表示:“現在不說別的,單看雍正乾隆兩朝的,對於中國人著作的手段,就足夠令人驚心動魄。全毀,抽毀,剜去之類也且不說,最陰險的是刪改了古書的內容。


    乾隆朝的纂修四庫全書,是許多人頌為一代之盛業的,但他們卻不但搗亂了古書的格式,還修改了古人的文章使天下士子永不會覺得我們中國的作者裏麵,也曾經有過很有些骨氣的人


    清朝的考據家有人說過,“明人好刻古書而古書亡”,因為他們妄行校改。我以為這之後,則清人纂修四庫全書而古書亡,因為他們變亂舊式,刪改原文。”魯迅病後雜談之餘


    所謂,“清人纂修四庫全書而古書亡矣!”


    絕不是開玩笑的!


    想到這些,朱子龍就是不宵的心想:“就算沒有清朝後來的動作文化遺產?是四書五經、八股文、詩詞歌賦?還是裝腔作勢的風雅玩意兒?”


    如果古董之類的物質文化遺產,朱子龍倒是不介意蓋個博物館,把它們收藏起來。


    或許拉到現代去換錢,隻少讓它們完好的保存在現代社會。


    如果是歌舞之類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也可以拍攝成錄像或者記錄成文字來保存。可這些活著的舊時代酸腐文人和他們的垃圾東西,有誰會願意把他們當大爺來伺候啊?


    特別是朱子龍這種穿越者,更是不會放在眼中。


    真心以為憑著,幾篇狗屁不通的破八股文章,就該手握大權,治理萬民?


    去死吧,垃圾們!


    如果一切都順著他們的心思來,隻怕是咱們用不了半年,朱子龍的新大明,就得再一次亡國滅種。


    如果不順著他們的心思來,他們就會時時刻刻想著如何造反,即使造反不成也要惡心你一下。


    所以,最好的處理方法,就是讓人殺了他們。


    或者,讓他們從此沒有造反的能力。


    正如新中國太祖,以前說過的話。隻要方向錯了,那麽知識越多就越反動,真是一點也沒錯。


    一個古老而僵化的國家,不經曆一場巨大而痛苦的變革,是無法成功蛻變的。


    朱子龍的計劃還在進行中!


    下一個目標,當大明修改好了之後,自然就是海外世界了。


    畢竟,不能老是把眼光,隻盯著中國本土的一畝三分地。如果老是局限在這塊土地上,任何變革的意義都是有限的。


    特別是對一個穿越者而言!


    看了看,現在的時局還算穩定,而且基本上全在自己的控製之下。


    朱子龍已經悄悄的再一次,準備過幾天,就迴現代21世紀那邊去一次了。


    不過,就在他還沒迴來前。


    他一定不知道,這幾個月來,現代21世紀那邊,新中國也正好發生了天壤之別的大變化。


    中央能源新電力工作報告會,正在中海高層進行中。


    “截止12月底,全國用電量同比增長57,其中工農業用電貢獻了七成,民用電增長量會增長一到二倍。有了小太陽,我們還要建立更多的煤液化工程,這些都需要依附於我們的電網建設。但是我們的電網真的準備好了嗎?”一銀發老者發言道。


    “不錯,我們在全國組網的問題上,全國聚變電站的布局已經落實的情況下,我們現在的聚變電站就有近百分之三十的功率浪費,銅線的浪費巨大,如果能把銅線換成銀線就好了。”一技術高科人員,小心的附合道。


    “最網銅線別說全部換成銀線,就算隻是一部分特殊距離上換成銀行,我們國家的老本都得掏光。這不現實,哪裏會有便宜的白銀,交到我們手上?不能光說好用呀,要說好用,金線也不錯呢!”另一中年高官,冒的白眼,輕輕的吐槽。


    眾所周知,導電、導熱性最好的金屬銀。


    白銀,閃耀著月亮般明亮的光輝。它不僅可以用作裝飾,還用於工業領域,銀的化學性質極為穩定,在空氣中不易生鏽,即便加熱也不和氧發生反應,它的導電能力在普通金屬中名列第一,超過汞和銅。


    因此一些精密儀表,常用銀絲作導線,電子管的插腳,電器表麵都鍍上了銀,這樣做不僅僅是為了美觀,而是使它具有最強的導電能力。


    比如說,家用熱水瓶內壁上的金屬,就是銀。


    隻是,利用物質的性質時,還需要考慮物質的價格。白銀的價格明顯高於銅此外銀在自然界中的含量少,或者說現在不是明朝了,新中國白銀擁有量,不再是世界第一。


    所以,怎麽玩的起?


    1940年,世界黃金的儲量為10億盎司,白銀的儲量為100億盎司。但到了2009年,世界黃金的儲量為50億盎司,白銀的儲量為10億盎司。


    目前來看,黃金與白銀的儲量已經發生了巨大的改變。


    白銀作為一種工業的金屬,由於其化學和物理方麵的特許,被廣泛的用於工業。據統計,在總需求中,工業需求占70以上。而黃金由於其昂貴,在工業上的用量不如白銀那麽大。


    每年都有4000噸左右的白銀需求,而產能並不能夠完全的跟上,隻有時分儲量滿足市場的需要。若之後釋放儲量也跟不上需求時,自然白銀就會顯得更加稀缺。


    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有皇帝分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四海真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四海真龍並收藏我有皇帝分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