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都跑了,那還守個什麽城?”
“是啊,不要守了,否則義軍攻城,難免會有死傷……”
“你們聽說了嗎?吃他娘,著他娘,吃著不夠有闖王。開了大門迎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
“就是,平日裏百官不把我等當人看,現在流賊打來了,就想起我們守城了。”
京城的各個城牆上,無數士兵和百姓在暗中嘀咕聊天。
這個時代,沒有手機,沒有電話,沒有無線電,文盲率99,人言流傳才是一般老百姓和士兵們,得知外麵消息的唯一通道。
並不是所有人都知道李自成軍隊的本性,大部分沒有親眼見過的人,都盲目的相信流言裏說的。李自成的部隊是天兵天將,是來搶救老百姓的。
到時候打過來了,老百姓的日子就好過了。
內城一處,諸多百姓圍在一起聊天。
一名男子,名為李調元路過此地,明明衣著華麗卻是沒有,絲毫討厭泥腿百姓的模樣。而是,在細心的聽取百姓的聊天。
而百姓們似乎也和李調元認識,並不閃避他的觀察,甚至於還和他打招唿。
顯然,這是一個另類的,對老百姓很好的有錢有勢之人。
如果朱子龍在這裏,一定會大吃一驚。
李調元呀,這m不就是古龍小說裏麵,小李飛刀李尋歡的人物原形嗎?
古龍在多情劍客無情劍中,所創造的經典人物小李飛刀李尋歡,應該說是家喻戶曉,人人皆知了。但是這個人物的原型,是什麼呢?
沒錯,他就是明朝後期的這個人,李調元。
李調元出生在,風姿綽約的羅江雲龍山麓。李調元與其父李化楠,與其堂弟李鼎元、李驥元連中進士,李氏兄弟同入翰林院,為羅江留下了“一門四進士,弟兄三翰林”的佳譽。
李調元的這一家庭背景,與李尋歡的“一門七進士,父子三探花”如出一轍。況同為李姓,而李調元更是放蕩不羈。
這也是古龍在寫武俠小說時,參考了曆史記載,而且故意選中的這個人物。
李調元,字羹堂,號雨村,綿州羅江縣德陽人。5歲入私塾,七歲吟詩,稱為神童。
曾任廣東學政、直隸通永道等職。後看不習慣東林黨等人所為,自我罷官而去。
是文武雙全的,一個大帥哥!
他博學多才,著作浩繁。散文、詩話、曲話、劇話無所不通,還編寫了不少川劇,其中花田錯、春秋配等至今流傳。
所輯函海一書,廣羅四川曆代名人著作,為研究古代巴蜀文學,提供了寶貴資料。
諸藝中他尤長趣對。民間流傳故事很多,生活活潑,雅俗共賞。因而,和百姓的關係也很好!
此時!
眾百姓,見李調元過來,一名村婦期盼的問:“探花郎,你遊曆四方。闖王義軍真象流傳裏說的那樣,不殺人,不愛財,不搶掠,讓大夥都平平安安的生活嗎?”
立時,鄉鄰們一樣期盼看著李調元。
李調元眉頭一鎖,想了想,迴答道:“我多行走於江南和沿海一帶,對這些知之不多。不過,這歌謠都傳遍了天下,要說沒有幾分道理,恐怕也不全是。”
其實李探花的話裏並沒有肯定之意,但是眾人一聽他的迴答,沒有全盤否定李自成,馬上一片雀躍:“太好了,闖王天軍真是救民於倒懸啊。真希望義軍早日打來,然後立新朝,讓我們過上好日子。”
群眾都是盲目的,見此畫麵,李調元不知為何,總感覺哪裏不對勁,卻又說不上來原因。
誠然,做為一個有特別思想的人,他也不太喜歡這個舊社會。但是,李自成真有這麽好嗎?
李調元懷著這種想法,糾結的迴家了。
到了家中,李調元無語的現,自己家裏的下人和奶媽,也在聊天關於李自成的事。
李調元的奶媽叫林雨芳,因家道中落,n年前來李家為下人。另因家中排名第八,外號八姑。有個女兒叫林詩音,好吧,你懂的。
八姑一家僅是李家下人,也是良民。屬於園戶,明朝時素有配戶當差的說法,京師作為帝都,衙門眾多,更是役用浩繁。
除了官員、舉人、監生、生員等享有特權優免外,餘者都要承擔雜泛差役。以及沉重的稅收!
八姑她以前丈夫是園戶,算一丁,每年交役銀八兩,丈夫死後,八姑仍然免不了這種徭役錢。
現在國事的艱難,八姑家中又沒有男人,役錢被變本加厲的收取,現在一年已經達到十五兩。幾乎是她一年的收入的一大半!
一個婦道人家,這麽沉重的生活壓力。要不是李調元有些喜歡上了她家的女兒林詩音,順其自然展下去,早晚可以入府為半個女主人。她可能,早就活不下去了!
八姑對舊社會憤憤不平,覺得自己受到欺壓,她迫切的想要改變這種命運。
對於李自成,她和許多沒有聽說過這些真相的老百姓一樣,認為李自成是上天降下來搶救他們老百姓的好人,新皇帝。
外人,半個家人,半個親家,皆是表現出了對李自成等人的好感。一時間,讓李調元越的迷茫。
…………
數日後,有明軍夜不收迴報,闖營大順軍的先鋒騎兵人馬,先行到達京城不遠了。
符應山在城牆上,拿起望遠鏡,向下看去。赫然見這些人個個頭戴紅纓氈笠,身穿黃色號衣,上麵一個個“順”字。
他喃喃道:“流賊先鋒騎軍,隻少不下數萬人。唉!僅僅隻是先鋒呀!”
邊上的明軍士兵,皆是心驚。
消息傳到內閣,京武百官,勳貴太監皆是先一驚,然後惶惶不可終日。
關乎他們命運轉折的時刻到了!
守軍驚嚇之後,得到命令,先行開炮,試探和給出一個下馬威,能不敗,守的了城,還是不破為好。
轟,轟,轟,轟的炮擊中。
高旋轉的炮彈落入闖軍的騎兵叢中,立時撞出一條血路。炮彈直接洞穿多個馬腹,將那些馬的內髒與腸子都打了出來。
其它炮彈,則將不少城下賊軍人馬,連人帶馬打成碎肉,一片血霧狂飆。
餘下的流賊驚慌無比,連忙後退。
就以沒有攻城的部隊而言,光是騎兵,守城明軍再垃圾,隻要有大炮,也是不怕的。
等到這些人遠去,監軍聲嘶力竭的咆哮:“今日開始,永久關閉城門,無令不得外出!”
大明京師的城門都用榆木和鐵木,等非常堅硬的木料所製,外麵包裹非常厚實的鐵皮。重達數噸重,厚度也有一二米,而且分內外雙層,還有內城和外城的區別,多道大門下來。
若無內應,想要強攻,除非是多於守軍的十幾倍人數,而且不怕犧牲,才可成功。
這也是,曆代大明京城給包圍時,仍然可能堅守無數次,而不給敵人打破的主要原因之一。
隨著,嘎吱嘎吱的關門聲音,在內外城多道入口接二連三的響起,緊張的氣氛開始在京師各地蔓延開來。要來的終於,還是來了。
對於這裏讓皇帝扔下的人來說,緊守是他們唯一的本能,隻少暫時是這樣的。
出城野戰,別說後金人馬了,連土匪都打不過。
就這麽在緊張的氣氛中,堅持了幾天。
沒見到更多的大順軍前來,剛剛鬆了一口氣。突然間,守城的諸將和士兵們,抬頭一看,當場嚇尿。
隻見在遠遠的數裏外,有人海不斷移動而來,覆蓋外間的一切,仿佛無窮無盡,極其嚇人。
李自成的百萬大軍,來了!
賊衣黃甲,若黃雲蔽野。更像遮天蔽日的蝗蟲,這畫麵,比起後金當年的圍城,還要可怕一百倍!
城外的原野上,到處擠滿了人,黑壓壓布滿了流賊的兵馬,浩蕩無盡。
不多時,李自成大手一揮。
步營試探性的進攻開始了!
借著廢墟的掩護,他們摸邊而來,這樣可以讓城牆上的火炮處於死角位置,無法揮太大的作用。
眼見眾賊離護城河石橋不遠,大炮無用,或者說暫時無用。
守將,如符應山之流,連忙下令城牆上的守軍,第一時間,集中開火,打出手中的火器槍。
“開火,給我狠狠的,打!”
密集的銃聲立時響起,硝煙連成一片,濃重的白煙密集騰起,當場打倒了數百名流賊。
“第一隊裝彈,第二隊,打!”
城牆上,又是一陣猛烈的齊射,盡管這些火器不如山東產品,啞火率高。1ooo把打十槍可能會壞掉幾十把,但現在也是唯一的救命家夥了。
槍聲過後,衝鋒的流賊又嘩啦啦倒下一大片,聲嘶力竭的滾在地上慘叫。
“第二隊裝彈,第三隊,打!”
守軍的三次齊射,讓衝向石橋的流賊兵都快給打空了。地板上,躺滿了痛苦呻吟的大順賊兵。
隻可惜,在打到第十幾輪過後,隨著一些銃器的炸膛,以及彈藥的不足,這種攻勢大大的減弱了。
遠處的李自成放下望遠鏡,對京師的守軍能力,有了一個初部的腦中概念。
未完待續。
“是啊,不要守了,否則義軍攻城,難免會有死傷……”
“你們聽說了嗎?吃他娘,著他娘,吃著不夠有闖王。開了大門迎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
“就是,平日裏百官不把我等當人看,現在流賊打來了,就想起我們守城了。”
京城的各個城牆上,無數士兵和百姓在暗中嘀咕聊天。
這個時代,沒有手機,沒有電話,沒有無線電,文盲率99,人言流傳才是一般老百姓和士兵們,得知外麵消息的唯一通道。
並不是所有人都知道李自成軍隊的本性,大部分沒有親眼見過的人,都盲目的相信流言裏說的。李自成的部隊是天兵天將,是來搶救老百姓的。
到時候打過來了,老百姓的日子就好過了。
內城一處,諸多百姓圍在一起聊天。
一名男子,名為李調元路過此地,明明衣著華麗卻是沒有,絲毫討厭泥腿百姓的模樣。而是,在細心的聽取百姓的聊天。
而百姓們似乎也和李調元認識,並不閃避他的觀察,甚至於還和他打招唿。
顯然,這是一個另類的,對老百姓很好的有錢有勢之人。
如果朱子龍在這裏,一定會大吃一驚。
李調元呀,這m不就是古龍小說裏麵,小李飛刀李尋歡的人物原形嗎?
古龍在多情劍客無情劍中,所創造的經典人物小李飛刀李尋歡,應該說是家喻戶曉,人人皆知了。但是這個人物的原型,是什麼呢?
沒錯,他就是明朝後期的這個人,李調元。
李調元出生在,風姿綽約的羅江雲龍山麓。李調元與其父李化楠,與其堂弟李鼎元、李驥元連中進士,李氏兄弟同入翰林院,為羅江留下了“一門四進士,弟兄三翰林”的佳譽。
李調元的這一家庭背景,與李尋歡的“一門七進士,父子三探花”如出一轍。況同為李姓,而李調元更是放蕩不羈。
這也是古龍在寫武俠小說時,參考了曆史記載,而且故意選中的這個人物。
李調元,字羹堂,號雨村,綿州羅江縣德陽人。5歲入私塾,七歲吟詩,稱為神童。
曾任廣東學政、直隸通永道等職。後看不習慣東林黨等人所為,自我罷官而去。
是文武雙全的,一個大帥哥!
他博學多才,著作浩繁。散文、詩話、曲話、劇話無所不通,還編寫了不少川劇,其中花田錯、春秋配等至今流傳。
所輯函海一書,廣羅四川曆代名人著作,為研究古代巴蜀文學,提供了寶貴資料。
諸藝中他尤長趣對。民間流傳故事很多,生活活潑,雅俗共賞。因而,和百姓的關係也很好!
此時!
眾百姓,見李調元過來,一名村婦期盼的問:“探花郎,你遊曆四方。闖王義軍真象流傳裏說的那樣,不殺人,不愛財,不搶掠,讓大夥都平平安安的生活嗎?”
立時,鄉鄰們一樣期盼看著李調元。
李調元眉頭一鎖,想了想,迴答道:“我多行走於江南和沿海一帶,對這些知之不多。不過,這歌謠都傳遍了天下,要說沒有幾分道理,恐怕也不全是。”
其實李探花的話裏並沒有肯定之意,但是眾人一聽他的迴答,沒有全盤否定李自成,馬上一片雀躍:“太好了,闖王天軍真是救民於倒懸啊。真希望義軍早日打來,然後立新朝,讓我們過上好日子。”
群眾都是盲目的,見此畫麵,李調元不知為何,總感覺哪裏不對勁,卻又說不上來原因。
誠然,做為一個有特別思想的人,他也不太喜歡這個舊社會。但是,李自成真有這麽好嗎?
李調元懷著這種想法,糾結的迴家了。
到了家中,李調元無語的現,自己家裏的下人和奶媽,也在聊天關於李自成的事。
李調元的奶媽叫林雨芳,因家道中落,n年前來李家為下人。另因家中排名第八,外號八姑。有個女兒叫林詩音,好吧,你懂的。
八姑一家僅是李家下人,也是良民。屬於園戶,明朝時素有配戶當差的說法,京師作為帝都,衙門眾多,更是役用浩繁。
除了官員、舉人、監生、生員等享有特權優免外,餘者都要承擔雜泛差役。以及沉重的稅收!
八姑她以前丈夫是園戶,算一丁,每年交役銀八兩,丈夫死後,八姑仍然免不了這種徭役錢。
現在國事的艱難,八姑家中又沒有男人,役錢被變本加厲的收取,現在一年已經達到十五兩。幾乎是她一年的收入的一大半!
一個婦道人家,這麽沉重的生活壓力。要不是李調元有些喜歡上了她家的女兒林詩音,順其自然展下去,早晚可以入府為半個女主人。她可能,早就活不下去了!
八姑對舊社會憤憤不平,覺得自己受到欺壓,她迫切的想要改變這種命運。
對於李自成,她和許多沒有聽說過這些真相的老百姓一樣,認為李自成是上天降下來搶救他們老百姓的好人,新皇帝。
外人,半個家人,半個親家,皆是表現出了對李自成等人的好感。一時間,讓李調元越的迷茫。
…………
數日後,有明軍夜不收迴報,闖營大順軍的先鋒騎兵人馬,先行到達京城不遠了。
符應山在城牆上,拿起望遠鏡,向下看去。赫然見這些人個個頭戴紅纓氈笠,身穿黃色號衣,上麵一個個“順”字。
他喃喃道:“流賊先鋒騎軍,隻少不下數萬人。唉!僅僅隻是先鋒呀!”
邊上的明軍士兵,皆是心驚。
消息傳到內閣,京武百官,勳貴太監皆是先一驚,然後惶惶不可終日。
關乎他們命運轉折的時刻到了!
守軍驚嚇之後,得到命令,先行開炮,試探和給出一個下馬威,能不敗,守的了城,還是不破為好。
轟,轟,轟,轟的炮擊中。
高旋轉的炮彈落入闖軍的騎兵叢中,立時撞出一條血路。炮彈直接洞穿多個馬腹,將那些馬的內髒與腸子都打了出來。
其它炮彈,則將不少城下賊軍人馬,連人帶馬打成碎肉,一片血霧狂飆。
餘下的流賊驚慌無比,連忙後退。
就以沒有攻城的部隊而言,光是騎兵,守城明軍再垃圾,隻要有大炮,也是不怕的。
等到這些人遠去,監軍聲嘶力竭的咆哮:“今日開始,永久關閉城門,無令不得外出!”
大明京師的城門都用榆木和鐵木,等非常堅硬的木料所製,外麵包裹非常厚實的鐵皮。重達數噸重,厚度也有一二米,而且分內外雙層,還有內城和外城的區別,多道大門下來。
若無內應,想要強攻,除非是多於守軍的十幾倍人數,而且不怕犧牲,才可成功。
這也是,曆代大明京城給包圍時,仍然可能堅守無數次,而不給敵人打破的主要原因之一。
隨著,嘎吱嘎吱的關門聲音,在內外城多道入口接二連三的響起,緊張的氣氛開始在京師各地蔓延開來。要來的終於,還是來了。
對於這裏讓皇帝扔下的人來說,緊守是他們唯一的本能,隻少暫時是這樣的。
出城野戰,別說後金人馬了,連土匪都打不過。
就這麽在緊張的氣氛中,堅持了幾天。
沒見到更多的大順軍前來,剛剛鬆了一口氣。突然間,守城的諸將和士兵們,抬頭一看,當場嚇尿。
隻見在遠遠的數裏外,有人海不斷移動而來,覆蓋外間的一切,仿佛無窮無盡,極其嚇人。
李自成的百萬大軍,來了!
賊衣黃甲,若黃雲蔽野。更像遮天蔽日的蝗蟲,這畫麵,比起後金當年的圍城,還要可怕一百倍!
城外的原野上,到處擠滿了人,黑壓壓布滿了流賊的兵馬,浩蕩無盡。
不多時,李自成大手一揮。
步營試探性的進攻開始了!
借著廢墟的掩護,他們摸邊而來,這樣可以讓城牆上的火炮處於死角位置,無法揮太大的作用。
眼見眾賊離護城河石橋不遠,大炮無用,或者說暫時無用。
守將,如符應山之流,連忙下令城牆上的守軍,第一時間,集中開火,打出手中的火器槍。
“開火,給我狠狠的,打!”
密集的銃聲立時響起,硝煙連成一片,濃重的白煙密集騰起,當場打倒了數百名流賊。
“第一隊裝彈,第二隊,打!”
城牆上,又是一陣猛烈的齊射,盡管這些火器不如山東產品,啞火率高。1ooo把打十槍可能會壞掉幾十把,但現在也是唯一的救命家夥了。
槍聲過後,衝鋒的流賊又嘩啦啦倒下一大片,聲嘶力竭的滾在地上慘叫。
“第二隊裝彈,第三隊,打!”
守軍的三次齊射,讓衝向石橋的流賊兵都快給打空了。地板上,躺滿了痛苦呻吟的大順賊兵。
隻可惜,在打到第十幾輪過後,隨著一些銃器的炸膛,以及彈藥的不足,這種攻勢大大的減弱了。
遠處的李自成放下望遠鏡,對京師的守軍能力,有了一個初部的腦中概念。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