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無彈窗免費!和公主大婚後,朱子龍在宮裏呆了幾天,就迴山東了,公主也跟隨過來。


    可能是感覺拿的財禮太重,皇後都不太好意思。


    於是,全力的支持了,朱子龍又提出來的另一個計劃。


    開始在他管理的五個省內,提前實行商業稅!


    商業稅這個事情,引起了官場巨大的反彈。那怕,朱子龍剛剛大婚結束,諸多官員還是用“與民爭利,不合祖製”的奏章,有來反對這件事。


    看著堆的小山一般高的奏折,張皇後直接選擇了無視,有種你們和太子說理去。反正老娘就這麽做了!


    這種在皇帝身上不可能出現的情況,出現在婦道人家身上,你還別說,百官是一點法子也沒有。


    你和皇後爭的過了,勝了也顯不出你的男人氣質,輸了更沒臉見人。


    而朱子龍那邊,對於百官的奏折,更是不宵一顧。


    與民爭利?


    說出來真尼麻好意思,明明是你們官員與民爭利,國家並沒有好不好?


    明朝縉紳依靠宗族的實力,和儒家的理論建立獨立的領地,在宗族的領地中使用私法私刑(國家的政令不出縣城)。


    甚至於,把持朝政,把持地方政權,把持官員的推選。


    極度的阻礙寒門士子的晉升(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最後逼得寒門士子們當漢奸例如張賓,王猛,阻礙國家的稅收(官紳不納糧),使國家的動員能力越來越低。


    從來不把老百姓當人看,所謂的民,隻是指他們罷了。


    皇帝收礦稅,商業稅海關稅都主要是從經商的官員那裏收稅。這是與官爭利,與儒生(士紳)爭利,其實亞根本就不是與民爭利。


    所以遭到儒生和文官的一致反對,而且形成了一邊倒的記錄:都是征稅的人不好!


    像各鄉黨那樣:“非吾同道,即為仇寇。”的偽君子,才是明朝敗亡的根源。


    朱子龍現在就是隱蔽的向他們這一階層,發起挑戰的號角。


    想當年,魏忠賢算不上好人,但是,不論是治國還是做人上,魏忠賢絕對比齷齪無恥,沽名釣譽的東林黨和類似的人,要靠譜的多。


    晚明的富商,一頓飯好幾千兩白銀,可是讓他們交一文錢的商稅,他們卻寧死不交。


    鼓吹不與民爭利,鼓吹加征農業稅,可見多麽的虛偽和齷齪。


    在朱子龍穿越來到明朝前,明朝後期有一個“怪現象”——任何國家加強對私人經濟活動控製的政策,任何國家試圖增加工商業稅收的行為。


    都必然遭到他們在朝廷的利益代言人——東林黨和其它黨的堅決一致的抵製排斥。


    “不與民爭利,藏富於民”,幾乎成了他們無往而不勝的理論法寶。


    “農本商末”在他們那裏的意思,僅僅是你國家要打,就隻能打農業的主意。你要增加農業賦稅,可以商量,你如果想要增加工商業稅收,那就休想!


    “不言利,隻言義”,那都是對國家政府,對皇帝說的話。意思是你政府,你皇帝隻要說說義就可以了,來說利就不好,就不光彩!


    通過“廷擊”、“紅丸”、“移宮”三案的精彩演出,東林黨終於在萬曆死後,第一次把持了朝政。


    現在,朱子龍好不容易把東林黨打的四分五裂,讓他們沒有以前那麽大的勢力了。


    其它黨的官員,則還不成大氣候,想用不能與民爭利來當借口,這怎麽可能會讓你們成功?


    有種就來呀,你和我講道理,我就和你講法律,你和我講法律,老子就和你講刀槍。反正就是秀才撞見兵,有理沒理,都不聽。


    不怕死的,就來!


    什麽管理天下不能沒有你們這些人,現在朱子龍隻是冷笑了,再過一年,各試點科舉就大行其道。


    三年一次,變成一年一次,少了你們這些舊官員,正好給新官員聽話小弟們讓位。


    誰tm的怕誰?


    對於,慢慢失去作用的舊官員,朱子龍現在是越來越瞧不上眼了。


    自然,他們的怒吼聲,聽在朱子龍耳中,是那麽的蒼白無力,直接無視。


    -


    不過,就在朱子龍準備大幹一場的時候。


    第二次入山避難的李自成,帶著五百多個騎兵,經鄖陽、均州到了河南。正好趕上又一次受小冰河期影響,河南旱災加蝗災。於是,李自成,一口氣就把隊伍又拉起來了。


    此時,河南的情況如何?


    除開已經跑路的,和到了山東的,還有餓死的。殘存的不開腔的人,活在了水深火熱之中。


    糧價爆漲十倍不止,一斤米的價錢,達到了幾百錢。換成今天的價格,就是幾百人民幣一斤的米。


    時不時,有父食子,夫食妻的慘劇發生!


    當然,這些可憐之人,也必有其可恨之處。


    幾年來,來來去去,河南那邊朱子龍都來過幾次了。也大叫口號要百姓跟去山東,可是走的人還是不多。這年月,故土難離,這一死傷筋,文盲又太多,都tm傻子一個為多。


    來這麽多豬隊友,朱子龍也很傷心啊!


    中國幾千年下來,戀鄉思歸,是中國文人的一種普遍情懷。從傳統文化的角度來分析,安土重遷的文化傳統為文人們,鑄就了故土難離的戀鄉情感模式。


    儒家教化又強化了人們眷戀親故、依戀故土的情感指向。


    以儒道兩家學說,為重要組成部分的中國哲學,又為文人們的戀鄉情結,提供了一種哲學模式。這些最終構築了,中國文人的戀鄉情感心理模式。


    然而,朱子龍很想說,儒家思想害死人呀,同誌們。


    就因為這家夥,幾千年了,中國人都是眼光向內,拚命死鬥,守著自己的三分田,死也不想走。


    這tm的都要餓死了,還在當豬隊友。


    朱子龍除非是送糧上門,否則文盲率99%的明朝百姓,還真有不少的,不怕死,不懂活,的人要守在原地。


    真讓人無奈!


    隨著饑荒而來的就是民變,河南府、汝州府,饑民影附,聚眾五到十萬。


    饑民破新野,陷河陰,急報文書如雪片一般。直入京師匯報!


    甚至連山東,都受到了不小的影響。


    朱子龍最終決定出兵,管你是良的還是壞的,等過去了。打敗你就捉拿裝車,給你口吃的,不至於餓死,然後你就一直在礦裏幹到死。


    誰讓你們,願意當豬隊友呢?自己不把自己當人看,我也就不必,拿殘存下來的豬隊友,當人看了。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有皇帝分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四海真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四海真龍並收藏我有皇帝分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