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將軍,萬裏殺新情報,豫西之地,多有賊人起事,聽聞紛紛,多有小兒傳唱民謠。”


    “都有什麽民謠?”


    “吃他娘,穿他娘,開了大門迎闖王,闖王來時不納糧。”


    李紫籠和劉一灰,江海等將領先相互間對視了一下,麵上全是不宵的表情。心想,那些個百姓當真是無知,“迎闖王,不納糧”那流賊不是聖人了?


    如果朱子龍在這裏,恐怕更會不宵的冷笑到拍桌子。老子這麽開掛,吊炸天都沒免了稅收,你們這些流賊憑什麽這麽說?


    所謂的“迎闖王,不納糧”,即詞意為李自成的起義軍一來,老百姓就不需交稅(當時農民交稅,就是向官家納糧了。


    而納糧交稅,乃是數千年來的定規,哪一朝哪一代,無論皇帝姓什麽,農民都得向官府納糧。


    大明的農民們也不想想:“迎闖王,不納糧”,“闖王”吃什麽喝什麽?穿什麽?用什麽?跟隨他闖南闖北的數十萬大軍吃什麽喝什麽?穿什麽?用什麽?


    難不成,他們都是神仙?不用吃喝?不拿工資?


    至此,李紫籠等人並沒有把這些傳聞放在心上,繼續按原計劃行軍。


    直到幾天後,又有新情報傳來,據說是這些傳聞一經傳開後,流賊們的勢力越發作大了,人馬更上一層樓。百姓紛紛想投,並且遊賊大軍還真實現了部分傳聞,並不要百姓交稅。


    這下,李紫籠等人有些不解了。


    “迎闖王,不納糧”這傳聞不現實啊,為什麽老百姓要相信,而且聽說什麽還真有流賊兌現了這傳聞,這怎麽可能?


    帶著這種不解,又行軍了幾日,等到萬裏殺依靠信鴿送來新情報,李紫籠他們這才晃然大悟。


    原來,流賊中有落魄文人加入其中,給他們想了口號和行事方法。


    這口號能兌現的過程是這樣的,他們所到之處,都是靠打擊富豪籌措軍餉、軍糧,確實不曾向老百姓征糧征稅。


    再說了,他們四處流竄,沒有建立起自己的政權係統,因而也無法向老百姓征糧征稅。這就給農民造成了起義軍“不征糧,不征稅”的深刻印象和可靠感。


    這簡直就是後世提前式的,打土豪分田地,隻不過分的田地財物全歸流賊自己了。


    看到情報所示,李紫籠等人不由的麵麵相覷,心想,不怕流賊人多勢眾,就怕流賊有文化啊!


    拿起情報再仔細一看,幫流賊人出謀之人,牛金星?


    “怎麽迴事?牛金星,不是京師的官員嗎?怎麽會?”李紫籠大驚。連忙讓人發詢,讓萬裏殺的兄弟查一下。


    也難怪李紫籠等人會吃驚,早在一年多前,朱子龍就將牛金星和李岩等人封官,入京官職了,還暗中讓錦衣衛觀察了幾個月。


    誰能料到這才又過了一年,牛金星不在京師任職,怎麽出現在了流賊軍中,還成了軍師?


    在原來沒變動的曆史上,牛金星(約1595~1652,字聚明,明末河南省寶豐縣人,後遷居縣城。二十餘歲中秀才,天啟七年(1627年中舉人。為人質樸,性喜讀書,通曉天官、鳳角及孫、吳兵法。


    因事與鄉裏豪紳紛爭,被誣革去舉人,充軍後當差服役。對大明不滿這才投了李自成門下!


    但是,現在這是怎麽迴事?


    幾天後,萬裏殺的信鴿過來了,解答了李紫籠等人的迷茫,其因就是在朝庭。


    原來,正好朱子龍不在的這一年左右時間裏,朝庭的三年一期的官吏考核時間到了。


    牛金星同誌,一直是給放在清水官位上,加上朱子龍的安排,他也拉不了黨,結果朱子龍不在時,沒人罩他。其它官員排擠他,他考評不合格,給罷官了。


    於是,懷著對大明朝的不滿,迴鄉的路上,他無意讓流賊帶走,一氣之下投賊了。


    真是坑爹啊,曆史是如此的相象。


    在明朝,官吏考核是廉政的重要內容。明代官吏考核,以考滿、考察二法並行。


    考滿是以年限考察官吏任期內工作狀況之法。考滿以3年為期,3年初考,6年再考,9年通考。按官吏級別和所屬衙門進行。凡官吏考滿,分為三等,即稱職、平常、不稱職。合計9年三考總評。


    評定考等後,還須依據官職繁簡確定獎懲黜陟,有的鼓勵在邊遠地區任職的官員,有的注重官吏的民心向背,從不同的角度促成廉政。


    出發點和製度是好的,但是由明朝後期這些貪官汙吏們把持,什麽好的製度都沒多大的戲。


    都會間接的變成他們貪財的路徑之一!


    不過,還好了,曆史上更有知識和節操的李岩,過了一關,考評為合格,現仍然在任中。


    “聞張賊每破一城,即盡其城而毀之,將軍,依末將之見,李闖和高闖諸賊素無大誌,此流寇之為,不足為據。”軍賬商議時,一朱家軍中小將對李紫籠提議道。


    李紫籠微微一笑,迴道:“聽聞闖賊和高賊不好酒色,脫粟粗糲,與其下共甘苦,此二人堅韌不拔,屢撲屢起,倒也不可小視。張賊倒還好說,萬事要盡全力,不可不防!”


    多年的戰爭磨礪,可以讓一個人成為出色的戰術家。顯然,李紫籠同誌進步了!


    “賊軍現己破魯山、郟縣、諸地,對洛陽形成合圍之勢,依本將之見,闖賊攻洛陽勢在必行。三師兄,你以為如何?”劉一灰對李紫籠說道。


    邊上,江海也拱了拱手,說道:“福王之富天下共知,不下數省之王。若取了洛陽,流賊大軍便有了不計的金銀財貨,用以養軍。可謂一唿百萬,我想,他們對洛陽必取之!”


    邊上眾將,也是紛紛提議,但總的意思是認同流賊會主攻洛陽,自己朱家軍不能再到處亂跑了。


    反正我們也有便宜之權,又有尚方寶劍,直接去洛陽,也沒人攔得住。


    最終,李紫籠認同。


    朱家軍轉向,開始向洛陽進軍。


    感情上朱家軍眾將對福王等藩王沒有好感,但理智告訴他,若解洛陽之圍,政治上對朱家軍的未來極為有利。


    關於福王之死,在後世有四個版本,第四種說法流傳較廣,便是福王被吃了,名曰福祿宴。


    然,還沒從暈睡中醒來的朱子龍本體,曾經讓萬裏殺和錦衣衛調查過福王這個人。


    他發現,福王確實是貪財好色,但是這個人並不笨。


    他知道,若是城破,自己將一無所有,而且小命也不保。所以,朱子龍上次還在明朝這邊的時候,就聽到消息,洛陽一直在福王的讚助下,加固城池。


    並且,福王主動多次拿出了財物和糧草,獎勵守城士兵。


    這麽看來,後世的福王自己作死這一說法,其實是有水份的。


    朱子龍曾猜想,後世傳言李自成攻破洛陽後,隻得了少部分糧草和銀兩。這麽看來,顯然與福王有家財千萬,糧米數百萬石,情況是不符合的。


    真相應該隻有一個,那就是福王其實是積極的參與了防守的,還拿出了大量的銀兩和糧草,鼓勵守城士兵的士氣。


    正因為洛陽軍民的拚命抵抗,所以李自成軍隊損失頗多,最後守將投降,城池陷落後,李自成進城報複,將福王殺死。


    -(未完待續。)m。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有皇帝分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四海真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四海真龍並收藏我有皇帝分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