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百官都認為滿桂要受處罰的時候!
下一秒,朱子龍的皇帝分身仿佛沒聽懂滿桂的潛台詞一樣,反而是笑眯眯的解釋道:“滿愛卿,你不要忘了,是寧前道自己提出這個修建寧錦防線的建議的。既然他敢提出這個建議,那就證明他有把握守住。”
“反對放棄錦州的人那麽多,卻沒有一個敢去守錦州的人,倒不如讓他去試一試,你說呢?誠然,打仗不是兒戲,但也應該承認,打仗本生就是一種冒險吧?讓他自主修建這座錦州城,山海關之北多一個緩衝區,有何不可?”
皇帝都指名道姓了,滿桂讓朱子龍這麽一解釋,也有些暈頭轉向了。
再想想,自己和袁崇煥確實是相互看不順眼,僅如此,也罷。
想到這,滿桂站起來,退迴了隊例之中。
袁崇煥和滿桂的恩怨,由來以久,人人皆知,最早則要從寧錦大捷說起。
當時黃太極猛攻錦州,袁崇煥躲在寧遠城裏毫無辦法,且與監軍紀用一起下令不許出戰,任憑趙率教在錦州苦苦支撐,浴血死守。
這種情形,像極了甲午日清戰爭中,李鴻章對北洋水師所謂“如違令出戰、雖勝亦斬”的荒唐命令。
看不過去的滿桂,公然違抗袁和監軍的不抵抗命令,主動出擊,冒死以救錦州。經過滿桂的血戰,再加上後金軍猝不及防(沒料到明軍敢出動出擊),才有了寧錦大捷。
然而,因為袁崇煥和東林黨關係密切,又提前送了重禮。最後兵部竟然將滿桂將軍違抗袁崇煥命令,冒死出擊後取得的輝煌戰果,統統加在袁崇煥的頭上。
是問,滿桂會服袁崇煥嗎?
所以,二人之間的恩怨,自此產生。
之後王化貞失陷廣寧,同在關外的熊延弼也受到株連,被傳首九邊。
袁崇煥受到牽連,暫時罷官迴家。在被罷官後不是深刻反省自己的誤國之罪,而是恨上了滿桂,認為是滿桂違令出戰才導致自己被罷官。所以在他重新上台以後,處處和滿桂作對,將滿桂打成王之臣一黨,將他降職調往山西大同。
滿桂作為為大明立下無數奇勳的猛將,在毛文龍死後是奴酋最為畏懼的明軍將領,卻被調離抗奴前線。從這一點上,可以看出袁崇煥為了私怨,而置國家、民族利益於不顧的心性。
根本算不上什麽狗屁民族英雄!
朱子龍從後世穿越而來,當然不會受到袁崇煥和東林黨人的一葉障目。
所以,現在他看似同意了袁崇煥的五年計劃,卻是從心裏不打算給一分錢。而且還把和他不對付的滿桂治好重傷後,重新起用,扔迴去,給他來個惡心死你!
要知道,滿同誌在邊關可是同樣大有人脈的。
邊上,看似這個論調要統一了,周延儒站出來疑惑的問道:“皇上,若是讓袁崇煥掌管寧遠、前屯和錦州的關外之地,甚至封他為遼東巡撫也不無為過,對他委以關外土地軍民錢糧的全權。這麽一來,遼東經略使的位置放到那裏去?”
周延儒這一問是很現實的問題!
因為到了明朝後期,眾所周知。遼東經撫不和,幾乎就是慣例之事了。
當年,孫承宗孫閣老督師遼東,一連換了三個,遼東巡撫,都是因為經撫不和所致。
然而,對於這個問題,朱子龍的皇帝分身似乎早有計劃。
笑笑而語,一點也不緊張的說道:“眾位愛卿不必擔心,經撫職權重撫爭權所致,所以朕決定建議經撫分權而管。讓督師直接負責山海關兵馬,專心節製三方和聯絡蒙古封鎖建奴,保衛京師東北大門安全。”
“而山海關以北的土的軍民,交給遼東巡撫專管,經略使隻指揮方向,而不直接控製關外軍隊。這麽一來,就有多個好處,一是徹底消除了經撫不合而導致互相掣肘的局麵,二是,還有實現修建寧錦防線的計劃可能性。兩者各有專人負責,毫無衝突。”
好吧,朱子龍這會兒是說的口沫橫飛,百官聽的目瞪口呆,另眼相看之下,卻是也感覺有些道理。
此時,滿桂可以說是雄心壯誌不減當年,鐵了心是衝著遼東經略使這個位置來的。
他做為邊關老人,很清楚經撫不和會導致什麽後果。
於是,帶頭高唿皇上聖明,投了讚成票。
一時間,保皇黨和中立黨,紛紛也投了讚成票。聲勢強過一些反對派!
最終,一錘定音,此事就此安排。
朱子龍當場宣旨,讓滿桂出任新的遼東經略。
遼東經略《明史職官二》言:天啟元年,置遼東經略。經略之名,起於萬曆二十年宋應昌暨後楊鎬。至天啟元年,又以內閣孫承宗督師經略山海關,稱樞輔。
遼東經略一職,是專為遼東戰事所設立的。
經略其實就是在和總督一樣的官,一般巡撫是朝廷派下去的,相當於特派員。也可以理解為,就像後世21世紀的香港經濟特區的,特別行政軍區首長!
專管軍事,權利很大,但不過問政治,地位都大於巡撫。
滿桂意氣風發之時,臨散朝前黃立極這個內閣成員出來說話了,上書請示為原遼東經略熊廷弼正名。
黃立極此行為,卻是皇帝早就有了暗示,早有計劃。
滿桂和熊廷弼以前關係不錯,有些感同身受,立刻也趁機支持。
此時王化貞已死許久,新帥上任,朱子龍這個皇帝也趁散朝之時,亦然同意,恢複熊廷弼的正名。
追贈為少師,蔭封他的子孫為世襲錦衣僉事,每一代遞升三級。朝廷賜予祭葬,讓有關部門為他修建祠堂公祭。諡號襄湣!
韓爌等人心中還有正直,全全同意。再則人已死多年,前事多人恩怨已消,何不順水送個人情?
至此,這個蒙怨多年的名將,熊廷弼——明末“遼東三傑”之一,終得正名。
並入正史留名:廷弼不取一金錢,不通一饋問,焦脣敝舌,爭言大計。魏忠賢盜竊威福,士大夫靡然從風。廷弼以長係待決之人,屈曲則生,抗違則死,乃終不改其強直自遂之性,致獨膺顯戮,慷慨赴市,耿耿剛腸猶未盡泯。
龍椅上,朱子龍也是心中百感交集。
能為一位曆史名將,提前正名,他也是心裏舒服點。
熊廷弼性格火爆、剛愎自用,為人不是很友善,但確有蓋世之才。這個人要是生在李世民的朝代,也許真的會成為大唐淩煙閣裏的千古名臣,隻可惜他生不逢時,活在窮途末路、風雨飄搖的大明王朝後期。
他對領悟力較弱的蠢庸之輩,感到不能忍受,所以他的人緣不好,高高在上的那些官僚政客,尤其厭惡他。
最終,更是成為了黨爭之下的犧牲品。
不久後!
這次朝會的內容,就傳到了山海關那邊。
對遼東巡撫一職朝思暮想的袁崇煥,聽到消息後,當場就傻眼了。
“遼東經撫分權?在遼東本地自籌糧款、組織百姓修緩錦州城池?試行寧錦防線?這是那個王八羔子,給皇帝想出來的缺德主意?”
這一刻,袁崇煥內心之中,宛如有一百隻神獸奔騰而過。氣的一佛升天,二佛冒煙。
遼東巡撫倒是要當上了,修建寧錦防線的糧款卻要就地自籌?還有那個經撫分權什麽的?
真是坑爹啊!
然而,氣歸氣。此時的袁崇煥卻沒有膽子在這個時候辭官還鄉!
因為,寧錦防線是他提議修的,現在提出辭官。朝廷上那幫閑得慌的禦史言官,不參他大言欺君才叫怪,朝廷不把他下獄問罪也更叫怪了!
這真是,自己約的炮,那怕再坑,也得閉眼把它打完!
他隻能是認了!
-(未完待續。)
下一秒,朱子龍的皇帝分身仿佛沒聽懂滿桂的潛台詞一樣,反而是笑眯眯的解釋道:“滿愛卿,你不要忘了,是寧前道自己提出這個修建寧錦防線的建議的。既然他敢提出這個建議,那就證明他有把握守住。”
“反對放棄錦州的人那麽多,卻沒有一個敢去守錦州的人,倒不如讓他去試一試,你說呢?誠然,打仗不是兒戲,但也應該承認,打仗本生就是一種冒險吧?讓他自主修建這座錦州城,山海關之北多一個緩衝區,有何不可?”
皇帝都指名道姓了,滿桂讓朱子龍這麽一解釋,也有些暈頭轉向了。
再想想,自己和袁崇煥確實是相互看不順眼,僅如此,也罷。
想到這,滿桂站起來,退迴了隊例之中。
袁崇煥和滿桂的恩怨,由來以久,人人皆知,最早則要從寧錦大捷說起。
當時黃太極猛攻錦州,袁崇煥躲在寧遠城裏毫無辦法,且與監軍紀用一起下令不許出戰,任憑趙率教在錦州苦苦支撐,浴血死守。
這種情形,像極了甲午日清戰爭中,李鴻章對北洋水師所謂“如違令出戰、雖勝亦斬”的荒唐命令。
看不過去的滿桂,公然違抗袁和監軍的不抵抗命令,主動出擊,冒死以救錦州。經過滿桂的血戰,再加上後金軍猝不及防(沒料到明軍敢出動出擊),才有了寧錦大捷。
然而,因為袁崇煥和東林黨關係密切,又提前送了重禮。最後兵部竟然將滿桂將軍違抗袁崇煥命令,冒死出擊後取得的輝煌戰果,統統加在袁崇煥的頭上。
是問,滿桂會服袁崇煥嗎?
所以,二人之間的恩怨,自此產生。
之後王化貞失陷廣寧,同在關外的熊延弼也受到株連,被傳首九邊。
袁崇煥受到牽連,暫時罷官迴家。在被罷官後不是深刻反省自己的誤國之罪,而是恨上了滿桂,認為是滿桂違令出戰才導致自己被罷官。所以在他重新上台以後,處處和滿桂作對,將滿桂打成王之臣一黨,將他降職調往山西大同。
滿桂作為為大明立下無數奇勳的猛將,在毛文龍死後是奴酋最為畏懼的明軍將領,卻被調離抗奴前線。從這一點上,可以看出袁崇煥為了私怨,而置國家、民族利益於不顧的心性。
根本算不上什麽狗屁民族英雄!
朱子龍從後世穿越而來,當然不會受到袁崇煥和東林黨人的一葉障目。
所以,現在他看似同意了袁崇煥的五年計劃,卻是從心裏不打算給一分錢。而且還把和他不對付的滿桂治好重傷後,重新起用,扔迴去,給他來個惡心死你!
要知道,滿同誌在邊關可是同樣大有人脈的。
邊上,看似這個論調要統一了,周延儒站出來疑惑的問道:“皇上,若是讓袁崇煥掌管寧遠、前屯和錦州的關外之地,甚至封他為遼東巡撫也不無為過,對他委以關外土地軍民錢糧的全權。這麽一來,遼東經略使的位置放到那裏去?”
周延儒這一問是很現實的問題!
因為到了明朝後期,眾所周知。遼東經撫不和,幾乎就是慣例之事了。
當年,孫承宗孫閣老督師遼東,一連換了三個,遼東巡撫,都是因為經撫不和所致。
然而,對於這個問題,朱子龍的皇帝分身似乎早有計劃。
笑笑而語,一點也不緊張的說道:“眾位愛卿不必擔心,經撫職權重撫爭權所致,所以朕決定建議經撫分權而管。讓督師直接負責山海關兵馬,專心節製三方和聯絡蒙古封鎖建奴,保衛京師東北大門安全。”
“而山海關以北的土的軍民,交給遼東巡撫專管,經略使隻指揮方向,而不直接控製關外軍隊。這麽一來,就有多個好處,一是徹底消除了經撫不合而導致互相掣肘的局麵,二是,還有實現修建寧錦防線的計劃可能性。兩者各有專人負責,毫無衝突。”
好吧,朱子龍這會兒是說的口沫橫飛,百官聽的目瞪口呆,另眼相看之下,卻是也感覺有些道理。
此時,滿桂可以說是雄心壯誌不減當年,鐵了心是衝著遼東經略使這個位置來的。
他做為邊關老人,很清楚經撫不和會導致什麽後果。
於是,帶頭高唿皇上聖明,投了讚成票。
一時間,保皇黨和中立黨,紛紛也投了讚成票。聲勢強過一些反對派!
最終,一錘定音,此事就此安排。
朱子龍當場宣旨,讓滿桂出任新的遼東經略。
遼東經略《明史職官二》言:天啟元年,置遼東經略。經略之名,起於萬曆二十年宋應昌暨後楊鎬。至天啟元年,又以內閣孫承宗督師經略山海關,稱樞輔。
遼東經略一職,是專為遼東戰事所設立的。
經略其實就是在和總督一樣的官,一般巡撫是朝廷派下去的,相當於特派員。也可以理解為,就像後世21世紀的香港經濟特區的,特別行政軍區首長!
專管軍事,權利很大,但不過問政治,地位都大於巡撫。
滿桂意氣風發之時,臨散朝前黃立極這個內閣成員出來說話了,上書請示為原遼東經略熊廷弼正名。
黃立極此行為,卻是皇帝早就有了暗示,早有計劃。
滿桂和熊廷弼以前關係不錯,有些感同身受,立刻也趁機支持。
此時王化貞已死許久,新帥上任,朱子龍這個皇帝也趁散朝之時,亦然同意,恢複熊廷弼的正名。
追贈為少師,蔭封他的子孫為世襲錦衣僉事,每一代遞升三級。朝廷賜予祭葬,讓有關部門為他修建祠堂公祭。諡號襄湣!
韓爌等人心中還有正直,全全同意。再則人已死多年,前事多人恩怨已消,何不順水送個人情?
至此,這個蒙怨多年的名將,熊廷弼——明末“遼東三傑”之一,終得正名。
並入正史留名:廷弼不取一金錢,不通一饋問,焦脣敝舌,爭言大計。魏忠賢盜竊威福,士大夫靡然從風。廷弼以長係待決之人,屈曲則生,抗違則死,乃終不改其強直自遂之性,致獨膺顯戮,慷慨赴市,耿耿剛腸猶未盡泯。
龍椅上,朱子龍也是心中百感交集。
能為一位曆史名將,提前正名,他也是心裏舒服點。
熊廷弼性格火爆、剛愎自用,為人不是很友善,但確有蓋世之才。這個人要是生在李世民的朝代,也許真的會成為大唐淩煙閣裏的千古名臣,隻可惜他生不逢時,活在窮途末路、風雨飄搖的大明王朝後期。
他對領悟力較弱的蠢庸之輩,感到不能忍受,所以他的人緣不好,高高在上的那些官僚政客,尤其厭惡他。
最終,更是成為了黨爭之下的犧牲品。
不久後!
這次朝會的內容,就傳到了山海關那邊。
對遼東巡撫一職朝思暮想的袁崇煥,聽到消息後,當場就傻眼了。
“遼東經撫分權?在遼東本地自籌糧款、組織百姓修緩錦州城池?試行寧錦防線?這是那個王八羔子,給皇帝想出來的缺德主意?”
這一刻,袁崇煥內心之中,宛如有一百隻神獸奔騰而過。氣的一佛升天,二佛冒煙。
遼東巡撫倒是要當上了,修建寧錦防線的糧款卻要就地自籌?還有那個經撫分權什麽的?
真是坑爹啊!
然而,氣歸氣。此時的袁崇煥卻沒有膽子在這個時候辭官還鄉!
因為,寧錦防線是他提議修的,現在提出辭官。朝廷上那幫閑得慌的禦史言官,不參他大言欺君才叫怪,朝廷不把他下獄問罪也更叫怪了!
這真是,自己約的炮,那怕再坑,也得閉眼把它打完!
他隻能是認了!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