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俗話說的好,不幸的人他的故事都不一樣,但是他們的借口都會大同小異,極其類似。網
衣服給抽成了爛布條,皮開肉綻的多穀德在地上慘叫連連,但是卻一點也不笨。
能夠為了活命而半路扔下士兵跑路的將領,他的節操能有多少,就可想而知了。
並不隻有大明後期的官員和武將們怕死,多穀德也和他的部下們,同樣也是怕死的緊。
為此,還沒迴到大本營來之前,他們就想好了一個統一的借口。
為了保命,他跟下屬們串供的借口早就想好了。隻要這時候都說是被一萬多的明軍包圍了,這樣就算打了敗仗。也不會招致太壞的下場!
畢竟明軍再爛,但是也有一些硬骨頭的軍隊存在。
區區一千多清軍,如果真的誤撞見了一萬多,十倍於已的明軍軍隊,隻要真的開戰,敗了也不是不能接受的。
果然不出所料,當抽打結束後,阿巴泰問道:“好了。說吧,你這奴才。到底是被哪支明軍打敗的?真是奇怪了,這些天我們可是一個明軍都沒見著,這支一萬多人的明軍從哪來的?竟然敢於主動出擊,伏擊我大清的軍隊?”
愛新覺羅·阿巴泰(1589年—1646年,清朝宗室,清太祖努爾哈赤第七子,母為庶妃伊爾根覺羅氏,隸屬滿洲正藍旗。
現職位饒餘貝勒是也!
此次他隨清武英郡王阿濟格,還有貝勒揚古利一同來到這邊。入關後,分兵數道,現在延周邊的州衛劫掠。和多股分部隊,時聚時散!
最近,阿巴泰的收獲頗為豐厚。己經搶劫了數萬的大明人口,還有眾多的牛羊財帛等。
正是意氣風發之時,多穀德的戰敗可以說是唯一的失利之處。
剛剛之前,當他看到多穀德這一路人馬,垂頭喪氣迴來時。他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這還是所向披靡,自信心爆滿的大清兵嗎?
近八成的傷亡,阿巴泰己經可以肯定。
多穀德這一甲喇的清兵己經毀了,而且他們的精氣神都不在了。沒有那股銳氣,就沒有戰心。他們低落的神情,不但是大麻煩,並且還對旗內旺盛的士氣,也是個嚴重的打擊。
另,更為重要的一點是。
整個後金才多少人口?這次出征的十萬左右後金軍,實際上真正的後金戰士。能有五萬就不錯了,其他的都是披甲奴才而已。
可以說每一個後金戰士都是寶貴的,這一次吃了這麽大的虧,一次被幹掉一千人左右,如果不發泄一下,士氣得氣瘋的。
然而,一萬多能戰的明軍,怎麽看也是一塊很難啃下的骨頭。
畢竟,因為分而散,後金軍隊到處搶東西去了。現在阿巴泰的大本營這裏也隻有區區五千人馬左右!
要是明軍那邊,不是一萬多,陸續還有前來匯合的人馬,那麽就算自己這邊反擊得手,恐怕也是傷亡慘重,得不償失。
看到阿巴泰糾結的表情,多穀德本著戴罪立功的心情,多少還是想說出點真貨,於是說明道:
“迴主子爺,此戰我部敗但細想之下大有名堂。這支明軍裝備了一種火槍,射程不下百米。並且每次開火間隔很短,可破三重甲。奴才事先不知,所以吃了大虧。”
“現在想來,他們的火器啞火率也低,也不炸膛,不似一般的明軍。”
聽著多穀德的解釋,一開始聽在前麵時,阿巴泰還不太在意。不過聽到後麵時,他的眼中爆起一股精光,表情也露出了驚訝。
鳥銃之物清軍中各人都是知道不少的,畢竟經常和明軍對戰。
但是,這個鳥銃在明軍中攻擊他們時,曆年來效果都不明顯。有時候反而會起到反效果,所以清軍士兵們對鳥銃並不擔心。
而這個大明軍隊,所使用的鳥銃開火經過,若是屬實,那就太不可思議了。
一改原來明軍鳥銃的缺點,威力必定會倍增。
對於多穀德的話,阿巴泰沒有過於懷疑,因而臉上立時露出了凝重的表情。
最後,討論了許久過後,阿巴泰說道:“這事情有點古怪,明日大軍上路押返物資,我想親自帶著十幾個牛錄押後。如果他們這支明軍追上來,正好可以稱量稱量這支明軍的份量。”
此事,就此定性。
就在阿巴泰這邊讓怕死的多穀德坑了一把,還在半信半疑,沒有做出足夠防範之時。
與此同時,朱子龍那邊。
他也在開會總結戰後問題!
大房間裏,各級軍官和準軍官們齊齊在內。並且這個會議絕對是自由發言,想說啥都可以,隻要你是言之有物,不是胡說八道就行。
馬小三在得到朱子龍示意後,第一個站起來發言:“建奴戰陣慣以百姓、仆從為前驅。必須要看到,今日一戰多有僥幸。他們並沒有使用這種戰術,也可以說是沒有機會用。”
“有心算無心之下,我部裝備以犀利火器破之。但,以後若建奴驅趕百姓為前驅,以仆從隨後,屆時將如何應對?這個問題,必須有所準備,以免措手不及。殺與不殺,得有個提前心理準備!”
下麵的眾將立時相互對視了一眼,沒錯,這個問題有些投x忌器。
不像是上次在朝鮮那邊,反正是朝鮮的百姓,死的也不是大明百姓,不用朱子龍說,士兵們也沒有多少心裏包負。
但是,換成是大明的百姓,而且數量眾多的話,問題就來了。
大明一向是以文壓製武,介時一個亂殺無辜的帽子扣下來,文官和言官一個接一個的上奏折,要求對自己等人治罪,恐怕大家就有些吃不消了。
拋出這個問題後,眾朱家軍軍官們很快就開始商量了起來,有的認為不該對大明百姓開槍,有的認為開槍是必須,不能讓百姓衝亂了隊形。
畢竟,古代行軍打戰,陣型的作用極大。有則軍心定,攻守有序。無陣則軍心惶恐不安,攻守失序!
看著大家討論不出什麽最終結果,最終,朱子龍咳嗽一聲,吸引眾人紛紛注目之際。這才開口道:“我想大家都忽略了一個問題,那就是我們隻有數千多人而已,一旦陷入包圍和糾結之中,後果必定會不堪設想。”
“今天的戰鬥,我們是占了天時地利人和等條件的。而未來的戰鬥,我們很難再遇見這樣的好事了。亂殺之罪大家不必擔心,一切有我幫大家壓下。行軍打戰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愛民是對的,但是百姓的命就是命,難不成,我們的命就不是命了?該殺時,但凡衝陣者皆為漢奸,可果斷射殺!”
得到了朱子龍的肯定和支持,立時會場上的眾武官小弟們,心態度端正過來,不再旁惶。
第一個難題,就此跳過,開始陸續討論更多的,其它各種難題。
一個個的紛紛出主意,並記錄在案。氣氛很是良好!
-(未完待續。)
俗話說的好,不幸的人他的故事都不一樣,但是他們的借口都會大同小異,極其類似。網
衣服給抽成了爛布條,皮開肉綻的多穀德在地上慘叫連連,但是卻一點也不笨。
能夠為了活命而半路扔下士兵跑路的將領,他的節操能有多少,就可想而知了。
並不隻有大明後期的官員和武將們怕死,多穀德也和他的部下們,同樣也是怕死的緊。
為此,還沒迴到大本營來之前,他們就想好了一個統一的借口。
為了保命,他跟下屬們串供的借口早就想好了。隻要這時候都說是被一萬多的明軍包圍了,這樣就算打了敗仗。也不會招致太壞的下場!
畢竟明軍再爛,但是也有一些硬骨頭的軍隊存在。
區區一千多清軍,如果真的誤撞見了一萬多,十倍於已的明軍軍隊,隻要真的開戰,敗了也不是不能接受的。
果然不出所料,當抽打結束後,阿巴泰問道:“好了。說吧,你這奴才。到底是被哪支明軍打敗的?真是奇怪了,這些天我們可是一個明軍都沒見著,這支一萬多人的明軍從哪來的?竟然敢於主動出擊,伏擊我大清的軍隊?”
愛新覺羅·阿巴泰(1589年—1646年,清朝宗室,清太祖努爾哈赤第七子,母為庶妃伊爾根覺羅氏,隸屬滿洲正藍旗。
現職位饒餘貝勒是也!
此次他隨清武英郡王阿濟格,還有貝勒揚古利一同來到這邊。入關後,分兵數道,現在延周邊的州衛劫掠。和多股分部隊,時聚時散!
最近,阿巴泰的收獲頗為豐厚。己經搶劫了數萬的大明人口,還有眾多的牛羊財帛等。
正是意氣風發之時,多穀德的戰敗可以說是唯一的失利之處。
剛剛之前,當他看到多穀德這一路人馬,垂頭喪氣迴來時。他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這還是所向披靡,自信心爆滿的大清兵嗎?
近八成的傷亡,阿巴泰己經可以肯定。
多穀德這一甲喇的清兵己經毀了,而且他們的精氣神都不在了。沒有那股銳氣,就沒有戰心。他們低落的神情,不但是大麻煩,並且還對旗內旺盛的士氣,也是個嚴重的打擊。
另,更為重要的一點是。
整個後金才多少人口?這次出征的十萬左右後金軍,實際上真正的後金戰士。能有五萬就不錯了,其他的都是披甲奴才而已。
可以說每一個後金戰士都是寶貴的,這一次吃了這麽大的虧,一次被幹掉一千人左右,如果不發泄一下,士氣得氣瘋的。
然而,一萬多能戰的明軍,怎麽看也是一塊很難啃下的骨頭。
畢竟,因為分而散,後金軍隊到處搶東西去了。現在阿巴泰的大本營這裏也隻有區區五千人馬左右!
要是明軍那邊,不是一萬多,陸續還有前來匯合的人馬,那麽就算自己這邊反擊得手,恐怕也是傷亡慘重,得不償失。
看到阿巴泰糾結的表情,多穀德本著戴罪立功的心情,多少還是想說出點真貨,於是說明道:
“迴主子爺,此戰我部敗但細想之下大有名堂。這支明軍裝備了一種火槍,射程不下百米。並且每次開火間隔很短,可破三重甲。奴才事先不知,所以吃了大虧。”
“現在想來,他們的火器啞火率也低,也不炸膛,不似一般的明軍。”
聽著多穀德的解釋,一開始聽在前麵時,阿巴泰還不太在意。不過聽到後麵時,他的眼中爆起一股精光,表情也露出了驚訝。
鳥銃之物清軍中各人都是知道不少的,畢竟經常和明軍對戰。
但是,這個鳥銃在明軍中攻擊他們時,曆年來效果都不明顯。有時候反而會起到反效果,所以清軍士兵們對鳥銃並不擔心。
而這個大明軍隊,所使用的鳥銃開火經過,若是屬實,那就太不可思議了。
一改原來明軍鳥銃的缺點,威力必定會倍增。
對於多穀德的話,阿巴泰沒有過於懷疑,因而臉上立時露出了凝重的表情。
最後,討論了許久過後,阿巴泰說道:“這事情有點古怪,明日大軍上路押返物資,我想親自帶著十幾個牛錄押後。如果他們這支明軍追上來,正好可以稱量稱量這支明軍的份量。”
此事,就此定性。
就在阿巴泰這邊讓怕死的多穀德坑了一把,還在半信半疑,沒有做出足夠防範之時。
與此同時,朱子龍那邊。
他也在開會總結戰後問題!
大房間裏,各級軍官和準軍官們齊齊在內。並且這個會議絕對是自由發言,想說啥都可以,隻要你是言之有物,不是胡說八道就行。
馬小三在得到朱子龍示意後,第一個站起來發言:“建奴戰陣慣以百姓、仆從為前驅。必須要看到,今日一戰多有僥幸。他們並沒有使用這種戰術,也可以說是沒有機會用。”
“有心算無心之下,我部裝備以犀利火器破之。但,以後若建奴驅趕百姓為前驅,以仆從隨後,屆時將如何應對?這個問題,必須有所準備,以免措手不及。殺與不殺,得有個提前心理準備!”
下麵的眾將立時相互對視了一眼,沒錯,這個問題有些投x忌器。
不像是上次在朝鮮那邊,反正是朝鮮的百姓,死的也不是大明百姓,不用朱子龍說,士兵們也沒有多少心裏包負。
但是,換成是大明的百姓,而且數量眾多的話,問題就來了。
大明一向是以文壓製武,介時一個亂殺無辜的帽子扣下來,文官和言官一個接一個的上奏折,要求對自己等人治罪,恐怕大家就有些吃不消了。
拋出這個問題後,眾朱家軍軍官們很快就開始商量了起來,有的認為不該對大明百姓開槍,有的認為開槍是必須,不能讓百姓衝亂了隊形。
畢竟,古代行軍打戰,陣型的作用極大。有則軍心定,攻守有序。無陣則軍心惶恐不安,攻守失序!
看著大家討論不出什麽最終結果,最終,朱子龍咳嗽一聲,吸引眾人紛紛注目之際。這才開口道:“我想大家都忽略了一個問題,那就是我們隻有數千多人而已,一旦陷入包圍和糾結之中,後果必定會不堪設想。”
“今天的戰鬥,我們是占了天時地利人和等條件的。而未來的戰鬥,我們很難再遇見這樣的好事了。亂殺之罪大家不必擔心,一切有我幫大家壓下。行軍打戰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愛民是對的,但是百姓的命就是命,難不成,我們的命就不是命了?該殺時,但凡衝陣者皆為漢奸,可果斷射殺!”
得到了朱子龍的肯定和支持,立時會場上的眾武官小弟們,心態度端正過來,不再旁惶。
第一個難題,就此跳過,開始陸續討論更多的,其它各種難題。
一個個的紛紛出主意,並記錄在案。氣氛很是良好!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