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發什麽愣!快戴好手套,拉住鋼絲繩!”
朱家莊的碼頭上,重兵雲集,半職業化的貨運百姓,齊齊叫著號子。在一個個山寨工頭的喝令下,開始將朱子龍放在鋼鐵之船上的物資,運下來。
“快拉快拉!”
有了第一次成功的經驗,接下來的事情就容易多了,隨著熟練度和人手的增加,很快如山一般的物資,就陸續的拉進了擴大後的倉庫基地內。
外麵是重兵把守!
突,突,突,突的聲音,突然傳來,將一眾人等嚇了一跳。
然後,大家就看到四海龍侯朱子龍大人,坐在一個大鐵家夥上,前麵發出黑色的煙霧,一個大鐵皮後箱跟在後麵,就像一頭鐵做的大象。從鋼鐵大船上,開到下麵的石頭水泥路上行走。
拖拉機!
沒錯,競然是拖拉機。
蒸汽機都還沒發明呢,tm的,朱同誌競然就把輪船和拖拉機給搞到大明來了。
“此物為拖拉機鐵牛流馬,食油而動,可載千斤而行,亦能替代壯牛開荒播種。”朱子龍停下拖拉機,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
偏偏因為鋼鐵大輪船的事情在先,因而和這個拖拉機比起來,像山一樣大的鋼鐵船都開過來了。
誰tm的還會在意一個鐵牛流馬呀,都點頭的稱是。
最早發明的拖拉機為蒸汽機,為1856年發明。但當時所能造出的蒸汽機牽引車輛(即蒸汽拖拉機的前身)猶如一個小火車頭,它即使不陷在田裏,也會把土壓得很實,根本無法耕種。
1889年,美國芝加哥的查達發動機公司,製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使用汽油內燃機農用拖拉機——“巴加”號拖拉機。
由於內燃機比較輕便,易於操作,而且工作效率高,故它的出現為拖拉機的推廣應用打下了基礎。
到本世紀40年代末,在北美,西歐和澳大利亞等地,拖拉機已取代了牲畜,成為農場的主要動力,此後,拖拉機又在東歐、亞洲、南美和非洲得到的推廣使用。
朱子龍之所以要搞拖拉機來大明,就是因為現在是大明後期,各種牛馬都極其珍貴,根本就是有錢也購不到多少。
這會嚴重影響他的開荒,幫助大明撐過小冰河期的計劃。
東方紅-54型拖拉機,從五十年到到八十年代,一直都是在中國人的心中的農業機械化的形象代表。
80年代以前,東方紅拖拉機完成了中國機耕地70%以上的耕作,為中國人民解決吃飯問題作出了突出貢獻。
也正因為如此,在記錄20世紀中國最具影響百件大事的北京世紀壇公園中,中國一拖(東方紅-54型拖拉機)1959年建成投產的文字赫然刻在其上。
當然,也正是因為如此。
哪怕這種拖拉機停產多年了,朱子龍還能在中國找到一些樣品。
東方紅-54拖拉機長3660毫米,寬1865毫米,高00毫米,離地間隙260毫米。裝一台ae-54型四缸四衝程水冷柴油機,額定功率54馬力,額定轉速1,300轉/分,汽缸直徑125毫米,活塞行程152毫米,壓縮比16:1,最大牽引力2,850公斤。
最低速度3.59千米/小時,最高速度7.9千米/小時。好吧,慢是慢了點,但畢竟數量不多,也不是用來衝鋒陷陣的,而是來代替牛種地的。
空重5100千克,使用重量5400千克。這種拖拉機每天可耕地8-15公頃,是牛耕地的效率的八十多倍。
也許你要問了,為啥不搞點更高級,更速度快的現代21世紀拖拉機來明朝?
這是因為,朱子龍特意選擇東方紅老古董號,也是有原因的。
而且,這個原因和中國的國情有關係。相信大家都知道,以前的自行車鳳凰牌,那可真是經久耐用,可以用到死也不用修。小修都是n年一次!
而現代2020年左右的自行車,不好意思,一年不壞個幾次,都不好意思出門了。
在明朝最重要的是什麽?
不是速度,不是裝比,而是實用性。這種拖拉機慢是慢一點,但是超級耐用,操作也簡單,隻要學個幾天,就是明朝人也能駕駛它。而且用的柴油品質極低!
拖拉機最長使用多久大修一次?
權威說法是:拖拉機10年不大修都是少見的事。然而,公主嶺市陶家屯鎮的徐永山會告訴你:17年!
沒錯,隻要你用了東方紅,這種老古董拖拉機,幾年一小修,十年不大修。
保養到位,你能用到它散架,估計也不用怎麽修理。
在21世紀的中國,曾經有不少記者去采訪過一些有東方紅拖拉機的家庭。比如說:
走進徐家大院,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左側寬敞的車庫,有些斑駁的“東方紅—75”型履帶拖拉機正安靜地停在這裏。
38歲的拖拉機,外觀有些褪色。因為年代太久了,拖拉機駕駛員座椅的靠背已經被磨出一個大窟窿,包著皮革的扶手已被磨破,裏麵的木頭也被磨得鋥光瓦亮。駕駛室裏生產日期和編號清晰可見,注明1970年4月生產,編號為075214。
67歲的徐永山撫摸著這個,東方紅拖拉機大鐵家夥說:“這車庫的磚瓦原本是留著蓋房子的,得知老夥計要入住我家,我可不能委屈它。我住的老房子還是1953年建的,天棚還是秸稈的呢。東方紅我用了30年沒有大修一次!”
這種畫麵比比皆是,少則十幾年不用大修,小修也很少。三十年沒大修過的東方紅拖拉機也是常見。
一個字,值。
沒錯,就為了這個值字,朱子龍就一眼看中了東方紅古董拖拉機,所以特意讓人找來一些,這次自己帶到明朝來。
在明朝,沒幾個人會修拖拉機,但基本的保養知識還是能快速培養到位的。
加上拖拉機駕駛一學就會,很容易平時成為代替壯牛生產,戰時當後勤運輸的神兵利器。
履帶式拖拉機,不管是平地,還是爛路,還是上山,還是硬過小河,都能像坦克一樣無所不能。
後世有人喜稱,你會開這種拖拉機,那麽你也能隨時變成一名合格的坦克軍人。
當年,二戰時期,蘇聯方麵戰死許多坦克駕駛員。之所以,能快速的得到車手的補充,就是因為當時許多蘇聯百姓都會駕駛東方紅拖拉機,隻要培訓幾天,立刻就能開坦克參戰。
-(未完待續。)
朱家莊的碼頭上,重兵雲集,半職業化的貨運百姓,齊齊叫著號子。在一個個山寨工頭的喝令下,開始將朱子龍放在鋼鐵之船上的物資,運下來。
“快拉快拉!”
有了第一次成功的經驗,接下來的事情就容易多了,隨著熟練度和人手的增加,很快如山一般的物資,就陸續的拉進了擴大後的倉庫基地內。
外麵是重兵把守!
突,突,突,突的聲音,突然傳來,將一眾人等嚇了一跳。
然後,大家就看到四海龍侯朱子龍大人,坐在一個大鐵家夥上,前麵發出黑色的煙霧,一個大鐵皮後箱跟在後麵,就像一頭鐵做的大象。從鋼鐵大船上,開到下麵的石頭水泥路上行走。
拖拉機!
沒錯,競然是拖拉機。
蒸汽機都還沒發明呢,tm的,朱同誌競然就把輪船和拖拉機給搞到大明來了。
“此物為拖拉機鐵牛流馬,食油而動,可載千斤而行,亦能替代壯牛開荒播種。”朱子龍停下拖拉機,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
偏偏因為鋼鐵大輪船的事情在先,因而和這個拖拉機比起來,像山一樣大的鋼鐵船都開過來了。
誰tm的還會在意一個鐵牛流馬呀,都點頭的稱是。
最早發明的拖拉機為蒸汽機,為1856年發明。但當時所能造出的蒸汽機牽引車輛(即蒸汽拖拉機的前身)猶如一個小火車頭,它即使不陷在田裏,也會把土壓得很實,根本無法耕種。
1889年,美國芝加哥的查達發動機公司,製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使用汽油內燃機農用拖拉機——“巴加”號拖拉機。
由於內燃機比較輕便,易於操作,而且工作效率高,故它的出現為拖拉機的推廣應用打下了基礎。
到本世紀40年代末,在北美,西歐和澳大利亞等地,拖拉機已取代了牲畜,成為農場的主要動力,此後,拖拉機又在東歐、亞洲、南美和非洲得到的推廣使用。
朱子龍之所以要搞拖拉機來大明,就是因為現在是大明後期,各種牛馬都極其珍貴,根本就是有錢也購不到多少。
這會嚴重影響他的開荒,幫助大明撐過小冰河期的計劃。
東方紅-54型拖拉機,從五十年到到八十年代,一直都是在中國人的心中的農業機械化的形象代表。
80年代以前,東方紅拖拉機完成了中國機耕地70%以上的耕作,為中國人民解決吃飯問題作出了突出貢獻。
也正因為如此,在記錄20世紀中國最具影響百件大事的北京世紀壇公園中,中國一拖(東方紅-54型拖拉機)1959年建成投產的文字赫然刻在其上。
當然,也正是因為如此。
哪怕這種拖拉機停產多年了,朱子龍還能在中國找到一些樣品。
東方紅-54拖拉機長3660毫米,寬1865毫米,高00毫米,離地間隙260毫米。裝一台ae-54型四缸四衝程水冷柴油機,額定功率54馬力,額定轉速1,300轉/分,汽缸直徑125毫米,活塞行程152毫米,壓縮比16:1,最大牽引力2,850公斤。
最低速度3.59千米/小時,最高速度7.9千米/小時。好吧,慢是慢了點,但畢竟數量不多,也不是用來衝鋒陷陣的,而是來代替牛種地的。
空重5100千克,使用重量5400千克。這種拖拉機每天可耕地8-15公頃,是牛耕地的效率的八十多倍。
也許你要問了,為啥不搞點更高級,更速度快的現代21世紀拖拉機來明朝?
這是因為,朱子龍特意選擇東方紅老古董號,也是有原因的。
而且,這個原因和中國的國情有關係。相信大家都知道,以前的自行車鳳凰牌,那可真是經久耐用,可以用到死也不用修。小修都是n年一次!
而現代2020年左右的自行車,不好意思,一年不壞個幾次,都不好意思出門了。
在明朝最重要的是什麽?
不是速度,不是裝比,而是實用性。這種拖拉機慢是慢一點,但是超級耐用,操作也簡單,隻要學個幾天,就是明朝人也能駕駛它。而且用的柴油品質極低!
拖拉機最長使用多久大修一次?
權威說法是:拖拉機10年不大修都是少見的事。然而,公主嶺市陶家屯鎮的徐永山會告訴你:17年!
沒錯,隻要你用了東方紅,這種老古董拖拉機,幾年一小修,十年不大修。
保養到位,你能用到它散架,估計也不用怎麽修理。
在21世紀的中國,曾經有不少記者去采訪過一些有東方紅拖拉機的家庭。比如說:
走進徐家大院,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左側寬敞的車庫,有些斑駁的“東方紅—75”型履帶拖拉機正安靜地停在這裏。
38歲的拖拉機,外觀有些褪色。因為年代太久了,拖拉機駕駛員座椅的靠背已經被磨出一個大窟窿,包著皮革的扶手已被磨破,裏麵的木頭也被磨得鋥光瓦亮。駕駛室裏生產日期和編號清晰可見,注明1970年4月生產,編號為075214。
67歲的徐永山撫摸著這個,東方紅拖拉機大鐵家夥說:“這車庫的磚瓦原本是留著蓋房子的,得知老夥計要入住我家,我可不能委屈它。我住的老房子還是1953年建的,天棚還是秸稈的呢。東方紅我用了30年沒有大修一次!”
這種畫麵比比皆是,少則十幾年不用大修,小修也很少。三十年沒大修過的東方紅拖拉機也是常見。
一個字,值。
沒錯,就為了這個值字,朱子龍就一眼看中了東方紅古董拖拉機,所以特意讓人找來一些,這次自己帶到明朝來。
在明朝,沒幾個人會修拖拉機,但基本的保養知識還是能快速培養到位的。
加上拖拉機駕駛一學就會,很容易平時成為代替壯牛生產,戰時當後勤運輸的神兵利器。
履帶式拖拉機,不管是平地,還是爛路,還是上山,還是硬過小河,都能像坦克一樣無所不能。
後世有人喜稱,你會開這種拖拉機,那麽你也能隨時變成一名合格的坦克軍人。
當年,二戰時期,蘇聯方麵戰死許多坦克駕駛員。之所以,能快速的得到車手的補充,就是因為當時許多蘇聯百姓都會駕駛東方紅拖拉機,隻要培訓幾天,立刻就能開坦克參戰。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