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上,諸公。”


    杜讓能先站了起來,朝著禦座躬身行禮,又叉著手團團一揖。


    天子方才的話裏提到了他的名字,就理應由他來先說。


    “光啟四年六月,朝廷下令討伐西川田令孜、陳敬瑄,共計四路大軍,除韋國公統領的朝廷大軍、兼節製各路人馬,另有楊守亮的山南軍、顧彥朗的東川軍和王建的永平軍。大軍十月入蜀,進展順利,年底便攻至成都城下,建營於城東不足三十裏的唐橋,田令孜與陳敬瑄二賊龜縮城內,不敢出。此後的一年多時間裏,雙方隔城僵持,難有進展,想來是成都城池高大堅固,韋國公雖拚盡全力,卻難以一時攻克……”


    僅用時兩月便能攻至成都城下,然後一直在城外耗了一年半,還說拚盡全力?


    這樣荒唐的言論,傳出去怕是要笑掉大牙。


    杜讓能自己都解釋不通,更無法用這番話來搪塞天子,頓了片刻,又補充道:


    “其實也並非全無進展……這一年多來,先後有眉、簡、資、蜀、嘉、戎、雅、蜀等州地脫離田、陳二賊。西川十五州,目前僅有成都府和彭州楊晟還負隅頑抗中……”


    楊複恭插話道:“僅剩成都和彭州兩地,看來西川不日將全境光複,可喜可賀啊。”


    杜讓能再也開不了口,歎著氣垂下了頭。


    因為那些州縣脫離了田令孜、陳敬瑄,卻沒有歸附朝廷……


    “我來說吧。杜國公臉皮薄,不好意思開口,我張濬可是臉皮厚實的人,就眼下這個形勢,還有什麽不好意思講出口的。”


    張濬憤慨地立了起來,出列。


    “西川十五州,除成都與彭州外,確實已盡叛離田、陳二人,可他們歸順的卻不是我大唐朝廷,而是永平軍節度使王建。


    “說來可笑,我們認定田令孜與陳敬瑄是逆賊,發兵討伐他們。可他們雖有罪過,卻並無謀逆的舉動,還一直向朝廷繳納貢賦……如今那些州縣全歸了王建,諸公何妨猜上一猜,王建得了這些州縣後,是會像我們口中的逆賊田、陳二人那樣繳納貢賦呢?


    “還是會如那些關東藩鎮一樣,口口聲聲是大唐忠臣,卻肆意殺害朝廷官吏,扣留當地所有貢賦?”


    這才是兩年來大家避而不談西川問題的關鍵原因。


    仗打成這樣,還有什麽可談的……


    之前顧彥朗和王建聯名上書討伐西川田令孜、陳敬瑄,朝廷很快便批準了,並迅速派出時任中書令的韋昭度為招討使、充西川節度使,以節製各路討伐部隊。


    一來田令孜早被定為奸賊,是黃巢之亂和沙苑大敗的首要罪人,如今潛逃成都,若不能將他抓迴長安,處以極刑,無法正刑名,給天下萬民一個交代。


    二來,西川富庶,雖然這些年也是動亂不止,但終究要比殺紅了眼的關東各地強,尤其西川盛產錦緞、茶、井鹽,茶利和鹽利兩項巨大收入讓人眼饞。


    田令孜為謀自保,勸說他的三哥陳敬瑄繼續向朝廷上繳兩稅田賦,但卻私吞了大部分鹽茶稅利,用以供養軍隊,朝廷自然是想收歸這部分錢利。


    三來,王建據有利、閬兩地,這兩地屬山南西道轄治,山南西道節度使楊守亮屢次發兵去攻,卻均以失敗告終。如今王建要統兵攻西川,主動撤離利州和閬州,楊守亮自然是大喜不已、列隊歡送,他的“伯父”楊複恭當然也要大力支持,極力鼓吹朝廷同意王建討伐西川……


    天子詔令,朝廷出兵,名正言順,又有了王建為先鋒,顧彥朗打輔助,楊守亮歡送,因而前期攻勢十分順利。


    韋昭度領著部分神策軍(以蜀地籍“黃頭軍”為主)進入蜀地後,幾乎沒打什麽仗,便也順利地跟著到了成都府下,駐紮在城外。


    可隨後,戰爭便停滯了。


    這一停便是一年多。


    期間,朝廷除了每月不間斷地派發糧草、軍餉外,也沒少下詔給前方的將帥,催促他們趕緊攻下成都,可卻不見任何成效。


    時間一長,各方是什麽心態,朝廷也都心知肚明,知道催促沒用,便也就漸漸不提了。


    隻有身兼三司使(戶部、鹽鐵、度支)的杜讓能心疼軍餉開支,時不時還拿出來說一下,其他人早就麻木了。


    要不然呢?


    已經打到這個地步了,總不能現在撤軍吧?


    眼見殿內一片死寂,張濬再憤憤道:“諸公為何沉默不言?當年鼓吹出兵的時候,可不是現在這副景象啊。”


    張濬的腰杆挺得很直,因為當年他是反對討伐西川的。


    “當年是什麽景象?”楊複恭的大嗓門嚷了起來,“當年我就說了,你們這些嘴巴上打天下的文臣就老老實實待在京城裏,統兵打仗跟朝堂上打嘴仗不一樣,得派選有行陣經曆的將領才行,可你們不聽,非得派了韋昭度去。你們心裏存的什麽齷齪念頭,以為我不知道?這就叫什麽,善惡終有報,老天爺看著的呢。”


    張濬等人的臉一下就黑成了鍋底。


    他們還能存什麽念頭?


    楊複恭的勢力遍布隴右(指出兵當年,如今的隴右被李茂貞蠶食殆盡)、關中、山南西道、劍南東川等地,已整個把長安城團團包了起來。若再讓他推薦自己的義子去占領了西川,整個關西,他楊複恭便成了第一強藩,關西第一人。


    而且與其他地方上的強藩不同,楊複恭同時還把控著神策軍,若他的勢力無法進行節製,那朝廷百官與天子便都成了他的玩物,可以隨時更易。


    眾議之下,隻得推出了韋昭度。


    而楊複恭因為自己的建議未得通行,便慫恿京內外各營神策軍鬧事,拒絕執行朝廷的調兵詔令。最後,原定的兩萬神策大軍隻派出了不到五千人(這還是因為當年的神策軍內蜀地將士居多,他們思鄉心切,衝破了楊複恭的阻撓,才有了這五千蜀地籍軍士)。


    按這樣算起來,韋昭度統領的朝廷大軍在西川停滯不前,其中就少不了他楊複恭的“功勞”……


    但韋昭度在西川毫無建樹也是事實。


    尤其是他坐看王建不斷坐大卻束手無策,總歸是無能,這是擺在眼前的事實。


    所以張濬等人也隻有任憑楊複恭嘲諷,耷拉著腦袋,一時無法還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李曄,大唐末代天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快跑啊小泥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快跑啊小泥鰍並收藏我,李曄,大唐末代天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