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洪蓮震驚過後,迴頭去看與她一起出來賞燈的三個妹妹,她們正像受到驚嚇的小鳥一般,緊緊的靠在一起。
盡管她的內心已經慌作一團,卻仍是裝作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你們不用怕,區區一個五品的小官,怎麽鬥的過平南侯府,咱們迴去吧。”
在家中提心吊膽的等了幾日,見沒什麽動靜,曆洪蓮的心漸漸放了下來,那人一定是在吹牛皮,就憑他芝麻大點的官,怎麽敢惹平南侯府。
新帝登基已經有了一段時間,各種大典、朝會也辦的差不多了。朱大同自從做了鴻臚寺丞以後,日子過的十分清閑,雖然他看起來世故又圓滑,但卻胸懷大誌,總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大展宏圖。
因是貢生出身,從九品小官一路爬上來的艱辛可想而知,若不是自己深諳為官之道,又怎麽會得崔敏卿的看重,做到同知的位置。
就比如這一次,顧硯初給了他一次機會,讓朱三江親自迴青州與他說明京城裏的局勢。他便毫不猶豫的將家產悉數變賣,同時把家裏所有的親人都帶到了京城。
畢竟,沒有人會願意重用一個,處處給自己留後手的人,這就是為什麽當皇帝要賜死大臣的時候,卻沒有一個人逃。
把親人留在身邊,斬斷自己的後路,才會得到上位者的信任,官位也會做的更高。
當朱大同聽說,顧硯初因為督辦四皇子勾結朝中大臣,意欲謀反之事有功,升了三品吏部侍郎的時候,更加堅定了要站在他這一陣營的決心。
這是朱大同自到了京城以後,第一次拜訪顧硯初。
他沒有告訴朱三江,而是一個人趁著夜色,悄悄進了顧家。
燕九給二人上了茶,便將門關好,退到門外。
“顧大人,多虧您的提攜,下官才能來到京城,聽說您官升三品,恭喜恭喜!”朱大同的大腦袋晃晃悠悠,恭恭敬敬的行了一禮。
顧硯初點頭,示意他坐下:“朱大人在京城可還習慣?”
“習慣習慣”朱大同親自給二人倒了茶,見顧硯初端起茶杯,他也趕忙喝了一口。
“顧大人,下官以前在青州時,操勞慣了,這冷不丁的清閑下來,還有些不適應。”
顧硯初但笑不語,他知道朱大同今天登門一定是有事,所以他並不著急。
朱大同察言觀色,見他神色如常,說道:“下官聽說戶部郞中司佑璞大人,下月就要告老還鄉,這戶部郞中的位置便空了下來。”
戶部掌管全國疆土、田地、戶籍及賦稅等一切財政事宜,是個十足十的,富的流油的地方。
顧硯初眉心一動,心中立刻有了想法:“戶部郞中,的確是個好差事,官位雖然不高,但權力極大。”
見他沒有不悅之色,朱大同又道:“大人若是肯拉下官一把,下官日後定當效犬馬之力。”
“朱大人言重了,並非本官不肯幫你,而是有人早就盯上了這個位子。”
朱大同的心裏就是一沉,他伸手將懷中的銀票掏了出來,推到顧硯初的麵前:“顧大人,小小意思,還請收下。”
顧硯初沉了臉:“朱大人這是做什麽,不論咱們同朝為官,就是衝著三江的關係,也不必如此。”
朱大同見他神情嚴肅,並不是假裝推辭,隻好將銀票又收進懷中。
顧硯初盯著他看了一會,沉吟道:“想要這個位置,倒也不難。”
見朱大同挺直脊背,一臉殷切,他又說道:“平南侯曆彥從隻掛了個侯爺的虛名,沒有正經差事,這麽多年坐吃山空,非常急於得到這個官職。”
“還請大人教我。”
“我這裏有曆彥從當年給他的親哥哥下藥,致使曆彥峰在平昆田之亂時毒發,最終戰死的證據。你若敢呈到聖上麵前,我便保舉你戶部郞中的官位。”
送走朱大同,燕九進來收拾茶杯,見顧硯初靠在椅子上微微閉目,他問道:“大人覺得,他會將證據呈上嗎?”
“自然會”
“奴才不明白,大人為何不親自將證據交給聖上,而要假手他人?”
“你爹當年冒死迴來為我嶽母送信,她才得以逃出保命,那時候他的手裏已經有了證據,你來說說,他為什麽沒有將證據交給我嶽母?”
燕九皺眉想了一會:“我爹是怕萬一老夫人被捉迴去,證據讓人搶走。”
“這是其一,你爹隻是一個小小的侍從,怎麽會得到這麽重要的證據,必然是當年的平南侯世子交給他,或者允許他得到的,這是其二。我嶽母的出逃和你爹後來的失蹤,已經讓曆彥從察覺到了什麽,所以後來你爹一直被追殺,這是其三。”
曆彥峰當年在趕往昆田的路上,就感覺到有些不對勁,一雙腿總是使不上力氣,他是武將,身體一向強健,對自己身上的感覺再清楚不過。
到了昆田以後,這種感覺越發明顯,他悄悄交待自己的貼身侍從慶生,讓他把身邊的幾個大夫都關起來好好查一查。
燕慶生從小與曆彥峰一起長大,拳腳功夫自然是不差,他脾氣火暴,並不願與幾人多逞口舌,而是用拳頭挨個招唿了一遍。
等他把幾人簽字畫押的供詞拿到以後,前頭就傳來了曆彥峰中了流箭,人已經快不行了的消息。
曆彥峰自知自己時間不多,揮退眾人,隻將慶生一人招到床前,與他交待一番,便撒手西去。
慶生一路馬不停蹄的迴到平南侯府,隻按照曆彥峰的交待讓喬氏逃走。
他原本是想將證據交給老侯爺的,可侯爺聽到世子爺的死訊,疼的也隻剩下了一口氣,於是他隻好趁著府中忙著操辦喪事的時候,偷偷逃了出去。
慶生並不敢留在京城,而是猜測著喬氏逃跑的方向,一路南行。
就這樣邊走邊尋的過了三年多,才在一處漁村裏落了腳,他謊稱是家鄉遭了瘟疫,全家都死絕了,隻有他一人。
後來在村子裏做了一戶人家的上門女婿,這才安定了下來。
在燕九出生的時候,慶生的妻子難產死了,他便與嶽父嶽母一起將孩子養大。
兩年前,慶生的嶽父嶽母也死了,他把證據縫在了燕九的衣服裏,帶著他離開了村子,想到京城來尋個機會,看看能不能讓當年那份證據重見天日。
可惜天不遂人願,父子兩人竟然走散了,燕九被拐子抓了,慶生不知身在何處。
若不是喬氏見燕九麵善,陰差陽錯的將他買了迴來,也不會有真相浮出水麵的這一天。
盡管她的內心已經慌作一團,卻仍是裝作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你們不用怕,區區一個五品的小官,怎麽鬥的過平南侯府,咱們迴去吧。”
在家中提心吊膽的等了幾日,見沒什麽動靜,曆洪蓮的心漸漸放了下來,那人一定是在吹牛皮,就憑他芝麻大點的官,怎麽敢惹平南侯府。
新帝登基已經有了一段時間,各種大典、朝會也辦的差不多了。朱大同自從做了鴻臚寺丞以後,日子過的十分清閑,雖然他看起來世故又圓滑,但卻胸懷大誌,總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大展宏圖。
因是貢生出身,從九品小官一路爬上來的艱辛可想而知,若不是自己深諳為官之道,又怎麽會得崔敏卿的看重,做到同知的位置。
就比如這一次,顧硯初給了他一次機會,讓朱三江親自迴青州與他說明京城裏的局勢。他便毫不猶豫的將家產悉數變賣,同時把家裏所有的親人都帶到了京城。
畢竟,沒有人會願意重用一個,處處給自己留後手的人,這就是為什麽當皇帝要賜死大臣的時候,卻沒有一個人逃。
把親人留在身邊,斬斷自己的後路,才會得到上位者的信任,官位也會做的更高。
當朱大同聽說,顧硯初因為督辦四皇子勾結朝中大臣,意欲謀反之事有功,升了三品吏部侍郎的時候,更加堅定了要站在他這一陣營的決心。
這是朱大同自到了京城以後,第一次拜訪顧硯初。
他沒有告訴朱三江,而是一個人趁著夜色,悄悄進了顧家。
燕九給二人上了茶,便將門關好,退到門外。
“顧大人,多虧您的提攜,下官才能來到京城,聽說您官升三品,恭喜恭喜!”朱大同的大腦袋晃晃悠悠,恭恭敬敬的行了一禮。
顧硯初點頭,示意他坐下:“朱大人在京城可還習慣?”
“習慣習慣”朱大同親自給二人倒了茶,見顧硯初端起茶杯,他也趕忙喝了一口。
“顧大人,下官以前在青州時,操勞慣了,這冷不丁的清閑下來,還有些不適應。”
顧硯初但笑不語,他知道朱大同今天登門一定是有事,所以他並不著急。
朱大同察言觀色,見他神色如常,說道:“下官聽說戶部郞中司佑璞大人,下月就要告老還鄉,這戶部郞中的位置便空了下來。”
戶部掌管全國疆土、田地、戶籍及賦稅等一切財政事宜,是個十足十的,富的流油的地方。
顧硯初眉心一動,心中立刻有了想法:“戶部郞中,的確是個好差事,官位雖然不高,但權力極大。”
見他沒有不悅之色,朱大同又道:“大人若是肯拉下官一把,下官日後定當效犬馬之力。”
“朱大人言重了,並非本官不肯幫你,而是有人早就盯上了這個位子。”
朱大同的心裏就是一沉,他伸手將懷中的銀票掏了出來,推到顧硯初的麵前:“顧大人,小小意思,還請收下。”
顧硯初沉了臉:“朱大人這是做什麽,不論咱們同朝為官,就是衝著三江的關係,也不必如此。”
朱大同見他神情嚴肅,並不是假裝推辭,隻好將銀票又收進懷中。
顧硯初盯著他看了一會,沉吟道:“想要這個位置,倒也不難。”
見朱大同挺直脊背,一臉殷切,他又說道:“平南侯曆彥從隻掛了個侯爺的虛名,沒有正經差事,這麽多年坐吃山空,非常急於得到這個官職。”
“還請大人教我。”
“我這裏有曆彥從當年給他的親哥哥下藥,致使曆彥峰在平昆田之亂時毒發,最終戰死的證據。你若敢呈到聖上麵前,我便保舉你戶部郞中的官位。”
送走朱大同,燕九進來收拾茶杯,見顧硯初靠在椅子上微微閉目,他問道:“大人覺得,他會將證據呈上嗎?”
“自然會”
“奴才不明白,大人為何不親自將證據交給聖上,而要假手他人?”
“你爹當年冒死迴來為我嶽母送信,她才得以逃出保命,那時候他的手裏已經有了證據,你來說說,他為什麽沒有將證據交給我嶽母?”
燕九皺眉想了一會:“我爹是怕萬一老夫人被捉迴去,證據讓人搶走。”
“這是其一,你爹隻是一個小小的侍從,怎麽會得到這麽重要的證據,必然是當年的平南侯世子交給他,或者允許他得到的,這是其二。我嶽母的出逃和你爹後來的失蹤,已經讓曆彥從察覺到了什麽,所以後來你爹一直被追殺,這是其三。”
曆彥峰當年在趕往昆田的路上,就感覺到有些不對勁,一雙腿總是使不上力氣,他是武將,身體一向強健,對自己身上的感覺再清楚不過。
到了昆田以後,這種感覺越發明顯,他悄悄交待自己的貼身侍從慶生,讓他把身邊的幾個大夫都關起來好好查一查。
燕慶生從小與曆彥峰一起長大,拳腳功夫自然是不差,他脾氣火暴,並不願與幾人多逞口舌,而是用拳頭挨個招唿了一遍。
等他把幾人簽字畫押的供詞拿到以後,前頭就傳來了曆彥峰中了流箭,人已經快不行了的消息。
曆彥峰自知自己時間不多,揮退眾人,隻將慶生一人招到床前,與他交待一番,便撒手西去。
慶生一路馬不停蹄的迴到平南侯府,隻按照曆彥峰的交待讓喬氏逃走。
他原本是想將證據交給老侯爺的,可侯爺聽到世子爺的死訊,疼的也隻剩下了一口氣,於是他隻好趁著府中忙著操辦喪事的時候,偷偷逃了出去。
慶生並不敢留在京城,而是猜測著喬氏逃跑的方向,一路南行。
就這樣邊走邊尋的過了三年多,才在一處漁村裏落了腳,他謊稱是家鄉遭了瘟疫,全家都死絕了,隻有他一人。
後來在村子裏做了一戶人家的上門女婿,這才安定了下來。
在燕九出生的時候,慶生的妻子難產死了,他便與嶽父嶽母一起將孩子養大。
兩年前,慶生的嶽父嶽母也死了,他把證據縫在了燕九的衣服裏,帶著他離開了村子,想到京城來尋個機會,看看能不能讓當年那份證據重見天日。
可惜天不遂人願,父子兩人竟然走散了,燕九被拐子抓了,慶生不知身在何處。
若不是喬氏見燕九麵善,陰差陽錯的將他買了迴來,也不會有真相浮出水麵的這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