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由皇帝欽點的狀元、榜眼和探花,今年卻因為老皇帝臥病而耽擱了。
直到四月底才點了一甲三人,狀元邵英傑,榜眼顧硯初,探花謝延,賜進士及第;霍汀考了二甲第八十六名,賜進士出身。
顧硯初與謝延同賜翰林院修撰,相當於六品,雖然官階不算太高,但實權極大,通常可以參與聖旨的擬寫。
狀元邵英傑是何許人也,他就是帝師邵章孺的嫡孫。
當今聖上五歲時,被送入上書房讀書,邵章孺是便是他的老師,後來成為了太子太師,現在這位鴻學大儒已經成為一代帝師。
無論如何,皇帝都要欽點自己老師的嫡孫,為這次殿試的狀元。
顧硯初進宮謝恩那日,喬氏高興的給府裏每個奴才都發了賞銀。
自東華門出宮的整條街都異常熱鬧,不隻各地的高官富紳齊聚榜下,就連平日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閨秀,也穿紅著綠,爭看少年郞。
曼舟並沒有出門去湊熱鬧,她想起當年父親打勝仗迴京之時,若不是因為跨馬遊街,也不會讓王惠珊在人群中看到,讓母親吃了那麽多年的苦。
雖然不知道顧硯初會不會被哪家的千金小姐看中,不過好在他們已經成親,自己也不會再走母親走過的老路。
看著喬氏忙碌的身影,曼舟的心裏有些酸楚,本該錦衣玉食的大家小姐,卻要為了逃命淪落鄉野。
喬氏見她眼睛通紅,直勾勾的盯著自己,趕忙放下手裏的活走過來:“曼舟,你怎麽了?也不上街去看看熱鬧,悶在家裏做什麽?”
“娘”曼舟撲進她的懷裏,雙臂環住喬氏的腰,再不吭聲。
喬氏笑著摸摸她的腦袋:“都是成親的人了,怎麽還和娘撒嬌,也不怕讓人笑話。”
曼舟哽咽道:“娘,我是覺得你這些年過的辛苦,女兒心疼你,以後要好好孝敬你。”
喬氏愣了愣,好似想到了什麽,把她摟在懷裏:“曼舟啊,娘知道你為什麽難過,都這麽多年了,娘早就不在意了,你爹是無福之人,看不到我們的女兒這麽孝順,可娘是卻是有福氣的,不但女兒乖巧懂事,就連女婿也是天底下最好的女婿。”
“您還想我爹嗎?”
“以前想,撕心裂肺的想,想的胸口一陣一陣的抽痛,後來就不想了,也許這就是有緣相遇,無緣白首吧。”
阿月在門口稟報:“老夫人、夫人,顧大人迴來了,家裏來客人了。”
“下去吧。”
家裏來客人,應是由顧硯初出麵,自是不用家中女眷拋頭露麵。顧硯初前腳剛從宮中謝恩出來,後腳就有客人上門,不用想也知道不是什麽守規矩的人家。
沒過多長時間,顧硯初就將人打發走,從前麵迴了內院。
曼舟猜的沒錯,來人果然是為了給顧硯初說媒而來,說的是鴻臚寺少卿艾有綸的長女,雖然沒有挑明,但言語之間諸多試探。
顧硯初一行人從東華門出來的時候,鴻臚寺少卿艾有綸就站在人群中,他的長女艾文詩一眼就瞧見了那個長相俊美的少年郞。
顧硯初客氣的將人請進來,客套了幾句,艾有綸就有些沉不住氣。
要說來京城趕考的學子,不是住在客棧,就是合夥租些便宜的地方,像顧硯初這樣,能在京城裏買下這麽大的宅子,他還是頭一迴看到。
艾有綸心中暗暗得意自己押對了寶,看來這顧硯初不僅有學識,家中也十分富裕,這宅子比自己家還要大上許多,可是以他現在的官階,住這麽大的宅子,似乎有些不合規矩。
他不住的四下打量,越看就越覺得心驚,屋裏的桌椅竟然都是由檀木所製,怪不得他一進來,就聞到一股子淡淡的木頭香味。
顧硯初冷瞧著他的神色,也不著急,慢慢的品著茶水,任他隨便打量。
艾有綸旁敲側擊拐彎抹角,就是不肯轉入正題。
“顧大人真是年輕有為,要知道這京城的宅子可不便宜。”
顧硯初慢條斯理的說道:“這是我夫人置下的,我可是隻會讀書,囊中羞澀,分文沒有。”
艾有綸有些不敢相信他聽到的:“沒想到顧大人,如此輕的年紀,竟然已經成親了?”
“男大當婚,女大當嫁,這有什麽奇怪。”
艾有綸軟軟的坐迴了椅子上,手撚著須髯,狐疑的看了顧硯初好幾眼,心裏猜測他是不是在騙自己。
瞧見他一本正經不似做假,他的心一下子就涼了半截。
又強打著精神勉強的說了幾句,便匆匆告辭。
喬氏新買的三個丫頭和兩個婆子,經過周嬤嬤幾日的調教,已經漸漸適應了顧家的生活。
三個丫頭都是十二歲,圓臉大眼的叫雲香,負責灑掃,尖臉尖下巴的叫慧香,負責幹些粗活,而用厚厚的劉海遮蓋住一張長臉的那個叫秋香,喬氏把她指給了曼舟。
兩個婆子都是四十出頭,一個文婆子擅長煮飯,以前在大戶人家裏做過廚娘,另一個關婆子針線出色,繡花縫補樣樣精通。
給她們都安排好了差事以後,便讓她們各司其職。
周嬤嬤給幾人訓話:“在咱們這裏做事,最重要的就是忠心,誰膽敢吃裏扒外,背逆主子,隻有一個下場,就是打死了扔出去,絕不留情。當然伺候好了,主子有賞,就像今天,人人都有賞錢。”
幾個奴才齊聲應是,他們來了也有幾日了,背地裏都感歎遇上了好人家。
老夫人喬氏,平日裏說話總是和和氣氣,顧大人和夫人也是,並不與他們為難。
周嬤嬤把小啞巴領到顧硯初麵前:“大人,這孩子今年十二,老夫人的意思是給你做個書童,平日就跟在你身邊端茶倒水伺候你。不過,他不會說話,是個啞巴。還請大人賜名。”
顧硯初看了眼小啞巴,有那麽一瞬間的熟悉感閃過腦海,這孩子好像在哪見過。
“嬤嬤,我不用人單獨侍候,平日我都與曼舟在一起,她喝什麽我便喝什麽。”
周嬤嬤有些為難:“這孩子雖然口不能言,但老夫人看他人長的還挺機靈,大人以後出去辦差,身邊總得有個人伺候。”
顧硯初還想拒絕,小啞巴突然說道:“我不是啞巴你就能讓我伺候嗎?”
周嬤嬤聽到他突然開口說話,震驚的指著他:“你,你,你,你會說話?你不是啞巴?”
“我從沒說過我是啞巴。”
顧硯初瞥了他一眼,隨即道:“既然會說話,那就留下吧。”
“我叫燕九。”
直到四月底才點了一甲三人,狀元邵英傑,榜眼顧硯初,探花謝延,賜進士及第;霍汀考了二甲第八十六名,賜進士出身。
顧硯初與謝延同賜翰林院修撰,相當於六品,雖然官階不算太高,但實權極大,通常可以參與聖旨的擬寫。
狀元邵英傑是何許人也,他就是帝師邵章孺的嫡孫。
當今聖上五歲時,被送入上書房讀書,邵章孺是便是他的老師,後來成為了太子太師,現在這位鴻學大儒已經成為一代帝師。
無論如何,皇帝都要欽點自己老師的嫡孫,為這次殿試的狀元。
顧硯初進宮謝恩那日,喬氏高興的給府裏每個奴才都發了賞銀。
自東華門出宮的整條街都異常熱鬧,不隻各地的高官富紳齊聚榜下,就連平日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閨秀,也穿紅著綠,爭看少年郞。
曼舟並沒有出門去湊熱鬧,她想起當年父親打勝仗迴京之時,若不是因為跨馬遊街,也不會讓王惠珊在人群中看到,讓母親吃了那麽多年的苦。
雖然不知道顧硯初會不會被哪家的千金小姐看中,不過好在他們已經成親,自己也不會再走母親走過的老路。
看著喬氏忙碌的身影,曼舟的心裏有些酸楚,本該錦衣玉食的大家小姐,卻要為了逃命淪落鄉野。
喬氏見她眼睛通紅,直勾勾的盯著自己,趕忙放下手裏的活走過來:“曼舟,你怎麽了?也不上街去看看熱鬧,悶在家裏做什麽?”
“娘”曼舟撲進她的懷裏,雙臂環住喬氏的腰,再不吭聲。
喬氏笑著摸摸她的腦袋:“都是成親的人了,怎麽還和娘撒嬌,也不怕讓人笑話。”
曼舟哽咽道:“娘,我是覺得你這些年過的辛苦,女兒心疼你,以後要好好孝敬你。”
喬氏愣了愣,好似想到了什麽,把她摟在懷裏:“曼舟啊,娘知道你為什麽難過,都這麽多年了,娘早就不在意了,你爹是無福之人,看不到我們的女兒這麽孝順,可娘是卻是有福氣的,不但女兒乖巧懂事,就連女婿也是天底下最好的女婿。”
“您還想我爹嗎?”
“以前想,撕心裂肺的想,想的胸口一陣一陣的抽痛,後來就不想了,也許這就是有緣相遇,無緣白首吧。”
阿月在門口稟報:“老夫人、夫人,顧大人迴來了,家裏來客人了。”
“下去吧。”
家裏來客人,應是由顧硯初出麵,自是不用家中女眷拋頭露麵。顧硯初前腳剛從宮中謝恩出來,後腳就有客人上門,不用想也知道不是什麽守規矩的人家。
沒過多長時間,顧硯初就將人打發走,從前麵迴了內院。
曼舟猜的沒錯,來人果然是為了給顧硯初說媒而來,說的是鴻臚寺少卿艾有綸的長女,雖然沒有挑明,但言語之間諸多試探。
顧硯初一行人從東華門出來的時候,鴻臚寺少卿艾有綸就站在人群中,他的長女艾文詩一眼就瞧見了那個長相俊美的少年郞。
顧硯初客氣的將人請進來,客套了幾句,艾有綸就有些沉不住氣。
要說來京城趕考的學子,不是住在客棧,就是合夥租些便宜的地方,像顧硯初這樣,能在京城裏買下這麽大的宅子,他還是頭一迴看到。
艾有綸心中暗暗得意自己押對了寶,看來這顧硯初不僅有學識,家中也十分富裕,這宅子比自己家還要大上許多,可是以他現在的官階,住這麽大的宅子,似乎有些不合規矩。
他不住的四下打量,越看就越覺得心驚,屋裏的桌椅竟然都是由檀木所製,怪不得他一進來,就聞到一股子淡淡的木頭香味。
顧硯初冷瞧著他的神色,也不著急,慢慢的品著茶水,任他隨便打量。
艾有綸旁敲側擊拐彎抹角,就是不肯轉入正題。
“顧大人真是年輕有為,要知道這京城的宅子可不便宜。”
顧硯初慢條斯理的說道:“這是我夫人置下的,我可是隻會讀書,囊中羞澀,分文沒有。”
艾有綸有些不敢相信他聽到的:“沒想到顧大人,如此輕的年紀,竟然已經成親了?”
“男大當婚,女大當嫁,這有什麽奇怪。”
艾有綸軟軟的坐迴了椅子上,手撚著須髯,狐疑的看了顧硯初好幾眼,心裏猜測他是不是在騙自己。
瞧見他一本正經不似做假,他的心一下子就涼了半截。
又強打著精神勉強的說了幾句,便匆匆告辭。
喬氏新買的三個丫頭和兩個婆子,經過周嬤嬤幾日的調教,已經漸漸適應了顧家的生活。
三個丫頭都是十二歲,圓臉大眼的叫雲香,負責灑掃,尖臉尖下巴的叫慧香,負責幹些粗活,而用厚厚的劉海遮蓋住一張長臉的那個叫秋香,喬氏把她指給了曼舟。
兩個婆子都是四十出頭,一個文婆子擅長煮飯,以前在大戶人家裏做過廚娘,另一個關婆子針線出色,繡花縫補樣樣精通。
給她們都安排好了差事以後,便讓她們各司其職。
周嬤嬤給幾人訓話:“在咱們這裏做事,最重要的就是忠心,誰膽敢吃裏扒外,背逆主子,隻有一個下場,就是打死了扔出去,絕不留情。當然伺候好了,主子有賞,就像今天,人人都有賞錢。”
幾個奴才齊聲應是,他們來了也有幾日了,背地裏都感歎遇上了好人家。
老夫人喬氏,平日裏說話總是和和氣氣,顧大人和夫人也是,並不與他們為難。
周嬤嬤把小啞巴領到顧硯初麵前:“大人,這孩子今年十二,老夫人的意思是給你做個書童,平日就跟在你身邊端茶倒水伺候你。不過,他不會說話,是個啞巴。還請大人賜名。”
顧硯初看了眼小啞巴,有那麽一瞬間的熟悉感閃過腦海,這孩子好像在哪見過。
“嬤嬤,我不用人單獨侍候,平日我都與曼舟在一起,她喝什麽我便喝什麽。”
周嬤嬤有些為難:“這孩子雖然口不能言,但老夫人看他人長的還挺機靈,大人以後出去辦差,身邊總得有個人伺候。”
顧硯初還想拒絕,小啞巴突然說道:“我不是啞巴你就能讓我伺候嗎?”
周嬤嬤聽到他突然開口說話,震驚的指著他:“你,你,你,你會說話?你不是啞巴?”
“我從沒說過我是啞巴。”
顧硯初瞥了他一眼,隨即道:“既然會說話,那就留下吧。”
“我叫燕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