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那日霍汀來過以後,太子也派人來請顧硯初過去相見。
宅子的事情很快定了下來,是位於準清胡同裏的一處三進院子,占地約為十二丈寬、十八丈深,北房三間,左右耳房各四間。
大門位於東南方位,進門是一座獨立影壁,西轉為第一進院落。是坐北朝南的布局,正房最為舒適,西廂次之,正是:“有錢不住東南房,冬不暖來夏不涼。”
這座宅子,是太子妃的私產,顧硯初隻用三百兩便買了下來。
曼舟有些猶豫,大越朝廷的官員,對居住的宅子有十分嚴格的規定,這種三進的大宅,隻有五品以上臣子才允許居住。
當顧硯初把房契交到她手上時,曼舟以為自己看錯了,反複看了好幾遍才驚訝的張著嘴,半天擠出一句:“怎麽記在我的名下?”
顧硯初笑道:“就算考中了狀元,我也不能立刻就做上五品的官位,住這樣的宅子就是越製。但記在你的名下就不同了,你不是官身,不必遵守這樣的律例。”
曼舟咬唇道:“可哪有人家會將宅子記在女子的名下。”
顧硯初從背後抱住她,在她的耳邊親了又親:“我們家會,為夫以後便要仰仗夫人,靠夫人的銀子度日,吃夫人的軟飯過活。”
曼舟輕輕捶了他一記:“你這樣以後會被別人戳脊梁骨,笑話你的。”
顧硯初卻不接她這句,而是將臉埋進她的頸窩,低聲說:“曼舟,到時候有了自己的宅子,我們就可以圓房了。”
“你,你在這等著我呢!”
準清胡同的宅子太大,加上朱三江幾人全都住進去,也顯的十分空曠,地方大了收拾起來就費力,隻有阿香一個人根本就忙不過來。
顧硯初想要再買幾個丫頭,在曼舟的身邊伺候,她隻說再等幾日,喬氏和周嬤嬤來了以後再說。周嬤嬤最擅長管宅子和調教丫頭。
朱三江留了兩個仆從,在他們原先住的那個鋪子裏守著,他已將鋪子托給牙人售賣,留人也是為了看鋪子方便。
再就是為了等木易接了喬氏過來,好將她們帶到準清胡同,誰知這一等就是大半個月,直到會試放榜。
顧硯初與謝延毫無意外的又考中了頭名和次名,隻待參加半月後由皇帝親自主持的殿試,這次參加殿試的考生共有三百七十三名。
皇帝龍體欠安,由太子代為主持。
殿試隻考策問,在經過點名、散卷、讚拜、行禮等一係列繁複的程序過後,才頒發策題。
殿試隻一天,黎明進去,日暮交卷,經受卷、掌卷、彌封等官收存。
顧硯初從宮裏出來,迴到準清胡同,整個宅子燈火通明,他一眼就看到了等在院門口的曼舟,她的身後著周嬤嬤。
進到膳廳,喬氏正在盛湯,顧硯初躬身施禮:“嶽母安好,小婿有禮。”
喬氏放下手中的碗,走過去將他上上下下打量了好幾遍,才點頭笑道:“曼舟將你照顧的不錯,快坐下吃飯。”
木易迴到青州以後,將顧硯初的信交給喬氏,喬氏看了當即吩咐周嬤嬤去將宅子托給牙行。
她們這邊的宅子沒費什麽力氣就賣了,顧硯初與曼舟那邊的就沒那麽快了。整整等了一個月,不得不降低了價錢才賣了出去。
行李早就包好了,四個人兩輛馬車,一路未停歇,終於在今天上午到了京城。
得知今日是顧硯初殿試的日子,周嬤嬤不顧一路舟車勞頓,帶著阿香和阿月,一起做了滿滿一大桌子的菜。
阿香更是日日想,夜夜盼,見了周嬤嬤兩人親的不行,煮菜燉肉一點也不覺得累。
席間,喬氏一直悄悄打量二人的神色,吃完飯迴了房,她便與周嬤嬤道:“我瞧著兩個孩子到現在也沒圓房呢,是怎麽迴事?”
周嬤嬤想了一會,說道:“莫不是姑爺,他不會?”
喬氏撲哧一聲笑出來:“這個還用教?躺到一張床上,哪有不會的。”
周嬤嬤一拍大腿:“不會是,姑爺他不行吧?”
喬氏瞪了她一眼:“年紀輕輕,又不是七老八十,怎麽會不行。”
她在地上來迴走了幾步,忽然眼前一亮:“嬤嬤,你一會去把我前幾個月泡的那瓶酒送過去,記住,隻讓他們兩個喝一盅就行了,千萬別喝多了,再替他們將大紅喜燭給點上。”
顧硯初參加完殿試,所有學業上的事情再無牽絆,他就打算每日在家中好好陪陪曼舟。
小夫妻兩個梳洗完畢就換上了寢衣,正在院子裏看天上的月亮。
春天的風有微微的涼意,但不知今天是怎麽了,傍晚以後忽然就熱起來了。
此時,天上的月亮朦朦朧朧,顯得有些淒冷,顧硯初將曼舟摟在懷裏:“你看,月亮本該有兩個月牙,現在上麵月牙旁邊又生出了一角。”
曼舟也發現了:“對呀,怎麽變成有三個牙兒的月亮了?”
“夫天地之氣,不失其序,若過其序,民亂之也。”
曼舟道:“你是說,大越朝會有變故?”
顧硯初指了指天上北鬥之南的方位,已隱隱現出五星連珠的跡象。
他牽著她的手迴到了屋裏,拿起毛筆在紙上寫了:“長庚伴月”四個字。
寫完裝進信封後,親自吩咐木易將信送到太子府,叮囑他一定要親手交到太子的手上。
兩人一起在床上躺下,他這才道:“前些日子去太子府,聽太子說南方亂匪橫行,鬧的正歡,皇上聽了兵部侍郎鄒明輝的舉薦,指派廣西巡撫段桂平前去剿匪,還批了一萬兩的軍銀。廣西的軍隊貪腐成性,段桂平早就與匪患勾結在了一起,月月都向他們進獻銀子。”
曼舟歎氣:“軍隊的作風不能從根本上改變,這無異於飲鴆止渴。”
顧硯初將手枕在腦後:“段桂平欺上瞞下,隻報喜不報憂,竟敢將聖上耍的團團轉,可他手下卻有一人,將廣西當地的實情寫下,一路快馬加鞭趕到京城。跑到了霍大人府上,將此事捅了出來。聖上得知,大為震怒,當時就口吐鮮血,昏迷不醒,恐怕。。。”
他沒有說下去,曼舟卻聽懂了他的意思,“長庚伴月”的全句是“熒惑守心,長庚伴月”。
曾有三位皇帝,在出現了“熒惑守心”的天象後,沒過多久,就真的於那年死了。
太子雖然是儲君,但到底根基尚淺,四皇子苦心經營數年,早已拉攏了朝中的大半勢力。
顧硯初觀察到這一天象,自然要迅速告訴太子,提醒他早做準備,防止到時候有人叛亂謀反。
宅子的事情很快定了下來,是位於準清胡同裏的一處三進院子,占地約為十二丈寬、十八丈深,北房三間,左右耳房各四間。
大門位於東南方位,進門是一座獨立影壁,西轉為第一進院落。是坐北朝南的布局,正房最為舒適,西廂次之,正是:“有錢不住東南房,冬不暖來夏不涼。”
這座宅子,是太子妃的私產,顧硯初隻用三百兩便買了下來。
曼舟有些猶豫,大越朝廷的官員,對居住的宅子有十分嚴格的規定,這種三進的大宅,隻有五品以上臣子才允許居住。
當顧硯初把房契交到她手上時,曼舟以為自己看錯了,反複看了好幾遍才驚訝的張著嘴,半天擠出一句:“怎麽記在我的名下?”
顧硯初笑道:“就算考中了狀元,我也不能立刻就做上五品的官位,住這樣的宅子就是越製。但記在你的名下就不同了,你不是官身,不必遵守這樣的律例。”
曼舟咬唇道:“可哪有人家會將宅子記在女子的名下。”
顧硯初從背後抱住她,在她的耳邊親了又親:“我們家會,為夫以後便要仰仗夫人,靠夫人的銀子度日,吃夫人的軟飯過活。”
曼舟輕輕捶了他一記:“你這樣以後會被別人戳脊梁骨,笑話你的。”
顧硯初卻不接她這句,而是將臉埋進她的頸窩,低聲說:“曼舟,到時候有了自己的宅子,我們就可以圓房了。”
“你,你在這等著我呢!”
準清胡同的宅子太大,加上朱三江幾人全都住進去,也顯的十分空曠,地方大了收拾起來就費力,隻有阿香一個人根本就忙不過來。
顧硯初想要再買幾個丫頭,在曼舟的身邊伺候,她隻說再等幾日,喬氏和周嬤嬤來了以後再說。周嬤嬤最擅長管宅子和調教丫頭。
朱三江留了兩個仆從,在他們原先住的那個鋪子裏守著,他已將鋪子托給牙人售賣,留人也是為了看鋪子方便。
再就是為了等木易接了喬氏過來,好將她們帶到準清胡同,誰知這一等就是大半個月,直到會試放榜。
顧硯初與謝延毫無意外的又考中了頭名和次名,隻待參加半月後由皇帝親自主持的殿試,這次參加殿試的考生共有三百七十三名。
皇帝龍體欠安,由太子代為主持。
殿試隻考策問,在經過點名、散卷、讚拜、行禮等一係列繁複的程序過後,才頒發策題。
殿試隻一天,黎明進去,日暮交卷,經受卷、掌卷、彌封等官收存。
顧硯初從宮裏出來,迴到準清胡同,整個宅子燈火通明,他一眼就看到了等在院門口的曼舟,她的身後著周嬤嬤。
進到膳廳,喬氏正在盛湯,顧硯初躬身施禮:“嶽母安好,小婿有禮。”
喬氏放下手中的碗,走過去將他上上下下打量了好幾遍,才點頭笑道:“曼舟將你照顧的不錯,快坐下吃飯。”
木易迴到青州以後,將顧硯初的信交給喬氏,喬氏看了當即吩咐周嬤嬤去將宅子托給牙行。
她們這邊的宅子沒費什麽力氣就賣了,顧硯初與曼舟那邊的就沒那麽快了。整整等了一個月,不得不降低了價錢才賣了出去。
行李早就包好了,四個人兩輛馬車,一路未停歇,終於在今天上午到了京城。
得知今日是顧硯初殿試的日子,周嬤嬤不顧一路舟車勞頓,帶著阿香和阿月,一起做了滿滿一大桌子的菜。
阿香更是日日想,夜夜盼,見了周嬤嬤兩人親的不行,煮菜燉肉一點也不覺得累。
席間,喬氏一直悄悄打量二人的神色,吃完飯迴了房,她便與周嬤嬤道:“我瞧著兩個孩子到現在也沒圓房呢,是怎麽迴事?”
周嬤嬤想了一會,說道:“莫不是姑爺,他不會?”
喬氏撲哧一聲笑出來:“這個還用教?躺到一張床上,哪有不會的。”
周嬤嬤一拍大腿:“不會是,姑爺他不行吧?”
喬氏瞪了她一眼:“年紀輕輕,又不是七老八十,怎麽會不行。”
她在地上來迴走了幾步,忽然眼前一亮:“嬤嬤,你一會去把我前幾個月泡的那瓶酒送過去,記住,隻讓他們兩個喝一盅就行了,千萬別喝多了,再替他們將大紅喜燭給點上。”
顧硯初參加完殿試,所有學業上的事情再無牽絆,他就打算每日在家中好好陪陪曼舟。
小夫妻兩個梳洗完畢就換上了寢衣,正在院子裏看天上的月亮。
春天的風有微微的涼意,但不知今天是怎麽了,傍晚以後忽然就熱起來了。
此時,天上的月亮朦朦朧朧,顯得有些淒冷,顧硯初將曼舟摟在懷裏:“你看,月亮本該有兩個月牙,現在上麵月牙旁邊又生出了一角。”
曼舟也發現了:“對呀,怎麽變成有三個牙兒的月亮了?”
“夫天地之氣,不失其序,若過其序,民亂之也。”
曼舟道:“你是說,大越朝會有變故?”
顧硯初指了指天上北鬥之南的方位,已隱隱現出五星連珠的跡象。
他牽著她的手迴到了屋裏,拿起毛筆在紙上寫了:“長庚伴月”四個字。
寫完裝進信封後,親自吩咐木易將信送到太子府,叮囑他一定要親手交到太子的手上。
兩人一起在床上躺下,他這才道:“前些日子去太子府,聽太子說南方亂匪橫行,鬧的正歡,皇上聽了兵部侍郎鄒明輝的舉薦,指派廣西巡撫段桂平前去剿匪,還批了一萬兩的軍銀。廣西的軍隊貪腐成性,段桂平早就與匪患勾結在了一起,月月都向他們進獻銀子。”
曼舟歎氣:“軍隊的作風不能從根本上改變,這無異於飲鴆止渴。”
顧硯初將手枕在腦後:“段桂平欺上瞞下,隻報喜不報憂,竟敢將聖上耍的團團轉,可他手下卻有一人,將廣西當地的實情寫下,一路快馬加鞭趕到京城。跑到了霍大人府上,將此事捅了出來。聖上得知,大為震怒,當時就口吐鮮血,昏迷不醒,恐怕。。。”
他沒有說下去,曼舟卻聽懂了他的意思,“長庚伴月”的全句是“熒惑守心,長庚伴月”。
曾有三位皇帝,在出現了“熒惑守心”的天象後,沒過多久,就真的於那年死了。
太子雖然是儲君,但到底根基尚淺,四皇子苦心經營數年,早已拉攏了朝中的大半勢力。
顧硯初觀察到這一天象,自然要迅速告訴太子,提醒他早做準備,防止到時候有人叛亂謀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