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過了早飯,顧硯初就等在曼舟家門前。
直到喬氏和周嬤嬤出來,三個人才一起往村口去。
在老馬頭的牛車上,喬氏見顧硯初閉著眼睛,好像很累的樣子,她輕輕的搖了搖頭,心中暗想,這孩子定是夜裏背書熬的太晚。
到了城裏,三人下了牛車,往水杉胡同的方向走。
走在半路上,喬氏問道:“硯初,我見你路上一直在睡覺,是不是夜裏讀書讀的太晚了?”
顧硯初的眼皮就是一跳,他語氣平靜道:“夜裏忘了關窗子,有些著涼沒睡好。”
“你這孩子,以後睡前將窗子關好,不要再熬夜讀書了,很傷眼睛的。”
“都聽嬸嬸的。”
到了水杉胡同,大約經過了六七戶人家以後,顧硯初指著一處小院子說道:“嬸嬸,這個宅子是我才買下的,你們先進去坐坐,我去尋旁邊院子的房主過來。”
說著他掏出鑰匙打開了門,把喬氏和周嬤嬤讓進院子。
小院子不大,有三間正房和西側兩間偏房,而東邊則是廚房和庫房。
喬氏四下看了看說道:“我和嬤嬤不進屋了,就在院子裏等一會,你去尋人來吧。”
顧硯初答應著就出去尋人了。
喬氏在院中的凳上坐了下來,周嬤嬤在院子裏到處看了看,說道:“娘子,這裏還挺清靜的,離城中心也很近,宅子恐怕不會便宜。”
喬氏點了點頭:“這個地方我看著還不錯,咱們三個女人住的太偏遠,也實在是不安全。”
二人正說著話,院門被人從外麵推開,顧硯初帶著一個年近五旬的婦人走了進來。
那婦人中等身材,有些微微的發福,圓圓白白的臉看著很是隨和。
喬氏趕忙站起身向婦人點了點頭,顧硯初介紹道:“陳夫人,這是我的嬸嬸,她想看看你要賣的那個院子。”
陳夫人的臉上立刻就堆起了笑容:“娘子請隨我來,旁邊就是我要賣的院子。”
她陪著喬氏一邊往門外走,一邊說道:“我大兒子去年考中了舉人,明年就要到外地去做官,我們全家都要跟著一起去,不然我還真舍不得把這個院子賣了。”
幾步就到了旁邊的小院,婦人取出鑰匙將銅鎖打開 ,帶著喬氏幾個人一起走了進去。
進了院子後,她指著裏麵說道:“娘子,我這院子和顧公子那邊的布局差不太多,不過我這是五間正房。”
喬氏從一進門就看中了這個宅子,屋子也夠她們三個人住,庫房重新收拾一下給曼舟平時熬製膏方用再合適不過。
院子很大,正房和廚房之間的夾角那邊有棵大樹,樹下還有個水井,夏日裏可以坐在樹下乘涼。
唯一的遺憾就是西邊能夠種菜的地方很小,隻能種很少的蔬菜。
陳夫人打量著喬氏的神色,又熱情的把幾人請進屋裏去瞧瞧。
在鄉下,一進門就是廚房,廚房的左右兩邊是兩間正屋。
而廚房裏的灶台直接與屋裏的火炕相連,冬天裏隻要做飯,屋裏的火炕便會熱起來。
而青州城裏的房子卻不是這樣,並不是每個屋子都有火炕,大多都是睡床,冬天的時候,屋中基本上都是放置炭盆。
喬氏一時間有些失神,迴想起了在京城平南侯府裏的那些日子,冬日裏,屋中擺放著炭盆,她靠坐在床頭抱著手爐等世子迴來。
“娘子,娘子”見她兩眼發直的望著前方,半天都沒反應,周嬤嬤忍不住喚了她一聲。
喬氏迴過神來,向一旁還在滔滔不絕的陳夫人問道:“這個宅子我還算是比較滿意,不知道陳夫人想賣個什麽價錢?”
陳夫人笑著伸出一根手指:“一百兩銀子。”
聽到這個價錢,喬氏愣怔了一下,一百兩!實在是太便宜了。
之前她也打聽過了,青州城裏像這樣的小宅子最少也要賣到一百四五十兩。
“陳夫人,你說的是一百兩銀子?”喬氏有些不敢相信的又問了一遍。
陳夫人兩手一拍,說道:“哎呦娘子啊,我這個宅子換做以前,最少也要賣到一百五十兩的,可是我們一家子要在過年前趕到我兒子上任的地方去。不瞞你說,先前有幾個買家都看好了,不過都是一時拿不出那麽多銀子才作罷的,我若不是急著出手,哪能這般便宜。”
喬氏點了點頭,她用詢問的目光看向周嬤嬤,見她也露出滿意之色,於是說道:“既如此,那這個宅子我便買下了,不過我今日可沒帶那麽多銀子在身上。”
陳夫人趕忙將目光投向了顧硯初,見他輕輕的點了下頭之後,便說道:“越快越好,我們一家要在五日後啟程,娘子先迴去考慮考慮,一會還有一戶人家也要來看我這宅子。”
這下喬氏有些著急了,剛一進門時她就十分中意這個小院子,這裏不但清靜,而且離城中心也很近,是一處鬧中取靜的好地方。
最重要的是價錢便宜,如果錯過了這裏,恐怕很難再遇到這樣合適的宅子。
正在她猶豫要不要現在就迴家拿銀子的時候,顧硯初在一旁提議道:“如果嬸嬸真的看中了這裏,我可以替你們墊上銀子,先過了房契再說。”
喬氏思忖了一下,點頭道:“這樣也好,下午迴了村子,嬸嬸就把銀子還給你。”
顧硯初笑了笑:“既然這樣,嬸嬸和周阿婆就先迴去吧,我和陳夫人去過手續,晚上等我迴了村子咱們再說。”
喬氏忙點頭答應了,她不想讓人知道自己的名姓,於是又叮囑道:“將這宅子過到曼舟的姓下罷。”
出了水杉胡同,周嬤嬤看了看天色,時辰還尚早,於是對喬氏說道:“娘子,咱們再去買些罐子吧,曼舟昨日買的那些怕是不夠用。”
於是二人去買了一些盛裝膏方的罐子,又到朱屠戶那裏買了一大條豬肉。
喬氏忽然想到,方才見顧硯初穿的有些單薄,便想給他再做件冬衣,於是拉著周嬤嬤又去布莊一連買了好幾塊布。
兩個人大包小卷的上了老馬頭的牛車,東西足足的又占了一個人的地方。
到了村子裏,周嬤嬤多給了老馬頭三文錢,直把老馬頭樂的眉開眼笑。
直到喬氏和周嬤嬤出來,三個人才一起往村口去。
在老馬頭的牛車上,喬氏見顧硯初閉著眼睛,好像很累的樣子,她輕輕的搖了搖頭,心中暗想,這孩子定是夜裏背書熬的太晚。
到了城裏,三人下了牛車,往水杉胡同的方向走。
走在半路上,喬氏問道:“硯初,我見你路上一直在睡覺,是不是夜裏讀書讀的太晚了?”
顧硯初的眼皮就是一跳,他語氣平靜道:“夜裏忘了關窗子,有些著涼沒睡好。”
“你這孩子,以後睡前將窗子關好,不要再熬夜讀書了,很傷眼睛的。”
“都聽嬸嬸的。”
到了水杉胡同,大約經過了六七戶人家以後,顧硯初指著一處小院子說道:“嬸嬸,這個宅子是我才買下的,你們先進去坐坐,我去尋旁邊院子的房主過來。”
說著他掏出鑰匙打開了門,把喬氏和周嬤嬤讓進院子。
小院子不大,有三間正房和西側兩間偏房,而東邊則是廚房和庫房。
喬氏四下看了看說道:“我和嬤嬤不進屋了,就在院子裏等一會,你去尋人來吧。”
顧硯初答應著就出去尋人了。
喬氏在院中的凳上坐了下來,周嬤嬤在院子裏到處看了看,說道:“娘子,這裏還挺清靜的,離城中心也很近,宅子恐怕不會便宜。”
喬氏點了點頭:“這個地方我看著還不錯,咱們三個女人住的太偏遠,也實在是不安全。”
二人正說著話,院門被人從外麵推開,顧硯初帶著一個年近五旬的婦人走了進來。
那婦人中等身材,有些微微的發福,圓圓白白的臉看著很是隨和。
喬氏趕忙站起身向婦人點了點頭,顧硯初介紹道:“陳夫人,這是我的嬸嬸,她想看看你要賣的那個院子。”
陳夫人的臉上立刻就堆起了笑容:“娘子請隨我來,旁邊就是我要賣的院子。”
她陪著喬氏一邊往門外走,一邊說道:“我大兒子去年考中了舉人,明年就要到外地去做官,我們全家都要跟著一起去,不然我還真舍不得把這個院子賣了。”
幾步就到了旁邊的小院,婦人取出鑰匙將銅鎖打開 ,帶著喬氏幾個人一起走了進去。
進了院子後,她指著裏麵說道:“娘子,我這院子和顧公子那邊的布局差不太多,不過我這是五間正房。”
喬氏從一進門就看中了這個宅子,屋子也夠她們三個人住,庫房重新收拾一下給曼舟平時熬製膏方用再合適不過。
院子很大,正房和廚房之間的夾角那邊有棵大樹,樹下還有個水井,夏日裏可以坐在樹下乘涼。
唯一的遺憾就是西邊能夠種菜的地方很小,隻能種很少的蔬菜。
陳夫人打量著喬氏的神色,又熱情的把幾人請進屋裏去瞧瞧。
在鄉下,一進門就是廚房,廚房的左右兩邊是兩間正屋。
而廚房裏的灶台直接與屋裏的火炕相連,冬天裏隻要做飯,屋裏的火炕便會熱起來。
而青州城裏的房子卻不是這樣,並不是每個屋子都有火炕,大多都是睡床,冬天的時候,屋中基本上都是放置炭盆。
喬氏一時間有些失神,迴想起了在京城平南侯府裏的那些日子,冬日裏,屋中擺放著炭盆,她靠坐在床頭抱著手爐等世子迴來。
“娘子,娘子”見她兩眼發直的望著前方,半天都沒反應,周嬤嬤忍不住喚了她一聲。
喬氏迴過神來,向一旁還在滔滔不絕的陳夫人問道:“這個宅子我還算是比較滿意,不知道陳夫人想賣個什麽價錢?”
陳夫人笑著伸出一根手指:“一百兩銀子。”
聽到這個價錢,喬氏愣怔了一下,一百兩!實在是太便宜了。
之前她也打聽過了,青州城裏像這樣的小宅子最少也要賣到一百四五十兩。
“陳夫人,你說的是一百兩銀子?”喬氏有些不敢相信的又問了一遍。
陳夫人兩手一拍,說道:“哎呦娘子啊,我這個宅子換做以前,最少也要賣到一百五十兩的,可是我們一家子要在過年前趕到我兒子上任的地方去。不瞞你說,先前有幾個買家都看好了,不過都是一時拿不出那麽多銀子才作罷的,我若不是急著出手,哪能這般便宜。”
喬氏點了點頭,她用詢問的目光看向周嬤嬤,見她也露出滿意之色,於是說道:“既如此,那這個宅子我便買下了,不過我今日可沒帶那麽多銀子在身上。”
陳夫人趕忙將目光投向了顧硯初,見他輕輕的點了下頭之後,便說道:“越快越好,我們一家要在五日後啟程,娘子先迴去考慮考慮,一會還有一戶人家也要來看我這宅子。”
這下喬氏有些著急了,剛一進門時她就十分中意這個小院子,這裏不但清靜,而且離城中心也很近,是一處鬧中取靜的好地方。
最重要的是價錢便宜,如果錯過了這裏,恐怕很難再遇到這樣合適的宅子。
正在她猶豫要不要現在就迴家拿銀子的時候,顧硯初在一旁提議道:“如果嬸嬸真的看中了這裏,我可以替你們墊上銀子,先過了房契再說。”
喬氏思忖了一下,點頭道:“這樣也好,下午迴了村子,嬸嬸就把銀子還給你。”
顧硯初笑了笑:“既然這樣,嬸嬸和周阿婆就先迴去吧,我和陳夫人去過手續,晚上等我迴了村子咱們再說。”
喬氏忙點頭答應了,她不想讓人知道自己的名姓,於是又叮囑道:“將這宅子過到曼舟的姓下罷。”
出了水杉胡同,周嬤嬤看了看天色,時辰還尚早,於是對喬氏說道:“娘子,咱們再去買些罐子吧,曼舟昨日買的那些怕是不夠用。”
於是二人去買了一些盛裝膏方的罐子,又到朱屠戶那裏買了一大條豬肉。
喬氏忽然想到,方才見顧硯初穿的有些單薄,便想給他再做件冬衣,於是拉著周嬤嬤又去布莊一連買了好幾塊布。
兩個人大包小卷的上了老馬頭的牛車,東西足足的又占了一個人的地方。
到了村子裏,周嬤嬤多給了老馬頭三文錢,直把老馬頭樂的眉開眼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