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著數日都是陰天,天空一直灰蒙蒙的,風把樹枝上的葉子幾乎都吹了下來。
今天卻是個難得的好天氣,曼舟和周嬤嬤早早的就坐上了老馬頭的牛車。
今天她們兩個空著竹筐,預備著王掌櫃那邊如果都賣出去了,便多采買些藥材,迴來再熬些膏方。
曼舟看到楊大嫂的閨女楊春蘭,從後麵也追了上來,她有些驚訝道:“春蘭姐姐,你要進城去啊?”
楊春蘭有些羞赧的點了點頭,她迴過頭對老馬頭道:“馬大爺,給您兩個銅板,我這個筐子我自己抱在身上,不占地方的。”
老馬頭收了銅板,歎口氣道:“好吧,快上去吧。”
周嬤嬤看著楊春蘭背著那麽大一筐柿子,便上前去搭了把手。
曼舟往牛車的裏麵挪了挪,說道:“快上來,春蘭姐姐,你進城去做什麽呀?”
楊春蘭把袖子上打了補丁的地方往下拉了拉,說道:“祖母讓我把這些柿子都賣了,還有我繡了些帕子也想拿去賣,我娘說賣了銀錢就讓我自己存著。”
楊春蘭家就是那日周嬤嬤去鏟豬糞的那家,她爹是家裏的老大,是老楊頭和先前已經過世的妻子生的兒子。
她娘楊大嫂這麽些年一共生了五個女兒,始終也沒生出一個兒子。
本來楊家老太太就偏心自己生的小兒子,這下楊大嫂一家就更不受待見了。
楊家孩子多,又沒分家,一大家子都擠在一起住,平日裏楊家的院子裏總是雞飛狗跳、吵吵鬧鬧的。
楊春蘭今年十四了,又是家裏年紀最大的,本來也到了該出嫁的年紀,可是楊家卻拿不出一點嫁妝,楊大嫂便讓她繡帕子到城裏賣了銀錢,自己存著當嫁妝。
雖然剛剛入冬,但是天已經很涼了,坐在牛車上近半個時辰,人又不能動,曼舟冷的將手縮進了袖子裏。
她身上穿的是喬氏新給她做的薄襖,好看又暖和,瞥見楊春蘭還穿著單薄衣裳,而且胳膊肘上還打著補丁,她不由的把頭轉向了別處。
到了城裏,楊春蘭背著一大筐柿子找地方賣去了,曼舟和周嬤嬤直接去了保和堂。
小藥童看見她們兩個人從遠處走過來,早就扯開嗓子喊了起來:“掌櫃的,曆姑娘來了。”
王掌櫃聽到阿冬的喊聲,立刻就從後麵掀簾子走了出來。
看見曼舟就激動的說道:“哎呀,曆丫頭你可來了,那些藥早就賣沒了。”
他往曼舟身後的竹筐裏看了一眼,雙手一拍說道:“怎麽空著筐子就來了,沒帶藥來?”
曼舟笑道:“您上次還說我的藥太貴,怕賣不出去呢,我哪裏敢再帶藥過來。”
王掌櫃一副捶胸頓足的模樣,笑道:“都是我的不是,我的不是,哪裏想到你的方子如此靈驗。就是你那個通脈止痛的膏方,給咱們城裏陶大戶的老娘吃好了,這幾日馬上就要吃完了,他天天派人來我這催著要。”
見曼舟不說話隻是笑,他又道:“還有那個治婦人之症的膏方,吳財主家的一個小姐吃好了,其他的幾個小姐也都爭著要買。”
曼舟道:“那我今日便再抓些草藥,迴去配了方子,過幾日熬製好了再給您送過來。”
“哎喲,還要過幾日啊?越快越好!”王掌櫃急的胡子都跟著抖了起來。
周嬤嬤忍不住道:“掌櫃的急不得,這一罐子膏方可是要熬製好幾個時辰,能快到哪裏去。”
王掌櫃麵露為難:“曆丫頭啊,我知道你製這膏方辛苦,不過還是要越快越好啊。”
曼舟抿嘴笑道:“這樣吧王掌櫃,今日我迴去便先做三罐通脈止痛,和三罐婦人用的膏方,明日送過來,您先應付一下,餘下的我過幾日再來送如何?”
王掌櫃喜道:“也好也好,曆丫頭,你等會啊。”
說罷他進了藥堂的後麵,不大一會功夫,手上拎了一個布袋子走了出來。
他將袋子送到曼舟跟前說道:“曆丫頭,這裏麵是十八兩銀子,你數數。你要抓藥就讓阿冬先給你拿,抓藥的銀子下次送藥的時候再來結。”
曼舟接過袋子,鬆開上麵的抽繩,往裏麵看了一眼便交給了周嬤嬤,對王掌櫃道:“那便這樣定下了,明日我先送六罐藥,過些日子我再送另一些。”
又抓了滿滿兩竹筐的藥,兩個人才告辭離去,周嬤嬤將裝銀子的布袋子藏在了草藥中間。
拉著曼舟的手,人還有些恍恍惚惚的,她不敢相信的問道:“曼舟,這膏方竟然賣了這麽多銀子?”
曼舟笑嘻嘻道:“是啊,就是這麽多銀子。”
隨即,她又有些黯然道:“嬤嬤,這多虧了師父留下的方子,也多虧了硯初哥哥,如果不是他把師父的書給了我,我哪裏能製出這麽好的膏方。當初我們一起和師父學習醫術,硯初哥哥對於診病和開方都十分精通,而我卻隻精於開方配藥,診病確是差了許多。”
周嬤嬤用力握了握曼舟的手,說道:“明空師父的確是個了不起的人物,顧秀才也不簡單,單看他能把這麽賺錢的方子交給你,可見他也是一個清高之人。”
曼舟拉著周嬤嬤去買了好幾個小罐子,又買了好些肉,由於竹筐裏的草藥又多又沉,兩個人便早早的迴了老馬頭的牛車上。
在車上等了好長時間,楊春蘭才迴來,她的臉色不太好看,一副快要哭出來的樣子。
曼舟見她的筐子裏還剩了不少的柿子,便問道:“春蘭姐姐,柿子沒有賣光呢?”
楊春蘭點了點頭,搓了搓凍的通紅的兩隻手說道:“城裏好些個人家都有柿子樹,誰會買。即使有的人家沒有柿子樹,連飯都吃不飽,就更不會買了,我在集市上喊了半天,才勉強賣了一些。”
曼舟不解道:“賣不掉就留著自己家裏人吃呀。”
楊春蘭咬著嘴唇不說話,眼淚在眼眶裏打著轉。
周嬤嬤在一旁用胳膊肘撞了一把曼舟,給她使了使眼色。
曼舟琢磨了一會便恍然大悟,楊家家貧,正是飯都吃不飽,誰會舍得吃柿子呢。
楊老太太本來就偏心小兒子,什麽吃的喝的都留給小兒子一家。
平日裏楊春蘭她們姐妹幾個就經常餓肚子,楊老太太還動輒對他們又打又罵。
以往進城,楊春蘭是不敢花錢坐牛車的,今日正是因為柿子太沉,她拿不動,楊老太太才允許她坐牛車進城。
現在柿子沒賣完,楊春蘭迴去了,勢必又要受到楊老太太的數落和打罵。
想到這裏,曼舟對楊春蘭道:“春蘭姐姐,你這柿子沒賣完,正好我也喜歡吃柿子,不如你把剩下的都賣給我吧。”
楊春蘭驚訝的一下子抬起了頭,見曼舟正一臉認真的看著她,她激動直點頭:“謝謝你,曼舟妹妹。”
今天卻是個難得的好天氣,曼舟和周嬤嬤早早的就坐上了老馬頭的牛車。
今天她們兩個空著竹筐,預備著王掌櫃那邊如果都賣出去了,便多采買些藥材,迴來再熬些膏方。
曼舟看到楊大嫂的閨女楊春蘭,從後麵也追了上來,她有些驚訝道:“春蘭姐姐,你要進城去啊?”
楊春蘭有些羞赧的點了點頭,她迴過頭對老馬頭道:“馬大爺,給您兩個銅板,我這個筐子我自己抱在身上,不占地方的。”
老馬頭收了銅板,歎口氣道:“好吧,快上去吧。”
周嬤嬤看著楊春蘭背著那麽大一筐柿子,便上前去搭了把手。
曼舟往牛車的裏麵挪了挪,說道:“快上來,春蘭姐姐,你進城去做什麽呀?”
楊春蘭把袖子上打了補丁的地方往下拉了拉,說道:“祖母讓我把這些柿子都賣了,還有我繡了些帕子也想拿去賣,我娘說賣了銀錢就讓我自己存著。”
楊春蘭家就是那日周嬤嬤去鏟豬糞的那家,她爹是家裏的老大,是老楊頭和先前已經過世的妻子生的兒子。
她娘楊大嫂這麽些年一共生了五個女兒,始終也沒生出一個兒子。
本來楊家老太太就偏心自己生的小兒子,這下楊大嫂一家就更不受待見了。
楊家孩子多,又沒分家,一大家子都擠在一起住,平日裏楊家的院子裏總是雞飛狗跳、吵吵鬧鬧的。
楊春蘭今年十四了,又是家裏年紀最大的,本來也到了該出嫁的年紀,可是楊家卻拿不出一點嫁妝,楊大嫂便讓她繡帕子到城裏賣了銀錢,自己存著當嫁妝。
雖然剛剛入冬,但是天已經很涼了,坐在牛車上近半個時辰,人又不能動,曼舟冷的將手縮進了袖子裏。
她身上穿的是喬氏新給她做的薄襖,好看又暖和,瞥見楊春蘭還穿著單薄衣裳,而且胳膊肘上還打著補丁,她不由的把頭轉向了別處。
到了城裏,楊春蘭背著一大筐柿子找地方賣去了,曼舟和周嬤嬤直接去了保和堂。
小藥童看見她們兩個人從遠處走過來,早就扯開嗓子喊了起來:“掌櫃的,曆姑娘來了。”
王掌櫃聽到阿冬的喊聲,立刻就從後麵掀簾子走了出來。
看見曼舟就激動的說道:“哎呀,曆丫頭你可來了,那些藥早就賣沒了。”
他往曼舟身後的竹筐裏看了一眼,雙手一拍說道:“怎麽空著筐子就來了,沒帶藥來?”
曼舟笑道:“您上次還說我的藥太貴,怕賣不出去呢,我哪裏敢再帶藥過來。”
王掌櫃一副捶胸頓足的模樣,笑道:“都是我的不是,我的不是,哪裏想到你的方子如此靈驗。就是你那個通脈止痛的膏方,給咱們城裏陶大戶的老娘吃好了,這幾日馬上就要吃完了,他天天派人來我這催著要。”
見曼舟不說話隻是笑,他又道:“還有那個治婦人之症的膏方,吳財主家的一個小姐吃好了,其他的幾個小姐也都爭著要買。”
曼舟道:“那我今日便再抓些草藥,迴去配了方子,過幾日熬製好了再給您送過來。”
“哎喲,還要過幾日啊?越快越好!”王掌櫃急的胡子都跟著抖了起來。
周嬤嬤忍不住道:“掌櫃的急不得,這一罐子膏方可是要熬製好幾個時辰,能快到哪裏去。”
王掌櫃麵露為難:“曆丫頭啊,我知道你製這膏方辛苦,不過還是要越快越好啊。”
曼舟抿嘴笑道:“這樣吧王掌櫃,今日我迴去便先做三罐通脈止痛,和三罐婦人用的膏方,明日送過來,您先應付一下,餘下的我過幾日再來送如何?”
王掌櫃喜道:“也好也好,曆丫頭,你等會啊。”
說罷他進了藥堂的後麵,不大一會功夫,手上拎了一個布袋子走了出來。
他將袋子送到曼舟跟前說道:“曆丫頭,這裏麵是十八兩銀子,你數數。你要抓藥就讓阿冬先給你拿,抓藥的銀子下次送藥的時候再來結。”
曼舟接過袋子,鬆開上麵的抽繩,往裏麵看了一眼便交給了周嬤嬤,對王掌櫃道:“那便這樣定下了,明日我先送六罐藥,過些日子我再送另一些。”
又抓了滿滿兩竹筐的藥,兩個人才告辭離去,周嬤嬤將裝銀子的布袋子藏在了草藥中間。
拉著曼舟的手,人還有些恍恍惚惚的,她不敢相信的問道:“曼舟,這膏方竟然賣了這麽多銀子?”
曼舟笑嘻嘻道:“是啊,就是這麽多銀子。”
隨即,她又有些黯然道:“嬤嬤,這多虧了師父留下的方子,也多虧了硯初哥哥,如果不是他把師父的書給了我,我哪裏能製出這麽好的膏方。當初我們一起和師父學習醫術,硯初哥哥對於診病和開方都十分精通,而我卻隻精於開方配藥,診病確是差了許多。”
周嬤嬤用力握了握曼舟的手,說道:“明空師父的確是個了不起的人物,顧秀才也不簡單,單看他能把這麽賺錢的方子交給你,可見他也是一個清高之人。”
曼舟拉著周嬤嬤去買了好幾個小罐子,又買了好些肉,由於竹筐裏的草藥又多又沉,兩個人便早早的迴了老馬頭的牛車上。
在車上等了好長時間,楊春蘭才迴來,她的臉色不太好看,一副快要哭出來的樣子。
曼舟見她的筐子裏還剩了不少的柿子,便問道:“春蘭姐姐,柿子沒有賣光呢?”
楊春蘭點了點頭,搓了搓凍的通紅的兩隻手說道:“城裏好些個人家都有柿子樹,誰會買。即使有的人家沒有柿子樹,連飯都吃不飽,就更不會買了,我在集市上喊了半天,才勉強賣了一些。”
曼舟不解道:“賣不掉就留著自己家裏人吃呀。”
楊春蘭咬著嘴唇不說話,眼淚在眼眶裏打著轉。
周嬤嬤在一旁用胳膊肘撞了一把曼舟,給她使了使眼色。
曼舟琢磨了一會便恍然大悟,楊家家貧,正是飯都吃不飽,誰會舍得吃柿子呢。
楊老太太本來就偏心小兒子,什麽吃的喝的都留給小兒子一家。
平日裏楊春蘭她們姐妹幾個就經常餓肚子,楊老太太還動輒對他們又打又罵。
以往進城,楊春蘭是不敢花錢坐牛車的,今日正是因為柿子太沉,她拿不動,楊老太太才允許她坐牛車進城。
現在柿子沒賣完,楊春蘭迴去了,勢必又要受到楊老太太的數落和打罵。
想到這裏,曼舟對楊春蘭道:“春蘭姐姐,你這柿子沒賣完,正好我也喜歡吃柿子,不如你把剩下的都賣給我吧。”
楊春蘭驚訝的一下子抬起了頭,見曼舟正一臉認真的看著她,她激動直點頭:“謝謝你,曼舟妹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