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雲鵬鐵青了臉,一言不發。張靜怡憐憫地看著他,不知該怎麽安慰他了。這個破爛世界,你砍我殺的,就剩下這麽些人了,居然還有人興風作浪,唯恐天下不『亂』。
一、“唯心主義”。含蓄一點的說法是“非實在論”。即現代物理學不承認有一個不依賴於人的認識而存在的客觀世界。用一句形象的話來講就是:“月亮在無人看它的時候是不存在的。”
現代物理學有兩大部分組成: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相對論的創立者是愛因斯坦;量子力學的正統解釋則是以玻爾為首的哥本哈根據學派。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末開始,愛因斯坦和玻爾之間展開了一場激烈爭論。爭論的焦點是什麽呢?因為愛因斯坦不滿意量子學的哲學解釋,因為這種解釋明顯陷入唯心主義。而愛因斯坦則堅信:“有一個離開知覺主體而獨立的外在世界,是一切自然科學的基礎。”
“查過流言出現的源頭在哪了嗎?”邵悠平問道。
為此,愛因斯坦等人發表了文章《能認為量子力學對物理世界的描述是完備的嗎?》,對量子力學提出詰難,這就是著名的“epr”悖論。愛因斯坦和玻爾為此反複爭論了幾十年,但最終誰也沒有說服誰。
兩人已先後去世,但他們的爭論卻沒有結束。那麽,雙方的觀點誰是誰非呢?後來,人們終於找到了一個檢驗辦法,即用”貝爾不等式“實驗檢驗。如果實驗結果違反”貝爾不等式“,則證明量子力學的哲學解釋是正確的。反之,則證明愛因斯坦的觀點是正確的。
實驗從1972年開始,到1982年共做了12個實驗。其中10個實驗違反“貝爾不等式”,隻有一個與貝爾不等式相符,另一個則與量子力學和貝爾不等式均有偏差。
實驗結果很清楚,多數實驗支持量子力學的觀點。即承認量子力學的哲學解釋。
麵對這樣的實驗結果,法國物理學家德斯帕納特寫道:“世界是由獨立於人的意識之外而存在的客體構成的這種學說,卻原來和量子力學相矛盾,也和為實驗所確立的事實相矛盾。”(引自《哲學研究》1992年8期,何祚庥文《唯物主義是否為現代科學實驗所證偽?》)美國康乃爾大學物理教授大衛:牟民的結論更通俗一些,他斷言:“現在我們知道,月亮在無人看它時,可以表明它並不在那裏。”
“不好!”張靜怡突然說:“悠平你趕緊迴艦隊,控製住那裏。艾米莉和梁晶晶,你們趕快去太空船,隨時待命!”
近距離伽馬暴可能滅絕任何比微生物更加複雜的生命形式。由此,兩位天文學家聲稱,隻有在大爆炸發生50億年之後,隻有在10%的星係當中,才有可能出現類似地球上這樣的複雜生命。
宇宙或許比先前人們想象的要更加孤單。兩位天體物理學家聲稱,在可觀測宇宙預計約1000億個星係當中,僅有十分之一能夠供養類似地球上這樣的複雜生命。而在其他任何地方,被稱為伽馬暴的恆星爆炸會經常『性』地清除任何比微生物更加複雜的生命形式。兩位科學家說,這些的爆炸還使得宇宙在大爆炸後數十億年的時間裏,無法演化出任何複雜的生命。
科學家一直在思考這樣一個問題,伽馬暴有沒有可能近距離擊中地球。這種現象是1967年被設計用來監測核武器試驗的人造衛星發現的,目前大約每天能夠檢測到一例。伽馬暴可以分為兩類。短伽馬暴持續時間不超過一兩秒鍾;它們很可能是兩顆中子星或者黑洞合二為一的時候發生的。長伽馬暴可以持續數十秒鍾,是大質量恆星耗盡燃料後坍縮爆炸時發生的。長伽馬暴比短伽馬暴更罕見,但釋放的能量要高大約100倍。長伽馬暴在短時間內發出的伽馬『射』線,可以比全宇宙都要明亮。
持續數秒的高能輻『射』本身,並不會消滅附近一顆行星上的生命。相反,如果伽馬暴距離足夠近,它產生的伽馬『射』線就有可能觸發一連串化學反應,摧毀這顆行星大氣中的臭氧層。沒有了這把保護傘,這顆行星的“太陽”發出的致命紫外線就將直『射』行星地表,長達數月甚至數年——足以導致一場大滅絕。
這樣的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有多高?在即將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的一篇論文中,以『色』列希伯萊大學的理論天體物理學家斯維·皮蘭(tsvi piran)和西班牙巴塞羅納大學的理論天體物理學家保羅·希梅內斯(raul jimenez)探討了這一災難『性』的場景。
天體物理學家一度認為,伽馬暴在星係中氣體正迅速坍縮形成恆星的區域裏最為常見。但最近的數據顯示,實際情況要複雜許多:長伽馬暴主要發生在“金屬豐度”較低的恆星形成區域——所謂“金屬豐度”,是指比氫和氦更重的所有元素(天文學家所說的“金屬”)在物質原子中所占的比例。
利用我們銀河係中的平均金屬豐度和恆星的大致分布,皮蘭和希梅內斯估算了銀河係內兩類伽馬暴的發生幾率。他們發現,能量更高的長伽馬暴可以說是真正的殺手,地球在過去10億年間暴『露』在一場致命伽馬暴中的幾率約為50%。皮蘭指出,一些天體物理學家已經提出,可能正是伽馬暴導致了奧陶紀大滅絕——這場發生地45億年前的全球災變,消滅了地球上80%的生物物種。
接下來,這兩位科學家估算了銀河係不同區域內一顆行星被伽馬暴“炙烤”的情形。他們發現,由於銀河係中心恆星密度極高,距離銀心6500光年以內的行星在過去10億年間遭受致命伽馬暴襲擊的幾率高達95%以上。他們總結說,複雜生命通常隻可能生存於大型星係的外圍。(我們自己的太陽係距離銀心大約27萬光年。)
其他星係的情況更不樂觀。與銀河係相比,大多數星係都更小,金屬豐度也更低。因此,兩位科學家指出,90%的星係裏長伽馬暴都太多,導致生命無法持續。不僅如此,在大爆炸後大約50億年之內,所有星係都是如此,因此長伽馬暴會導致宇宙中不可能存在任何生命。
90%的星係都是不『毛』之地嗎?美國沃西本恩大學的物理學家布萊恩·托馬斯(brian thomas)評論道,這話說得可能有點太過。他指出,皮蘭和希梅內斯所說的伽馬『射』線照『射』確實會造成不小的破壞,但不太可能消滅所有的微生物。“細菌和低等生命當然有可能從這樣的事件中存活下來,”皮蘭承認,“但對於更複雜的生命來說,伽馬『射』線照『射』確實就像按下了重啟按鈕。你必須一切重頭開始。”
皮蘭說,他們的分析對於在其他行星上搜尋生命可能具有現實意義。幾十年來,seti研究所的科學家一直在用『射』電望遠鏡,搜尋遙遠恆星周圍的行星上可能存在的智慧生命發出的信號。不過,seti的科學家主要搜尋的都是銀河係中心的方向,因為那裏的恆星更加密集。而那裏正是伽馬『射』線導致智慧生命無法生存的區域。皮蘭說,“或許我們應該朝完全相反的方向去尋找。”
舒雲鵬腦袋裏一片混『亂』,就任由張靜怡安排。兩人跑了沒多遠,碰到了項紫丹帶著一隊士兵跑來了。
宇宙中百分之99以上、無限接近百分之100的地方都是非宜居地帶,人類所幸的是恰巧地球那微不可及的不到一點的概率。
宇宙的伽馬『射』線暴發,可以瞬間將一個星球甚至星係摧毀;黑洞能輕而易舉吞沒星係;四處遊『蕩』的流浪星球能毫不費力地摧毀一個星球的生態;隕石撞擊可以讓星球內核停止運動;毫不起眼的太陽也能發『射』出驚人的太陽風,足以將火星那樣的類地星球變成地獄。
“貞姐呢?”張靜怡問。
三體行星被摧毀!nasa宣布半人馬座阿爾法星沒有行星,三體世界已不存在!30億年後,仙女座星係將會和我們所處的銀河係相撞,強烈的震動讓太陽係的行星軌道發生巨大的改變;
“貞姐受傷了?”
不幸的是,結果卻令人吃驚得不得了。通過幾千小時的運行,科學家們發現,不管如何調整暗能量,哪怕增加幾百倍或減少幾百倍,太陽都會照常升起——恆星的形成似乎和暗能量沒有什麽關係。這就意味著,我們的宇宙沒有什麽特殊的地方,根本就不需要多元宇宙來解釋我們的存在。
“襲擊你的人呢?”張靜怡問道:“她們有幾個人?”
一、“唯心主義”。含蓄一點的說法是“非實在論”。即現代物理學不承認有一個不依賴於人的認識而存在的客觀世界。用一句形象的話來講就是:“月亮在無人看它的時候是不存在的。”
現代物理學有兩大部分組成: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相對論的創立者是愛因斯坦;量子力學的正統解釋則是以玻爾為首的哥本哈根據學派。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末開始,愛因斯坦和玻爾之間展開了一場激烈爭論。爭論的焦點是什麽呢?因為愛因斯坦不滿意量子學的哲學解釋,因為這種解釋明顯陷入唯心主義。而愛因斯坦則堅信:“有一個離開知覺主體而獨立的外在世界,是一切自然科學的基礎。”
“查過流言出現的源頭在哪了嗎?”邵悠平問道。
為此,愛因斯坦等人發表了文章《能認為量子力學對物理世界的描述是完備的嗎?》,對量子力學提出詰難,這就是著名的“epr”悖論。愛因斯坦和玻爾為此反複爭論了幾十年,但最終誰也沒有說服誰。
兩人已先後去世,但他們的爭論卻沒有結束。那麽,雙方的觀點誰是誰非呢?後來,人們終於找到了一個檢驗辦法,即用”貝爾不等式“實驗檢驗。如果實驗結果違反”貝爾不等式“,則證明量子力學的哲學解釋是正確的。反之,則證明愛因斯坦的觀點是正確的。
實驗從1972年開始,到1982年共做了12個實驗。其中10個實驗違反“貝爾不等式”,隻有一個與貝爾不等式相符,另一個則與量子力學和貝爾不等式均有偏差。
實驗結果很清楚,多數實驗支持量子力學的觀點。即承認量子力學的哲學解釋。
麵對這樣的實驗結果,法國物理學家德斯帕納特寫道:“世界是由獨立於人的意識之外而存在的客體構成的這種學說,卻原來和量子力學相矛盾,也和為實驗所確立的事實相矛盾。”(引自《哲學研究》1992年8期,何祚庥文《唯物主義是否為現代科學實驗所證偽?》)美國康乃爾大學物理教授大衛:牟民的結論更通俗一些,他斷言:“現在我們知道,月亮在無人看它時,可以表明它並不在那裏。”
“不好!”張靜怡突然說:“悠平你趕緊迴艦隊,控製住那裏。艾米莉和梁晶晶,你們趕快去太空船,隨時待命!”
近距離伽馬暴可能滅絕任何比微生物更加複雜的生命形式。由此,兩位天文學家聲稱,隻有在大爆炸發生50億年之後,隻有在10%的星係當中,才有可能出現類似地球上這樣的複雜生命。
宇宙或許比先前人們想象的要更加孤單。兩位天體物理學家聲稱,在可觀測宇宙預計約1000億個星係當中,僅有十分之一能夠供養類似地球上這樣的複雜生命。而在其他任何地方,被稱為伽馬暴的恆星爆炸會經常『性』地清除任何比微生物更加複雜的生命形式。兩位科學家說,這些的爆炸還使得宇宙在大爆炸後數十億年的時間裏,無法演化出任何複雜的生命。
科學家一直在思考這樣一個問題,伽馬暴有沒有可能近距離擊中地球。這種現象是1967年被設計用來監測核武器試驗的人造衛星發現的,目前大約每天能夠檢測到一例。伽馬暴可以分為兩類。短伽馬暴持續時間不超過一兩秒鍾;它們很可能是兩顆中子星或者黑洞合二為一的時候發生的。長伽馬暴可以持續數十秒鍾,是大質量恆星耗盡燃料後坍縮爆炸時發生的。長伽馬暴比短伽馬暴更罕見,但釋放的能量要高大約100倍。長伽馬暴在短時間內發出的伽馬『射』線,可以比全宇宙都要明亮。
持續數秒的高能輻『射』本身,並不會消滅附近一顆行星上的生命。相反,如果伽馬暴距離足夠近,它產生的伽馬『射』線就有可能觸發一連串化學反應,摧毀這顆行星大氣中的臭氧層。沒有了這把保護傘,這顆行星的“太陽”發出的致命紫外線就將直『射』行星地表,長達數月甚至數年——足以導致一場大滅絕。
這樣的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有多高?在即將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的一篇論文中,以『色』列希伯萊大學的理論天體物理學家斯維·皮蘭(tsvi piran)和西班牙巴塞羅納大學的理論天體物理學家保羅·希梅內斯(raul jimenez)探討了這一災難『性』的場景。
天體物理學家一度認為,伽馬暴在星係中氣體正迅速坍縮形成恆星的區域裏最為常見。但最近的數據顯示,實際情況要複雜許多:長伽馬暴主要發生在“金屬豐度”較低的恆星形成區域——所謂“金屬豐度”,是指比氫和氦更重的所有元素(天文學家所說的“金屬”)在物質原子中所占的比例。
利用我們銀河係中的平均金屬豐度和恆星的大致分布,皮蘭和希梅內斯估算了銀河係內兩類伽馬暴的發生幾率。他們發現,能量更高的長伽馬暴可以說是真正的殺手,地球在過去10億年間暴『露』在一場致命伽馬暴中的幾率約為50%。皮蘭指出,一些天體物理學家已經提出,可能正是伽馬暴導致了奧陶紀大滅絕——這場發生地45億年前的全球災變,消滅了地球上80%的生物物種。
接下來,這兩位科學家估算了銀河係不同區域內一顆行星被伽馬暴“炙烤”的情形。他們發現,由於銀河係中心恆星密度極高,距離銀心6500光年以內的行星在過去10億年間遭受致命伽馬暴襲擊的幾率高達95%以上。他們總結說,複雜生命通常隻可能生存於大型星係的外圍。(我們自己的太陽係距離銀心大約27萬光年。)
其他星係的情況更不樂觀。與銀河係相比,大多數星係都更小,金屬豐度也更低。因此,兩位科學家指出,90%的星係裏長伽馬暴都太多,導致生命無法持續。不僅如此,在大爆炸後大約50億年之內,所有星係都是如此,因此長伽馬暴會導致宇宙中不可能存在任何生命。
90%的星係都是不『毛』之地嗎?美國沃西本恩大學的物理學家布萊恩·托馬斯(brian thomas)評論道,這話說得可能有點太過。他指出,皮蘭和希梅內斯所說的伽馬『射』線照『射』確實會造成不小的破壞,但不太可能消滅所有的微生物。“細菌和低等生命當然有可能從這樣的事件中存活下來,”皮蘭承認,“但對於更複雜的生命來說,伽馬『射』線照『射』確實就像按下了重啟按鈕。你必須一切重頭開始。”
皮蘭說,他們的分析對於在其他行星上搜尋生命可能具有現實意義。幾十年來,seti研究所的科學家一直在用『射』電望遠鏡,搜尋遙遠恆星周圍的行星上可能存在的智慧生命發出的信號。不過,seti的科學家主要搜尋的都是銀河係中心的方向,因為那裏的恆星更加密集。而那裏正是伽馬『射』線導致智慧生命無法生存的區域。皮蘭說,“或許我們應該朝完全相反的方向去尋找。”
舒雲鵬腦袋裏一片混『亂』,就任由張靜怡安排。兩人跑了沒多遠,碰到了項紫丹帶著一隊士兵跑來了。
宇宙中百分之99以上、無限接近百分之100的地方都是非宜居地帶,人類所幸的是恰巧地球那微不可及的不到一點的概率。
宇宙的伽馬『射』線暴發,可以瞬間將一個星球甚至星係摧毀;黑洞能輕而易舉吞沒星係;四處遊『蕩』的流浪星球能毫不費力地摧毀一個星球的生態;隕石撞擊可以讓星球內核停止運動;毫不起眼的太陽也能發『射』出驚人的太陽風,足以將火星那樣的類地星球變成地獄。
“貞姐呢?”張靜怡問。
三體行星被摧毀!nasa宣布半人馬座阿爾法星沒有行星,三體世界已不存在!30億年後,仙女座星係將會和我們所處的銀河係相撞,強烈的震動讓太陽係的行星軌道發生巨大的改變;
“貞姐受傷了?”
不幸的是,結果卻令人吃驚得不得了。通過幾千小時的運行,科學家們發現,不管如何調整暗能量,哪怕增加幾百倍或減少幾百倍,太陽都會照常升起——恆星的形成似乎和暗能量沒有什麽關係。這就意味著,我們的宇宙沒有什麽特殊的地方,根本就不需要多元宇宙來解釋我們的存在。
“襲擊你的人呢?”張靜怡問道:“她們有幾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