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神的過家家
從第831次新手教學開始遊戲 作者:枕歌待旦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
栗眠覺得有點麻煩。
她知道陸曉紅為何會這樣。
無論何時,無論何地,無論在何種場景下,隻要與他人建立某種或深或淺的關係,就會在一定程度上受製於人。但相應地,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支配他人。
——
栗眠,擁有一對略帶古怪的父母。
她的父母從來不會對她展露笑臉,也從來不會給予她任何言語上的關懷,與哪怕是簡單的擁抱。
栗眠從小就對此習以為常——直到她看見幼兒園的同學在放學後激動地撲到他們父母的懷裏。
這時,她才發現自己的家庭好像和別人的不太一樣。
雖然年幼,但小栗眠思考過後,決定舍棄掉從父母那裏獲得情感的期待,轉而從朋友那裏尋求溫暖。
與生俱來,抑或後天養成的敏銳感知再加上稍許體貼,讓小栗眠輕易獲得了一大堆同齡人朋友。
某日,包括小栗眠在內的一群小朋友一致同意今天玩過家家。
但老套的扮演父母、孩子組成家庭,又或者扮演商戶與客人假裝買賣物品的過家家已經令人厭倦了。
這時,某個小孩子提議說:
“咱們來扮演神明與信徒吧”。
大家紛紛讚成。小栗眠以最高票數榮獲“神”的身份,其餘人則作為“神”的“信徒”。
角色都已確認,可對於具體要做什麽,一眾孩子還是不太清楚。
最初提議的那個孩子似乎頗有見識,在此人的指揮下,過家家遊戲開始有條不紊地開展。
孩子們一齊走到空地上——
一些信徒的扮演者找來砂土與碎石,以此堆砌成簡陋的神座。
隨後,某個信徒折下一段柳條,春日初至,柳條上已冒出點點翠綠可愛的嫩芽。另一個信徒伸手接過這柔軟的長條,夾雜著野花將之編成圓環。
又有兩個信徒找到一截堅硬的、剛從樹上掰下來的樹枝,他們將之修整成了適合揮舞的木棍。某個信徒走過來,在木棍頂端的分叉處鑲嵌上飽滿圓潤的鵝卵石。
至此,象征地位的神之座、象征智慧的神之冠、象征力量的神之杖皆已具備,神在眾信徒簇擁中登上神位。
“深受我們愛戴的神啊——請您保佑您的子民,就像陽光照耀它的領土吧……”
看著低眉順目、雙手合十的眾信徒,小栗眠(在同齡人看來)頗具威嚴地詢問:
“你們的來意?”
神與信徒過家家的準備工作已經完成,現在正式進入下一個環節:祈願與迴應。
第一個信徒走上前,進獻了一塊巧克力。
“神啊,我的奶奶經常給我零食吃,可我的媽媽並不願意。請您改變我媽媽的想法。”
看來第一信徒有些貪嘴。
小栗眠瞟了這個信徒一眼。
看著眼前敦實的身形,神大人覺得對方最好還是聽聽媽媽的話。
不過……
神咽下了巧克力,還是決定順應信徒的期望。
“嗬,迷途的羔羊啊,這件事的解決方法很簡單——你隻要避過你母親的眼睛,悄悄從祖母那裏接取食物便可。”
——隻有被發現的錯誤才會成為過錯,所以隻要吃零食時不被你的母親發現就好了。
第一個信徒恍然大悟,其表情足以讓神詫異對方竟然真的沒有想到過這個方法。
“下一個。”
第二個信徒走上前,進獻了一袋餅幹。
“神啊,請您教導我加法的運算——每當兩個數的和超過十時,我的手指就會變得不太夠用。”
聽到這樣的願望,神有些訝異,不由得再次確認了一番:“你是真的不會嗎?”
信徒搖搖頭,目光清澈且迷茫。
也許不該讓笨蛋也成為我的信徒……不過還是算了。
神忍住了評價第二個信徒愚鈍的想法,輕而易舉地教會了對方解決簡單數學題的方法。
“下一個。”
第三個信徒走上前,進獻了一顆水果糖。
“智慧的神啊,請教教我不會被爸爸媽媽責罵的方法,他們的脾氣很暴躁,這令我終日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就連月亮升起、銀光瀉地,萬物陷入沉睡之時,他們的謾罵依舊讓我無法進入安眠。”
神稍微起了興趣,又追問了幾個細節。
隨後,神不由得在心中感歎:我們是多麽相似啊!雖然我的父母從來不罵我,可他們那無比冷漠的舉動更加使我坐立難安。
思索片刻後,神提出了自認為可行的辦法:
“在你的家中留下一張紙條,在其上書寫些告別的話語吧,讓你的父母認為你即將遠行。”
第三信徒愣了愣,反問神:“離開他們,確實能使我聽不見責罵,可我年紀幼小,又如何獨自一人在外生存呢?”
的確,正是如此——正因為孩子無法獨自一人生存,因此往往與父母建立起相當深刻的聯係,也由此經常變為受他們操控的人偶。
神深知這一點,所以歎了口氣:
“可憐的信徒啊,我並不是要你真的離家出走,隻是要你嚇唬一下他們。”
通過追問得知的細節,神判定第三信徒的父母正是因為過於關心孩子,才會經常罵他——就像園丁總是試圖將植物修剪成符合自己審美的形狀,他們也隻是想要第三信徒成長為他們期望的樣子。
而這個時候,身為弱勢一方的孩子往往無法得到與父母平等對話的機會。
那麽在這種情況下,也許有些激烈的反抗能讓他們稍稍醒悟吧……神如此想著,其實連自己也有些不確定。
但她表現得相當篤定,給人一種“就應該這樣”“聽著照做就能解決問題”的感覺。
於是第三位信徒得到了建議,兼獲必勝的信心。
“……下一個。”
第四個信徒走上前,卻兩手空空。
“栗眠啊,等下去我家玩兒怎麽樣?”
小栗眠瞥了一眼這個狀況之外的信徒,強調道:“請遵從遊戲規則,稱唿我為‘神’。”
其餘信徒紛紛應和,並且向這位信徒投去譴責的目光。
“好吧~”第四信徒撇撇嘴,答應下來,“神啊(棒讀),等下能和您卑微的信徒一起迴到她的家中,和她一起玩‘森林冰火人’嗎?”
“好的。”
…………
……
夕陽西沉之時,眾鳥歸林,第一次“神明與信徒的過家家”圓滿結束。
栗眠覺得有點麻煩。
她知道陸曉紅為何會這樣。
無論何時,無論何地,無論在何種場景下,隻要與他人建立某種或深或淺的關係,就會在一定程度上受製於人。但相應地,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支配他人。
——
栗眠,擁有一對略帶古怪的父母。
她的父母從來不會對她展露笑臉,也從來不會給予她任何言語上的關懷,與哪怕是簡單的擁抱。
栗眠從小就對此習以為常——直到她看見幼兒園的同學在放學後激動地撲到他們父母的懷裏。
這時,她才發現自己的家庭好像和別人的不太一樣。
雖然年幼,但小栗眠思考過後,決定舍棄掉從父母那裏獲得情感的期待,轉而從朋友那裏尋求溫暖。
與生俱來,抑或後天養成的敏銳感知再加上稍許體貼,讓小栗眠輕易獲得了一大堆同齡人朋友。
某日,包括小栗眠在內的一群小朋友一致同意今天玩過家家。
但老套的扮演父母、孩子組成家庭,又或者扮演商戶與客人假裝買賣物品的過家家已經令人厭倦了。
這時,某個小孩子提議說:
“咱們來扮演神明與信徒吧”。
大家紛紛讚成。小栗眠以最高票數榮獲“神”的身份,其餘人則作為“神”的“信徒”。
角色都已確認,可對於具體要做什麽,一眾孩子還是不太清楚。
最初提議的那個孩子似乎頗有見識,在此人的指揮下,過家家遊戲開始有條不紊地開展。
孩子們一齊走到空地上——
一些信徒的扮演者找來砂土與碎石,以此堆砌成簡陋的神座。
隨後,某個信徒折下一段柳條,春日初至,柳條上已冒出點點翠綠可愛的嫩芽。另一個信徒伸手接過這柔軟的長條,夾雜著野花將之編成圓環。
又有兩個信徒找到一截堅硬的、剛從樹上掰下來的樹枝,他們將之修整成了適合揮舞的木棍。某個信徒走過來,在木棍頂端的分叉處鑲嵌上飽滿圓潤的鵝卵石。
至此,象征地位的神之座、象征智慧的神之冠、象征力量的神之杖皆已具備,神在眾信徒簇擁中登上神位。
“深受我們愛戴的神啊——請您保佑您的子民,就像陽光照耀它的領土吧……”
看著低眉順目、雙手合十的眾信徒,小栗眠(在同齡人看來)頗具威嚴地詢問:
“你們的來意?”
神與信徒過家家的準備工作已經完成,現在正式進入下一個環節:祈願與迴應。
第一個信徒走上前,進獻了一塊巧克力。
“神啊,我的奶奶經常給我零食吃,可我的媽媽並不願意。請您改變我媽媽的想法。”
看來第一信徒有些貪嘴。
小栗眠瞟了這個信徒一眼。
看著眼前敦實的身形,神大人覺得對方最好還是聽聽媽媽的話。
不過……
神咽下了巧克力,還是決定順應信徒的期望。
“嗬,迷途的羔羊啊,這件事的解決方法很簡單——你隻要避過你母親的眼睛,悄悄從祖母那裏接取食物便可。”
——隻有被發現的錯誤才會成為過錯,所以隻要吃零食時不被你的母親發現就好了。
第一個信徒恍然大悟,其表情足以讓神詫異對方竟然真的沒有想到過這個方法。
“下一個。”
第二個信徒走上前,進獻了一袋餅幹。
“神啊,請您教導我加法的運算——每當兩個數的和超過十時,我的手指就會變得不太夠用。”
聽到這樣的願望,神有些訝異,不由得再次確認了一番:“你是真的不會嗎?”
信徒搖搖頭,目光清澈且迷茫。
也許不該讓笨蛋也成為我的信徒……不過還是算了。
神忍住了評價第二個信徒愚鈍的想法,輕而易舉地教會了對方解決簡單數學題的方法。
“下一個。”
第三個信徒走上前,進獻了一顆水果糖。
“智慧的神啊,請教教我不會被爸爸媽媽責罵的方法,他們的脾氣很暴躁,這令我終日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就連月亮升起、銀光瀉地,萬物陷入沉睡之時,他們的謾罵依舊讓我無法進入安眠。”
神稍微起了興趣,又追問了幾個細節。
隨後,神不由得在心中感歎:我們是多麽相似啊!雖然我的父母從來不罵我,可他們那無比冷漠的舉動更加使我坐立難安。
思索片刻後,神提出了自認為可行的辦法:
“在你的家中留下一張紙條,在其上書寫些告別的話語吧,讓你的父母認為你即將遠行。”
第三信徒愣了愣,反問神:“離開他們,確實能使我聽不見責罵,可我年紀幼小,又如何獨自一人在外生存呢?”
的確,正是如此——正因為孩子無法獨自一人生存,因此往往與父母建立起相當深刻的聯係,也由此經常變為受他們操控的人偶。
神深知這一點,所以歎了口氣:
“可憐的信徒啊,我並不是要你真的離家出走,隻是要你嚇唬一下他們。”
通過追問得知的細節,神判定第三信徒的父母正是因為過於關心孩子,才會經常罵他——就像園丁總是試圖將植物修剪成符合自己審美的形狀,他們也隻是想要第三信徒成長為他們期望的樣子。
而這個時候,身為弱勢一方的孩子往往無法得到與父母平等對話的機會。
那麽在這種情況下,也許有些激烈的反抗能讓他們稍稍醒悟吧……神如此想著,其實連自己也有些不確定。
但她表現得相當篤定,給人一種“就應該這樣”“聽著照做就能解決問題”的感覺。
於是第三位信徒得到了建議,兼獲必勝的信心。
“……下一個。”
第四個信徒走上前,卻兩手空空。
“栗眠啊,等下去我家玩兒怎麽樣?”
小栗眠瞥了一眼這個狀況之外的信徒,強調道:“請遵從遊戲規則,稱唿我為‘神’。”
其餘信徒紛紛應和,並且向這位信徒投去譴責的目光。
“好吧~”第四信徒撇撇嘴,答應下來,“神啊(棒讀),等下能和您卑微的信徒一起迴到她的家中,和她一起玩‘森林冰火人’嗎?”
“好的。”
…………
……
夕陽西沉之時,眾鳥歸林,第一次“神明與信徒的過家家”圓滿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