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80後應該都被家裏的老人告誡過“不要自己到處亂跑,要是被壞人盯上了,在你的腦門一拍,你什麽就都不知道了”。這個聽起來荒誕不羈而且還帶點傳奇色彩的故事,就是“拍花子”。要知道在當時,此故事可以說是深入人心。
那“拍花子”到底是否存在呢?“拍花子”到底是什麽呢?“拍花子”為什麽流傳廣泛呢?
要想理清這些事情,我們首先要了解何為“拍花子”。
“拍花子”的前世今生
在1937年出版的《北平風俗類征》裏就記載了,那時候專門就有些人用一些小玩意兒誘拐小孩兒的事兒。這些被拐賣的幼兒的下場可想而知,男孩兒還好說女孩兒則會賣到煙花之地,一生都被毀了。
這些誘拐孩子的人,因為一般穿的破破爛爛如叫花子一樣,他們十有八九都能得手,所以稱作拍花子。
到了現代,我們聽到的拍花子則更具傳奇色彩。我們經常會聽說,“某某某在什麽地方遇到了一個人,這個人就用手拍了某某的肩膀一下,某某就把人帶到家裏,把家中所有的錢財雙手奉上了。”
再後來我們甚至會聽到一些“案件”,比如說2005年發生在河北的拍花子案件:一個國企出納聲稱自己遇到了拍花子,甚至被連拍了14、5迴,導致297萬的公款不翼而飛。當時這個案件還上過《今日說法》。
今天我們就從這三個案件來分析一下“拍花子”的真實性。
拍花子之人販子
就從80後嘴裏那個版本的拍花子說起吧!80、90年代的父母為了告誡孩子不要亂跑總會說“別到處跑,小心被拍花子的人拍了”。
父母口中的拍花子總是頗具傳奇色彩的,這些拍花子的人往往就是朝孩子的腦門上一拍,就會讓孩子乖乖聽話跟著他們走。
這個說法是來自於晚清的時候,當八國聯軍入侵中國之後,帶來了西方傳教士。由於那時的傳教士質量良莠不齊,他們不隻是傳教,更多的時候還具備間諜的功能。
後來由於《北京條約》的簽訂,很多地方被劃歸教堂使用。那麽就有很多洋人都爭相到中國當傳教士撈好處,當然這些披著傳教士外皮的洋人,在中國並沒幹什麽好事。
對於當時的國人來說,這些洋人黃頭發,藍眼睛一看就像是書中走出的妖怪,更不要提這些人幹的壞事了。在《中華民族特征》中描述,這些洋人麵色慘白,吃生肉,不懂得禮數,不像是正常的人類。所以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民間一直流傳著洋人會妖術。他們一摸小孩子的頭,小孩子的腎髒和心髒第二天就會莫名其妙的丟失。
可見當時洋人對於中國人的影響。再後來大家就把洋人的這些妖術說法嫁接到了人販子的身上。
流傳至今這種說法就更加的貼合現實了,為了方便父母嚇唬孩子,一傳十十傳百也就流傳出了人販子的特異功能:他們一拍孩子,孩子就會眼花隨之跟著他們走了。
實際上這些傳言也並不完全是杜撰的,因為在80、90年代的人販子遠遠要比傳說當中的更可怕。
通過下麵一組數據,大家就能明白當時的人販子是有多麽猖狂的。
1984年-1987年短短3年當中,湖南某市就有899名婦女被拐。
1986-1987年一年當中,湖北就有550名婦女被拐。
1987-1989年兩年時間內,四川被拐婦女兒童高達名。
1991年11月到1992年1月,短短兩個月的時間雲南就有1945名婦女兒童被拐。
而這些人販子的手法更是令人發指:這些人販子有的時候會半夜翻窗入室把孩子抱走;在一些偏遠的地方,他們會直接通過暴力手段把孩子搶走;更有甚者利用假冒的公職人員身份,騙取信任拐賣婦女的。
這些拐賣團夥,並不隻是一兩個人,有的時候她們可以達到上百人,甚至有的是一個村都參與拐賣。
這些村莊80%的人都是靠著拐賣婦女兒童為生,甚至他們那個時候還有土槍,圍攻警察,也有民警因此犧牲。
所以在那時,拐賣婦女兒童是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跟現在的社會是完全沒有辦法相提並論的。
正因為當時的人口販賣很是猖獗,家長們真的是對人販子深惡痛絕,漸漸地人販子就被妖魔化了。
這些妖魔化的人販子正好是嚇唬小孩兒的利器,於是一個建立在半真實基礎上的傳說應運而生,所以流傳度也越來越廣。
拍花子之詐騙
由於網絡的發展,大家的支付手段也趨於無紙化,於是除了一些不會使用支付寶微信的老人以外,大家都成了“身無分文”的人了。原先騙錢的手段也是一再升級,詐騙也發展到了網上。
可是在以前,詐騙就是一個純技術活,因為他們真的需要麵對麵地進行。麵對麵的詐騙,對騙子的心理素質要求很嚴苛,同時他們還要能很快的從受害人那裏騙取到大量的錢財。於是這些人“拍花子”的人要有一些特異功能。
案例一:一位男子走在路上,突然被另一個人拍了一下肩膀。突然肩膀有些刺痛,然後隨之暈倒。當他醒來之後才發現身上的錢財全都不見了。
案例二:一位婦女走在大街上,突然被人拍了一下,轉頭就被噴了一臉的煙霧。醒來之後身上的金項鏈耳環以及錢都消失不見了。
案例三:一婦女在街上遇到一個算命的,然後她突然返迴家中,就一陣翻箱倒櫃的找錢物。丈夫問她幹什麽,她還很生氣的不讓丈夫管。後來該婦女就把所有的錢財都交給了對方,幾個小時之後她才清醒過來。不用說,這時她的錢財早已不翼而飛了。
綜上三個案件描寫,它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所有遇見拍花子的人都神誌不清。於是大家開始討論,這些人神誌不清的唯一解釋就是被人下藥了。
這些藥還真的是神奇:要麽這些藥會使人瞬間神誌不清,要不這些藥能使人完全聽命於他人。
那我們看看真的有這種藥嗎?首先大家想到的就是麻醉劑,但是這些麻醉劑真的這麽好使嗎?一般醫院所使用的麻醉劑,也是要在密閉的空間持續輸入20-30秒(就是利用氧氣麵罩輸入麻醉劑)才能達到瞬間讓人意識全無。
可以說如果這些拍花子的人有瞬間讓人意識全無的麻醉劑的話,那麽他們也不需要出來騙人了。
其次還有些藥被傳得神乎其神,被使用者則會完全聽命與他人。那要是真的有這種藥物的話,警察局還真的不需要審問了,這肯定能幫助警方破案了。
所以這個藥真的要是被研發出來的話,也應該首先運用到軍事上了。
也許會有人說,有一些毒品比如三唑侖之類的,就能達到讓人神誌不清的作用了。
首先三唑侖也需要口服才行,其次這些東西就是毒品,我國是一個大力打擊毒品的國家,怎麽才能獲得這些精神類藥品呢?
難道要通過黑市獲取嗎?那這個價格可想而知。如果這些騙子都有這麽多錢了,還需要出來行騙嗎,這在邏輯上也說不通啊!
類似利用三唑侖這種毒品犯罪的人,基本上是毒販,他更多的是想讓你染上毒品進而上癮。
綜上所述,利用精神藥物或者麻醉藥達到對人進行精神控製這在科學上是不成立的,在成本上更是收支不平衡了。但是為什麽這麽多人把這件事說的神乎其神呢?這個答案多少有些意思了。
其實很多人是被騙子利用了貪財的心理,導致血本無歸。可是這說出去多丟人啊,於是就編了這麽個“拍花子”的理由。
拍花子之報案
很多人會在遇到“拍花子”之後報案,難道這些人是在報假案嗎?
上文中我們也提到一起案件,那個被連續拍了十四五次花子的出納。可以說這個案件就是我們剛才說的拍花子的升級版。
這個案件最後經警方的調查得知,這個出納並沒有遇到什麽拍花子。而是她求子心切,找了一個大仙給她“醫治”。
前前後後出納給了大仙297萬公款,事發之後她無從辯解隻得說自己遇到了拍花子,而且接連被拍了十四五迴。後來大仙也被找到,並且與出納一起被判刑。
其實很容易發現,每個因為“拍花子”來報案的人,十有八九都是有難言之隱:比如這些人也許違法在先,所以報案的時候不得不以拍花子為理由打算逃避製裁;或者是因為麵子,不願意說明真實情況。
所以公安部門曾經多次辟謠,但是反而使這個傳說就更加的神乎其神,最終拍花子成為了都市怪談流傳最廣的故事。
其實這並不難理解,因為任何怪談之說都是來自於人們對未知事物的恐懼和好奇。
古有聊齋誌異,把奇談怪論用話本小說的形式保存了下來,可以看出古人其實也有極強的獵奇心理啊!
所以拍花子能有廣泛的流傳程度真的是得益於,人們對拍花子神乎其神作案手法的描述。
其次拍花子並不完全是虛假的傳說,它可以說是半真半假的存在,隻是經過大家用誇張地手法闡述了一番,因此拍花子是有很大的傳播理論依據的。
同時它也滿足了人們熱衷於獵奇的心態。最後這也得益於現在的媒體手段。相信很多人都聽過《張震講鬼故事》,裏麵有很多獵奇的傳說故事,所以很多故事都是通過媒體的手段傳播開來的。
除了廣播,也有很多紙媒為了博人眼球,經常搞一些奇談怪論來講述一番。我們小時候經常看的《故事會》裏麵就有很多的奇談雜談。
現在的網絡就更加的發達了,傳播的速度可以說是一日千裏,於是都市怪談就被很好地傳播與保存下來了。
那“拍花子”到底是否存在呢?“拍花子”到底是什麽呢?“拍花子”為什麽流傳廣泛呢?
要想理清這些事情,我們首先要了解何為“拍花子”。
“拍花子”的前世今生
在1937年出版的《北平風俗類征》裏就記載了,那時候專門就有些人用一些小玩意兒誘拐小孩兒的事兒。這些被拐賣的幼兒的下場可想而知,男孩兒還好說女孩兒則會賣到煙花之地,一生都被毀了。
這些誘拐孩子的人,因為一般穿的破破爛爛如叫花子一樣,他們十有八九都能得手,所以稱作拍花子。
到了現代,我們聽到的拍花子則更具傳奇色彩。我們經常會聽說,“某某某在什麽地方遇到了一個人,這個人就用手拍了某某的肩膀一下,某某就把人帶到家裏,把家中所有的錢財雙手奉上了。”
再後來我們甚至會聽到一些“案件”,比如說2005年發生在河北的拍花子案件:一個國企出納聲稱自己遇到了拍花子,甚至被連拍了14、5迴,導致297萬的公款不翼而飛。當時這個案件還上過《今日說法》。
今天我們就從這三個案件來分析一下“拍花子”的真實性。
拍花子之人販子
就從80後嘴裏那個版本的拍花子說起吧!80、90年代的父母為了告誡孩子不要亂跑總會說“別到處跑,小心被拍花子的人拍了”。
父母口中的拍花子總是頗具傳奇色彩的,這些拍花子的人往往就是朝孩子的腦門上一拍,就會讓孩子乖乖聽話跟著他們走。
這個說法是來自於晚清的時候,當八國聯軍入侵中國之後,帶來了西方傳教士。由於那時的傳教士質量良莠不齊,他們不隻是傳教,更多的時候還具備間諜的功能。
後來由於《北京條約》的簽訂,很多地方被劃歸教堂使用。那麽就有很多洋人都爭相到中國當傳教士撈好處,當然這些披著傳教士外皮的洋人,在中國並沒幹什麽好事。
對於當時的國人來說,這些洋人黃頭發,藍眼睛一看就像是書中走出的妖怪,更不要提這些人幹的壞事了。在《中華民族特征》中描述,這些洋人麵色慘白,吃生肉,不懂得禮數,不像是正常的人類。所以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民間一直流傳著洋人會妖術。他們一摸小孩子的頭,小孩子的腎髒和心髒第二天就會莫名其妙的丟失。
可見當時洋人對於中國人的影響。再後來大家就把洋人的這些妖術說法嫁接到了人販子的身上。
流傳至今這種說法就更加的貼合現實了,為了方便父母嚇唬孩子,一傳十十傳百也就流傳出了人販子的特異功能:他們一拍孩子,孩子就會眼花隨之跟著他們走了。
實際上這些傳言也並不完全是杜撰的,因為在80、90年代的人販子遠遠要比傳說當中的更可怕。
通過下麵一組數據,大家就能明白當時的人販子是有多麽猖狂的。
1984年-1987年短短3年當中,湖南某市就有899名婦女被拐。
1986-1987年一年當中,湖北就有550名婦女被拐。
1987-1989年兩年時間內,四川被拐婦女兒童高達名。
1991年11月到1992年1月,短短兩個月的時間雲南就有1945名婦女兒童被拐。
而這些人販子的手法更是令人發指:這些人販子有的時候會半夜翻窗入室把孩子抱走;在一些偏遠的地方,他們會直接通過暴力手段把孩子搶走;更有甚者利用假冒的公職人員身份,騙取信任拐賣婦女的。
這些拐賣團夥,並不隻是一兩個人,有的時候她們可以達到上百人,甚至有的是一個村都參與拐賣。
這些村莊80%的人都是靠著拐賣婦女兒童為生,甚至他們那個時候還有土槍,圍攻警察,也有民警因此犧牲。
所以在那時,拐賣婦女兒童是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跟現在的社會是完全沒有辦法相提並論的。
正因為當時的人口販賣很是猖獗,家長們真的是對人販子深惡痛絕,漸漸地人販子就被妖魔化了。
這些妖魔化的人販子正好是嚇唬小孩兒的利器,於是一個建立在半真實基礎上的傳說應運而生,所以流傳度也越來越廣。
拍花子之詐騙
由於網絡的發展,大家的支付手段也趨於無紙化,於是除了一些不會使用支付寶微信的老人以外,大家都成了“身無分文”的人了。原先騙錢的手段也是一再升級,詐騙也發展到了網上。
可是在以前,詐騙就是一個純技術活,因為他們真的需要麵對麵地進行。麵對麵的詐騙,對騙子的心理素質要求很嚴苛,同時他們還要能很快的從受害人那裏騙取到大量的錢財。於是這些人“拍花子”的人要有一些特異功能。
案例一:一位男子走在路上,突然被另一個人拍了一下肩膀。突然肩膀有些刺痛,然後隨之暈倒。當他醒來之後才發現身上的錢財全都不見了。
案例二:一位婦女走在大街上,突然被人拍了一下,轉頭就被噴了一臉的煙霧。醒來之後身上的金項鏈耳環以及錢都消失不見了。
案例三:一婦女在街上遇到一個算命的,然後她突然返迴家中,就一陣翻箱倒櫃的找錢物。丈夫問她幹什麽,她還很生氣的不讓丈夫管。後來該婦女就把所有的錢財都交給了對方,幾個小時之後她才清醒過來。不用說,這時她的錢財早已不翼而飛了。
綜上三個案件描寫,它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所有遇見拍花子的人都神誌不清。於是大家開始討論,這些人神誌不清的唯一解釋就是被人下藥了。
這些藥還真的是神奇:要麽這些藥會使人瞬間神誌不清,要不這些藥能使人完全聽命於他人。
那我們看看真的有這種藥嗎?首先大家想到的就是麻醉劑,但是這些麻醉劑真的這麽好使嗎?一般醫院所使用的麻醉劑,也是要在密閉的空間持續輸入20-30秒(就是利用氧氣麵罩輸入麻醉劑)才能達到瞬間讓人意識全無。
可以說如果這些拍花子的人有瞬間讓人意識全無的麻醉劑的話,那麽他們也不需要出來騙人了。
其次還有些藥被傳得神乎其神,被使用者則會完全聽命與他人。那要是真的有這種藥物的話,警察局還真的不需要審問了,這肯定能幫助警方破案了。
所以這個藥真的要是被研發出來的話,也應該首先運用到軍事上了。
也許會有人說,有一些毒品比如三唑侖之類的,就能達到讓人神誌不清的作用了。
首先三唑侖也需要口服才行,其次這些東西就是毒品,我國是一個大力打擊毒品的國家,怎麽才能獲得這些精神類藥品呢?
難道要通過黑市獲取嗎?那這個價格可想而知。如果這些騙子都有這麽多錢了,還需要出來行騙嗎,這在邏輯上也說不通啊!
類似利用三唑侖這種毒品犯罪的人,基本上是毒販,他更多的是想讓你染上毒品進而上癮。
綜上所述,利用精神藥物或者麻醉藥達到對人進行精神控製這在科學上是不成立的,在成本上更是收支不平衡了。但是為什麽這麽多人把這件事說的神乎其神呢?這個答案多少有些意思了。
其實很多人是被騙子利用了貪財的心理,導致血本無歸。可是這說出去多丟人啊,於是就編了這麽個“拍花子”的理由。
拍花子之報案
很多人會在遇到“拍花子”之後報案,難道這些人是在報假案嗎?
上文中我們也提到一起案件,那個被連續拍了十四五次花子的出納。可以說這個案件就是我們剛才說的拍花子的升級版。
這個案件最後經警方的調查得知,這個出納並沒有遇到什麽拍花子。而是她求子心切,找了一個大仙給她“醫治”。
前前後後出納給了大仙297萬公款,事發之後她無從辯解隻得說自己遇到了拍花子,而且接連被拍了十四五迴。後來大仙也被找到,並且與出納一起被判刑。
其實很容易發現,每個因為“拍花子”來報案的人,十有八九都是有難言之隱:比如這些人也許違法在先,所以報案的時候不得不以拍花子為理由打算逃避製裁;或者是因為麵子,不願意說明真實情況。
所以公安部門曾經多次辟謠,但是反而使這個傳說就更加的神乎其神,最終拍花子成為了都市怪談流傳最廣的故事。
其實這並不難理解,因為任何怪談之說都是來自於人們對未知事物的恐懼和好奇。
古有聊齋誌異,把奇談怪論用話本小說的形式保存了下來,可以看出古人其實也有極強的獵奇心理啊!
所以拍花子能有廣泛的流傳程度真的是得益於,人們對拍花子神乎其神作案手法的描述。
其次拍花子並不完全是虛假的傳說,它可以說是半真半假的存在,隻是經過大家用誇張地手法闡述了一番,因此拍花子是有很大的傳播理論依據的。
同時它也滿足了人們熱衷於獵奇的心態。最後這也得益於現在的媒體手段。相信很多人都聽過《張震講鬼故事》,裏麵有很多獵奇的傳說故事,所以很多故事都是通過媒體的手段傳播開來的。
除了廣播,也有很多紙媒為了博人眼球,經常搞一些奇談怪論來講述一番。我們小時候經常看的《故事會》裏麵就有很多的奇談雜談。
現在的網絡就更加的發達了,傳播的速度可以說是一日千裏,於是都市怪談就被很好地傳播與保存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