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臨擺手,讓起來說話。
顧景然兄弟倆上前和武氏說話。兩人長的很像,都是瘦長的身材,前者偏儒雅些,後者則俊朗如玉。
顧臨叫過幾個孫子,仔細考了他們製藝,著重交待顧曙:「……鄉試近在咫尺,你在學堂上有什麽不懂的就及時問。」
顧曙應是。
顧家的幾個孩子都在族裏的學堂就讀,請的先生是翰林院的大儒。
「對了,過幾天我有一位小友要從荊州趕來家裏做客,他也參加今年的鄉試,你好生招待著。」顧臨端起盞碗,抿一口茶,和長子說話。
「父親放心。」顧景然問道:「是那位十歲便中秀才的荊州神童張居齡嗎?」
顧臨自豪一笑:「是。當年我任湖廣巡撫時見過他的考卷……小小年紀便見識深遠,是將相之才。」
顧晗一愣,張居齡要來了?
心「砰砰砰」地跳起來,有如鹿撞。
對這位曾經的丈夫,顧晗即難過又愧疚。難過自己錯失良人。愧疚自己還在世的時候,沒有好好對他。
武氏見顧晗一直低著頭,以為大人們說的話無聊,就讓她下去找晴姐兒玩。
「……府裏下人的春衣已經做好了,眀日我讓人送過來。」顧景文在迴稟武氏前兩天交待的事情。顧家在北直隸的布樁、商鋪、以及收租的田地,都是他在負責。
「你一貫是最穩妥的,我放心。」武氏和藹的笑著,又說了幾句閑話。
顧景文一一地應承著,態度很是恭敬。
午時左右,武氏留眾人在淩波苑吃了午膳。滿滿兩大桌的菜肴,菜式都是一樣的,清蒸鯉魚、紅燒肉、糖醋排骨、香菇青菜等應有盡有,非常豐盛。
雨過天晴的空氣特別清新,彌漫著泥土的芬芳。
陽光從開著的東隔窗照進來,折射出溫暖的七彩光線。
酒足飯飽後,眾人略坐了會,便各自告辭散了。
顧晗迴到春在堂的時候,幾個剛留頭的小丫頭正坐在廡廊下繡手帕,見她迴來忙起身行禮。
「針腳使得不錯,很均勻。」顧晗探身看了看。約是初學,她們繡的大都是簡單的花草。其中一人繡的是一對蝴蝶,翅膀用了藍線。
「謝小姐誇獎。」
聲音很齊,規矩教的倒好。
顧晗微微笑了笑,抬腳進了內室。她剛才走了一路,覺得有些累,倚坐在美人塌上歇息。
張居齡的音容笑貌還在腦海,想起兩人相處的日子,她黯然神傷。
他怎麽會這個時候來顧家呢?前世並沒有這樣的事。
……
春天孩兒麵,一日三變臉。白天還是豔陽高照,晚上又「沙沙沙」地下起了小雨。
連綿不絕。
幾日後,張居齡果然來了。
顧臨親自把人接到書房,好一番契闊,然後才領他去廳堂向武氏介紹。
恰巧顧昭來給武氏請安,她從未見過如此清俊的少年,說了兩句話便紅了臉。
等顧晗見到張居齡時,已經又隔了兩日。以後的很多年,那個場景她都沒有忘記。
那是農曆二月十六,是顧暉的生辰,按照舊禮,請了梅香社的戲班子來府裏熱鬧。
戲台子青瓦紅柱,搭在宴席處。顧家女眷都到了。
武氏點了一出《四郎探母》後,把冊子遞給楊氏。她是顧暉的母親,下出戲該她點。
梅香社的一會兒就唱了起來。胡琴伴隨著鑼鼓,悠揚委婉。
顧晗旁邊坐的是顧暇,小孩子機靈活潑,不停的和顧晗說話。她很羨慕六姐姐能得祖母喜歡,便問東問西,想從六姐姐身上學到一點什麽,也好討祖母的喜歡。
「給祖母請安。」少年的聲音突然傳入耳膜。武氏又坐在戲台前麵的第一排中間,這一下就成了焦點,所有人的目光都看了過去。
少年身穿湖水藍暗紋團花袍,正是顧暖。他身後還站著一位少年,身姿挺拔。顧暖算是個高的,他卻比顧暖還高了一個頭,身穿月牙白杭稠直綴,美如冠玉,眉眼清俊,微風吹起他的衣袂腰帶,像是從畫中走出的仙人。
「六姐姐,他竟然長得比四姐姐還要好看……他是誰啊?」顧暇去拉顧晗的手,抬頭又問。
她口中的四姐姐是顧昭。
「他是……他是……」顧晗緊張到說不出話來,這是少年時期的張居齡啊,除了相貌還有點青澀,其餘幾乎和成年後的他一模一樣了。
她早聽說他來了顧府,卻一直不得相見……顧晗的指尖發顫,沒想到在這裏遇見了。
「……怎麽就你自己來了,其他兄弟呢?」武氏拉著顧暖的手,笑道:「今個是暉哥兒的生辰,不是讓先生給你們都放了一日假嗎?」說罷,又指著那美如冠玉的少年和眾人介紹:「這是從荊州過來的張居齡,他十歲就中了秀才,老爺更是多番稱讚他的才華。」
張居齡拱手客氣,不卑不亢,側臉溫和如暖玉。
武氏把顧臨都抬了出來,足以證明對張居齡的重視。
眾人不由得紛紛側目,去打量負手而立的少年。她們長期生活在京都,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對於荊州發生的事情其實並不知道。但顧臨在顧家是說一不二的存在,身居高官又見識不凡,能讓他禮遇有加的人,以後肯定要青雲直上的。一想到這裏,更覺得張居齡怎麽瞅都順眼好看了,不僅模樣是萬裏挑一的,教養還好,說話做事彬彬有禮。
別人還罷了,趙氏的眼神尤為熱切。不為別的,她生了兩個嫡出的女孩兒,顧晴十五歲,顧昭虛兩歲,也馬上滿十五了,都到了說親的年紀……無論哪一個女孩兒能嫁給張居齡,皆是好姻緣啊。
「祖母,我們來的不算晚吧?」顧暖還沒來得及迴答,顧曙和顧暄一起過來了。
顧景然兄弟倆上前和武氏說話。兩人長的很像,都是瘦長的身材,前者偏儒雅些,後者則俊朗如玉。
顧臨叫過幾個孫子,仔細考了他們製藝,著重交待顧曙:「……鄉試近在咫尺,你在學堂上有什麽不懂的就及時問。」
顧曙應是。
顧家的幾個孩子都在族裏的學堂就讀,請的先生是翰林院的大儒。
「對了,過幾天我有一位小友要從荊州趕來家裏做客,他也參加今年的鄉試,你好生招待著。」顧臨端起盞碗,抿一口茶,和長子說話。
「父親放心。」顧景然問道:「是那位十歲便中秀才的荊州神童張居齡嗎?」
顧臨自豪一笑:「是。當年我任湖廣巡撫時見過他的考卷……小小年紀便見識深遠,是將相之才。」
顧晗一愣,張居齡要來了?
心「砰砰砰」地跳起來,有如鹿撞。
對這位曾經的丈夫,顧晗即難過又愧疚。難過自己錯失良人。愧疚自己還在世的時候,沒有好好對他。
武氏見顧晗一直低著頭,以為大人們說的話無聊,就讓她下去找晴姐兒玩。
「……府裏下人的春衣已經做好了,眀日我讓人送過來。」顧景文在迴稟武氏前兩天交待的事情。顧家在北直隸的布樁、商鋪、以及收租的田地,都是他在負責。
「你一貫是最穩妥的,我放心。」武氏和藹的笑著,又說了幾句閑話。
顧景文一一地應承著,態度很是恭敬。
午時左右,武氏留眾人在淩波苑吃了午膳。滿滿兩大桌的菜肴,菜式都是一樣的,清蒸鯉魚、紅燒肉、糖醋排骨、香菇青菜等應有盡有,非常豐盛。
雨過天晴的空氣特別清新,彌漫著泥土的芬芳。
陽光從開著的東隔窗照進來,折射出溫暖的七彩光線。
酒足飯飽後,眾人略坐了會,便各自告辭散了。
顧晗迴到春在堂的時候,幾個剛留頭的小丫頭正坐在廡廊下繡手帕,見她迴來忙起身行禮。
「針腳使得不錯,很均勻。」顧晗探身看了看。約是初學,她們繡的大都是簡單的花草。其中一人繡的是一對蝴蝶,翅膀用了藍線。
「謝小姐誇獎。」
聲音很齊,規矩教的倒好。
顧晗微微笑了笑,抬腳進了內室。她剛才走了一路,覺得有些累,倚坐在美人塌上歇息。
張居齡的音容笑貌還在腦海,想起兩人相處的日子,她黯然神傷。
他怎麽會這個時候來顧家呢?前世並沒有這樣的事。
……
春天孩兒麵,一日三變臉。白天還是豔陽高照,晚上又「沙沙沙」地下起了小雨。
連綿不絕。
幾日後,張居齡果然來了。
顧臨親自把人接到書房,好一番契闊,然後才領他去廳堂向武氏介紹。
恰巧顧昭來給武氏請安,她從未見過如此清俊的少年,說了兩句話便紅了臉。
等顧晗見到張居齡時,已經又隔了兩日。以後的很多年,那個場景她都沒有忘記。
那是農曆二月十六,是顧暉的生辰,按照舊禮,請了梅香社的戲班子來府裏熱鬧。
戲台子青瓦紅柱,搭在宴席處。顧家女眷都到了。
武氏點了一出《四郎探母》後,把冊子遞給楊氏。她是顧暉的母親,下出戲該她點。
梅香社的一會兒就唱了起來。胡琴伴隨著鑼鼓,悠揚委婉。
顧晗旁邊坐的是顧暇,小孩子機靈活潑,不停的和顧晗說話。她很羨慕六姐姐能得祖母喜歡,便問東問西,想從六姐姐身上學到一點什麽,也好討祖母的喜歡。
「給祖母請安。」少年的聲音突然傳入耳膜。武氏又坐在戲台前麵的第一排中間,這一下就成了焦點,所有人的目光都看了過去。
少年身穿湖水藍暗紋團花袍,正是顧暖。他身後還站著一位少年,身姿挺拔。顧暖算是個高的,他卻比顧暖還高了一個頭,身穿月牙白杭稠直綴,美如冠玉,眉眼清俊,微風吹起他的衣袂腰帶,像是從畫中走出的仙人。
「六姐姐,他竟然長得比四姐姐還要好看……他是誰啊?」顧暇去拉顧晗的手,抬頭又問。
她口中的四姐姐是顧昭。
「他是……他是……」顧晗緊張到說不出話來,這是少年時期的張居齡啊,除了相貌還有點青澀,其餘幾乎和成年後的他一模一樣了。
她早聽說他來了顧府,卻一直不得相見……顧晗的指尖發顫,沒想到在這裏遇見了。
「……怎麽就你自己來了,其他兄弟呢?」武氏拉著顧暖的手,笑道:「今個是暉哥兒的生辰,不是讓先生給你們都放了一日假嗎?」說罷,又指著那美如冠玉的少年和眾人介紹:「這是從荊州過來的張居齡,他十歲就中了秀才,老爺更是多番稱讚他的才華。」
張居齡拱手客氣,不卑不亢,側臉溫和如暖玉。
武氏把顧臨都抬了出來,足以證明對張居齡的重視。
眾人不由得紛紛側目,去打量負手而立的少年。她們長期生活在京都,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對於荊州發生的事情其實並不知道。但顧臨在顧家是說一不二的存在,身居高官又見識不凡,能讓他禮遇有加的人,以後肯定要青雲直上的。一想到這裏,更覺得張居齡怎麽瞅都順眼好看了,不僅模樣是萬裏挑一的,教養還好,說話做事彬彬有禮。
別人還罷了,趙氏的眼神尤為熱切。不為別的,她生了兩個嫡出的女孩兒,顧晴十五歲,顧昭虛兩歲,也馬上滿十五了,都到了說親的年紀……無論哪一個女孩兒能嫁給張居齡,皆是好姻緣啊。
「祖母,我們來的不算晚吧?」顧暖還沒來得及迴答,顧曙和顧暄一起過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