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留行對此並不意外。


    自太子薨逝那日起,他就在等這一天,瞧見那十四歲的少年裹著鬥篷喬裝前來,十分自然地避開耳目將他迎進了書房,好像兩人本就有約。


    沈令蓁在旁斟了熱茶,遞給風塵仆仆,眼睫還掛著雨珠的趙羲:「小殿下請用茶。」


    趙羲點頭接過,一言不發地捧著茶盞,像在取暖,半晌後才抬起頭:「霍將軍見我來,似乎並不意外,是已經等我很久了嗎?」


    沈令蓁發現,比起皇家獵場那日,趙羲瘦了不少,但精神氣卻一點也沒頹散,此刻望著霍留行的一雙眼睛目光炯炯,並無狼狽憔悴之色。


    霍留行朝他點點頭:「的確有幾日了,微臣還在想,若是小殿下始終無法抽身,該如何幫您一把。」


    趙羲笑了笑:「霍將軍料事如神,既然如此,應當也知道我為何而來了。」


    「自然是為皇位。」


    趙羲有些意外他如此直截了當,稍稍愣了愣。


    「小殿下不能在外逗留太久,微臣以為,這樣開門見山更好一些。」霍留行解釋。


    「那我也不兜圈子了。」趙羲神情肅穆,稚嫩的臉配上這麽一副表情,顯得很是別扭,「如霍將軍所言,我要完成我父親的遺願,坐上大齊的皇位,我今日來到這裏,正是想與霍將軍商談此事,希望你能夠助我一臂之力。」


    霍留行笑了笑:「是太子殿下生前交代您來找微臣幫忙的嗎?」


    趙羲點了點頭。


    太子臨終那天,其實根本沒有強撐著一口氣在等皇帝。他沒有什麽要與皇帝說的,所有的交代早就已經給了趙羲。


    死諫過後,他自知這場病發得厲害,比起用藥僥幸熬過去,繼續殘喘,不如拿命最後給趙羲鋪一條路,所以迴到東宮後便暗地裏減少了藥劑的用量。


    籠絡人心這事,一定要趁熱打鐵。他若在這個關頭,因死諫而發病亡故,底下的朝臣必將更加動容於他的恩義,從此後唯趙羲馬首是瞻。


    且皇帝對他這個嫡長子,顯然還有幾分情誼在,否則也不會因為他的死諫便當真放過了那麽多官吏,所以他不僅要死,還要製造一場令皇帝自責內疚,抱憾終生的死。


    那把長命鎖,那三個響頭,那所謂沒等到的最後一麵,全都是算計。


    詩說世人「隻聽新人笑,不聞舊人哭」,其實並不全對。有時候,迴不來的舊人才會叫人痛心疾首地惦記。


    死亡是抓住人心最好的辦法。


    隻要死在最美好的時刻,活著的人,磕破了腦袋也永遠爭不過死人。


    霍留行說:「太子殿下用心良苦,微臣亦深感觸動,但這份觸動雖讓微臣今夜冒險迎了小殿下入府,卻未必讓微臣願意逆勢而為,傾力支持您這一樁危險的大業。小殿下還未成年,如今朝中又是四殿下在監國理政……請恕微臣直言,微臣怎麽瞧,這皇位似乎都輪不著您來坐。」


    趙羲堅定地搖了搖頭:「霍將軍此言差矣。皇祖父此番閉關,雖的確有痛心於我父親的原因,可更多的,卻是在借機觀察朝堂的形勢。四叔越是乘虛而入,皇祖父便會越不喜他。這監國理政的權,皇祖父能給,也能收迴,並不說明什麽。」


    霍留行的眼色漸漸鄭重起來:「那您說說,您接下來打算如何做?」


    「便讓四叔繼續如此鋒芒畢露,我則安分守己,不爭不搶,以退為進。一旦抓著四叔的把柄,皇祖父必將放棄立他為儲的打算,轉而考慮我。」


    「既然小殿下已經盤算清楚,微臣好像也沒什麽能做的了。」


    趙羲搖搖頭:「父親為我鋪好了路,讓皇祖父立我為儲並不難,難的是,我猜四叔絕不會善罷甘休,來日或將作出魚死網破之舉。到時汴京若有一戰,便要請霍將軍全力支持於我。我知霍將軍不做無利的買賣,我願在此以我父親之名起誓,隻要我最終順利登基,必讓霍將軍坐上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位子。」


    霍留行沉默片刻,摩挲著手指笑了笑:「這個提議,聽起來倒還不錯。」


    趙羲離開霍府後,便如他所說的那樣以靜製動,迴到宮中安安靜靜給太子守靈,全然不關心、問及立儲之事。


    皇帝也似仍舊沉浸在喪子之痛中,打不起精神來考慮這些,過了好一陣才重振旗鼓,迴到朝堂,不過這一迴來,卻像忘了儲君空缺一事,始終對此未置一詞。


    換作和平時期,或者皇帝尚且年輕健康的情況,儲君缺了也就缺了,但大齊剛剛曆經戰亂,朝堂形勢也十分動蕩,皇帝又年事已高,這下子,朝臣們心中難免有些擔憂。


    隻是太子到底屍骨未寒,當即冊立新任儲君,未免惹親者傷心,考慮到皇帝好不容易走出福寧殿,大家也就眼觀鼻鼻觀心地順著他,不曾提及此事。


    日子一久,群臣忍著不催促,四皇子黨卻有些沉不住氣了。


    都說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皇帝閉關那幾天,趙珣風風光光監國理政,嚐著了甜頭,如今皇帝收迴了大權,且也並未對他前陣子的表現多作褒獎,他這心裏自然不是滋味。


    如此由秋入冬,距離太子薨逝過去整整三月的時候,四皇子黨終於開始發聲,上奏請求皇帝及早冊立儲君。


    皇帝聞言,滿麵憂傷地倚靠在龍椅上,蕭瑟地說,太子才走了多久,此事容後再議。


    趙珣手下的幾個官員便開始講大道理,說儲君之位關乎國本,不止是家事,更是國事,太子生前心係社稷,在天有靈,必然也不願見大齊國本動搖,請皇帝務必慎之重之。


    皇帝一臉「朕不聽,朕不聽,你們再逼朕,朕就繼續迴福寧殿窩著去」的表情,眾人隻得放棄冒進,繼續耐心等待。


    明眼人到這個時候,已經看出了究竟。


    太子死了,皇帝真那麽深受打擊嗎?太子病了這麽多年,皇帝分明早有心理準備,起始或許的確傷心了一陣,卻絕不至於頹喪到不理政事的地步。


    皇帝先前之所以避入福寧殿,其實是在考驗自己心目中新儲君的候選人——趙珣。


    一要看他監國理政的能力,考驗他的「才」,二要看他是否品行端正,考驗他的「德」。


    在「德」這方麵,趙珣首先便沒有令皇帝太過滿意。


    其領群臣到福寧殿懇請皇帝迴朝一舉,說好聽點,是從失去長兄的痛楚中迅速振奮精神,顧全了大局,說難聽點,根本就是早盼著長兄死,急吼吼地想要走馬上任。


    現在,趙珣手下的官員越沉不住氣,便越驗證了他的野心。


    但凡生在皇家,野心這東西,人人多少都有。其實皇帝允許兒孫們有野心,但有野心,卻要按捺得住,要知進退,懂分寸,這樣才是本事。有本事,才能成大事。


    所以「才」這一關,趙珣也沒過去。


    既然趙珣仍有待考察,這儲君的人選還剩下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嬌花入福窩 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玉袖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玉袖並收藏嬌花入福窩 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