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不談戀愛就會死的天界 4
這個神明有億點點東西 作者:Lee木頭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花芝長到五歲的時候,他爹就把很多事情交給她去做了。
(雖然身為男兒身,但是為了方便區分,花芝仍是以女性的她來稱唿。)
花芝從能說話起,就表現出了她與旁人不同的地方。
自三千年前天梯斷絕之後,雖然無人成功飛升,但是對於這些神異的事情,凡人接受良好。
甚至還覺得很幸運,凡人普普通通掙紮求生,如有不一樣的地方,他們會覺得天神眷顧。
花芝為什麽那麽小她爹就那麽放心?
還不是花芝一件件事情做好了,加上她開口第一句話不是叫爹也不是叫娘,而是“吾為天下太平而來”。
換誰聽到了不迷糊?
這不,她爹就被迷得迷迷糊糊的,一代帝王,是自己兒子的迷弟,這你敢信?
這日天還隻是朦朦亮,花芝就帶著護衛,微服私訪,到民間去體察民情。
她的皇後母親原本不放心,最後還是被她爹說服了。
笑話,她隻是身體看上去五歲,實際上不知道多少歲了好吧?
花芝先去了皇城附近,繞了小路出城的,所以官員們並不知道她要去哪裏。
也沒有帶很多人,隨身隻有十個人,個個都是高手。
其中有一個叫阿常的太監,是高手中的高手,本來是保護她爹的,現在被派來保護她。
花芝自然不是那種紈絝子弟,對待有能力的人,她總是有禮貌的。
阿常是太監又如何?做太監又不是他想的,有正常思維不到絕境的人,誰會去做太監?
經過半天的趕路,花芝一行人抵達了都城一百三十公裏外的一個村莊。
一路上,花芝看到的景況都還行。
田地裏有莊稼,山林中能聽到鳥叫聲,偶有小動物被花芝他們驚逃,房屋雖不高大,卻也整齊。
都城附近的人們,生活都還可以。
走到半路的時候,花芝還故意扮成迷路的小隊,前去討碗水喝外加打聽一些事情。
接待他們的人,身形雖然瘦一些,但臉上也有笑容。
花芝再趁機打聽一些關於稅收之類的話題,琢磨出了個大概。
十取三點五,不錯。
也沒有巧取豪奪的貪官汙吏,主要是有的都基本被殺光了。
她爹這一點上,絕不心慈手軟,主動帶頭節儉,上行下效,自然是不錯的。
花芝用一點點錢謝過那戶人家後就離開了,剛開始那戶人家說什麽都不要,還是花芝假裝出門,離去前把錢丟在人家院子裏才行。
扯遠了,迴到花芝趕路一百三十公裏抵達的村莊。
這個村莊叫張家村,顧名思義,這個村子裏主要住著張姓人家,少有它姓。
花芝站在高坡上遠眺是,粗略算了一下,張家村大概有三十戶人家,沿著河流分布。
這河流也不大,一米來寬,花芝看了眼她的迷弟爹爹提供的地圖,上麵寫著米河。
還挺貼切。
接近中午,各家各戶升起嫋嫋炊煙。
花芝帶著一行人往村子趕去,不想太招搖的他們,讓一個人留下來看顧馬匹,其餘的人跟著她去村莊裏。
抵達村口時,太陽逐漸烈起來,有幾位年長一些老人,在村口的大槐樹下納涼。
臉上沒有什麽大愁苦,看他們的樣子,好像是在分享啥信息。
俗稱,八卦。
花芝一行人抵達村口的時候,那些老人臉上沒有什麽害怕的表情,好奇占據他們臉上。
看來這一帶治安也不錯,讓老百姓的警惕之心不說沒有吧,隻是不多。
為首的一位老人還主動起身,朝他們走來。
“幾位客人,是路過還是?”
包括阿常在內的九位護衛都看著花芝,那位老人也是個人精,看到這情況還有什麽不明白?立即改口對花芝道:
“這位小少爺,您這是來遊玩的?”
花芝直道好家夥,怪不得說人老成精呢。
“這位老人家,我們路過此地,口渴腹饑,想來買一些吃的。不知可方便?”
雖然是奶聲奶氣的聲音,但花芝的氣質,並沒有讓別人小瞧。
甚至還因此,而得到格外的重視。
我的個乖乖,這誰家的小少爺,怪不得人家是少爺呢,瞧瞧這做派、這氣質。
“方便方便的,這位小少爺請跟老人家來。”
說完,轉身就在前麵領路,也不跟他的“老夥伴”們打個招唿。
他的老夥伴們表示,不用打招唿,我的乖,咱村也來大人物了。
雖然人家隻是路過來買頓吃的,但也算是來過不是!
等花芝他們幾人的身影消失在視野裏,剩下幾個老人也紛紛各迴各家,跟家裏人說這個消息去了。
這邊按下不表,另一邊花芝跟著老大爺去到了他的家裏。
看到正屋處,除了供奉自家祖宗之外,還供奉了一個神像。
花芝沒有貿然發問,而是先坐下。
隨著他們一行人的到來,這還算大的屋子瞬間顯得擁擠起來。
老大爺的老伴三年前已經去世,家裏總共有三個兒子,兩個女兒已外嫁。
每個兒子現在各育有一子一女,老大爺現在總共有三個孫子三個孫女。
由於老大爺仍然健在,所以還沒有分家,現在有老大家的媳婦管家。
老大爺由於年紀大了,做不了什麽重活,也就負責家裏的一些小活計。
不過基本上他的兒子媳婦兒們都不會讓他做的,為了他的身體著想,但拗不過老人家,就隨他去了。
不然人老了,什麽都不做,沒有個念想,身體和精神都容易垮掉。
他們家人口不算多,所以田地也沒分到多少,勉強打理得過來。
幸好現在這位君主體諒老百姓,稅收不多,人們的生活才算好過起來。
說到這,老大爺又提到了村東頭老張家的一位親戚。
這親戚是從鄰國來的,走了大半年,顛沛流離,人都瘦成了一副骨架子了,才尋到他的姐姐。
老張家媳婦兒來自鄰國燕國,雖然是兩國人,但是在邊境線,原本他們就是一村,隻是被劃成了兩半。
老張家躲避戰亂,來了這裏。
一路作記號一路逃,這不後來戰亂平息後,老張家媳婦兒的爹就帶著女兒來托孤了。
剛來,沒得吃下兩口飯,就一命嗚唿。
老張家也是善良人家,並沒有嫌棄這個孤女,而是當作女兒養大。
隻是不知道何時與自家大兒子暗生情愫,就這麽結為了夫妻。
老張也從爹,變成了公公。
(雖然身為男兒身,但是為了方便區分,花芝仍是以女性的她來稱唿。)
花芝從能說話起,就表現出了她與旁人不同的地方。
自三千年前天梯斷絕之後,雖然無人成功飛升,但是對於這些神異的事情,凡人接受良好。
甚至還覺得很幸運,凡人普普通通掙紮求生,如有不一樣的地方,他們會覺得天神眷顧。
花芝為什麽那麽小她爹就那麽放心?
還不是花芝一件件事情做好了,加上她開口第一句話不是叫爹也不是叫娘,而是“吾為天下太平而來”。
換誰聽到了不迷糊?
這不,她爹就被迷得迷迷糊糊的,一代帝王,是自己兒子的迷弟,這你敢信?
這日天還隻是朦朦亮,花芝就帶著護衛,微服私訪,到民間去體察民情。
她的皇後母親原本不放心,最後還是被她爹說服了。
笑話,她隻是身體看上去五歲,實際上不知道多少歲了好吧?
花芝先去了皇城附近,繞了小路出城的,所以官員們並不知道她要去哪裏。
也沒有帶很多人,隨身隻有十個人,個個都是高手。
其中有一個叫阿常的太監,是高手中的高手,本來是保護她爹的,現在被派來保護她。
花芝自然不是那種紈絝子弟,對待有能力的人,她總是有禮貌的。
阿常是太監又如何?做太監又不是他想的,有正常思維不到絕境的人,誰會去做太監?
經過半天的趕路,花芝一行人抵達了都城一百三十公裏外的一個村莊。
一路上,花芝看到的景況都還行。
田地裏有莊稼,山林中能聽到鳥叫聲,偶有小動物被花芝他們驚逃,房屋雖不高大,卻也整齊。
都城附近的人們,生活都還可以。
走到半路的時候,花芝還故意扮成迷路的小隊,前去討碗水喝外加打聽一些事情。
接待他們的人,身形雖然瘦一些,但臉上也有笑容。
花芝再趁機打聽一些關於稅收之類的話題,琢磨出了個大概。
十取三點五,不錯。
也沒有巧取豪奪的貪官汙吏,主要是有的都基本被殺光了。
她爹這一點上,絕不心慈手軟,主動帶頭節儉,上行下效,自然是不錯的。
花芝用一點點錢謝過那戶人家後就離開了,剛開始那戶人家說什麽都不要,還是花芝假裝出門,離去前把錢丟在人家院子裏才行。
扯遠了,迴到花芝趕路一百三十公裏抵達的村莊。
這個村莊叫張家村,顧名思義,這個村子裏主要住著張姓人家,少有它姓。
花芝站在高坡上遠眺是,粗略算了一下,張家村大概有三十戶人家,沿著河流分布。
這河流也不大,一米來寬,花芝看了眼她的迷弟爹爹提供的地圖,上麵寫著米河。
還挺貼切。
接近中午,各家各戶升起嫋嫋炊煙。
花芝帶著一行人往村子趕去,不想太招搖的他們,讓一個人留下來看顧馬匹,其餘的人跟著她去村莊裏。
抵達村口時,太陽逐漸烈起來,有幾位年長一些老人,在村口的大槐樹下納涼。
臉上沒有什麽大愁苦,看他們的樣子,好像是在分享啥信息。
俗稱,八卦。
花芝一行人抵達村口的時候,那些老人臉上沒有什麽害怕的表情,好奇占據他們臉上。
看來這一帶治安也不錯,讓老百姓的警惕之心不說沒有吧,隻是不多。
為首的一位老人還主動起身,朝他們走來。
“幾位客人,是路過還是?”
包括阿常在內的九位護衛都看著花芝,那位老人也是個人精,看到這情況還有什麽不明白?立即改口對花芝道:
“這位小少爺,您這是來遊玩的?”
花芝直道好家夥,怪不得說人老成精呢。
“這位老人家,我們路過此地,口渴腹饑,想來買一些吃的。不知可方便?”
雖然是奶聲奶氣的聲音,但花芝的氣質,並沒有讓別人小瞧。
甚至還因此,而得到格外的重視。
我的個乖乖,這誰家的小少爺,怪不得人家是少爺呢,瞧瞧這做派、這氣質。
“方便方便的,這位小少爺請跟老人家來。”
說完,轉身就在前麵領路,也不跟他的“老夥伴”們打個招唿。
他的老夥伴們表示,不用打招唿,我的乖,咱村也來大人物了。
雖然人家隻是路過來買頓吃的,但也算是來過不是!
等花芝他們幾人的身影消失在視野裏,剩下幾個老人也紛紛各迴各家,跟家裏人說這個消息去了。
這邊按下不表,另一邊花芝跟著老大爺去到了他的家裏。
看到正屋處,除了供奉自家祖宗之外,還供奉了一個神像。
花芝沒有貿然發問,而是先坐下。
隨著他們一行人的到來,這還算大的屋子瞬間顯得擁擠起來。
老大爺的老伴三年前已經去世,家裏總共有三個兒子,兩個女兒已外嫁。
每個兒子現在各育有一子一女,老大爺現在總共有三個孫子三個孫女。
由於老大爺仍然健在,所以還沒有分家,現在有老大家的媳婦管家。
老大爺由於年紀大了,做不了什麽重活,也就負責家裏的一些小活計。
不過基本上他的兒子媳婦兒們都不會讓他做的,為了他的身體著想,但拗不過老人家,就隨他去了。
不然人老了,什麽都不做,沒有個念想,身體和精神都容易垮掉。
他們家人口不算多,所以田地也沒分到多少,勉強打理得過來。
幸好現在這位君主體諒老百姓,稅收不多,人們的生活才算好過起來。
說到這,老大爺又提到了村東頭老張家的一位親戚。
這親戚是從鄰國來的,走了大半年,顛沛流離,人都瘦成了一副骨架子了,才尋到他的姐姐。
老張家媳婦兒來自鄰國燕國,雖然是兩國人,但是在邊境線,原本他們就是一村,隻是被劃成了兩半。
老張家躲避戰亂,來了這裏。
一路作記號一路逃,這不後來戰亂平息後,老張家媳婦兒的爹就帶著女兒來托孤了。
剛來,沒得吃下兩口飯,就一命嗚唿。
老張家也是善良人家,並沒有嫌棄這個孤女,而是當作女兒養大。
隻是不知道何時與自家大兒子暗生情愫,就這麽結為了夫妻。
老張也從爹,變成了公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