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求收藏、推薦票,拜托拜托!你們的關注是我寫作的動力,謝謝了!)


    折爾肯,傅達禮兩位欽差由雲南巡撫朱國治帶到王府,他們倆態度上還是很好的,可是朱國治就真的是小人得誌了。朱國治可不像是後世電視劇《康熙王朝》裏演的那樣是個大大的好人,相反,本質上卻是個十足的貪得無厭的卑鄙小人。他原先在江南任職,在任期間搜刮無度,人稱“朱白地”。他不僅愛財,還老愛陷害人。前些年的江南三大案,“通海案”、“哭廟案”和“江南奏銷案”,這家夥全部都有參與,有兩起更是主謀。江南的世家豪門幾乎都被他打壓了個遍,更是殺了好一片人。


    幾人看到吳三桂,馬上上前拱手道:“下官參見平西親王。”


    吳三桂是十分討厭朱國治的,本來打算向朱國治發飆,但一看見朝廷欽差在這,不好意思發作。強忍怒火說道:“兩位大人遠道而來,本王有失遠迎,還望贖罪。咱們還是趕緊宣聖旨吧,好叫皇上放心。”


    話說到了這份上,倆欽差也不磨蹭,馬上一同進入內室,按賓主落位。折爾肯拿出聖旨,其他人則跪了一地:“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王自歸誠以來,克竭忠藎,僇力行間,功績茂著;鎮守岩疆,宣威歲久。覽奏撤兵安插,恭謹可嘉。今雲南已經底定。王下官兵家口、作何搬移安插。著議政王大臣等、會同戶兵二部、確議具奏……”


    吳三桂早知道奏折上的內容,心裏百感交集。娘的,自己一直以來也沒有對朝廷有什麽不敬的地方,擴充實力以求自保有錯嗎?原來以為朝廷一定會挽留他。同尚耿兩藩區別對待,沒想到結局會這樣。實際上,吳三桂的估計倒是一直沒有錯,直到最後,多數大臣還是不同意撤掉他的。沒想到康熙排除眾意。一意孤行,自己假意撤藩,康熙就真敢撤,現在弄假成真,已經不可挽迴了。哎,悔不該不聽軍師之言!


    當折爾肯叫吳三桂接旨時。吳三桂的思想才轉迴現實,慌忙接旨:“臣謝主隆恩!”


    接完聖旨後,朱國治便挑出來了,隻要平西王一走,這雲南便是由他說了算。那正是自己期盼已久了的。“希望平西親王早做收拾,早日啟程,進京麵聖,叩謝皇恩浩蕩......”。


    吳三桂看著他就一陣來火,心下還是沒有忍住,於是橫眉怒目的看著朱國治,大吼了一聲:“哼!以閣下的名望,恐怕等老夫離開雲南後。第二個離開的就是你!”朱國治一下被吼暈了,嚇得不敢再說話。這裏現在還是吳三桂的地盤,他可不敢真的跟吳三桂叫板。怒火未消的吳三桂繼續發飆:“兩位欽差遠道而來辛苦了。本王公務纏身,就不留兩位了,來人,送客!”說完,就領著自己的親信迴到後殿,隻留下一臉茫然的朱國治和兩位欽差折爾肯。傅達禮。


    平西王一走,大殿裏麵也就隻剩下了他們幾個。見四下無人。折爾肯就問朱國治:“平西王這唱的哪出呀?”


    朱國治也是一頭霧水:“我覺得平西王好像不怎麽願撤藩呀,他是不是還有什麽想法?”


    傅達禮立即冷哼了一聲:“哼。他敢不撤?聖旨都下了,除非他造反。”


    折爾肯,朱國治馬上做噓聲狀。“話可不能這樣說,小心隔牆有耳。”朱國治說道,他雖然是個小人,但是卻深諳自保之道。


    沒人招待他們,朱國治隻得將兩位欽差領到自己的巡撫衙門好生招待,他們才剛走,平西王麾下眾親信便來到了王府。聖旨就擺在案桌上,而且還是打開的,眾親信都可以隨意看。不看還好,看了之後便立即炸了鍋了!


    吳三桂的親信中,大部分人都是三十到四十歲,還有少部分是五六十歲,年紀輕的都處在事業上升期,全都雄心勃勃的想借助吳三桂的勢力往上爬。如果吳三桂被撤藩,他們隻能陪吳三桂去關外,種種田養養鳥,仕途路程就算完了,一生都將碌碌無為。不僅自己,後世子孫的發展到也將受到限製和遇到障礙。所以對於他們來說,撤藩無疑是災難。那些年紀大的更不願意走,前麵那一波年紀輕的有好些個就是他們的子侄,誰願意和家人分離,又有誰不考慮自己的子孫後代?


    到了這時候,眾人卻是想到了軍師劉玄初。吳三桂三女婿董全忠站了出來,開口向他問道:“軍師,火都燒到眉毛了,快給大夥出個主意啊!”


    劉玄初也早就看了詔書,其實內容他也早就知道了。方光琛上次建議平西王自請撤藩,導致形成了現在這個局麵,被吳三桂好一頓數落,此刻吳三桂也想聽聽他的見解。見到吳三桂也在看著他,於是劉玄初便說道:“既然皇帝做了這種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事,王爺您也就不必再有顧慮了,現在緊要的是馬上擁立大明的年號造反,以反清複明為己任,收攬天下反清誌士。然後再派人去聯絡耿、尚二藩,逼張勇,王輔臣等舊將下水。還有台灣的鄭氏,西藏的喇嘛,緬甸國王,遠在遼東的朝鮮李氏,全都可供王爺差遣。到時大清四麵楚歌,王爺何愁大事不成。”


    劉玄初現在真是為吳三桂著急,說話毫不遮攔,這已經是公然教唆吳三桂造反了。吳三桂沉聲吼道:“來人,把他給我抓起來,他這是要造反。”吳三桂說這句話,不是真的想要治劉玄初的罪,而是想試探一下眾人的反應。


    果然,眾將領們一看劉玄初被抓了,全部跪倒:“王爺,劉軍師說出了我們的心裏話,你要治罪,就連我們一起治了吧。”


    吳三桂現在是一陣陣的頭疼。他自己也不願意撤藩,更不願意造反,他想的就是保存實力將雲南這份基業永世的傳下去。他不想再於是揮揮手說道:“你們先下去吧,叫本王一個人靜靜。”


    眾將都是精明人,看王爺造反有戲。就全都退下了,慌亂間也忘了治劉玄初的罪。


    可是出來後大家心裏仍然沒底,吳三桂頭號驍將王屏藩站在劉玄初旁邊問道:“軍師,現在該怎麽辦。王爺到底是怎麽想的?”


    劉玄初很清楚吳三桂的想法,於是道:“大家也都看到了,王爺現在有些猶豫。就是為了諸位的前程,也一定要逼皇帝停止撤藩。現在大家立即迴到軍營,告訴士兵們皇帝撤藩的決定,但要這麽說.......”


    .........................................................................................................


    滿清入關,“清初四王”的軍隊沒有編入八旗。都由他們自己統領,相對與其他軍隊比較獨立。順治的想法是為了他們更好指揮軍隊,便於戰鬥,所以國家管理的不是很嚴格。後來耿精忠的爺爺耿忠明,因為擅自扣押俘虜想擴充軍隊,怕朝廷追究而自殺,清朝為了進一步拉攏四王,索性把軍隊全部交由他們指揮。沒想到軍隊從此就歸了他們,現在想要也要不迴來了。


    所以撤藩就得連三藩的直係部隊一起撤走,就跟後世收複香港似的。得重新調部隊,否者沒法管理地方。朝中大臣不敢撤三藩,歸根結底還是因為他們軍隊太多。吳三桂表麵軍隊就有十五萬,還不算私藏的軍隊。三藩有的是錢,有錢就能擴軍,鬼才知道他們有多少軍隊。所以如何安置三藩軍隊何其家屬。就是撤藩的重中之重,稍有不慎。就會造反。


    康熙以為三藩是遼東人,所以他的部下也都是遼東人。就下令在關外選最好的土地,即便是有主的土地要征用,就是滿洲貴族的土地也征。目的就是怕三藩軍隊來遼東後不滿,所有的東西都準備最好的。康熙想法是很好的,倒是算得上一個合格的拆遷部主任。但他還是忘了一個重要的細節:三藩的士兵想不想來遼東?


    吳三桂的部下可是百戰之師,是以明朝第一部隊“關寧鐵騎”為核心組建的,再加上這幾年吳三桂老挑釁,天天和少數民族打硬仗,所以他的士兵戰鬥力隻能用“彪悍”來形容。在悍不畏死這一條上,就是耿精忠現在訓練的軍隊也比不上。


    這麽一支部隊根本就不想去遼東!這支部隊主要是有三部分組成------遼東人,黃河以北的人,雲貴川的人。至於遼東人,他們主要是跟隨吳三桂投降清朝的原班人馬。當年都參加過山海關大戰,經過了三十多年的南征北戰,幸存下來的已到古稀之年,對遼東故土隻是一個模糊概念。而他們的孩子更是對遼東沒有印象,後代己經完全適應了南方的生活,所以這類人中想迴遼東的極少。


    而黃河以北的人,主要也就是河南,河北,陝西,山西等地的人。這些都是吳三桂曾在駐防的地方招的人,還有招降的農民軍。這類人對遼東沒有故土之念,而且根本不想去遼東。在他們心中,遼東是流放犯人的地方,如今朝廷要把我們發配到那裏,就是拿我們當罪犯,是可忍孰不可忍。最後就是雲貴川的人了,主要是西南三省的人,還有張獻忠餘部和當地的土著,這類人隨遇而安,去哪都行,無所謂。劉玄初先前就是就是告訴大家,如何做這類人的工作。


    眾將一迴軍營就告訴士兵:皇帝要把咱們派到遼東,皇帝的聖旨就是命令,咱們隻能服從命令之類的,然後話鋒一轉,告訴大家遼東的情況。


    主要內容很簡單,怎麽不好怎麽說。什麽遼東土地貧瘠,啥也種不出來,大家要多帶點吃的以防餓死;遼東雪很大,一下雪能把你活埋了,所以出門一定要幾個人結夥而行,相互好有個照應;還有遼東人很壞,那主要是前明流放犯人的地方,出門記得一定要帶把刀;最後還有就是,遼東最可怕的就是冷,非常的冷,大家現在迴去多準備一些衣服,在遼東,把耳朵,手指凍掉是很正常的事……(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之我是耿精忠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物理教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物理教屍並收藏穿越之我是耿精忠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