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源迴頭,隻見暮光子爵執槍站在他身後,神完氣足——是誰複活了他?


    董民珠聲音有點嘶啞:“是我們輸了。他有鳳凰傳承,是憑自己的實力複活的!”


    李磊三人也不曾想到,剛來小石城,就見識到這樣一個高階傳承。他們在《聖途》中,見過的最高傳承,就是不完整的兵王傳承,和暮光.橙語的‘鳳凰’傳承相比,簡直就是垃圾!


    董源收劍認輸,台下的小石城居民登時爆發出一陣歡唿。


    係統提示:你擊敗了一位高階外來者,小石城居民的向心力、凝聚力增加了。


    暮光子爵走到董民珠身前抱拳:“歡迎先生加入小石城教學隊伍!”


    任是董民珠灰心喪氣,此時也是眼睛一亮。他以為城主先前折辱於他,隻是為了想讓他真正的‘歸心’於小石城:“城主何必前倨後恭?能擇一地坐而論道講解《論語》,就是聖人也會從內心散發欣喜之情!”


    “在下對於孔聖,是滿心崇敬的。在下以為,孔聖‘有教無類’‘學而時習之’的治學態度堪為萬世師表,足以稱聖。”


    董民珠麵色一沉:“你認為孔聖不是憑借論語稱聖?”


    “時也勢也。不如我們到市政廳再談。董前輩劍法超卓,還請一同。”


    董源沒想到子爵如此禮遇自己,他側身不願接受暮光子爵的禮遇:“先聖劍法,我隻得皮毛,如何當得起超卓二字?倒是你的劍法,隱隱有祝融氏的威能;小女娃娃的劍法,也有一點墨守成規的意思。”


    一行人往市政廳走去,天山奇俠跟在董源身後抓耳撓腮:“誰有辦法能讓董源把他的劍法傳給我?我出五百金幣!”


    三七:“不害臊!我要是有辦法,我自己去學!看看蘇老大還敢在我麵前耀武揚威!我出六百!”


    蘇老大以為,想學董源的劍法,隻有成為儒家門徒才有機會:“你們想學,最好是先把論語、春秋、詩經熟讀三百遍。可能會有機會!”


    市政廳,城主設宴款待董民珠。七劍主力和九塊石頭、名門寶貝都列席陪坐。


    董民珠感覺食之無味:“老夫有一事始終想不明白。觀城主的言行,是非常尊崇先聖夫子的。為什麽又看不起儒學?”


    “在下以為,儒學自仲舒公之後成為顯學,已經不是夫子心中的儒學了。”


    “何以見得?”


    “子曰:有教無類。又雲: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此誠為千古治學不易之理。在下以為學問之道,達者為先。結合有教無類,可見夫子在治學之道上,是人人平等的。可是夫子又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將人們分為三六九等。我不知道夫子為什麽這樣自相矛盾。董公可願為我解惑?”


    這不是剛才的問題。董民珠還是給出答案:“治學之道對人;君臣之間都是公事,不可混為一談。城主在校規中也說,要求學生們公平處事、公正待人。難道你現在分不清其中的區別?”


    “天子無家事,父子有良莠。所處的地位不同,對於公平公正的見解自然不同。任何人都有自己的利益,相同者眾,有人牽頭組織,即為‘黨’。儒家以為自己的學說有利於帝王將相的統治地位,也就有資格從這些利益中分的一杯殘羹。所以我認為儒家是朋黨之祖。”


    “城主總是習慣顧左右而言他嗎?”


    “一迴事兒。在統治者眼裏,教學的目的隻有一個,就是為了讓學生的看法或者利益於師長趨同,而這些師長的利益則必須和統治者相同。這樣的教學,才會被當時的統治者接受和支持。但,這不是真正的有教無類!好的老師,其所有的教學目的,都隻有兩個:讓學生成為智慧、勇敢、善良、誠信的人;其次才是讓學生成為對整個人群都有用的人。董公可知,天下的利益,都可以用財貨來衡量,而財富在一定的時間內是有定數的。利益相同的人集合起來,就會占據這其中更多的份額。你們的教學,讓這些人更加抱團!這對其他人是否公平?”


    董民珠瞠目結舌:“這從何說起?這就更需要我儒家在學問上的大一統,使所有人的利益一致,天下太平大治,不難指日可待。”


    “可能嗎?你我大家都是儒生,誰去種地?誰去牧羊?誰來給你這們這樣的衣冠禽獸製作衣服?誰來發號施令管理這小城的秩序?你去還是我去?所以我認為,長久的大一統不能單單建立在學說思想的趨同上,他必須保持利益上的平衡。子曰:鄉願,德之賊也!就是說一個團結的利益集團,必定是毀壞道德的盜匪!隻有將大多數人的利益,置於集團利益之上的團體,才是天下之望,才能得天下歸心。”


    董民珠道:“一派胡言……


    子曰:“鄉願,德之賊也。”其出處為《論語》陽貨第十三篇。夫子反對“鄉願”,就是主張以仁、禮為原則,認為隻有仁、禮可以使人成為真正的君子。夫子所謂鄉願是說偽君子,指那些看似忠厚實際沒有一點道德原則,隻知道媚俗趨時的人。孟子對這話也有解釋,認為那些言行不一,當麵背後各一套的四方討好,八麵玲瓏的人就是鄉願。這種人隨波逐流,趨炎媚俗,是道德敗壞的小人。“賊”在這裏作形容詞用,“德之賊”是道德敗壞的意思。


    夫子的言論一向溫文爾雅,像這樣強烈的否定他人,語氣如此激憤,在《論語》中是很罕見的。夫子斥責這樣的人,與他強調做人要注重“仁”和‘禮’的統一是一致的。


    “夫子以為,隻有以仁、禮為原則,才可以使人成為真正的君子。你如此曲解聖人之言,你是如何得到鳳凰垂青的?唉,鳳兮鳳兮……何德之衰!”老頭兒氣得吹胡子瞪眼,不顧忌諱把楚狂笑話孔夫子的話拿了出來,也不知道他有沒有心髒病。


    你有你解釋,我有我看法。子爵端起杯子喝了一口:“所以才叫‘鄉願’,若是夫子能把某種德行稱為‘天下之願’,恐怕會拿來頂在自己頭上、掛在自己嘴上。不過,夫子至少已經把‘有教無類’這塊光輝萬代的金字招牌掛在了身上。他老人家,當得起‘聖人’的稱謂!”


    董民珠覺得再聊下去,自己恐怕會被對方氣死。


    暮光子爵乘勝追擊:“夫子教學,認為學生當學六藝……


    儒家將禮、樂、射、禦、書、數,合稱’六藝’。禮,主要指德育,“不學禮無以立”,不學禮就站不起來,不能做人。樂,不僅僅指音樂,還包括書法、繪畫;禮是外在的,樂是內在的。樂使大家彼此相親,禮使大家彼此相敬;樂使大家彼此相同,禮使大家彼此相異。射,射箭。真儒都是拿得起筆、開得了弓的文武全才;禦,駕車,是勞動技能;兩者合起來就是體育和勞動;書,各種曆史文化知識;數,單指數學。


    到了令祖仲舒公,除了‘禮’這一條能鞏固帝王權威的東西,還剩下什麽?有幾個儒生開得了弓?駕得了車?琴簫書畫,原本該是娛樂眾人的,最後曲高和寡。就連‘書’這一道,也是在閹人蔡倫發明造紙、匠人畢昇發明活字印刷之後才能大行於天下!我來問你,你儒家憑什麽認為隻有儒學才能幫助帝王將相治理國家?看看你所了解的曆史,我怎麽覺得都是外儒內法的偽王道?嚴內寬外,沒有絲毫眾生平等的態度——這不是德之賊是什麽?”


    一竹竿打翻一船人。曆史上的帝王將相,全在其中。


    董民珠氣的手指發顫,戟指暮光子爵:“你就隻這麽看待華夏曆史嗎?”


    “有人看得更清楚,他看到史書的字裏行間,滿篇就隻有‘吃人’二字!”


    董源一直沉默,此時才道:“我聽說你的小石城是自己花錢修建的。你又打算如何治理?”


    “大家商量啊!這才是我想把您二位留下的唯一目的!你們可以幫助這裏的原住民知道自己想要什麽,該如何得到。我目前唯一的目的,就是想讓他們有這個能力。”


    “你不怕他們造反?”


    “如果他們能比別人生活的更好、同時明白不能用武力去欺負別人的道理,誰會造反?我這樣做法,至少可以杜絕官逼民反的可能。”


    “要是有人想要你位置呢?”


    “他能拿得走,說明我不配當這個城主。”


    遇上這樣的‘奇葩’,董民珠也不知該說什麽:“你倒是大氣!”


    “有人曾說這樣八個字兒,在下以為,他可能是一位聖人。”


    麵對‘聖人’的消息,董民珠也變身‘好奇小貓’:“他說什麽?”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董民珠倒吸一口涼氣:“此為蠻荒之聖。你在何處見到此人?”


    達爾文啊,我可沒見過,隻聽過!不過就憑這八個字兒,達爾文封聖的可能性極大。


    《聖途》之中,玩家對於有哪些曆史人物被封為‘聖人’,是有很多猜測和定論的。官方給出的確定答案,包括孔子、老子、基督、釋迦牟尼、默罕默德。但是官方同時告知玩家,出於對這些人的尊重,任何宗教界的聖人、主神,都不會出現在遊戲中。如特蕾莎嬤嬤、唐玄奘、恩蓋等少數得到公認,同時影響力有限的宗教人士算是例外,係統對於任何有爭議的宗教人士持敬而遠之的態度。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聖途職跡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酒吧銅橙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酒吧銅橙並收藏聖途職跡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