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的求知欲可以讓我們更進一步了解心理疾病的本質,也會更增加幾分治療的希望。
也許文錫你覺得研究者和被研究者無法成為朋友,但我確實是將你當成一位老朋友來看待的。”
麥教授熱情地這樣說著,蒲淩則微笑著道:“我最近倒是覺得,有些關係終究無法共存,朋友關係往往是不能接受第三視角的觀察和分析的。
可對於我們來說,觀察和分析已經是一種本能的習慣,即便是在家庭之中也難以做到徹底的分割。”
麥教授問:“蒲醫生這樣感慨,可見是成家之後在家庭關係上有些問題了。”
蒲淩聳肩道:“不是每個伴侶都樂於接受心理分析和輔導的。
您的伴侶數年來足夠崇拜您,依賴您,所以您大概不太能感覺到這方麵的苦惱吧。”
邵文錫這時才開口說:“過度崇拜和一味服從,是迎合型人格障礙的表現,往往需要通過引導,使其正視自我的存在價值。
建立良好的互動關係。以麥教授的能力,這種引導應該早就有成效了,我猜的不錯吧?”
麥教授對視著他說:“我隻能說,我和我的妻子處在一種彼此都能接受的平衡裏。”
“能維持一定程度的平衡是一件好事。”
邵文錫似笑非笑地說:“隻不過,精心設計的平衡往往是脆弱的,是需要小心維護的,就像是紙牌搭建的房屋那樣。”
蒲淩撐著下頜問:“文錫這些話聽起來也像是有感而發。
對了,許久不見,還不知道你在市局的顧問工作進行的如何?從我的聽聞裏,應該像是一切順利的吧。”
“more or less.(差不多吧)”邵文錫難得主動解釋道,“幫助分析案情時接觸到的各類心理問題,可以讓我在一定程度上移情緩解自己的心理強迫。
我似乎更善於把握自己的能力了。”
“也就是說,你現在更容易進行觀察分析,甚至是影響被分析者的言行了,這是一種‘成為’,有緩解和疏散的作用。
但是,‘成為他人’之後,你是怎麽‘迴歸自身’的呢?”
邵文錫唱和道:“這裏麵有麥教授的一部分功勞呢,這也是我聽說蒲醫生請您喝茶之後,想要過來湊熱鬧的原因。”
麥教授問:“我也幫助了你嗎?”
“當然,我當初推薦梁森接受您的治療,就是因為仔細了解了您說過的“準星理論”。
我的方法以轉移和迴避為主,但很顯然適用範圍有限,因為通常來說,偏執障礙是無法做出主動迴避的。
但是您卻認為,比起想辦法迴避,更需要做的,是對這種偏執強迫創建一個行為的基準點。
如果超過這個準星,則屬於危險人群,需要通過治療手段降低危害程度。
我依據這種理論,也設立了一個準星點,迴歸到準星之下,就是退迴自我的過程。”
麥教授一邊認真地聽著,又在最後垂眸歎道:“也許,你的成功是因為你本就有著自我控製和警惕的能力。
可惜,梁森在我這裏的治療,是不能再有進一步的進展了。”
邵文錫真誠道:“他沒有給您製造出嚴重的危險和損失,這已經是很幸運的一件事了。
而且我想,這也是他受益於您的‘準星’治療的一種表現,也許不很完美,但這已經是他難得能坐下來,接受心理醫生的輔導後的成果了。”
麥教授也說:“真希望我可以做得更好,可惜現在他已經不會想要見我了。文錫,他有出現嗎?他走去你的身邊了嗎?”
“目前還未真正出現。”邵文錫麵不改色地問:“是不是很奇怪?他沉迷於我,主動拒絕治療之後已經過去了這麽久,他應該不顧一切的開始接近我才對。”
麥教授分析道:“他很聰明,是我見過的除你之外最聰明的一個。
他會很善於利用自己的頭腦,從思維和情緒上去侵入和改變一個人。”
“他試圖侵入且改變你嗎?麥教授。”
“他有過試圖,但他沒有成功,”麥教授冷靜地說,“這是我們當初確認過的。
你提醒了我很多他所擅長的技巧,他很難侵入我的思維進行引導。”
邵文錫觀察著他,輕聲歎道:“你說得對,他很難做到,因為我一直在提醒你,讓你保持在一種他無法接近和看穿的狀態。
如果他不能完全掌握你的人格,就很難對你的行為作出準確的預測。”
——但是。
“……但是你說他沒有成功,隻是你認為的沒有成功而已,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我沒有防備過的,另外的人也做到了。”
蒲淩一言不發,她難得能這樣近地看著邵文錫是如何一點點逼近看穿一個心理學家的內心的,此刻,她的好奇心已經超過一切。
她聽到邵文錫用一種試探又篤定的語氣,說出了“唐奕”這個名字。然後在麥教授的微表情裏自顧自地確認道:“果然是她。”
蒲淩問:“梁森的母親雖然不喜歡你,但當初她不是也同意了讓兒子去接受治療的嗎?”
“是,她是同意了。”
“她自己也是個心理學者,難道配合自己的兒子做了什麽嗎?這也太……讓人難以接受了。”
“未必是配合,唐奕並不是一個擅長配合的人,她是一個擅長支配的人。”
“……即便如此,那也事關她孩子的未來啊。”
邵文錫說:“這也是讓我有些意外的事情。母愛通常來說,難道不是應該希望自己的孩子過得更好嗎?”
又轉迴頭道,“麥教授,你的腦筋不用轉的太快,我可以解釋給你我是怎麽看出來的,你的私人生活我並不關心,但你的專業水平我一直是很信得過的。
足夠的專業能力也就意味著,如果你是真的控製不了梁森,你應該按照職業做法,主動為他提供你認識的,足可以取代你的心理醫生。
又或者你認為他的狀態已經超過了危險值,那也應該尋求一些對應的幫助。
但是你似乎沒有這兩種行為,這是我通過市局內部的一些手段,根據你的人際關係確認過的事實。
“這些,再加上梁森對我表達了質疑,以及他對你的人格似乎有了某種更詳細的了解和鄙夷。
所以,你很可能是在和他的治療中分了心,讓他在你沒有察覺時悄然滲透了你。
“可你為什麽會分心呢?你是個專業人士,知道要如何將個人生活放在治療時間之外,想要造成你的分心,最可能的就是一個和治療對象有關的人影響了你。
而我是不可能影響你的,那麽唯一有可能的人,就是他的母親了。”
麥教授說:“……文錫,你這是要做什麽?梁森的事情我也很遺憾,我對你也感到了愧疚,所以我這段時間都不願意麵對你。
但是你從一開始就知道他的危險,一開始就說過即便治療進展不佳也是正常的,而你現在,你是在質疑我,責備我嗎?”
邵文錫道:“沒有用的,麥教授,我的二軸障礙除了偏執傾向,也十分趨近於反社會人格。
如果我有戒備,那麽我對大部分試圖引導我產生愧疚或同情的言行最多隻停留在理解的層麵,無法做到真正的共情。
與其試圖調動我的情緒,你不如直接些告訴我唐奕悄悄和你商量過什麽,我一旦得到了我想要的東西,自然就不會對麥教授你產生興趣了。”
麥教授默了默,靠坐在椅子上感慨道:“sociopath(反社會者),關於這類型的人很奇妙的一點在於,隻要他們不對社會造成危害,往往並不顯得格格不入,甚至可能優秀於平庸者。
危險,卻又具有足夠的吸引力。文錫,你有注意過嗎?除了梁森,你還會無限地吸引其他危險的人到你身邊的。”
邵文錫麵無表情道:“我很早之前就注意到了,精神異常的吸引體質雖然目前還沒有明確定論。
但從認知心理學的角度來說,我們的認識會在潛意識裏區分同類和他類,也就會通俗所講的人以群分。
傾向於與更容易溝通交流的人產生關聯,就像是現在,我們可以很輕鬆地理解彼此的言辭一樣。”
麥教授搖了搖頭說:“不,在思想層麵上,你的維度要高於我。
你可以很輕鬆地理解我,但反過來,我並沒有足夠的能力來理解你。
我現在已經清楚這一點了。”
說到這裏,麥教授又看向了蒲淩,微笑著道:“蒲醫生,你也應該小心一些,你和我一樣,是無法徹底理解他的。”
蒲淩也微笑著道:“謝謝關心。我想,麥教授能說出這樣的話,大概是做好了說出實情的準備了,畢竟這樣才是遠離危險的最優途徑。”
麥教授深吸口氣道:“我所知道的,未必是你們需要的實情,但我確實不希望邵教授對我再產生過多的興趣了。
如果我將我知道的告訴你,文錫,你真的不會再對我多加關注嗎?”
邵文錫坦誠道;“我隻想要知道梁森治療期間的真相,除此之外的事情,我沒有一點兒興趣。”
也許文錫你覺得研究者和被研究者無法成為朋友,但我確實是將你當成一位老朋友來看待的。”
麥教授熱情地這樣說著,蒲淩則微笑著道:“我最近倒是覺得,有些關係終究無法共存,朋友關係往往是不能接受第三視角的觀察和分析的。
可對於我們來說,觀察和分析已經是一種本能的習慣,即便是在家庭之中也難以做到徹底的分割。”
麥教授問:“蒲醫生這樣感慨,可見是成家之後在家庭關係上有些問題了。”
蒲淩聳肩道:“不是每個伴侶都樂於接受心理分析和輔導的。
您的伴侶數年來足夠崇拜您,依賴您,所以您大概不太能感覺到這方麵的苦惱吧。”
邵文錫這時才開口說:“過度崇拜和一味服從,是迎合型人格障礙的表現,往往需要通過引導,使其正視自我的存在價值。
建立良好的互動關係。以麥教授的能力,這種引導應該早就有成效了,我猜的不錯吧?”
麥教授對視著他說:“我隻能說,我和我的妻子處在一種彼此都能接受的平衡裏。”
“能維持一定程度的平衡是一件好事。”
邵文錫似笑非笑地說:“隻不過,精心設計的平衡往往是脆弱的,是需要小心維護的,就像是紙牌搭建的房屋那樣。”
蒲淩撐著下頜問:“文錫這些話聽起來也像是有感而發。
對了,許久不見,還不知道你在市局的顧問工作進行的如何?從我的聽聞裏,應該像是一切順利的吧。”
“more or less.(差不多吧)”邵文錫難得主動解釋道,“幫助分析案情時接觸到的各類心理問題,可以讓我在一定程度上移情緩解自己的心理強迫。
我似乎更善於把握自己的能力了。”
“也就是說,你現在更容易進行觀察分析,甚至是影響被分析者的言行了,這是一種‘成為’,有緩解和疏散的作用。
但是,‘成為他人’之後,你是怎麽‘迴歸自身’的呢?”
邵文錫唱和道:“這裏麵有麥教授的一部分功勞呢,這也是我聽說蒲醫生請您喝茶之後,想要過來湊熱鬧的原因。”
麥教授問:“我也幫助了你嗎?”
“當然,我當初推薦梁森接受您的治療,就是因為仔細了解了您說過的“準星理論”。
我的方法以轉移和迴避為主,但很顯然適用範圍有限,因為通常來說,偏執障礙是無法做出主動迴避的。
但是您卻認為,比起想辦法迴避,更需要做的,是對這種偏執強迫創建一個行為的基準點。
如果超過這個準星,則屬於危險人群,需要通過治療手段降低危害程度。
我依據這種理論,也設立了一個準星點,迴歸到準星之下,就是退迴自我的過程。”
麥教授一邊認真地聽著,又在最後垂眸歎道:“也許,你的成功是因為你本就有著自我控製和警惕的能力。
可惜,梁森在我這裏的治療,是不能再有進一步的進展了。”
邵文錫真誠道:“他沒有給您製造出嚴重的危險和損失,這已經是很幸運的一件事了。
而且我想,這也是他受益於您的‘準星’治療的一種表現,也許不很完美,但這已經是他難得能坐下來,接受心理醫生的輔導後的成果了。”
麥教授也說:“真希望我可以做得更好,可惜現在他已經不會想要見我了。文錫,他有出現嗎?他走去你的身邊了嗎?”
“目前還未真正出現。”邵文錫麵不改色地問:“是不是很奇怪?他沉迷於我,主動拒絕治療之後已經過去了這麽久,他應該不顧一切的開始接近我才對。”
麥教授分析道:“他很聰明,是我見過的除你之外最聰明的一個。
他會很善於利用自己的頭腦,從思維和情緒上去侵入和改變一個人。”
“他試圖侵入且改變你嗎?麥教授。”
“他有過試圖,但他沒有成功,”麥教授冷靜地說,“這是我們當初確認過的。
你提醒了我很多他所擅長的技巧,他很難侵入我的思維進行引導。”
邵文錫觀察著他,輕聲歎道:“你說得對,他很難做到,因為我一直在提醒你,讓你保持在一種他無法接近和看穿的狀態。
如果他不能完全掌握你的人格,就很難對你的行為作出準確的預測。”
——但是。
“……但是你說他沒有成功,隻是你認為的沒有成功而已,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我沒有防備過的,另外的人也做到了。”
蒲淩一言不發,她難得能這樣近地看著邵文錫是如何一點點逼近看穿一個心理學家的內心的,此刻,她的好奇心已經超過一切。
她聽到邵文錫用一種試探又篤定的語氣,說出了“唐奕”這個名字。然後在麥教授的微表情裏自顧自地確認道:“果然是她。”
蒲淩問:“梁森的母親雖然不喜歡你,但當初她不是也同意了讓兒子去接受治療的嗎?”
“是,她是同意了。”
“她自己也是個心理學者,難道配合自己的兒子做了什麽嗎?這也太……讓人難以接受了。”
“未必是配合,唐奕並不是一個擅長配合的人,她是一個擅長支配的人。”
“……即便如此,那也事關她孩子的未來啊。”
邵文錫說:“這也是讓我有些意外的事情。母愛通常來說,難道不是應該希望自己的孩子過得更好嗎?”
又轉迴頭道,“麥教授,你的腦筋不用轉的太快,我可以解釋給你我是怎麽看出來的,你的私人生活我並不關心,但你的專業水平我一直是很信得過的。
足夠的專業能力也就意味著,如果你是真的控製不了梁森,你應該按照職業做法,主動為他提供你認識的,足可以取代你的心理醫生。
又或者你認為他的狀態已經超過了危險值,那也應該尋求一些對應的幫助。
但是你似乎沒有這兩種行為,這是我通過市局內部的一些手段,根據你的人際關係確認過的事實。
“這些,再加上梁森對我表達了質疑,以及他對你的人格似乎有了某種更詳細的了解和鄙夷。
所以,你很可能是在和他的治療中分了心,讓他在你沒有察覺時悄然滲透了你。
“可你為什麽會分心呢?你是個專業人士,知道要如何將個人生活放在治療時間之外,想要造成你的分心,最可能的就是一個和治療對象有關的人影響了你。
而我是不可能影響你的,那麽唯一有可能的人,就是他的母親了。”
麥教授說:“……文錫,你這是要做什麽?梁森的事情我也很遺憾,我對你也感到了愧疚,所以我這段時間都不願意麵對你。
但是你從一開始就知道他的危險,一開始就說過即便治療進展不佳也是正常的,而你現在,你是在質疑我,責備我嗎?”
邵文錫道:“沒有用的,麥教授,我的二軸障礙除了偏執傾向,也十分趨近於反社會人格。
如果我有戒備,那麽我對大部分試圖引導我產生愧疚或同情的言行最多隻停留在理解的層麵,無法做到真正的共情。
與其試圖調動我的情緒,你不如直接些告訴我唐奕悄悄和你商量過什麽,我一旦得到了我想要的東西,自然就不會對麥教授你產生興趣了。”
麥教授默了默,靠坐在椅子上感慨道:“sociopath(反社會者),關於這類型的人很奇妙的一點在於,隻要他們不對社會造成危害,往往並不顯得格格不入,甚至可能優秀於平庸者。
危險,卻又具有足夠的吸引力。文錫,你有注意過嗎?除了梁森,你還會無限地吸引其他危險的人到你身邊的。”
邵文錫麵無表情道:“我很早之前就注意到了,精神異常的吸引體質雖然目前還沒有明確定論。
但從認知心理學的角度來說,我們的認識會在潛意識裏區分同類和他類,也就會通俗所講的人以群分。
傾向於與更容易溝通交流的人產生關聯,就像是現在,我們可以很輕鬆地理解彼此的言辭一樣。”
麥教授搖了搖頭說:“不,在思想層麵上,你的維度要高於我。
你可以很輕鬆地理解我,但反過來,我並沒有足夠的能力來理解你。
我現在已經清楚這一點了。”
說到這裏,麥教授又看向了蒲淩,微笑著道:“蒲醫生,你也應該小心一些,你和我一樣,是無法徹底理解他的。”
蒲淩也微笑著道:“謝謝關心。我想,麥教授能說出這樣的話,大概是做好了說出實情的準備了,畢竟這樣才是遠離危險的最優途徑。”
麥教授深吸口氣道:“我所知道的,未必是你們需要的實情,但我確實不希望邵教授對我再產生過多的興趣了。
如果我將我知道的告訴你,文錫,你真的不會再對我多加關注嗎?”
邵文錫坦誠道;“我隻想要知道梁森治療期間的真相,除此之外的事情,我沒有一點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