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至此結束


    這算是筆者第二部作品,有關寫唐末題材的想法,其實早在年初就有了。


    一方麵是讀者的建議,另一方麵亦是自己感興趣


    從唐末到五代十國這段曆史,在華夏曆史上,是較為特殊的。


    因為以五代十國為界,幾乎可以把整個秦以後的大統一王朝史,分為兩段。(當然,以安史之亂為界,亦是恰當的)


    過去讀史時,不免有這樣的疑惑


    作為後人,我們常以重文輕武,守內虛外,而批評於兩宋統治者。而事實上,兩宋的主要問題,也的確出在了這些方麵。


    兵不能戰,將不敢戰,以文禦武,皇帝隻能用繁雜的官製,和龐大的財政開支來維持統治慣性。


    既然如此,今人能看到,古人就不知道嗎?


    我不相信範仲淹、王安石會比我笨


    這種疑惑,一直持續至我翻閱到錢穆先生的《中國曆代政治得失》


    其間,錢穆先生這樣打破我對曆史的固有印象道


    “宋是最貧最弱的一環”


    因為


    “宋代是有政治,而無製度”


    為什麽這麽說?


    因為終北宋一朝,實際上都是在解決五代十國的遺留問題,宋代事實上是五代政治的延續與改良。


    自安史之亂,到五代十國,兩百多年的亂世,其對於整個民族的文化、政治、經濟形態的大破大立,隻有兩晉南北朝可以相提並論。


    如漢代戍卒、唐代府兵那樣的義務征兵體係土崩瓦解,取而代之的,是完全依托於經濟利益的募兵集團。


    這些人,在五代,便是衙兵藩鎮,在宋代,便是西軍兵痞


    所謂重文輕武,首先也得武人能讓人瞧得起才是,淫人妻女,搶掠屠城,事實上,民間百姓,對於這些職業軍士的厭惡,早在五代,科舉尚未成風之時,就已然根深蒂固,“賊配軍”可不是宋朝才有的詞匯。


    而再深究下去,經濟及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這樣的變化又是怎樣造成的呢?


    漢唐,貴族世家,大地主階級完全壟斷式的莊園經濟解體,不再會有一家一戶,動輒部曲數千的事情出現。


    取而代之的,是中下層地主,廣泛的登上了曆史舞台,在這個動蕩過程中,失去土地的流民,隻能自己抱團,用手中暴力武器,依附於割據政權,成為了有獨立意誌的武裝集團——牙兵


    不解決土地問題,不解決流民問題,軍隊就永遠都是兵痞收容所,要麽變成晚唐五代那樣的驕橫武夫,要麽變成宋代混吃等死的賊配軍。


    當然,殘唐五代的問題還不止於此,文化上,漢代以來的儒家體係,自南北朝後就已經搖搖欲墜,經過兩百年亂世,“天子兵強馬壯者為之”,更是被砸碎一地,如何重建意識形態?這個工作,直到南宋才算完成。


    經濟上,為了滿足暴力集團胃口,不讓他們反過來威脅政權和社會穩定,隻能一味在財政上讓步,最後演變為“冗兵冗費”。這個問題,直到明初才算勉強解決。


    筆者向來堅信,讀書必當有所得,作為創作者,我在寫作的過程中,同樣所得匪淺。


    之前為了寫第一部,關於南明的作品,查閱了大量資料,尤其是顧誠先生和錢海嶽先生的兩部《南明史》,寫完之後,隻覺得自己對從萬曆到雍正,明末至清初,無數人物皆有了解。


    一時間,甚至不知自己到底是寫書的,還是讀書的。


    同樣的,為了本作,筆者也從年初開始翻閱《舊唐書》、《舊五代史》和《資治通鑒》,更加覺得五代人物吸引力所在。


    五代十國,以劇烈、戲劇性而言,其實絲毫不輸於漢末至南北朝這一段轟轟烈烈的大變局。


    但遺憾的是,縱使民間素來也有不少藝術形象的塑造,可卻向來缺乏具體的文藝作品。


    其實殘唐五代中,許多人物都頗具英雄色彩


    不隻是此前筆者已經有所著墨的李克用


    如朱溫,在宋代以來的曆史中,一直以反麵形象出現。


    但當我讀到《舊五代史》中,並非朱溫傳記,而是最後末尾一篇,講述農桑雜務的《食貨誌》中,卻看到令人感慨萬千的一段


    “梁祖之開國也,屬黃巢大亂之後。以夷門一鎮,外嚴烽堠,內辟汙萊,厲以耕桑,薄以租賦,士雖苦戰,民則樂輸,二紀之間,俄成霸業。”


    “及末帝與莊宗對壘於河上,河南之民,雖困於輦運,亦未至流亡,其義無他,蓋賦斂輕而田園可戀故也。”


    “及莊宗平定梁室,任吏人孔謙為租庸使,峻法以剝下,厚斂以奉上,民產雖竭,軍食尚虧。加之以兵革,因之以饑饉,不三四年,以致顛隕,其義無他,蓋賦役重而寰區失望故也。”


    都說朱溫篡逆、荒淫、殘虐無度,可誰又知道,後梁,幾乎是整個五代之間,老百姓過的最好的一段!


    這也就是筆者,本作的第二個落筆動機


    如果說上本作品,是和讀者一起,暢想一個可能的,寄托於美好政治理想的故事。


    那本作,便是想與諸位探討另一個問題


    作為唯物主義者,縱觀青史,於浩浩難擋的曆史洪流當中,於難以打破的自身局限性當中


    怎麽做,怎樣的人,算是英雄?


    上一本書的主角,更多的,像是一個承載著崇高政治理想的“聖徒”。


    而這一次,筆者更願意和大家討論,如何塑造一個時代英雄,既有局限,也足以讓人從中看見若幹曆史影子的英雄人物。


    同時透過其視角,與那些原本就在浩浩長河上的豪傑們,碰撞出何等絢爛火花。


    一方之主者,如李克用、朱溫、李嗣源、劉仁恭、楊行密、錢繆、王建......


    武者如周德威、王彥章、符存審、李存孝、郭崇韜、張歸霸等


    文者如敬翔、張全義、嚴可求、李振、李愚、張文蔚、馮道等


    就連宦官、巾幗,也各有崢嶸顯露者


    再往外,阿拉伯大食,東羅馬帝國,同樣處在自身曆史的關鍵階段,這樣的舞台,又豈能是主角一人的獨舞呢?


    或有英雄之氣,而少英雄之能;或有英雄之能,而少英雄之氣,或者兩者兼有,或者兩者皆無......


    說實話,這其中許多人物,筆者也是邊寫,邊了解,寫書這件事,對於我而言,更多還是自己有所得,隻是既然得寶,豈能不示於人?


    無論如何,這一卷結束後,李業已經成為了曆史舞台上的主角之一


    接下來,才是真正開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太宗之後,再造大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理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理振並收藏太宗之後,再造大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