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觀,指一種將敵人屍首堆積成山,以示炫耀戰功的行為。


    這種殘忍的習俗,已經不知是從何時開始,無論中外,俱皆有之。


    春秋時,晉楚爭霸,就已經有上萬屍首堆積京觀的記載。


    李業讓張歸霸率眾,將此前被全殲的兩千蕃軍,全部在河畔斬首,就隔著對岸不過數十丈的地方,堆積起來。


    兩千顆猙獰頭顱,已經逐漸凝固的鮮血,顯出黑紅色,屍臭味飄散開來,一點一點的平地起山丘,這個場麵足以衝擊任何人的心髒。


    直到數丈之高,遠遠望去,宛若一座被屍山血海鑄就的山丘


    毫無疑問,李業的目的相當明顯


    就是要以此激怒蕃軍


    當年隋煬帝時,三征高句麗,由於其本人的謎之操作,令隋軍傷亡慘重,高句麗軍就喜歡將隋軍士卒屍首堆成京觀,用作侮辱。


    而且,李業還令唐軍把蕃軍士卒衣甲全部拔下,用來武裝,後麵來援的民夫丁壯,這一切都是當著河對岸蕃軍的麵進行的,更是羞辱至極。


    果不其然,河對岸的蕃軍顯然也非沒有血性的軍隊


    見此狀況,哪裏會忍得下去呢?險些沒有被氣炸!


    而張歸霸卻是提議,先留著吐蕃人修了大半的浮橋


    然後就把六百強弩布置在橋後,等著蕃軍來犯


    顯然,這種情況下,蕃軍想要大舉渡河,不太可能,小股來犯,卻又是純純送死。


    一個多時辰間,先後三波兩三百人的精銳甲士,企圖渡河搶奪首級,均損失慘重,反而留下了上百具屍首。


    洮水,在二百年前,就是吐蕃勢力和大唐的分界線。


    隻是這麽多年過去,隨著唐廷的衰弱,大家早已遺忘


    而現在,這條天然的自然分界線,似乎又變得如此顯眼


    赤德獲聞情況,大怒,嚴懲了桑旦麾下,因為沒有渡河,而僥幸存活的將領。


    其中幾人甚至被斬了頭顱,梟首懸於營門


    此時,他已經明白過來


    麵對眼前河對岸的強敵,除了正麵靠實力猛攻過去,別無他法。


    下定決心之後,赤德也不再投機取巧,而是帶著全軍開拔,轉移至狄道縣對岸的洮水上遊,窄處,然後就開始仗著人數眾多,直接準備填平河水,大步渡河!


    所謂一力降十會,正是如此


    無論如何,蕃軍兵力遠勝於李業


    就算他輕易不願本部精銳傷亡,幹脆就讓本部精銳壓陣,逼著麾下其餘河隴雜蕃丁壯,扛著林木、沙土填河搭橋。


    唐軍這下子,壓力才頓時陡升


    此前初戰的慘痛失敗,也的確徹底激怒了蕃軍上下將領,尤其是赤德本人。


    在刀槍的逼壓之下,數千雜蕃丁壯,都撲向河畔。


    吐蕃本來就是奴隸製政權,軍隊當中,也誒有大量奴隸,正是幹這活的好人選,死了也不必在乎。


    故而,任憑唐軍這邊,再怎麽放箭,也無濟於事。


    李業和唐軍上下知道,真正的決戰,要開始了。


    不過,哪怕知道蕃軍過河,依然難以阻止,但能拖延一天,就多一分勝算。


    唐軍各種手段齊用


    在上遊建造小舟放火,用強弩和簡易製造的器械射擊,率精銳甲士突襲。


    也給對方帶來了極大傷亡


    但蕃軍渡河時機,依舊在一點點成熟


    與此同時,李業並未得閑,而隻是在做一件事


    就是臨陣磨槍,將剛剛征發而來,靈州、會州、蘭州三地,四千五百餘青壯,裝備器械,集訓。


    李業不需要他們做太多,隻需要能穩住基本的隊列,躲在效節軍身後,於恰當的時機,跟著主力衝出去。


    而這個使命,主要由楊師厚負責。


    李業的兩個義兄弟,符楊二人,各有特色


    符存審長於戰場臨機決斷,指揮陷陣


    而楊師厚,更多的,則是跟隨李業學到的,如何整頓軍紀,訓練士卒。


    為此,李業專門將隨行軍政學堂的三百多名學員,撥給了楊師厚


    他們有兩個任務,在集訓之後,臨時安插充當這些丁壯的基層軍官。


    此時,就展現出手中握著一支預備軍官團的優勢了。


    四千多青壯,以軍政學堂學員任基層主官,隊正、副將之類,再從其他部調了二百士卒,混合青壯中以成績選拔二百人,為火長。


    一下子,一個像模像樣的指揮架構便搭建完畢


    其實這個思路,和兩漢時期的宿衛禁軍比較類似,少量職業軍士搭配輪番服役的丁壯戍卒,戰時混編,平時解散。


    另一邊,符存審指揮秦彥、張歸霸等部,在浮橋處堵了赤德十餘日,讓其人惱火得緊,直接親自帶著精銳監督工程,處死不下百人。


    卻也的確給楊師厚這邊爭取到了足夠時間


    從前幾日,三州青壯抵達,到現在,已經臨時集訓了二十多天。


    終於,中和四年六月二十五,赤德率吐蕃主力渡河


    而李業,早已選擇在狄道縣城外,列陣相候。


    之所以是城外,一則是為了能施展開,畢竟有上萬兵馬,二則嘛,此時的狄道縣淪陷已有百年,早隻剩斷壁殘垣,根本不足為屏障。


    李業心中雖然沒有十全把握,但他對此戰還是有信心的。


    按照自己前世在學校教育,和工作中養成的習慣


    每次臨戰之前,總是喜歡召集軍中副將以上,全部中層將領開會,匯集眾智,暢所欲言。


    之前討論是否迎戰一事,便是如此


    期間李弘義部副將,葛存周就提到


    其實唐軍並非沒有贏麵,甚至戰勝的機會很大


    原因在於,蕃軍看似勢大不假,但其實真正的精銳數量,並不算多。


    也就是赤德手下那些昔日吐蕃本部分裂而來的武士,能有一萬就頂天了。


    這不是妄自揣測,因為如果再多,那這些年雅隆係有必要握在蜀中西麵的山溝溝嗎?早就打進鳳翔、成都了!


    而其他的兩三萬,事實上,都是河湟一帶的嗢末、雜蕃。


    這些部落,大者兩三千,小的不過一二百,民族混雜,又沒有一個共主。


    昔日唐軍未來之前,還能勉強相安無事。


    唐軍這條“過江龍”來了後,就立馬作鳥獸散,眼睜睜看著會、蘭兩州失陷。


    直到名義上的主家,雅隆王次子赤德到了後,才勉強聚攏。


    所以,唐軍其實不需要打垮全部蕃軍


    隻需要打垮赤德的一萬精銳便可!


    此前,張歸霸一波埋伏,全殲了兩千蕃軍,看似不過小勝,但實際上呢?若真是如此,赤德也不至於如此暴跳如雷,因為那兩千人,可是實打實的本部精銳武士!


    如此算來,此時蕃軍真正主力不過八千,而效節軍,雖然在戰中也損失了兩百多步騎,但剩下的,亦有近七千,考慮到之前交鋒中,效節軍老卒,戰力還是要略勝過吐蕃武士的。


    所以雙方差距其實並不大


    關鍵就在於,如何揪住赤德的那八千家底,將之一戰而潰。


    顯然,若是一直在河畔與對方拉鋸,赤德大可以押著那些雜蕃來送死,反正人多,一點點消耗唐軍實力便是。


    故而最好的辦法,還是先放蕃軍過河


    符楊二人,都讚同了葛從周的意見


    然後,就率領剛剛集訓二十餘日的一萬兩千兵馬,停駐於距離蕃軍浮橋,不過十裏的鳥鼠同穴山下。


    這西北州縣,尤其是會、蘭兩州征發而來的丁壯,壞處是人數不多,每州不過兩三千,但好處顯而易見。


    不少人,都是自帶馬匹的


    四千五百人裏,居然就有一千二百多人,是騎著馬來的。


    雖說他們距離真正的騎兵,還有些距離,但和那些雜蕃部落相比,其實差距不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太宗之後,再造大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理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理振並收藏太宗之後,再造大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