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協在甄宓服侍之下,整衣起身,來之前賬,將顏良記錄的易京水牢囚徒名單接過,細心查看。


    忽眼前一亮,竟然發現公孫紀的名字。


    “公孫紀?”劉協忙問,“這可是那個人?”


    沮授應道:“迴稟陛下,正是那人。”


    劉協不禁歎道:“哎呀,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看來,朕當真有上天相助!——這人現在在哪兒?”


    顏良迴稟道:“啟奏陛下,便在我營中。隻是那公孫紀被公孫瓚關入水牢,兩年有餘,形銷骨立,孱弱不堪,怕是命不久矣。”


    “著醫士救治,細心照料,千萬不能讓他死。”劉協道,“眼下意識還清醒麽?”


    “尚知人事。”顏良道。


    “好。”劉協道,“方便之時,將其帶來相見,我有話詢問。”


    顏良領命而去。


    方在此時,史阿、張合攙扶著趙雲、公孫續進入大帳。


    劉協看到趙雲到來,心中一塊巨石落地。


    趙雲掙紮起來,便想稟報詳情。


    劉協握住趙雲之手,道:“子龍一夜辛苦,不必細說。”又吩咐史阿、張合道,“快去扶子龍、公孫公子下去,更衣用膳,好好歇息,待得體力恢複,再來稟報。”


    史阿、張合領命。


    趙雲、公孫續謝過,在眾人攙扶之下,離開大帳。


    不消半個時辰,顏良著人將公孫紀攙扶而來,令其平躺在一條葛布之上。


    劉協細瞧這公孫紀,雙頰無肉,兩眼深陷,喉頭滑動,身如麻杆,當真瘦得如一條狗。


    劉協走上前去,問道:“你就是公孫紀?”


    那公孫紀喉頭滑動,從嗓子眼兒裏擠出兩個字,道:“然也。”


    “你能給朕講一講,你為什麽要出賣劉虞,而投靠公孫瓚嗎?”劉協徑直問道。


    那公孫紀聽到此話,頓時唿吸急促,渾身顫抖起來,顯是受了刺激,十分激動。


    這讓劉協嚇了一跳,生怕這家夥一口氣上不來,就此一命嗚唿,豈不是白費功夫了麽?


    劉協連忙安撫道:“公孫紀,休要激動,慢慢道來,朕聽著呢。一切都有朕為你做主。”


    那公孫紀這才慢慢平靜下來,用嘶啞的聲音,講述道:“臣啟陛下,並非公孫紀賣主求榮,而是那劉伯安為……為降服公孫伯珪,竟要調動十萬大軍相攻。劉伯安宅心仁厚,不善用兵;公孫伯珪雖則將士在外,然若要火拚,定能與劉伯安抗衡。如此以來,大戰膠著,將士喪命,百姓遭殃,吾不忍見也。為避免生靈塗炭,吾將消息告知公孫伯珪,不過是想讓公孫伯珪逃走,以免兩軍對壘也。不想……劉伯安得知,提前出兵,雙方一戰,終究未能避免……”


    劉協靜靜聽著,見他大口喘氣,道:“公孫紀,你慢慢說,不要著急。我再來問你,那劉伯安和公孫伯珪之間,有何仇怨?為何劉伯安要下定決心,以十萬大軍相攻伐?”


    公孫紀道:“陛下,此事說來話長。起先,公孫伯珪奉命征討烏桓,受劉伯安節度。公孫伯珪隻注重自己強大,放任部曲侵擾百姓。而劉伯安注重仁政,關愛百姓,遂與公孫伯珪之間,漸生嫌隙。


    “陛下被董賊挾持,曾派劉伯安之子劉和,潛出武關,意欲傳旨劉伯安,帶兵救駕。劉和途徑南陽,為袁公路扣留。那袁公路別有用心,另遣使者,聯絡劉伯安,約定一起派兵,西進救駕。公孫伯珪看出袁公路耍詐,堅決製止劉伯安派兵,而劉伯安執意不聽,公孫伯珪便暗中派人,勸袁公路扣留劉和,吞並劉伯安所派部曲。劉伯安得知此事後,大怒,遂與公孫伯珪仇怨愈深。


    “不久之後,劉和伺機逃脫北上,結果又為袁本初扣留。當其時,公孫伯珪已多次為袁本初擊敗,然仍舊不斷起兵進攻。劉伯安怕袁本初一怒之下,傷及其子,又嫌公孫伯珪窮兵黷武,怕他吞並袁本初後不好控製,遂不許公孫伯珪繼續出兵,並削弱其權限。公孫伯珪大怒,屢次違反命令,四處侵犯百姓。劉伯安賞賜給鮮卑、烏丸之物,也多次為公孫伯珪搶奪。劉伯安不能製止,遂上書朝廷,極言公孫伯珪劫掠百姓之罪行,公孫伯珪亦上表告發劉伯安辦事不利,二人相互指責,朝廷亦無暇處置。公孫伯珪別修城池,以防劉伯安。劉伯安幾次邀請公孫伯珪,伯珪皆稱病不去,如此,二人勢同水火,劉伯安遂密謀征討之。”


    劉協又問,劉虞和公孫瓚大戰的經過。


    雖說他從史書等資料之中,已然知道個大概,但為了證實是否與實際相符,還是問了這個問題。


    公孫紀一翻講述,大抵和史書記載一致,總而言之,因為劉虞仁善,不想燒毀百姓房屋,毀掉城池,方才被公孫瓚抓住戰機,順風放火,殺敗劉虞,並在居庸縣,將劉虞妻子兒女捉住。


    還有最為關鍵的兩個問題,那就是劉虞是如何被殺的?公孫紀向公孫瓚傳遞消息,在公孫瓚處,算是立下大功,如何又被下獄,囚於水牢,竟致兩年之久。


    “哎,我公孫紀一生,單憑良心做事做人,不想竟致於此。若非陛下派人相救,致死難以脫困也。”公孫紀悲歎道。


    劉協安慰道:“公孫先生已然脫困,不必悲歎,將你的遭遇慢慢道來,朕定然替你做主。”


    公孫紀遂講述道:“公孫伯珪反敗為勝,在居庸縣捉住劉伯安一家,便想將其殺之。是吾不忍見劉幽州因此喪命,諫言公孫伯珪,劉伯安乃朝廷命官,且在鮮卑、烏丸族中,威望極高。若是隨意斬殺,恐失人望,大軍四起,對其不利。公孫伯珪聽從吾言,不但未將劉伯安一家斬殺,反而假意委以州事。”


    “原來如此。”劉協不解,“既然公孫瓚聽從了先生之言,又為何將先生下獄呢?”


    公孫紀概歎一聲,言道:“哎,也是天意吧。便在此時,朝廷派遣使者段訓,前來幽州加封劉伯安封邑,令其掌管北方六州事務。公孫伯珪借機迫使天使請旨,拜其為前將軍,封易侯,假節督幽、並、青、冀四州。公孫伯珪還誣陷劉伯安,說其之前曾與袁本初合謀,要當皇帝,脅迫天使段訓,將劉伯安斬首示眾,首級帶迴朝廷複命。其間,我一再反對。公孫伯珪盛怒之下,將我打入水牢。若非陛下派人相救,微臣到死不得翻身矣……”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絕品皇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五度Yes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五度Yes並收藏三國之絕品皇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