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過了幾日,皇宮突然有人來請我進宮,說是皇上有事要與我說,其實我已經收到消息,應該是與漢王朱高煦想要再次謀反有關係。
我來到皇宮以後直接去了尚書房,看見朱瞻基與“三楊”還有於謙和西廠督主陳撫正在談事情,見我到來,先是給我恭敬的行了禮,然後朱高煦對我說道:“華陽王,據西廠的探子來報,我二叔聯合山東指揮使靳榮,掠奪周邊郡縣所有馬匹,起兵造反了!”
“我也聽說了,錦衣衛這邊也向我報信了!你打算怎麽辦?”
“我本來不想用兵,還派人送了一封書信,沒想到送信之人被二叔斥責了一頓,居然還迴了一封痛斥我的信,是可忍孰不可忍,華陽王,現在大明,二叔也就對你還有所忌憚,我決定禦駕親征,希望你能陪同。”
“既然你已經開口了,我自然不會拒絕,他在什麽地方?”
“他人現在在樂安。”
我點了點頭,朱瞻基轉身又問眾人:“你們覺得應該怎麽應付漢王?”
楊士奇說道:“漢王在南京多年,起事後必將直奔南京,然後利用長江天險對抗,臣認為,朝廷應該盡快發兵控製南京。”
於謙此時也說道:“微臣覺得漢王會利用山東和朝廷打持久戰,控製濟南城就顯得尤為重要。”
朱瞻基則笑著搖搖頭:“朕認為,漢王此時身邊的親信都是樂安州人,這些人都是生於斯長於斯,不會跟隨漢王去南京,其次,漢王參加過靖難之役,對濟南城的堅固程度很清楚,因此漢王他隻能死守安樂城。”
“皇上目光遠大,老臣佩服。”
“皇上英明。”
“點兵挑將,我們明日即可出發!”
“是。”
朱瞻基此時來到我身邊:“華陽王,希望這次你能帶領錦衣衛精英一起前往。”
“沒問題,我這就去準備。明日午時帶人在順天府外與大軍匯合。”
“多謝華陽王。”
我迴到王府交代了一下,娘子們還勸我不要去,我笑道:“既然瞻基開口了,我自然是要給他幫這個忙的,況且也不是什麽危險之事,自從朱棣去世後,瞻基將王府又擴建,現在整個順天府除了皇宮以外最大的就是王府了,所以人家需要幫忙的時候肯定要去幫忙的。”
我讓護衛隊的人去北鎮撫司對現在的五大錦衣衛指揮使讓他們將每個部門挑一百個精英明日午時在東華門門口等我。
第二日我便讓劉海開著我的房車出發,神會門的護法以及府中的精英護衛隊的人也要跟隨,我也沒有阻攔,到了城外與朱瞻基碰麵,據探子來報,朱瞻基猜的果然沒錯,朱高煦果然原地駐守,死守安樂城,朱瞻基已經派了先頭部隊去勸降,而我們則是在後方緊跟。
在我們前往安樂的途中,先頭部隊的探子來報,朱高煦不僅不投降未果,反而下了戰書,約定明晨開戰。
朱瞻基得報以後大怒,命大軍疾行。
翌日我們便到達了安樂城,將安樂城團團包圍,為了震懾叛軍,朱瞻基命神機營發射銃箭。
隻不過火銃隻是聲音大,能起到震懾作用,叛軍在城內,傷害力卻不夠。
此時我命神會門護法和錦衣衛精英,深入城內殺了很多守將,順便把勸降信又帶了進去,可是朱高煦仍然不予理會,可是卻將城內的叛軍嚇壞了,因為錦衣衛和護法基本上零傷亡就殺了他們很多人,然後安然無恙的退出城外。
城內的幾個部將甚至想合謀抓住朱高煦獻給朱瞻基。
朱高煦得知城內守將有臨陣倒戈的想法,還有我將神會門的高手都帶了過來,得悉後大驚,急忙派人到行營麵見朱瞻基與我,表示明日便出城投降。
其實護衛隊的人已經混入城內,並且觀察著朱高煦的一舉一動,所以也並不害怕他有什麽小動作。
當夜護衛隊成員用對講機來報,朱高煦取出積累的兵器,與凡密謀的交通文書,全部毀掉。
而聽說朱高煦要出城投降,他手下以王斌為首的大臣們一再阻止,都說寧可一戰而死,束手就擒則是奇恥大辱。可是朱高煦卻說:“首先安樂乃是彈丸之地,無險可據。其次,這次華陽王也跟隨朱瞻基一起前來,此人深不可測,手下精英更是無數,我父皇當年靖難之役都是靠他才取得成功,咱們這些人根本不是他的對手。”
可是旗下群臣還是極力阻止投降,朱高煦看到這一幕,不知怎麽辦,就直接迴到了漢王府。
朱瞻基問我:“華陽王,你說二叔不會被那些人打動又不投降了吧!”
“這我也不太清楚。”
第二日天微微亮,就看到朱高煦帶著家眷從小路出城前來投降。
朱瞻基將群臣彈劾奏折展示給朱高煦,看見大臣們紛紛上述請求用重刑,全部被朱瞻基駁迴了,朱高煦看到這裏跪下來對朱瞻基說:“臣罪該萬死,生殺惟陛下命。”
朱瞻基讓朱高煦給城內寫書,召諸子迴歸京師,城內叛軍看到漢王已經出城投降了,也沒有做無謂的掙紮,紛紛開城棄甲投降。
然後朱高煦和他的隨從一起被押解迴京。
迴到京師以後,朱瞻基深怕朱高煦再搞事情,直接將其貶為庶人軟禁在皇城內。
僅僅迴來隻軟禁了幾個月,錦衣衛便傳迴消息,朱瞻基將朱高煦活活烤死了,我聽完大驚:“怎麽迴事兒?”
錦衣衛迴答:“皇上帶著侍衛去看被囚禁的漢王是否有悔意,沒想到漢王卻覺得受到侮辱,滿懷恨意突然伸出一腳直接將皇上勾倒了!皇上突然暴怒,漢王還嘴上罵個不停,於是皇上命人用三百斤的銅缸蓋住漢王,可是沒想到漢王竟然將銅缸頂了起來,於是皇上命人在銅缸周圍堆起木炭點燃,可是漢王還是在不停的謾罵皇上。於是皇上讓人加大火候便離開了,等皇上氣消了以後才發現漢王已經被活活烤死了。”
我來到皇宮以後直接去了尚書房,看見朱瞻基與“三楊”還有於謙和西廠督主陳撫正在談事情,見我到來,先是給我恭敬的行了禮,然後朱高煦對我說道:“華陽王,據西廠的探子來報,我二叔聯合山東指揮使靳榮,掠奪周邊郡縣所有馬匹,起兵造反了!”
“我也聽說了,錦衣衛這邊也向我報信了!你打算怎麽辦?”
“我本來不想用兵,還派人送了一封書信,沒想到送信之人被二叔斥責了一頓,居然還迴了一封痛斥我的信,是可忍孰不可忍,華陽王,現在大明,二叔也就對你還有所忌憚,我決定禦駕親征,希望你能陪同。”
“既然你已經開口了,我自然不會拒絕,他在什麽地方?”
“他人現在在樂安。”
我點了點頭,朱瞻基轉身又問眾人:“你們覺得應該怎麽應付漢王?”
楊士奇說道:“漢王在南京多年,起事後必將直奔南京,然後利用長江天險對抗,臣認為,朝廷應該盡快發兵控製南京。”
於謙此時也說道:“微臣覺得漢王會利用山東和朝廷打持久戰,控製濟南城就顯得尤為重要。”
朱瞻基則笑著搖搖頭:“朕認為,漢王此時身邊的親信都是樂安州人,這些人都是生於斯長於斯,不會跟隨漢王去南京,其次,漢王參加過靖難之役,對濟南城的堅固程度很清楚,因此漢王他隻能死守安樂城。”
“皇上目光遠大,老臣佩服。”
“皇上英明。”
“點兵挑將,我們明日即可出發!”
“是。”
朱瞻基此時來到我身邊:“華陽王,希望這次你能帶領錦衣衛精英一起前往。”
“沒問題,我這就去準備。明日午時帶人在順天府外與大軍匯合。”
“多謝華陽王。”
我迴到王府交代了一下,娘子們還勸我不要去,我笑道:“既然瞻基開口了,我自然是要給他幫這個忙的,況且也不是什麽危險之事,自從朱棣去世後,瞻基將王府又擴建,現在整個順天府除了皇宮以外最大的就是王府了,所以人家需要幫忙的時候肯定要去幫忙的。”
我讓護衛隊的人去北鎮撫司對現在的五大錦衣衛指揮使讓他們將每個部門挑一百個精英明日午時在東華門門口等我。
第二日我便讓劉海開著我的房車出發,神會門的護法以及府中的精英護衛隊的人也要跟隨,我也沒有阻攔,到了城外與朱瞻基碰麵,據探子來報,朱瞻基猜的果然沒錯,朱高煦果然原地駐守,死守安樂城,朱瞻基已經派了先頭部隊去勸降,而我們則是在後方緊跟。
在我們前往安樂的途中,先頭部隊的探子來報,朱高煦不僅不投降未果,反而下了戰書,約定明晨開戰。
朱瞻基得報以後大怒,命大軍疾行。
翌日我們便到達了安樂城,將安樂城團團包圍,為了震懾叛軍,朱瞻基命神機營發射銃箭。
隻不過火銃隻是聲音大,能起到震懾作用,叛軍在城內,傷害力卻不夠。
此時我命神會門護法和錦衣衛精英,深入城內殺了很多守將,順便把勸降信又帶了進去,可是朱高煦仍然不予理會,可是卻將城內的叛軍嚇壞了,因為錦衣衛和護法基本上零傷亡就殺了他們很多人,然後安然無恙的退出城外。
城內的幾個部將甚至想合謀抓住朱高煦獻給朱瞻基。
朱高煦得知城內守將有臨陣倒戈的想法,還有我將神會門的高手都帶了過來,得悉後大驚,急忙派人到行營麵見朱瞻基與我,表示明日便出城投降。
其實護衛隊的人已經混入城內,並且觀察著朱高煦的一舉一動,所以也並不害怕他有什麽小動作。
當夜護衛隊成員用對講機來報,朱高煦取出積累的兵器,與凡密謀的交通文書,全部毀掉。
而聽說朱高煦要出城投降,他手下以王斌為首的大臣們一再阻止,都說寧可一戰而死,束手就擒則是奇恥大辱。可是朱高煦卻說:“首先安樂乃是彈丸之地,無險可據。其次,這次華陽王也跟隨朱瞻基一起前來,此人深不可測,手下精英更是無數,我父皇當年靖難之役都是靠他才取得成功,咱們這些人根本不是他的對手。”
可是旗下群臣還是極力阻止投降,朱高煦看到這一幕,不知怎麽辦,就直接迴到了漢王府。
朱瞻基問我:“華陽王,你說二叔不會被那些人打動又不投降了吧!”
“這我也不太清楚。”
第二日天微微亮,就看到朱高煦帶著家眷從小路出城前來投降。
朱瞻基將群臣彈劾奏折展示給朱高煦,看見大臣們紛紛上述請求用重刑,全部被朱瞻基駁迴了,朱高煦看到這裏跪下來對朱瞻基說:“臣罪該萬死,生殺惟陛下命。”
朱瞻基讓朱高煦給城內寫書,召諸子迴歸京師,城內叛軍看到漢王已經出城投降了,也沒有做無謂的掙紮,紛紛開城棄甲投降。
然後朱高煦和他的隨從一起被押解迴京。
迴到京師以後,朱瞻基深怕朱高煦再搞事情,直接將其貶為庶人軟禁在皇城內。
僅僅迴來隻軟禁了幾個月,錦衣衛便傳迴消息,朱瞻基將朱高煦活活烤死了,我聽完大驚:“怎麽迴事兒?”
錦衣衛迴答:“皇上帶著侍衛去看被囚禁的漢王是否有悔意,沒想到漢王卻覺得受到侮辱,滿懷恨意突然伸出一腳直接將皇上勾倒了!皇上突然暴怒,漢王還嘴上罵個不停,於是皇上命人用三百斤的銅缸蓋住漢王,可是沒想到漢王竟然將銅缸頂了起來,於是皇上命人在銅缸周圍堆起木炭點燃,可是漢王還是在不停的謾罵皇上。於是皇上讓人加大火候便離開了,等皇上氣消了以後才發現漢王已經被活活烤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