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們這邊廂忙著,玉熱多那頭也沒停下。她是有心消停,但奈何田管事的反應太可疑,也不知道那個白玉薔到底是有什麽病,無論是忽然發病死半路上,還是忽然發瘋把蘇令瑜弄死了,好像都不是很妙。


    這些想法都無厘頭了些,但竟有點合得上事實,也算瞎貓碰上死耗子。


    眼看劉寶傷那邊是要睡了,她琢磨著這事不行,不能就這麽完了,還真就衣服一披跑了出去。


    走到半路上她忽然覺得自己這事做得不妥當,畢竟深山老林,大晚上的誰知道有什麽?她就這麽貿貿然跑出去找人,人找不找得到兩說,萬一碰到點不好對付的,迴頭就不是她找蘇令瑜了,得是蘇令瑜來找她了。


    她就又噔噔蹬跑了迴去,先上夥房找了一把尖刀別腰帶上,想了想,又迴房把她家傳的辟邪牌帶上了,這樣無論是碰到山賊強盜飛禽走獸還是碰到妖魔鬼怪,她都有一搏之力!


    就這麽信心滿滿地上路。


    她自然是不知道白玉薔和蘇令瑜去了哪兒的,這兩人走的相當一段路都是山路,此處入冬幹寒,地麵燥硬,本就留不下什麽腳蹤,更別提是這麽黑燈瞎火的時候。玉熱多要找人,隻能是亂走亂看,而後毅然決然進山了。畢竟人在大路上,不太會出事。


    玉熱多艱辛白玉薔和蘇令瑜必然在幹什麽見不得人的事情,哪怕她們沒有危險,她作為同行的人,也非得要弄清楚她們要幹什麽不可!


    人嘛,無論有理無理,隻要懷揣這種無論如何我偏要的決心,總有碰到運氣的時候。她爬山爬到中道,忽然聽到一陣轟隆隆的雷聲,把她一驚:這大冬天的怎麽還要打雷下雨啊!那她可不能在山裏多留了。


    然而很快她就意識到,這壓根不是什麽雷聲,而是有一處山體崩塌了!


    距離她很遠,不會對她造成什麽威脅,不過這事古怪,山怎麽會莫名其妙塌了?伴隨而來的還是一陣水流聲,這季節哪裏來的山洪啊?玉熱多幾乎立刻就斷定,肯定是白玉薔和蘇令瑜搞出來的事!


    這山裏硬要說有什麽不對勁的地方,就是有那兩個不對勁的人在!


    玉熱多二話不說,不逃反進,朝著那動靜的來源拔腿就是追。


    山路看著近,其實極遠,她又不是個山裏長大的人,打小連重活都沒幹過,體力很是尋常,自然是不太可能迅速趕到那兒去。不過她運氣好的地方又來了,她不用到,人家自然會來。


    等她累個半死才到山坳裏的時候,前方湧來人聲腳步聲,玉熱多先是警惕地找了個地方躲起來,等到看清楚衝過來的人是誰,立刻興奮地跳了起來大叫一聲:“蘇令瑜!”


    蘇令瑜和白玉薔,以及她們身邊一群人,齊刷刷轉頭看向玉熱多,許是狀況比玉熱多想的還要緊急,蘇令瑜看清是她以後都沒說別的,隻喝斥道:“快跟上!”


    玉熱多縱使不明情況,也知道她們趕時間了,二話不說跟了上去,硬是擠到了蘇令瑜身邊,好奇道:“發生什麽了呀,那山怎麽塌了?你們從哪兒來的?幹嘛去了?”


    她一肚子問題亟待解答,想到哪個問哪個,一股腦倒出來的時候還有點語無倫次,連剛才爬山爬得半死不活的累勁都沒了,把個蘇令瑜問得頭大如鬥,不耐煩道:“閉嘴!先下山。”


    玉熱多撇撇嘴,不說話了,於是她的注意力很快就轉移到了白玉薔身上。白玉薔這會兒沒戴冪籬,跟蘇令瑜一樣梳的是男子發髻,玉熱多最開始都沒認出她來,這會兒看著衣服裝飾,才發現這人可能是白玉薔。


    作為一個常年蒙麵的人,臉上忽然失去遮擋,自然會讓別人非常想仔細看看她的臉。然而天太累,玉熱多硬是看不清楚,隻能瞧見一個秀氣的輪廓,等她想努力看得再仔細一點,白玉薔就轉過頭來跟她對視,道:“別看我了,看路。”


    玉熱多十分應景地就絆了一跤,還好沒倒,自己呲牙咧嘴地用站穩了跟上。


    山體崩解的動靜,很快平息下來,驚飛的鳥群也找到了重新停棲的地方,仿佛什麽都沒發生,即便真是山洪,也不會這麽快就被攔住,這更加重了玉熱多的疑惑。


    這究竟怎麽迴事,還得說迴蘇令瑜和白玉薔在山洞中的遭際。


    當時地穴裏那個男人把自己知道的事情,一五一十地都告訴了蘇令瑜和白玉薔,她們自然動身跟他去找那據說豢養了龍主的洞穴。在那之前白玉薔長了個心眼,先把她這些手下掐穴位弄醒,人多好辦事。


    那男人顯然也並不清楚許多細節,把人帶到龍主洞穴之前,看地勢,蘇令瑜猜測這就是死蟒洞穴的上方。洞口高立石碑一塊,是在山壁上鑿刻出來的,這男的大字不識一個,從來沒想過弄清楚上麵寫的是什麽東西,蘇令瑜和白玉薔燭照細看,這上頭簡直就是一部供狀,是那已死的道人所書,詳細寫了二十年來謀劃的原由。


    這碑文如果不是假話,那簡直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它也幾乎印證蘇令瑜一切猜測,開頭第一句話寫的就是,此碑文篆刻者即是洞中老道,二十年前奉皇命尋龍穴以為墓葬之用,穩固李唐宗室王氣,以斥逐外戚權貴,綿延國祚。


    所以他尋龍單純是為了這所謂的王氣,倒跟水運沒關係。蘇令瑜繼續往下看時,內容更為驚心。據說此地確實有龍,隻是他對龍有自己的一套說法,龍即巨蛇,還不是什麽蛇都可以,得是此地特有的某個品種,壽命極長,數量也極少,六十年蛻皮長大一次,蛻皮九次出鰭,再九次出金鱗,更九次出角,又九次化蛇頭為龍頭,接著是出腳爪和龍齒,最後是變蛇尾為龍尾。


    長成這樣的巨蛇,即可替龍之用,引導山川地氣,匯之成王。當年他幫李治找到的,正是這樣一條所謂的龍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不如當身自簪纓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不無此意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不無此意並收藏不如當身自簪纓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