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栓動步槍問世
璀璨華夏:挽千古意難平 作者:第二藝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朱棣捋了捋胡子道:
“這硝化甘油如果真的極為危險,且製取過程必須設法保持夠冷的話,或許隻用製取簡單的硝化棉作為發射藥就夠了。
當然這雙基無煙火藥也是要製造出來的,不過不必大規模製備,隻要掌握方法,保證有需要的時候立馬就能造出來就好。”
一旁的工部尚書宋禮附和領命,同時稟報道:
“陛下,按照上蒼傳授的火器製備諸技,可以實現連續點射的栓動步槍已經造出來了幾杆樣槍,微臣已經帶了過來,奏請陛下查驗過目。”
朱棣和一眾大臣們臉上一喜。
“雷酸汞才研製出來多久,這就造出來了?比朕預料的可要快多了。
看天幕時便覺那槍械構造實在複雜,本以為今年能造出來便是我大明工匠技藝通天了。
快,呈上來讓朕試試這般利器實際用起來如何。”
宋禮命人將槍械、手雷、炸藥包、地雷等好幾款火器一並抬了上來,並說道:
“這栓動步槍的槍械構造的確十分複雜,微臣是讓科研院的學子們,將槍械的槍機栓、槍管、彈簧、撞針、子彈等主要部件,分組同時進行研製。
旁的配件其實早就造出來了。
這些配件隻要知道了具體模樣,盡管沒有合金鋼,但用普通精鋼替代倒也還能用。
唯獨那雷酸汞,效果一直達不到設想,這才拖延了時間。
所以前些天雷酸汞一經問世,這槍也就立馬造出來了。”
見到槍,朱棣立即上前挑了一把端在手上。
形製和天幕上傳授的相差無幾。
整槍上手有些沉,約莫有八九斤。
可能是預測到這第一批成品栓動步槍的意義非凡,又或者要獻給皇帝的物件不能簡陋,所以護木和槍托上還雕刻了花紋鑲嵌了金絲和寶石。
宋禮拿起另一杆同款步槍,一邊示範一邊講解如何使用。
“這是槍栓柄,往上撥再往後拉,就可以往彈倉中裝彈。
為了提高裝彈速度,我們還按照上蒼傳授的造出了子彈橋夾,每一個橋夾固定有五發子彈。
隻要將橋夾對準這個插槽,再將子彈按下去就能快速裝填五發子彈。
推動槍栓讓子彈上膛,再下扣固定槍栓。
隨後將槍托抵在前肩,用眼睛對準槍口上的準心,再對準前方敵軍。
最後扣動下方的這個扳機,子彈便能打出去擊中敵軍了。
以後在戰場上,將士們隻要攜帶事先安裝好子彈的橋夾,打完一輪立即就能裝彈新的子彈。
保證不給敵軍衝到我大明將士近前的機會。”
其實看天幕視頻的時候,朱棣早就已經記住了如何使用這樣的栓動步槍。
宋禮話還沒有說完,朱棣就已經讓子彈上好了膛。
“去,弄個靶子。
精銳弓手配上等弓箭,能拋射一百五十百步,五十步內才有準頭。
朕也不強求這槍能精準射出好幾百步,就在一百步和一百五十步擺上兩個靶子吧。”
(明朝一步約合1.6米,五十步就是80米,一百五十步就是240米。
現代複合弓配上高水平射手,精準射擊距離也隻有40米到80米,最遠拋射距離能達到300米。
但這個距離別說射中人,就是人都快看不清了,且威力會下降的非常厲害。
考慮到古代弓手臂力奇大,多是精銳,所以用這個距離做參考,但實際戰場上弓手的精準射擊應該達不到這個距離。)
宋禮帶新槍來給朱棣試槍,自然考慮周到將木製假人靶子給帶來了。
有大臣聽了,立即殷勤地攬下這個活。
但是宋禮卻有些扭捏地道:
“陛下,您拿的這杆槍是裝藥量第二多,射程也是第二遠的,但是它有些缺陷。”
朱棣疑惑道:
“你不會為了邀功趕時間,給朕造了杆不能實用的樣子貨吧?”
宋禮連忙講解道:
“微臣豈敢戲弄皇上,而是以現有的手段,確實難以補上這個缺陷。
後世有強度極好的合金製成刀具,可以將實心經過充分鍛打的上等合金鋼棍,鑽孔製成強度極好的無縫槍管。
但我大明科研院暫且還沒有摸索出強度能夠鑽削鋼材的合金鋼來。
最多隻能用經過鍛打的百煉鋼作為鑽頭,借助水車一點點鑽削槍管。
這樣的百煉鋼鑽頭不耐用,鑽不了一會兒就得更換鑽頭。
拉削膛線的刀具也是一樣,極為費時費力。
就微臣手上這杆鑽削出來的槍管,都用了足足半個月,鑽廢了不知多少管材,這才有了這麽一根無縫槍管。
我們現如今要想提高造槍的速度,還是得用老辦法,用卷鐵法製造槍管。
但是這樣的槍管其接縫處,是後續加熱再用石灰石助融敲打結合而成的。
子彈的發射藥過多,擊發子彈時的爆炸威力過大,就有可能讓槍管從那接縫處炸開。
這般炸膛時射出的鐵片,是可能會炸瞎眼睛的。
我們想要節省被鑽壞的管材,不費時地造出槍管,又要讓這樣的槍能用,就隻能減少子彈的發射藥。
並且在發射數百發子彈後,便必須更換槍管。
這樣的槍雖然打不了太遠,威力也不夠大,但至少還算安全,且耗時隻有無縫槍管的兩成,造價也隻有其三成。
雖然陛下手中這杆槍還很新,輕易不會炸膛,但哪怕隻有萬一,微臣也懇求皇上能換微臣手中的這把槍試射。”
朱棣看著腰都彎成了一個勾的宋禮,歎了口氣道:
“朕知曉你們盡力了,聽說科研院的很多學子們,為了盡早為我大明造出為國為民的器物來,一天隻睡兩三個時辰。
研造雷酸汞的學子還有的被炸瞎了眼睛,患了肺疾。
朕當然沒有怪你們的意思,但是我大明將士的命也尤為要緊,不能讓他們被自己的兵器給害了。
無縫槍管耗費多些,造得慢些也得造,朕節衣縮食也給你們把款子給撥足了。”
“陛下如天之仁!”
朱棣換上宋禮呈上的槍。
靶子隨後也擺好了。
三點一線,瞄準,擊發。
槍口霎時噴射出火光,槍械後坐力有點大,讓朱棣後傾了下右肩。
百步的距離子彈瞬間抵達。
報靶的親衛兵由遠及近,接鼓傳花般喊話報靶。
“一百步靶,中靶於左下大腿,子彈穿靶而過。”
“這硝化甘油如果真的極為危險,且製取過程必須設法保持夠冷的話,或許隻用製取簡單的硝化棉作為發射藥就夠了。
當然這雙基無煙火藥也是要製造出來的,不過不必大規模製備,隻要掌握方法,保證有需要的時候立馬就能造出來就好。”
一旁的工部尚書宋禮附和領命,同時稟報道:
“陛下,按照上蒼傳授的火器製備諸技,可以實現連續點射的栓動步槍已經造出來了幾杆樣槍,微臣已經帶了過來,奏請陛下查驗過目。”
朱棣和一眾大臣們臉上一喜。
“雷酸汞才研製出來多久,這就造出來了?比朕預料的可要快多了。
看天幕時便覺那槍械構造實在複雜,本以為今年能造出來便是我大明工匠技藝通天了。
快,呈上來讓朕試試這般利器實際用起來如何。”
宋禮命人將槍械、手雷、炸藥包、地雷等好幾款火器一並抬了上來,並說道:
“這栓動步槍的槍械構造的確十分複雜,微臣是讓科研院的學子們,將槍械的槍機栓、槍管、彈簧、撞針、子彈等主要部件,分組同時進行研製。
旁的配件其實早就造出來了。
這些配件隻要知道了具體模樣,盡管沒有合金鋼,但用普通精鋼替代倒也還能用。
唯獨那雷酸汞,效果一直達不到設想,這才拖延了時間。
所以前些天雷酸汞一經問世,這槍也就立馬造出來了。”
見到槍,朱棣立即上前挑了一把端在手上。
形製和天幕上傳授的相差無幾。
整槍上手有些沉,約莫有八九斤。
可能是預測到這第一批成品栓動步槍的意義非凡,又或者要獻給皇帝的物件不能簡陋,所以護木和槍托上還雕刻了花紋鑲嵌了金絲和寶石。
宋禮拿起另一杆同款步槍,一邊示範一邊講解如何使用。
“這是槍栓柄,往上撥再往後拉,就可以往彈倉中裝彈。
為了提高裝彈速度,我們還按照上蒼傳授的造出了子彈橋夾,每一個橋夾固定有五發子彈。
隻要將橋夾對準這個插槽,再將子彈按下去就能快速裝填五發子彈。
推動槍栓讓子彈上膛,再下扣固定槍栓。
隨後將槍托抵在前肩,用眼睛對準槍口上的準心,再對準前方敵軍。
最後扣動下方的這個扳機,子彈便能打出去擊中敵軍了。
以後在戰場上,將士們隻要攜帶事先安裝好子彈的橋夾,打完一輪立即就能裝彈新的子彈。
保證不給敵軍衝到我大明將士近前的機會。”
其實看天幕視頻的時候,朱棣早就已經記住了如何使用這樣的栓動步槍。
宋禮話還沒有說完,朱棣就已經讓子彈上好了膛。
“去,弄個靶子。
精銳弓手配上等弓箭,能拋射一百五十百步,五十步內才有準頭。
朕也不強求這槍能精準射出好幾百步,就在一百步和一百五十步擺上兩個靶子吧。”
(明朝一步約合1.6米,五十步就是80米,一百五十步就是240米。
現代複合弓配上高水平射手,精準射擊距離也隻有40米到80米,最遠拋射距離能達到300米。
但這個距離別說射中人,就是人都快看不清了,且威力會下降的非常厲害。
考慮到古代弓手臂力奇大,多是精銳,所以用這個距離做參考,但實際戰場上弓手的精準射擊應該達不到這個距離。)
宋禮帶新槍來給朱棣試槍,自然考慮周到將木製假人靶子給帶來了。
有大臣聽了,立即殷勤地攬下這個活。
但是宋禮卻有些扭捏地道:
“陛下,您拿的這杆槍是裝藥量第二多,射程也是第二遠的,但是它有些缺陷。”
朱棣疑惑道:
“你不會為了邀功趕時間,給朕造了杆不能實用的樣子貨吧?”
宋禮連忙講解道:
“微臣豈敢戲弄皇上,而是以現有的手段,確實難以補上這個缺陷。
後世有強度極好的合金製成刀具,可以將實心經過充分鍛打的上等合金鋼棍,鑽孔製成強度極好的無縫槍管。
但我大明科研院暫且還沒有摸索出強度能夠鑽削鋼材的合金鋼來。
最多隻能用經過鍛打的百煉鋼作為鑽頭,借助水車一點點鑽削槍管。
這樣的百煉鋼鑽頭不耐用,鑽不了一會兒就得更換鑽頭。
拉削膛線的刀具也是一樣,極為費時費力。
就微臣手上這杆鑽削出來的槍管,都用了足足半個月,鑽廢了不知多少管材,這才有了這麽一根無縫槍管。
我們現如今要想提高造槍的速度,還是得用老辦法,用卷鐵法製造槍管。
但是這樣的槍管其接縫處,是後續加熱再用石灰石助融敲打結合而成的。
子彈的發射藥過多,擊發子彈時的爆炸威力過大,就有可能讓槍管從那接縫處炸開。
這般炸膛時射出的鐵片,是可能會炸瞎眼睛的。
我們想要節省被鑽壞的管材,不費時地造出槍管,又要讓這樣的槍能用,就隻能減少子彈的發射藥。
並且在發射數百發子彈後,便必須更換槍管。
這樣的槍雖然打不了太遠,威力也不夠大,但至少還算安全,且耗時隻有無縫槍管的兩成,造價也隻有其三成。
雖然陛下手中這杆槍還很新,輕易不會炸膛,但哪怕隻有萬一,微臣也懇求皇上能換微臣手中的這把槍試射。”
朱棣看著腰都彎成了一個勾的宋禮,歎了口氣道:
“朕知曉你們盡力了,聽說科研院的很多學子們,為了盡早為我大明造出為國為民的器物來,一天隻睡兩三個時辰。
研造雷酸汞的學子還有的被炸瞎了眼睛,患了肺疾。
朕當然沒有怪你們的意思,但是我大明將士的命也尤為要緊,不能讓他們被自己的兵器給害了。
無縫槍管耗費多些,造得慢些也得造,朕節衣縮食也給你們把款子給撥足了。”
“陛下如天之仁!”
朱棣換上宋禮呈上的槍。
靶子隨後也擺好了。
三點一線,瞄準,擊發。
槍口霎時噴射出火光,槍械後坐力有點大,讓朱棣後傾了下右肩。
百步的距離子彈瞬間抵達。
報靶的親衛兵由遠及近,接鼓傳花般喊話報靶。
“一百步靶,中靶於左下大腿,子彈穿靶而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