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通訊與信鴿
璀璨華夏:挽千古意難平 作者:第二藝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人類每一次信息傳遞方式的進步,都伴隨著人類整體階段性的進步。
古早以前,人們靠基本的動作和不同族群特有的聲音信號進行溝通。
漸漸的,簡單的聲音信號進化成表達豐富且準確的一整套標準化發聲係統,這便是語言。
經過漫長的發展,用符號進行表達的原始文字誕生了。
口口相傳的信息交流方式,開始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製,信息可以伴隨物質被保存下來。
但是原始文字能夠承載的信息還很有限。
直到文字漸漸豐富成熟起來,眾多前人積攢的傳承,能被更完整地傳遞下去,族群之間的認同感大幅提高,文明也就此開始誕生。
隨著文明的漸漸發展進步,信息傳遞方式和效率也不斷在進步。
比如狼煙、烽火台、依靠馬匹提升移動速度、改良承載文字的物質,從龜甲到獸皮,再到竹簡,直至紙張的出現。
紙張在印刷術的加持下,文化的傳承和發展迎來快速發展時期。
但是到了這裏,人類信息傳遞方式的發展進入了瓶頸期,在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迎來本質上的突破。
人們隻能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改進。
比如驛站係統。
馴化得當的馬匹,在被騎乘的情況下,最高衝刺速度能夠達到六十至七十公裏每小時,但卻隻能維持兩三分鍾。
以二十至三十公裏的勻速奔跑,則能維持十幾分鍾。
驛站係統就是要將馬的超高速度盡量發揮出來。
馬以較高的速度奔跑十幾公裏後,就必須將速度降下來休息。
古人們便以這個極限作為驛站間的距離。
馬匹載著驛卒以較高的速度,在即將消耗完體力前趕到下一個驛站。
驛卒立即換乘體力充沛的馬匹繼續以高速奔行,新的馬匹體力消耗完前又能趕至下一個驛站。
在這種換人不換馬的情況下,重要的信息或較小的物品能夠在很快的速度下送達目的地。
要是總距離過長,超出了驛卒的承受能力,則可以連人帶馬一起換了,傳遞的物品和信息不換。
為了保證信息的保密性和避免被間諜篡改,一般信封上會有用蠟油和印章做成的一次性郵戳。
印章隻掌握在發信官員和朝廷的手中,不論是破壞信封還是破壞郵戳,信封一旦被開啟就無法複原。
收信方就會知道信息有被篡改的可能。
在古代,很多的軍事情報是有時效性的。
比如前線軍糧軍械因意外導致不足,這時就必須立即上報朝廷,由朝廷緊急調撥軍糧軍械送去前線。
又比如前線如果遭遇大敗,外族跨過防線進入了境內,便需要立即通報朝廷做出緊急戰爭準備,調動各地軍隊拱衛國都或重要軍事據點。
驛站係統就起到了關鍵作用,讓古代的信息傳遞速度得到了極大提升。
不過在全國範圍內建立完整的驛站係統耗費很高。
光是數量龐大的驛員和馬匹就是一筆不小的財政開支,平時驛員的俸祿和馬匹的飼料開支就更大了,驛站的建設與維護成本在這裏都不必多說。
但是驛站的重要性又在哪那裏不可或缺。
隻要不從根本上改變信息的傳遞方式,驛站的成本就無法降下來。
雖然驛站的支出無法節流,但卻可以用其它辦法讓驛站開源。
在保證官方通信和官員接待等主要任務的前提下,有限度地向民間開放一些有償服務是最簡單的。
比如替百姓郵遞信件和一定重量的物品。
為民間旅行者提供住宿和簡單的餐飲服務。
在驛站周圍開辟閑置田地。
不過一旦授予了驛站自盈利的權利,就必須不定期地檢查驛站運行情況。
避免驛站本末倒置,為了盈利疏忽了為官方極遞文件的本職工作。
這些都是曆代王朝都能想到的辦法,而另一個辦法則有一定的技術性,那就是信鴿。
信鴿體內有能夠感應地球磁場的器官或組織,且信鴿是群居鳥類,歸巢是它們的本能。
地球磁場在不同地理位置有不同的強度和方向,信鴿在飛行過程中,就像帶著一個天然的“指南針”,能夠依據磁場信息確定飛行方向,哪怕被送到陌生的地方也依然能夠找到歸巢的路線。
首先在驛站空地建造一個幹燥、安全、通風良好的鴿舍。
鴿舍內部設置合適的棲架和巢箱,讓信鴿有舒適的休息和繁殖空間。
這裏的安全,指的是鴿舍要能夠避免被老鷹、黃鼠狼、蛇還有貓之類的天敵攻擊,尤其是貓,鴿舍周圍都不應該養貓。
幼鴿出殼後,喂養的飼料營養要均衡,穀物、蟲子、堅果之類都可以適量喂食,但不能喂地太胖,以免飛得慢還飛不遠,在野外生存能力下降。
定期清理鴿舍糞便,保持幹淨不要染病。
鴿子很容易被跳蚤寄生,平時可以用硫磺、百部、苦楝皮等中藥製成藥浴,定期給鴿子泡澡殺蟲。
待鴿子長大後,可以開始帶它們出來熟悉鴿舍的周圍環境,放飛後讓它們自行在周邊覓食並歸巢。
每次完成歸巢後給予獎勵形成習慣。
漸漸地就可以增加放飛距離,幾公裏、幾十裏、幾百裏,放飛和歸巢次數多了以後,鴿子飛行速度和自行覓食的能力就能逐漸提升上來。
哪怕是在幾百上千公裏外的陌生地方放飛鴿子,它們也能僅用數天時間就飛迴家。
無視地形、超長的距離、極快的速度,以及廉價的飼養和訓練,信鴿傳遞信息的便捷性能夠在很多方麵彌補驛馬的不足。
不過信鴿也有其無法忽視的缺點。
它的信息傳遞能力是單向的,它隻會歸巢,卻不會往返。
需要給每一個驛站的鴿子標記上統一的標識,將訓練成熟的信鴿按批次從原驛站送到另一個驛站,在接到信件任務後將信鴿放飛迴到原驛站。
在同一批鴿子飛迴來差不多後,再用馬車將信鴿從原驛站送去其它驛站,以此形成固定的單向便捷傳信。
另一個缺點是鴿子的送信量很少。
一般隻能在它們的腿上綁一個小竹管作為防水容器,再往竹管裏放一個小紙條承載信息。
用小尺寸毛筆配合上放大鏡,倒是可以增加紙條的信息承載能力,不過依然有限。
再有一個缺點,是信鴿可以被天敵和人類攔截。
人類因素不好判斷,但信鴿被天敵攔截的概率在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之間,隨著放飛距離增加而增加。
如果是普通民間書信被攔截倒不算什麽,可如果是重要的官方信息被攔截損失就太大了。
傳送距離長且廉價的鴿子,可以用於民間有償信息傳遞,但官方信息還是得依靠驛馬傳遞。
不過盡管有這些缺點,信鴿的諸多優點也足夠它成為驛站體係的一部分。
尤其在航海上,信鴿有無可替代的送信優勢。
比如在航線沿岸建立一個個據點,信鴿可以跨越複雜的地形和水域完成信息傳遞。
海船出行時也可以攜帶信鴿,遇到情況放飛,可以讓岸上人員及時得知信息提供幫助。
至於後世迎來的信息傳遞方式發生革命性進步。
諸如利用電磁信號傳輸的電報、有線電信號傳輸的電話、靠電磁信號基站實現的移動通訊、靠光纜和無線信號實現的互聯網通訊、衛星通訊等。
後世的信息傳遞方式,甚至可以實現全球乃至太空與地球之間的無線電磁信號傳輸。
但這些信息傳遞方式都比較複雜。
天幕將在後續傳授必要的配套基礎科技後,再漸漸傳授這些複雜但作用極其巨大的通訊科技。】
古早以前,人們靠基本的動作和不同族群特有的聲音信號進行溝通。
漸漸的,簡單的聲音信號進化成表達豐富且準確的一整套標準化發聲係統,這便是語言。
經過漫長的發展,用符號進行表達的原始文字誕生了。
口口相傳的信息交流方式,開始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製,信息可以伴隨物質被保存下來。
但是原始文字能夠承載的信息還很有限。
直到文字漸漸豐富成熟起來,眾多前人積攢的傳承,能被更完整地傳遞下去,族群之間的認同感大幅提高,文明也就此開始誕生。
隨著文明的漸漸發展進步,信息傳遞方式和效率也不斷在進步。
比如狼煙、烽火台、依靠馬匹提升移動速度、改良承載文字的物質,從龜甲到獸皮,再到竹簡,直至紙張的出現。
紙張在印刷術的加持下,文化的傳承和發展迎來快速發展時期。
但是到了這裏,人類信息傳遞方式的發展進入了瓶頸期,在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迎來本質上的突破。
人們隻能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改進。
比如驛站係統。
馴化得當的馬匹,在被騎乘的情況下,最高衝刺速度能夠達到六十至七十公裏每小時,但卻隻能維持兩三分鍾。
以二十至三十公裏的勻速奔跑,則能維持十幾分鍾。
驛站係統就是要將馬的超高速度盡量發揮出來。
馬以較高的速度奔跑十幾公裏後,就必須將速度降下來休息。
古人們便以這個極限作為驛站間的距離。
馬匹載著驛卒以較高的速度,在即將消耗完體力前趕到下一個驛站。
驛卒立即換乘體力充沛的馬匹繼續以高速奔行,新的馬匹體力消耗完前又能趕至下一個驛站。
在這種換人不換馬的情況下,重要的信息或較小的物品能夠在很快的速度下送達目的地。
要是總距離過長,超出了驛卒的承受能力,則可以連人帶馬一起換了,傳遞的物品和信息不換。
為了保證信息的保密性和避免被間諜篡改,一般信封上會有用蠟油和印章做成的一次性郵戳。
印章隻掌握在發信官員和朝廷的手中,不論是破壞信封還是破壞郵戳,信封一旦被開啟就無法複原。
收信方就會知道信息有被篡改的可能。
在古代,很多的軍事情報是有時效性的。
比如前線軍糧軍械因意外導致不足,這時就必須立即上報朝廷,由朝廷緊急調撥軍糧軍械送去前線。
又比如前線如果遭遇大敗,外族跨過防線進入了境內,便需要立即通報朝廷做出緊急戰爭準備,調動各地軍隊拱衛國都或重要軍事據點。
驛站係統就起到了關鍵作用,讓古代的信息傳遞速度得到了極大提升。
不過在全國範圍內建立完整的驛站係統耗費很高。
光是數量龐大的驛員和馬匹就是一筆不小的財政開支,平時驛員的俸祿和馬匹的飼料開支就更大了,驛站的建設與維護成本在這裏都不必多說。
但是驛站的重要性又在哪那裏不可或缺。
隻要不從根本上改變信息的傳遞方式,驛站的成本就無法降下來。
雖然驛站的支出無法節流,但卻可以用其它辦法讓驛站開源。
在保證官方通信和官員接待等主要任務的前提下,有限度地向民間開放一些有償服務是最簡單的。
比如替百姓郵遞信件和一定重量的物品。
為民間旅行者提供住宿和簡單的餐飲服務。
在驛站周圍開辟閑置田地。
不過一旦授予了驛站自盈利的權利,就必須不定期地檢查驛站運行情況。
避免驛站本末倒置,為了盈利疏忽了為官方極遞文件的本職工作。
這些都是曆代王朝都能想到的辦法,而另一個辦法則有一定的技術性,那就是信鴿。
信鴿體內有能夠感應地球磁場的器官或組織,且信鴿是群居鳥類,歸巢是它們的本能。
地球磁場在不同地理位置有不同的強度和方向,信鴿在飛行過程中,就像帶著一個天然的“指南針”,能夠依據磁場信息確定飛行方向,哪怕被送到陌生的地方也依然能夠找到歸巢的路線。
首先在驛站空地建造一個幹燥、安全、通風良好的鴿舍。
鴿舍內部設置合適的棲架和巢箱,讓信鴿有舒適的休息和繁殖空間。
這裏的安全,指的是鴿舍要能夠避免被老鷹、黃鼠狼、蛇還有貓之類的天敵攻擊,尤其是貓,鴿舍周圍都不應該養貓。
幼鴿出殼後,喂養的飼料營養要均衡,穀物、蟲子、堅果之類都可以適量喂食,但不能喂地太胖,以免飛得慢還飛不遠,在野外生存能力下降。
定期清理鴿舍糞便,保持幹淨不要染病。
鴿子很容易被跳蚤寄生,平時可以用硫磺、百部、苦楝皮等中藥製成藥浴,定期給鴿子泡澡殺蟲。
待鴿子長大後,可以開始帶它們出來熟悉鴿舍的周圍環境,放飛後讓它們自行在周邊覓食並歸巢。
每次完成歸巢後給予獎勵形成習慣。
漸漸地就可以增加放飛距離,幾公裏、幾十裏、幾百裏,放飛和歸巢次數多了以後,鴿子飛行速度和自行覓食的能力就能逐漸提升上來。
哪怕是在幾百上千公裏外的陌生地方放飛鴿子,它們也能僅用數天時間就飛迴家。
無視地形、超長的距離、極快的速度,以及廉價的飼養和訓練,信鴿傳遞信息的便捷性能夠在很多方麵彌補驛馬的不足。
不過信鴿也有其無法忽視的缺點。
它的信息傳遞能力是單向的,它隻會歸巢,卻不會往返。
需要給每一個驛站的鴿子標記上統一的標識,將訓練成熟的信鴿按批次從原驛站送到另一個驛站,在接到信件任務後將信鴿放飛迴到原驛站。
在同一批鴿子飛迴來差不多後,再用馬車將信鴿從原驛站送去其它驛站,以此形成固定的單向便捷傳信。
另一個缺點是鴿子的送信量很少。
一般隻能在它們的腿上綁一個小竹管作為防水容器,再往竹管裏放一個小紙條承載信息。
用小尺寸毛筆配合上放大鏡,倒是可以增加紙條的信息承載能力,不過依然有限。
再有一個缺點,是信鴿可以被天敵和人類攔截。
人類因素不好判斷,但信鴿被天敵攔截的概率在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之間,隨著放飛距離增加而增加。
如果是普通民間書信被攔截倒不算什麽,可如果是重要的官方信息被攔截損失就太大了。
傳送距離長且廉價的鴿子,可以用於民間有償信息傳遞,但官方信息還是得依靠驛馬傳遞。
不過盡管有這些缺點,信鴿的諸多優點也足夠它成為驛站體係的一部分。
尤其在航海上,信鴿有無可替代的送信優勢。
比如在航線沿岸建立一個個據點,信鴿可以跨越複雜的地形和水域完成信息傳遞。
海船出行時也可以攜帶信鴿,遇到情況放飛,可以讓岸上人員及時得知信息提供幫助。
至於後世迎來的信息傳遞方式發生革命性進步。
諸如利用電磁信號傳輸的電報、有線電信號傳輸的電話、靠電磁信號基站實現的移動通訊、靠光纜和無線信號實現的互聯網通訊、衛星通訊等。
後世的信息傳遞方式,甚至可以實現全球乃至太空與地球之間的無線電磁信號傳輸。
但這些信息傳遞方式都比較複雜。
天幕將在後續傳授必要的配套基礎科技後,再漸漸傳授這些複雜但作用極其巨大的通訊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