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王朱高燧興奮道:


    “後世的那些高聳入雲的大樓原來就是用這水泥造的。


    那這水泥定然極為堅固,粘合石材的效果也定然極好,如此才能將樓建得那般大,那般高。


    這水泥的原料也尤為廉價常見,我大明每年要燒製那麽多陶器瓷器,隻要稍加改造窯爐,立馬就能大產特產水泥。


    到時候長城和各地的城牆都用水泥建,人力、物力、糧餉開支定然能下降很多,到時候這些個城牆聳立個幾百年都不需要重修。”


    漢王朱高煦給老弟趙王的腦袋拍了下,笑道:


    “你傻啊?我們連炸藥、連發火槍、大鋼炮、煉鋼法、高產水稻這些都有了,長城杵那兒有誰敢打?誰能來打?


    到時候我們把邊境都推到天涯海角了,讓草原上的那些蠻子都老老實實給我大明放牧養牲口。


    長城杵那更多是向後世一樣,是讓後世子孫見證咱們這些祖宗的輝煌的。


    有修長城的力氣,倒不如把人力、物力都用在擴充產出上。


    開礦、煉鋼、造槍、造炮、造火藥、煉水泥、種甘蔗,那個都是要緊事。


    倒是那個碉堡可能興許有點用。


    到時候不是要剿倭奴嗎?打下來容易,要占領和推行王化可是個費時費力的事。


    在那島上選些要緊地方建造水泥營堡,到時候軍隊駐紮少些也不怕那些倭奴造亂。”


    朱棣瞥了眼漢王,道:


    “誰讓你跟那些人模狗樣的畜牲推行王化了?


    唐朝的時候那些倭奴就覬覦我中原的屬國新羅。


    逼得新羅向大唐求援才將這些倭奴趕走。


    還有我大明初年的時候,那些倭奴就趁著我中原王朝剛經曆改朝換代,國力不足,就趁機糾集浪人、海盜和走私商人組成倭寇,經常到我大明沿海搶掠。


    永樂十七年,兩千倭寇乘船侵入我遼東,還是遼東總兵劉江應對妥當,才將這群倭寇擒殺。


    我中原王朝尚且強盛,那群島上的白眼狼就敢覬覦我中原富庶;我中原王朝要是動亂衰弱,這群畜牲就得像瘋狗一樣從我們身上撕扯下肉來。


    三千五百萬人呐!想都不敢想後世子孫們被這些畜牲禍害成什麽樣!


    就這你還跟它們推行什麽王化?


    問過了,再有一個半月風季就過去了。


    到時候給你十萬精銳,加急給你配足加了白糖的火藥和各類軍械,戰船上給你配大炮,要什麽給什麽。


    要是剿不幹淨那群白眼狼,等迴來你試試。”


    漢王咧嘴一笑:“十萬多了,不過老爺子你要給我我也就收著,到時候保準把那島上變得幹幹淨淨的。”


    ……


    【截止公元2023年,中國人口總數達到十四億零九百萬人。


    在農業實現自給自足的情況下,龐大的人口為中國工業化進程和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各行各業獲得充足的勞動力與技術人才,實現從百年屈辱史後的貧弱國家逐步走向富強。


    而之所以擁有十四億如此龐大的人口,既有農業科技提升,糧食能夠自給自足這個關鍵原因,也有較為健全的醫療體係,以及從無數孕婦因過早生育導致死亡的教訓中吸取經驗等原因。


    在古代,落後的觀念和經濟條件是影響生育的重要因素。


    古人們認為女子遲早是要嫁人的,無法在家中久留作為重要勞動力。


    在這樣的觀念影響下,一些貧困家庭將女兒被視為家庭的負擔,於是讓年輕女孩盡早出嫁並生育。


    一方麵可以減少家庭的撫養壓力,另一方麵,通過婚姻,家庭可能會獲得一定的經濟利益,如彩禮等。


    男方家庭也會期望媳婦盡早生育更多的子女,尤其是生育男性勞動力,來為家庭經濟發展提供助力。


    在國家層麵,政府為了增加人口、擴充勞動力和兵源,也會推行鼓勵生育的政策。


    比如鼓勵早婚早育,對生育多的家庭給予獎勵。


    對於晚生晚育甚至出台懲罰政策,比如春秋時期越國規定女子十七歲不嫁,其父母有罪。


    漢朝呂雉也規定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將收取五倍的人頭稅,出嫁後如果兩年之內沒有生育孩子,仍要多收五倍的賦稅。


    而如果生下來一個孩子,則可以減免兩年的賦稅。


    在這樣的環境、觀念,乃至政策壓力下,女子不得不早早地嫁人生育。


    以至於古代相當一部分女子成婚年齡都不滿十五歲。


    就連獨孤伽羅這樣的貴族女子,成婚時也隻有十四歲。


    而古代難產的原因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因為孕婦發育不成熟,骨盆狹窄,嬰兒無法通過骨盆降生。


    十三四歲的女子,自己的身體都尚未完全發育成熟,生殖係統和骨盆等尚未達到適合生育的最佳狀態,產道撕裂造成大出血、產力不足等問題頻發。


    而麵對骨盆狹窄難產時,古人的處理辦法是折斷嬰兒的鎖骨將其拉出來。


    麵對胎位不正時,古人可能會將手伸進產道將嬰兒位置調正到頭朝下。


    這些操作對胎兒和孕婦都有極大傷害。


    可能導致嬰兒骨折處感染、愈合不良、神經損傷等一係列問題。


    對於產婦而言,這些粗暴的操作也可能進一步損傷產道,引發大出血等嚴重並發症,增加產婦死亡的風險。


    同時,實施這種操作需要豐富的經驗和判斷力,但古代的接生婆往往僅憑自身經驗行事,成功率很低。


    拋開這些問題,古代對細菌感染的認識也不足,導致產道傷口感染而死也時有發生。


    諸多致死原因,就導致了古代婦女平均單次生育的死亡率約為1.5%左右,初次生育死亡率更高。


    由於古代沒有避孕措施,婦女一生往往生育十次八次,將平均單次死亡率累積起來,就提高到了12%到15%左右,也就意味著婦女一生有八分之一,甚至更高的概率因生育而死亡。


    這便有了常說的生孩子就是半隻腳踏入鬼門關的俗語。


    除了產婦的死亡風險,產婦年齡太小生育的孩子本身的死亡率也很高。


    產力不足、嬰兒在產道停留時間過長導致缺氧、嬰兒發育不健全,營養不良等等問題。


    古代新生兒在一些時期有高達三分之一甚至二分之一的孩子會夭折。


    如此下來,過早生育反而沒有起到快速增加人口的目的,反而增加了人口的損失概率。


    古代的人們想要健康地成長到十三四歲並不容易。


    相比較讓婦女們能夠早幾年生產帶來的巨大死亡風險,倒不如給予女子更多的發育時間,降低生育帶來的心理恐慌和更有效的人口增長。


    這要從社會觀念、衛生觀念,以及利用消炎藥物避免感染死亡等多方麵入手,才能更有效地讓人口高速增長。】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璀璨華夏:挽千古意難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第二藝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第二藝術並收藏璀璨華夏:挽千古意難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