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基後,前期的武則天還算勵精圖治,使得武周延續了大唐的繁榮。


    但到了晚年,隨著身體越發衰老。


    武則天出於對往生的渴望,大舉崇佛,在河南、山西、陝西等地大修寺廟,濫派徭役,給百姓帶來了沉重的負擔,以至於百姓紛紛逃亡。


    為了支付修寺廟等活動的費用,朝廷又增加稅收,進一步加重了百姓的負擔,使得民不聊生。


    同時,土地兼並現象嚴重,武氏宗族的圈地行為愈演愈烈,國家稅源銳減,百姓流離失所。


    且此時的武則天因為年老力衰,對朝堂的掌控能力下降,於是安排張昌宗、張易之等男寵,給予他們監視朝堂的權力。


    一言而定人生死的權力,催生出嚴重的利欲熏心。


    二張大肆收受賄賂,賣官鬻爵,隻要給錢就請命武則天為其封官,導致朝政腐敗嚴重。


    並陷害宰相魏元忠密謀擁立太子登基,被武則天免去宰相職務,貶謫為高要縣尉。


    武承嗣、武三思等武氏皇族,見二張得勢,也都爭相追捧他們,欲意借此成為太子。


    武承嗣、武三思作為武則天的侄子,武則天本人也有此意。


    但在來自各方擁護李唐的壓力下,武則天進一步認識到人心所向的終究是李唐宗室,如果再一意孤行,就會有喪失人心的危險。


    最終還是決定立李顯為皇太子。


    公元705年,朝臣們對張易之、張昌宗兄弟禍亂朝政的不滿達到頂點。


    二張作為武則天權力的延伸,實則也是朝臣們對武則天的不滿。


    於是以張柬之、崔玄暐、敬暉、桓彥範、袁恕己等大臣為首,決心發動政變。


    率領左右羽林兵五百餘人進入宮中,將二張殺死,逼迫武則天退位,擁立李顯即皇帝位,恢複大唐國號,改年號神龍。


    武周政權宣告滅亡,李唐王朝得以恢複。


    這便是神龍政變。


    同年,武則天病逝,享年八十二歲。


    李顯複辟後,一直受到妻子韋皇後、女兒安樂公主和武氏舊黨如武三思等人的影響,張柬之、敬暉等先後被流放或誅殺。


    韋皇後有意成為第二個武則天,安樂公主則曾要求成為皇太女。


    公元710年,李顯妻子韋皇後和女兒安樂公主合謀毒殺李顯,李顯終年五十五歲。


    韋皇後立幼子李重茂為帝,並欲加害曾經為帝的相王李旦。


    最後,李旦三子臨淄王李隆基在武則天之女太平公主協助下發動唐隆政變,誅殺韋皇後、安樂公主及武氏殘餘勢力。


    廢李重茂,擁立李旦複位,李隆基為太子。


    李旦複位後,局勢依舊動蕩。


    太平公主因擁立之功,勢力極大,宰相七人中有五人因她得位,文武大臣也多半依附於她。


    這就使其與太子李隆基矛盾尖銳。


    對權力欲望淡薄的李旦,自認能力平平,為了給才能出眾的兒子李隆基創造有利局勢,李旦主動將皇位讓給李隆基,李隆基即唐玄宗。


    公元713年,李隆基以雷霆手段,賜死太平公主,將其黨羽或殺或逐,並改年號開元。


    自武則天以來的皇後、公主幹預政事的局麵至此結束,混亂政局也終於至此穩定下來。


    李隆基繼位後英明果斷,勵精圖治,致力於整頓此前遺留的諸多弊政,使唐朝國力在他手中達到鼎盛。


    農田水利得到長足發展,糧食產量增加,價格低廉,一鬥穀物多則十幾文錢,最少甚至隻要幾文錢。


    (一鬥12斤,相當於一文錢就可買一斤米,開元年間壯勞力搬運工一個月大概能賺數百文,有精湛工藝的工匠一月能賺一千文左右。


    如果按後世糧食價格換算,開元盛世時期一斤米就隻要2.4元人民幣。)


    絲織業、造船業、造紙業和製茶業等手工業也得到大幅進步。


    衣裳華美,種類繁多,色彩豔麗。


    大唐建造的商船,甚至最遠航行到了中東的波斯灣、紅海,以及東非地區。


    商船從廣州起航,經過南海、馬六甲海峽、印度洋等,最終抵達波斯灣。


    這條全程長達1.4萬公裏,由曆朝曆代先民經年不斷探尋出來的航路,被譽為海上絲綢之路。


    萬國的商人和權貴便是沿著這條航路朝見盛唐,商貿往來絡繹不絕。


    邢州的白瓷、越州的青瓷以及唐三彩,便是當時瓷器樣式與色彩的巔峰。


    鼎盛的國力,也使得唐玄宗可以將府兵製改為募兵製。


    由國家招募的士兵長期服役,更加專業化的軍隊,使得武力空前強大。


    而為了更好地管理和指揮這些募兵,便需要有專門的軍事長官,節度使由此應運而生。


    史書記載,開元之後的天寶十三年,大唐人口達到5288萬,後世史學家結合唐朝戶籍製度的缺漏和豪強兼並隱報人口,保守估計大唐巔峰人口應在8000萬左右。


    如此前所未有的繁榮,便是開元盛世。


    大唐的這般盛世,也催生出了大唐燦若繁星的詩人與詩歌。


    當初春風得意寫就“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的賀知章,卻也用一句“笑問客從何處來”作為自己人生的結尾。


    ……


    懷才不遇,一生孤獨的陳子昂,寫就“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


    一生隻寫過兩首詩的張若虛,卻用“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和“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發出了他對天地起源和人生意義的哲學追問。


    ……


    遊曆邊塞而有感悟的王昌齡,寫下了“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裏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


    邊塞詩人之一的王翰,不喝幾壺酒是寫出不“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迴。”這樣的詩句。


    ……


    寫就“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王勃,在二十七歲時不幸溺亡。


    他在自己的《滕王閣序》中留下一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來表達自己對這人世間的愛意。


    可卻也在其中用一句“興盡悲來”,透露出極不符合他年紀的滄桑心境。


    ……


    王之渙為母親河黃河寫下兩首名篇:“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裏目,更上一層樓。”


    與:“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


    寫詩如同吃飯喝水一般,寫的每一首詩卻又幾乎都是名作的王維。


    他見山裏的夜晚,便是“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


    見沙漠風光時,便寫下“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他想念家人時寫“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送別友人時,他寫“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


    大唐盛世下造就的詩仙李白,用他的詩記錄了他一生的心路曆程。


    青年時期意氣風發,誌向高遠的他,寫下“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裏。”


    遊曆四方時的他心無旁騖,“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中年時期的李白仕途受挫,人生落差巨大,但仍充滿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複來!”


    晚年的李白經曆了安史之亂、被流放夜郎等一係列磨難,身心疲憊時寫下“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閑。相看兩不厭,唯有敬亭山。”


    在被流放夜郎途中遇赦後,李白卻也還是會為自己餘生的自由而高興寫下“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


    一生在戰場上取功名的高適,送別友人時寫下了“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


    如果說李白代表的是浪漫,那杜甫就是用詩寫盡了他一生的悲歡苦楚。


    青年的杜甫意氣風發,“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曾雲,決眥入歸鳥。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


    在經曆了安史之亂,親眼目睹了國家的破敗、百姓苦難的他,寫下“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流離失所時,他的詩更是流露出讓人鼻酸的悲天憫人,“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更有晚年極盡悲戚的,“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迴。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裏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


    李商隱的詩有“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以及“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隻是當時已惘然。”


    ……


    大唐數不勝數的詩,還有白居易的《長恨歌》、《琵琶行》、《賣炭翁》、《賦得古原草送別》、《錢塘湖春行》、《憶江南》、《問劉十九》、《觀刈麥》。


    孟浩然的《春曉》、《過故人莊》、《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孟嬌的《遊子吟》、《登科後》。


    張繼的《楓橋夜泊》。


    杜牧的《泊秦淮》、《清明》、《山行》、《江南春絕句》。


    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逢入京使》。


    劉禹錫的《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烏衣巷》、《陋室銘》。


    柳宗元的《江雪》。


    元稹《離思》。


    李賀的《雁門太守行》。


    溫庭筠的《商山早行》……


    大唐,這個誕生了曆史上最多詩人的朝代,用他獨具的浪漫為中國曆史留下曠古爍今的史詩。


    隻有詩歌,才配得上大唐的飛揚。】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璀璨華夏:挽千古意難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第二藝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第二藝術並收藏璀璨華夏:挽千古意難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