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南齊與北魏
璀璨華夏:挽千古意難平 作者:第二藝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蕭道成篡宋建齊,是為齊高帝。
南北朝時期的蕭齊也稱南朝齊。
然而南齊存在僅二十四年,也是南朝宗室內鬥最嚴重、曆時最短的一個朝代。
蕭道成即位之初也和劉裕一樣,為政清明,勤儉持國。
然而蕭道成在位僅四年便去世了。
太子蕭賾繼位是為齊武帝。
蕭賾在位十一年,執政期間撫恤受災百姓,多次實行大赦,規定了官員輪換製度,注意學校教育。
並與北魏互通使者,保持邊境十多年間沒有大的戰爭,被稱為“永明之治”。
公元493年,蕭賾病逝,蕭昭業即位。
蕭昭業為人喜好奢靡,即位後常宴飲無度。
在政治鬥爭方麵,誅殺王融等政敵,表麵禮待蕭子良為太傅,卻將其排擠出中樞決策機構。
此前支持他的蕭鸞借機掌權,後引兵入宮殺掉蕭昭業,以太後的名義廢蕭昭業為鬱林王。
蕭鸞廢帝後,沽名釣譽迎立蕭昭業之弟蕭昭文為帝。
不久後又廢掉蕭昭文,自立為帝,即齊明帝。
蕭鸞作為旁宗奪位而立,對蕭道成還在世的其他後代頗為忌憚。
任用寒門勢力抵禦北魏入侵的同時,對內肅清宗室,將安陸王蕭子敬、江夏王蕭鋒等二十九人先後殺死,蕭道成的子孫幾乎被屠戮殆盡。
南朝齊的皇權爭鬥其殘酷與冷血程度,比之南朝宋有過之而無不及。
公元498年,齊明帝蕭鸞離世,在位不到四年。
其次子蕭寶卷繼任皇位。
蕭寶卷為人肆意無矩而又昏暴。
對寵愛的潘玉兒什麽都做得出。
為了討其歡心,蕭寶卷耗費巨資為她修建神仙、永壽、玉壽三所宮殿。
這些宮殿裝飾奢華,動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給國家財政帶來了沉重的負擔。
甚至在內廷為潘玉兒端茶倒水、捏腳捶背,完全不顧及皇帝的尊嚴。
由於潘玉兒出生於市井歌妓,蕭寶卷為了讓她重溫過去的生活,在皇宮裏設立市場,讓宦官殺豬宰羊,宮女沽酒賣肉。
潘妃充當市令,自己則擔任潘妃的副手,在皇宮中玩起了角色扮演的遊戲,將莊嚴的皇宮搞得烏煙瘴氣。
身為皇帝卻將心思過分用在心愛的人身上,自然無心勤政。
空耗財政加重百姓納稅負擔,亦是不顧百姓民生。
種種行為都說明蕭寶卷心智不成熟,根本沒有作為皇帝理應匹配的德行與責任心。
而在朝的六位顧命大臣勢力深厚、影響力大。
蕭寶卷濫用權力的意圖受到他們掣肘與反對。
對於顧命大臣們對他的諫言與勸阻,蕭寶卷卻認為是自己的皇權受到了鉗製。
竟然毫不顧及國家的安穩,對勸諫他的大臣們進行殘酷屠殺,使得朝野上下敢怒而不敢言,國家的統治基礎受到了嚴重的削弱。
昏君的所行所為很快激起地方叛亂。
亂事平定後,蕭寶卷卻又覺得平亂有功的雍州刺史蕭懿功高蓋主。
雖然蕭懿出了五服不算宗室,但也同樣出自蘭陵蕭氏。
蕭寶卷覺得蕭懿會威脅到他的皇權,於是將之殺害。
蕭懿之弟、雍州刺史蕭衍以報仇為名宣布舉兵。
在江陵立蕭寶卷之弟蕭寶融為帝,是為齊和帝。
公元502年,蕭衍攻入建康,蕭寶卷被殺。
同年,蕭衍接受蕭寶融“禪位”,改國號為梁,史稱梁武帝。
存在僅二十四年的蕭齊就此滅亡。
而另一邊的北魏也好不到哪裏去。
北魏政權中後期。
因為皇室內部爭權奪利、皇族謀反等事件頻繁發生,導致政治局勢動蕩不安,給了門閥士族得以壯大的機會。
另外北魏推行漢化的過程中,不懂得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道理,全盤照抄了曹魏時期的九品中正製。
這一選官製度後期完全依據出身門第來選拔官員,導致官職被世家大族壟斷。
出身名門望族的人更容易進入官場並擔任要職,他們的家族勢力不斷擴大,逐漸形成了強大的門閥勢力。
這些人為條件影響下,形成了鮮卑貴族與漢族地主共同統治各族人民的局麵。
產生了大量的漢族門閥以及鮮卑軍事貴族門閥。
這些門閥占有國家的大量資源,極大削弱了北魏皇庭的統治力量。
進而又導致了統治階級的墮落腐化,斂財奢靡之風席卷全國。
比如高陽王元雍,明明是靠家族勢力的貪汙腐敗得以成為巨富。
生活揮霍無度,家中奴仆多達六千餘人,婢女五百人。
可這樣人盡皆知的大貪官,卻能位居高位擔任丞相之職。
如此腐敗,連帶著地方上的州郡刺史等大小官吏也大肆聚斂侵吞國家財富,嚴重削弱了國力。
財富不會憑空誕生,這樣的腐敗也注定是建立在剝削百姓的基礎上。
繁重的賦稅和兵役,使大批百姓無法生存,紛紛逃亡,導致北魏的賦稅銳減。
而為了維持財政收入,官府又加重對未逃亡百姓的征稅,形成惡性循環。
最終引發了北方邊鎮起義、河北起義、山東起義和關隴起義等農民起義,沉重打擊了北魏的統治根基。
另外北魏從上到下崇佛,佛寺占有大量田產並且不納稅。
例如胡太後主持建造的永寧寺,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胡太後還要求各地都要修建佛塔,這使得地方官府更加嚴厲地盤剝百姓,百姓或逃亡或出家,北魏可納稅的民戶越來越少。
(稍後單開一章,專門講佛教傳入中原並給中原王朝造成的影響,尤其是負麵影響,以及曆史上的四次大規模滅佛事件。)
積攢眾多的弊病影響下,北魏也已行將就木,注定會向南朝齊一樣走向滅亡。
尤其在北魏搖搖欲墜之際,南梁名將陳慶之的北伐,給北魏的滅亡添上了最後一把火。
“名師大將莫自牢,千軍萬馬避白袍。”
說的便是本非將種,亦非豪家,卻以文弱之身能夠得獲如此殊榮的陳慶之。】
大禹看著北魏和南齊都是這樣腐朽混亂,歎了口氣道:
“自從看到春秋時期的管仲,僅憑一人之力就能革新出諸多治國良策,本以為兩千餘年後的治國之法集眾家之所長,理應能使國家長治久安,子民繁榮富足。
可曆史一直演變到現在,反倒是王朝更迭頻繁,戰亂不休,帝王天子的英明與否,仍然是左右國家興亡的重要原因。
雖然文化技藝始終都在進步。
可若還是不能尋得永安天下的治國之策,如此發展下去,我華夏不知還得曆經多少苦難頓挫。”
……
劉備對那陳慶之有所好奇。
“以文弱之身卻能統將領兵,使千軍萬馬都能對其避之不及,這與軍師何其相像?”
孔明自謙道:
“能使敵軍望風退避,自是有極高的常勝殺敵之功才能成就如此威名,微臣的領兵之能,自認遠不及矣,隻能靠些許謀略遠慮輔軍製敵,就這,都還尚不敢言常勝。”
南北朝時期的蕭齊也稱南朝齊。
然而南齊存在僅二十四年,也是南朝宗室內鬥最嚴重、曆時最短的一個朝代。
蕭道成即位之初也和劉裕一樣,為政清明,勤儉持國。
然而蕭道成在位僅四年便去世了。
太子蕭賾繼位是為齊武帝。
蕭賾在位十一年,執政期間撫恤受災百姓,多次實行大赦,規定了官員輪換製度,注意學校教育。
並與北魏互通使者,保持邊境十多年間沒有大的戰爭,被稱為“永明之治”。
公元493年,蕭賾病逝,蕭昭業即位。
蕭昭業為人喜好奢靡,即位後常宴飲無度。
在政治鬥爭方麵,誅殺王融等政敵,表麵禮待蕭子良為太傅,卻將其排擠出中樞決策機構。
此前支持他的蕭鸞借機掌權,後引兵入宮殺掉蕭昭業,以太後的名義廢蕭昭業為鬱林王。
蕭鸞廢帝後,沽名釣譽迎立蕭昭業之弟蕭昭文為帝。
不久後又廢掉蕭昭文,自立為帝,即齊明帝。
蕭鸞作為旁宗奪位而立,對蕭道成還在世的其他後代頗為忌憚。
任用寒門勢力抵禦北魏入侵的同時,對內肅清宗室,將安陸王蕭子敬、江夏王蕭鋒等二十九人先後殺死,蕭道成的子孫幾乎被屠戮殆盡。
南朝齊的皇權爭鬥其殘酷與冷血程度,比之南朝宋有過之而無不及。
公元498年,齊明帝蕭鸞離世,在位不到四年。
其次子蕭寶卷繼任皇位。
蕭寶卷為人肆意無矩而又昏暴。
對寵愛的潘玉兒什麽都做得出。
為了討其歡心,蕭寶卷耗費巨資為她修建神仙、永壽、玉壽三所宮殿。
這些宮殿裝飾奢華,動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給國家財政帶來了沉重的負擔。
甚至在內廷為潘玉兒端茶倒水、捏腳捶背,完全不顧及皇帝的尊嚴。
由於潘玉兒出生於市井歌妓,蕭寶卷為了讓她重溫過去的生活,在皇宮裏設立市場,讓宦官殺豬宰羊,宮女沽酒賣肉。
潘妃充當市令,自己則擔任潘妃的副手,在皇宮中玩起了角色扮演的遊戲,將莊嚴的皇宮搞得烏煙瘴氣。
身為皇帝卻將心思過分用在心愛的人身上,自然無心勤政。
空耗財政加重百姓納稅負擔,亦是不顧百姓民生。
種種行為都說明蕭寶卷心智不成熟,根本沒有作為皇帝理應匹配的德行與責任心。
而在朝的六位顧命大臣勢力深厚、影響力大。
蕭寶卷濫用權力的意圖受到他們掣肘與反對。
對於顧命大臣們對他的諫言與勸阻,蕭寶卷卻認為是自己的皇權受到了鉗製。
竟然毫不顧及國家的安穩,對勸諫他的大臣們進行殘酷屠殺,使得朝野上下敢怒而不敢言,國家的統治基礎受到了嚴重的削弱。
昏君的所行所為很快激起地方叛亂。
亂事平定後,蕭寶卷卻又覺得平亂有功的雍州刺史蕭懿功高蓋主。
雖然蕭懿出了五服不算宗室,但也同樣出自蘭陵蕭氏。
蕭寶卷覺得蕭懿會威脅到他的皇權,於是將之殺害。
蕭懿之弟、雍州刺史蕭衍以報仇為名宣布舉兵。
在江陵立蕭寶卷之弟蕭寶融為帝,是為齊和帝。
公元502年,蕭衍攻入建康,蕭寶卷被殺。
同年,蕭衍接受蕭寶融“禪位”,改國號為梁,史稱梁武帝。
存在僅二十四年的蕭齊就此滅亡。
而另一邊的北魏也好不到哪裏去。
北魏政權中後期。
因為皇室內部爭權奪利、皇族謀反等事件頻繁發生,導致政治局勢動蕩不安,給了門閥士族得以壯大的機會。
另外北魏推行漢化的過程中,不懂得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道理,全盤照抄了曹魏時期的九品中正製。
這一選官製度後期完全依據出身門第來選拔官員,導致官職被世家大族壟斷。
出身名門望族的人更容易進入官場並擔任要職,他們的家族勢力不斷擴大,逐漸形成了強大的門閥勢力。
這些人為條件影響下,形成了鮮卑貴族與漢族地主共同統治各族人民的局麵。
產生了大量的漢族門閥以及鮮卑軍事貴族門閥。
這些門閥占有國家的大量資源,極大削弱了北魏皇庭的統治力量。
進而又導致了統治階級的墮落腐化,斂財奢靡之風席卷全國。
比如高陽王元雍,明明是靠家族勢力的貪汙腐敗得以成為巨富。
生活揮霍無度,家中奴仆多達六千餘人,婢女五百人。
可這樣人盡皆知的大貪官,卻能位居高位擔任丞相之職。
如此腐敗,連帶著地方上的州郡刺史等大小官吏也大肆聚斂侵吞國家財富,嚴重削弱了國力。
財富不會憑空誕生,這樣的腐敗也注定是建立在剝削百姓的基礎上。
繁重的賦稅和兵役,使大批百姓無法生存,紛紛逃亡,導致北魏的賦稅銳減。
而為了維持財政收入,官府又加重對未逃亡百姓的征稅,形成惡性循環。
最終引發了北方邊鎮起義、河北起義、山東起義和關隴起義等農民起義,沉重打擊了北魏的統治根基。
另外北魏從上到下崇佛,佛寺占有大量田產並且不納稅。
例如胡太後主持建造的永寧寺,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胡太後還要求各地都要修建佛塔,這使得地方官府更加嚴厲地盤剝百姓,百姓或逃亡或出家,北魏可納稅的民戶越來越少。
(稍後單開一章,專門講佛教傳入中原並給中原王朝造成的影響,尤其是負麵影響,以及曆史上的四次大規模滅佛事件。)
積攢眾多的弊病影響下,北魏也已行將就木,注定會向南朝齊一樣走向滅亡。
尤其在北魏搖搖欲墜之際,南梁名將陳慶之的北伐,給北魏的滅亡添上了最後一把火。
“名師大將莫自牢,千軍萬馬避白袍。”
說的便是本非將種,亦非豪家,卻以文弱之身能夠得獲如此殊榮的陳慶之。】
大禹看著北魏和南齊都是這樣腐朽混亂,歎了口氣道:
“自從看到春秋時期的管仲,僅憑一人之力就能革新出諸多治國良策,本以為兩千餘年後的治國之法集眾家之所長,理應能使國家長治久安,子民繁榮富足。
可曆史一直演變到現在,反倒是王朝更迭頻繁,戰亂不休,帝王天子的英明與否,仍然是左右國家興亡的重要原因。
雖然文化技藝始終都在進步。
可若還是不能尋得永安天下的治國之策,如此發展下去,我華夏不知還得曆經多少苦難頓挫。”
……
劉備對那陳慶之有所好奇。
“以文弱之身卻能統將領兵,使千軍萬馬都能對其避之不及,這與軍師何其相像?”
孔明自謙道:
“能使敵軍望風退避,自是有極高的常勝殺敵之功才能成就如此威名,微臣的領兵之能,自認遠不及矣,隻能靠些許謀略遠慮輔軍製敵,就這,都還尚不敢言常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