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大秦天王苻堅
璀璨華夏:挽千古意難平 作者:第二藝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後趙和冉魏政權消亡後,再迴過頭來看另一位影響天下大勢,也是原本最有希望結束五胡亂華的人物,苻堅。
苻堅的爺爺苻洪,雖然與成漢政權同屬於氐族,但符洪所處氐族分支位於甘肅和陝西一帶,而成漢政權位於西南蜀地。
距離較遠導致缺乏聯係。
而距離苻洪更近的前趙南匈奴政權,不僅實力更強,還有接納其它民族加入的利好政策。
於是身為氐族人的苻洪帶領部眾在前期加入了前趙政權。
後來前趙皇帝劉耀和羯人首領石勒發生分裂,漢趙政權分裂成了前趙和後趙。
前趙不敵,在洛陽之戰大敗。
苻洪向西退居隴山蟄伏了一段時間,因為後趙皇帝石虎的主動拉攏,便又投靠了石虎。
得到石虎重用後的苻洪,有了更多資源和發展空間壯大自己的氐族勢力。
公元349年,石虎去世。
同年後趙太子石世被廢,石遵在冉閔的幫助下登基。
冉閔知曉苻洪勢力已經壯大,手握五萬氐族精銳威脅到了後趙,於是勸說石遵除掉符洪。
石遵聽言免去了苻洪都督一職,但沒有狠下心殺掉為後趙立下諸多戰功的苻洪。
苻洪心懷怨恨,於是派遣使者歸降了東晉。
公元350年,東晉朝廷授苻洪為氐王、征北大將軍,都督河北諸軍事、冀州刺史,封廣川郡公。
但是苻洪雖然接受東晉的冊封,卻並非真心歸附東晉。
降晉隻是權宜之策,他的目的是想借東晉的名義,為自己謀取關中地區提供便利。
苻洪脫離後趙以後,開始收攏秦州和雍州的流民,其中包括氐族、羌族和漢族。
在枋頭(今河南鶴壁)被共同推舉為盟主,此時苻洪的部眾已達十餘萬。
但是同年,苻洪被後趙降將麻秋毒害而亡。
麻秋的目的可能包括奪取苻洪的十萬兵馬,也可能是出於對後趙的忠誠,報複投降東晉的苻洪。
苻洪死後,麻秋被苻洪的兒子苻健殺死,並接掌了苻洪的部眾。
苻健按照苻洪的遺言進駐關中。
因為後趙政權滅亡,冉魏政權建立,此時占據長安的是後趙勢力杜洪。
杜洪也在名義上投靠的東晉。
苻健按照東晉給他冊封的官職,迷惑了杜洪,在潼關之戰中打敗了杜洪的將領,後續擴大戰果,一舉攻入長安。
奪取長安後,苻健深知政權合法的重要性。
他派遣使者向東晉報捷,並與東晉臨賀郡公桓溫修好,名義上為東晉收複北方淪陷的故土,在一定程度上獲得了東晉的認可,減少了外部的壓力。
同時,他仿照魏晉製度建立中央機構,任命文武百官,采取州、郡、縣三級製,建立了較為完善的政治體係。
並施行寬政,多次減免稅收,免除後趙的嚴苛製度,倡導勤儉節約,並且派人查訪民間疾苦,這些舉措贏得了關中各民族百姓的擁護和支持。
但是在公元351年,苻健在長安建立了秦國,是為前秦政權。
這讓自認為華夏正統的東晉惱怒。
前秦政權被東晉視為“僭偽”。
於是派兵攻打前秦彰顯東晉的正統地位,維護漢族王朝的尊嚴和榮譽。
但是被苻健分別於公元351年的“五丈原之戰”,和354年的“桓溫北伐之戰”兩次擊退了東晉兵馬。
前秦政權得以保存延續。
公元355年苻健病逝,其子符生繼位。
但是苻生性情殘暴,殺人如兒戲,盡誅八位顧命大臣,濫殺無度,導致朝廷上下人心惶惶,人心盡失。
豪強大族們紛紛扶持有學識和政治抱負的苻堅,希望由他來帶領眾人推翻符生。
苻堅以迅雷之勢成功發動了政變,砍下了苻生的頭顱。
宗室大臣們都推舉苻堅當皇帝,而苻堅推辭,認為自己哥哥苻法年長自己,理應由哥哥來當皇帝。
而苻法則表示此次誅殺苻生全都是苻堅的功勞,而且苻堅是嫡子,自己雖年長卻隻是庶子,這個皇帝理應由弟弟苻堅來當。
於是,19歲的苻堅,於公元357年即位成了前秦的第三代君王。
不過苻堅並沒有稱皇帝,而是自降皇帝尊號為天王,史稱大秦天王。
這正是苻堅學識才智的體現。
因為當時的東晉仍然是正統王朝。
不稱帝的目的在於減輕其他勢力對前秦政權正統性的質疑和抵觸,也為了不與東晉站在對立麵,進而拉攏漢人,為後續的發展創造相對有利的政治環境。
單從這一點來看,苻堅的戰略規劃就比冉閔強得多。
並且苻堅根據當時中原大地各民族百姓混雜,各政權民族主義排他性的特點,製定出了團結各民族,天下為一家的政治理念。
自幼學習儒家經史典籍的苻堅,深知漢文化的先進性。
於是為了團結各民族,也為了保持文化與科技先進,苻堅以氐族人的身份卻重用漢族士人。
尤其是毫無保留地信任漢人王猛,重用他為丞相。
王猛出身寒微,降生時西晉已經滅亡,年少時顛沛流離,但仍不放棄學習,尤其是從書中學習救世之法和用兵之道。
因為出身太過寒微,不像豪門世家的王羲之隻靠出身就能位居高官。
王猛沒能在東晉謀得官職,卻與前秦的苻堅隻靠一場促膝長談就得到了重用。
在苻堅的支持下,王猛幫助苻堅抑製貴戚豪強,加強集權,選拔賢俊,實行法治。
苻堅另一邊還積極推行漢化改革,在各州郡修建學院。
鼓勵其他少數民族的子弟入學讀書,培養他們的道德觀念和文化素養。
苻堅每月都會親臨太學考拔學生,對學習優秀的學生給予獎勵。
苻堅在官員的選拔和任用上,不局限於民族身份,而是根據個人的才能和品德來選拔。
他的官吏體係中不僅有氐族官員,還有眾多漢族、鮮卑族、羌族等各族官員。
這種做法打破了民族之間的政治隔閡,讓各民族都有機會參與到國家的治理中來,增強了各民族對前秦政權的歸屬感。
苻堅推行重禮尊法政策,嚴懲不法貴族,使得社會治安和風氣大為好轉。
苻堅還勸課農桑、減免租賦等政策,促進了農業發展。
同時又積極修建道路、橋梁等基礎設施,為各民族之間的商貿交流提供了便利條件。
諸多政策極大增強了民眾對政權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從而維護前秦的統治穩定。
苻堅之於王猛,就像是劉備之於諸葛亮,秦孝公之於商鞅。
他們二人相輔相成,很多政策的提出與施行,實則也說不清究竟是他們兩個中誰主張的。
但最終呈現的結果,就是前秦的國力在諸多政策加持下迅速提升。
這使得前秦在後續剿滅多個胡人政權,統一華夏北方大地的諸多戰事中無往而不利。】
苻堅的爺爺苻洪,雖然與成漢政權同屬於氐族,但符洪所處氐族分支位於甘肅和陝西一帶,而成漢政權位於西南蜀地。
距離較遠導致缺乏聯係。
而距離苻洪更近的前趙南匈奴政權,不僅實力更強,還有接納其它民族加入的利好政策。
於是身為氐族人的苻洪帶領部眾在前期加入了前趙政權。
後來前趙皇帝劉耀和羯人首領石勒發生分裂,漢趙政權分裂成了前趙和後趙。
前趙不敵,在洛陽之戰大敗。
苻洪向西退居隴山蟄伏了一段時間,因為後趙皇帝石虎的主動拉攏,便又投靠了石虎。
得到石虎重用後的苻洪,有了更多資源和發展空間壯大自己的氐族勢力。
公元349年,石虎去世。
同年後趙太子石世被廢,石遵在冉閔的幫助下登基。
冉閔知曉苻洪勢力已經壯大,手握五萬氐族精銳威脅到了後趙,於是勸說石遵除掉符洪。
石遵聽言免去了苻洪都督一職,但沒有狠下心殺掉為後趙立下諸多戰功的苻洪。
苻洪心懷怨恨,於是派遣使者歸降了東晉。
公元350年,東晉朝廷授苻洪為氐王、征北大將軍,都督河北諸軍事、冀州刺史,封廣川郡公。
但是苻洪雖然接受東晉的冊封,卻並非真心歸附東晉。
降晉隻是權宜之策,他的目的是想借東晉的名義,為自己謀取關中地區提供便利。
苻洪脫離後趙以後,開始收攏秦州和雍州的流民,其中包括氐族、羌族和漢族。
在枋頭(今河南鶴壁)被共同推舉為盟主,此時苻洪的部眾已達十餘萬。
但是同年,苻洪被後趙降將麻秋毒害而亡。
麻秋的目的可能包括奪取苻洪的十萬兵馬,也可能是出於對後趙的忠誠,報複投降東晉的苻洪。
苻洪死後,麻秋被苻洪的兒子苻健殺死,並接掌了苻洪的部眾。
苻健按照苻洪的遺言進駐關中。
因為後趙政權滅亡,冉魏政權建立,此時占據長安的是後趙勢力杜洪。
杜洪也在名義上投靠的東晉。
苻健按照東晉給他冊封的官職,迷惑了杜洪,在潼關之戰中打敗了杜洪的將領,後續擴大戰果,一舉攻入長安。
奪取長安後,苻健深知政權合法的重要性。
他派遣使者向東晉報捷,並與東晉臨賀郡公桓溫修好,名義上為東晉收複北方淪陷的故土,在一定程度上獲得了東晉的認可,減少了外部的壓力。
同時,他仿照魏晉製度建立中央機構,任命文武百官,采取州、郡、縣三級製,建立了較為完善的政治體係。
並施行寬政,多次減免稅收,免除後趙的嚴苛製度,倡導勤儉節約,並且派人查訪民間疾苦,這些舉措贏得了關中各民族百姓的擁護和支持。
但是在公元351年,苻健在長安建立了秦國,是為前秦政權。
這讓自認為華夏正統的東晉惱怒。
前秦政權被東晉視為“僭偽”。
於是派兵攻打前秦彰顯東晉的正統地位,維護漢族王朝的尊嚴和榮譽。
但是被苻健分別於公元351年的“五丈原之戰”,和354年的“桓溫北伐之戰”兩次擊退了東晉兵馬。
前秦政權得以保存延續。
公元355年苻健病逝,其子符生繼位。
但是苻生性情殘暴,殺人如兒戲,盡誅八位顧命大臣,濫殺無度,導致朝廷上下人心惶惶,人心盡失。
豪強大族們紛紛扶持有學識和政治抱負的苻堅,希望由他來帶領眾人推翻符生。
苻堅以迅雷之勢成功發動了政變,砍下了苻生的頭顱。
宗室大臣們都推舉苻堅當皇帝,而苻堅推辭,認為自己哥哥苻法年長自己,理應由哥哥來當皇帝。
而苻法則表示此次誅殺苻生全都是苻堅的功勞,而且苻堅是嫡子,自己雖年長卻隻是庶子,這個皇帝理應由弟弟苻堅來當。
於是,19歲的苻堅,於公元357年即位成了前秦的第三代君王。
不過苻堅並沒有稱皇帝,而是自降皇帝尊號為天王,史稱大秦天王。
這正是苻堅學識才智的體現。
因為當時的東晉仍然是正統王朝。
不稱帝的目的在於減輕其他勢力對前秦政權正統性的質疑和抵觸,也為了不與東晉站在對立麵,進而拉攏漢人,為後續的發展創造相對有利的政治環境。
單從這一點來看,苻堅的戰略規劃就比冉閔強得多。
並且苻堅根據當時中原大地各民族百姓混雜,各政權民族主義排他性的特點,製定出了團結各民族,天下為一家的政治理念。
自幼學習儒家經史典籍的苻堅,深知漢文化的先進性。
於是為了團結各民族,也為了保持文化與科技先進,苻堅以氐族人的身份卻重用漢族士人。
尤其是毫無保留地信任漢人王猛,重用他為丞相。
王猛出身寒微,降生時西晉已經滅亡,年少時顛沛流離,但仍不放棄學習,尤其是從書中學習救世之法和用兵之道。
因為出身太過寒微,不像豪門世家的王羲之隻靠出身就能位居高官。
王猛沒能在東晉謀得官職,卻與前秦的苻堅隻靠一場促膝長談就得到了重用。
在苻堅的支持下,王猛幫助苻堅抑製貴戚豪強,加強集權,選拔賢俊,實行法治。
苻堅另一邊還積極推行漢化改革,在各州郡修建學院。
鼓勵其他少數民族的子弟入學讀書,培養他們的道德觀念和文化素養。
苻堅每月都會親臨太學考拔學生,對學習優秀的學生給予獎勵。
苻堅在官員的選拔和任用上,不局限於民族身份,而是根據個人的才能和品德來選拔。
他的官吏體係中不僅有氐族官員,還有眾多漢族、鮮卑族、羌族等各族官員。
這種做法打破了民族之間的政治隔閡,讓各民族都有機會參與到國家的治理中來,增強了各民族對前秦政權的歸屬感。
苻堅推行重禮尊法政策,嚴懲不法貴族,使得社會治安和風氣大為好轉。
苻堅還勸課農桑、減免租賦等政策,促進了農業發展。
同時又積極修建道路、橋梁等基礎設施,為各民族之間的商貿交流提供了便利條件。
諸多政策極大增強了民眾對政權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從而維護前秦的統治穩定。
苻堅之於王猛,就像是劉備之於諸葛亮,秦孝公之於商鞅。
他們二人相輔相成,很多政策的提出與施行,實則也說不清究竟是他們兩個中誰主張的。
但最終呈現的結果,就是前秦的國力在諸多政策加持下迅速提升。
這使得前秦在後續剿滅多個胡人政權,統一華夏北方大地的諸多戰事中無往而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