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混亂局勢
璀璨華夏:挽千古意難平 作者:第二藝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導致大漢滅亡無法挽迴的東漢末年幾位皇帝,無不為為此感到自責和悔恨,亦或是推卸責任與他人。
但無論如何,大漢都已經到了病入膏肓的地步,一切都已經晚了。
……
已是魏王的曹操卻一改曾經對袁紹的仰慕,而是冷哼一聲道:
“那時見袁紹孤身一人敢於直言駁斥董卓為逆賊,孤確實心生偌大的欽佩。
可待後來天下諸侯組建討董聯軍,眾人皆是推舉袁紹為盟主,可這廝卻擔心自己兵力折損,如此怯戰眾諸侯又如何能服?
還是孤帶領散盡家財才招募來的五千兵馬,與張邈、鮑信等忠義之士率先進攻董卓,但因兵力懸殊不敵,兵馬折損殆盡,可諸侯聯軍卻一個個生怕折損自己的實力按兵不動,袁紹身為盟主更是如此!
且在後來放著已經退逃長安的董卓不去追擊,隻想著借助討伐董卓的名義和自己身為盟主的身份,另立新帝把持朝政。
放著叛逆不討剿,放著天下不去安定,卻一心圖謀自身利益,這與逆賊董卓又有何區別?
孤都羞於談論曾經欽佩過此等虛偽之人!”
……
【董卓立劉協為帝後不久,各諸侯們都聲討董卓倒行逆施之舉。
此時的曹操也不願與董卓同流合汙,辭官逃出洛陽後去到陳留。
得到陳留人衛滋的資助開始招兵買馬,後迴到家鄉傾盡家財,又得到夏侯惇資助,攏共招募五千兵馬欲意討伐董卓。
(《三國演義》中,描述曹操是因為刺殺董卓失敗逃出洛陽的,並在逃亡過程中結識了甘願放棄官職的陳宮,與刺董壯舉的曹操一同踏上討董救國的道路。
並在逃亡途中發生了誤殺呂伯奢一家的故事。
不過這些不能當做史實,《三國演義》經過藝術改編創作,曹操並沒有莽撞地刺殺董卓。
正史《三國誌》中,陳宮是曹操信任的部下,初期幫助曹操平定青州黃巾軍,又助曹操入主兗州,並沒有相識不久便離開。
後因為曹操殺害兗州官員,並在征討徐州時屠殺平民,這讓陳宮懷疑自己助紂為虐了,這才幫助呂布對抗曹操。
呂伯奢一家之死則有爭議,《三國誌》中並未記載。)
殘暴無道的董卓為消除隱患,立漢獻帝一年後,也就是公元190年,毒殺了曾經的漢少帝劉辯。
但是董卓此舉非但沒有消除隱患,反而招致各地群雄對董卓的起兵討伐。
各路諸侯們組建成關東聯盟,由威望極高又兼顧四世三公背景的袁紹擔任聯軍盟主。
諸侯聯軍中的參戰勢力個個都有自己的心思,擔心兵力消耗後會被他人吞並,導致真正到了要出兵討董時的誌氣並不高。
反倒是兵力不多的曹操、鮑信、張邈、衛滋等人,真正敢於與董卓軍隊交戰。
但因為兵力懸殊,戰術有缺陷,諸侯聯盟又一直扯皮遲遲不派援軍,導致最後慘敗。
幾乎全軍覆沒的曹操迴到聯盟大營,對消極待戰的各諸侯與盟主袁紹痛斥,並留下一句“匹夫豎子,不相與謀!”後,與同樣看透聯軍本質的劉備,一同攜手離開了諸侯聯軍。
離開聯軍後的曹操去了揚州募兵,從頭再來。
而劉備則投奔了公孫瓚。
諸侯聯軍成立一年後,唯有與董卓軍隊交戰數次的孫堅擔當起了大任。
一連幾次作戰都擊敗了董卓軍。
董卓為了避開討董聯軍的鋒芒,緊急挾持漢獻帝劉協退出洛陽,遷都長安,留下呂布把守洛陽。
呂布自然守不住,退逃之前縱火焚燒了大漢國都洛陽城。
孫堅攻克洛陽後收拾整頓洛陽殘局,並找到了遺留的傳國玉璽。
(在諸侯聯軍討董中,《三國演義》裏發生了關羽溫酒斬華雄劇情,但是正史記載斬華雄者為孫堅,並且不是陣前單挑斬殺的,而是破陣之後再梟首。)
洛陽攻克後,袁紹和諸侯們各懷異心,欲意擁立劉虞為新帝,但是被劉虞以當今皇帝蒙難應當合力救之,而非篡權改政嚴詞拒絕。
意圖沒有達成的諸侯聯軍們,又陷入更多的算計之中。
聯盟因紛亂複雜的利益與恩怨關係,陷入交相攻伐。
大致分裂為兩派陣營。
一個以袁紹、劉岱、張超、劉表等勢力為主。
另一個則以袁術、孫堅、公孫瓚、陶謙為代表。
袁術和袁紹這倆兄弟,因嫡庶之爭和利益不同站在了對立麵。
兩大陣營之間也因為更為複雜的利益和恩怨的衝突,暫時聯合在一起,屢屢爆發戰爭,聯盟自然也就此分崩離析。
之前說到劉備和曹操退出聯盟後。
其中劉備去投奔了公孫瓚。
之後在其麾下領兵對抗袁紹,因履曆戰功得以升任平原縣令,後又升平原國相,相當於郡縣太守。
而曹操則與夏侯惇等人去到揚州募兵,重新起家。
並在之後平定了進攻東郡的山賊,從此曹操成為東郡太守,擁有了這麽一塊發家之地,並開始快速積蓄力量。
公元192年,青州黃巾軍發展壯大,連破兗州郡縣,兗州刺史迎戰被殺。
在陳宮極力遊說下,兗州官員迎東郡曹操成為兗州州牧。
曹操設奇襲,晝夜交戰,黃巾軍大敗投降,曹操收獲眾多降卒,但因尚未站立腳跟和諸多勢力錯綜複雜,並未占領青州。
其後曹操收編黃巾精銳,操練成軍,得名青州軍。
從此曹操有了一支戰鬥力不弱的軍隊,成為一方不可小覷的諸侯。
劉備和曹操都有了各自的發展,唯有孫堅這個討董出力最多的江東猛虎時運較差。
公元192年,依附袁術的孫堅被派去攻打劉表,劉表派出黃祖迎戰,孫堅大破黃祖,卻在追擊途中被暗箭射傷,不治身亡。
孫堅死後,其子孫策也在袁術麾下。
因孫堅征戰這些年來建立起的威望,尤其孫堅還為袁術弄到了傳國玉璽,孫策欲意脫離袁術,袁術也隻好給予其父親遺留的一千舊部,放任孫策征戰江東地區割據勢力,同時也意在利用他為自己抵擋後方隱患。
然而袁術卻不知自己此舉是放虎歸山,縱龍入海。
孫策靠著這一千兵馬轉戰江東,因孫家對江東父老多有恩情,很快便招兵買馬一下子將人數提升到了五六千人。
渡江之後勢如破竹,無人敢與其交鋒,並且孫策嚴明軍紀,江東百姓都願意支持他。
在195年到200年的五年間,孫策靠著江東子弟和黃蓋、周瑜、程普等江東虎臣的幫助下,掃平了江東各個勢力統一了江東,為後續的東吳政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國的劇情真的好難寫,正史和演義內容有許多不同的地方,與印象中熟悉的三國相差不小,區區幾段內容就得查好幾個小時的資料。
而且既要符合史實,又要想辦法寫出三國中應有的悲壯和理想交織,真的不是件容易的事。
如果有哪些紕漏和需要改進的地方,希望大家能指正出來,望輕罵。)
但無論如何,大漢都已經到了病入膏肓的地步,一切都已經晚了。
……
已是魏王的曹操卻一改曾經對袁紹的仰慕,而是冷哼一聲道:
“那時見袁紹孤身一人敢於直言駁斥董卓為逆賊,孤確實心生偌大的欽佩。
可待後來天下諸侯組建討董聯軍,眾人皆是推舉袁紹為盟主,可這廝卻擔心自己兵力折損,如此怯戰眾諸侯又如何能服?
還是孤帶領散盡家財才招募來的五千兵馬,與張邈、鮑信等忠義之士率先進攻董卓,但因兵力懸殊不敵,兵馬折損殆盡,可諸侯聯軍卻一個個生怕折損自己的實力按兵不動,袁紹身為盟主更是如此!
且在後來放著已經退逃長安的董卓不去追擊,隻想著借助討伐董卓的名義和自己身為盟主的身份,另立新帝把持朝政。
放著叛逆不討剿,放著天下不去安定,卻一心圖謀自身利益,這與逆賊董卓又有何區別?
孤都羞於談論曾經欽佩過此等虛偽之人!”
……
【董卓立劉協為帝後不久,各諸侯們都聲討董卓倒行逆施之舉。
此時的曹操也不願與董卓同流合汙,辭官逃出洛陽後去到陳留。
得到陳留人衛滋的資助開始招兵買馬,後迴到家鄉傾盡家財,又得到夏侯惇資助,攏共招募五千兵馬欲意討伐董卓。
(《三國演義》中,描述曹操是因為刺殺董卓失敗逃出洛陽的,並在逃亡過程中結識了甘願放棄官職的陳宮,與刺董壯舉的曹操一同踏上討董救國的道路。
並在逃亡途中發生了誤殺呂伯奢一家的故事。
不過這些不能當做史實,《三國演義》經過藝術改編創作,曹操並沒有莽撞地刺殺董卓。
正史《三國誌》中,陳宮是曹操信任的部下,初期幫助曹操平定青州黃巾軍,又助曹操入主兗州,並沒有相識不久便離開。
後因為曹操殺害兗州官員,並在征討徐州時屠殺平民,這讓陳宮懷疑自己助紂為虐了,這才幫助呂布對抗曹操。
呂伯奢一家之死則有爭議,《三國誌》中並未記載。)
殘暴無道的董卓為消除隱患,立漢獻帝一年後,也就是公元190年,毒殺了曾經的漢少帝劉辯。
但是董卓此舉非但沒有消除隱患,反而招致各地群雄對董卓的起兵討伐。
各路諸侯們組建成關東聯盟,由威望極高又兼顧四世三公背景的袁紹擔任聯軍盟主。
諸侯聯軍中的參戰勢力個個都有自己的心思,擔心兵力消耗後會被他人吞並,導致真正到了要出兵討董時的誌氣並不高。
反倒是兵力不多的曹操、鮑信、張邈、衛滋等人,真正敢於與董卓軍隊交戰。
但因為兵力懸殊,戰術有缺陷,諸侯聯盟又一直扯皮遲遲不派援軍,導致最後慘敗。
幾乎全軍覆沒的曹操迴到聯盟大營,對消極待戰的各諸侯與盟主袁紹痛斥,並留下一句“匹夫豎子,不相與謀!”後,與同樣看透聯軍本質的劉備,一同攜手離開了諸侯聯軍。
離開聯軍後的曹操去了揚州募兵,從頭再來。
而劉備則投奔了公孫瓚。
諸侯聯軍成立一年後,唯有與董卓軍隊交戰數次的孫堅擔當起了大任。
一連幾次作戰都擊敗了董卓軍。
董卓為了避開討董聯軍的鋒芒,緊急挾持漢獻帝劉協退出洛陽,遷都長安,留下呂布把守洛陽。
呂布自然守不住,退逃之前縱火焚燒了大漢國都洛陽城。
孫堅攻克洛陽後收拾整頓洛陽殘局,並找到了遺留的傳國玉璽。
(在諸侯聯軍討董中,《三國演義》裏發生了關羽溫酒斬華雄劇情,但是正史記載斬華雄者為孫堅,並且不是陣前單挑斬殺的,而是破陣之後再梟首。)
洛陽攻克後,袁紹和諸侯們各懷異心,欲意擁立劉虞為新帝,但是被劉虞以當今皇帝蒙難應當合力救之,而非篡權改政嚴詞拒絕。
意圖沒有達成的諸侯聯軍們,又陷入更多的算計之中。
聯盟因紛亂複雜的利益與恩怨關係,陷入交相攻伐。
大致分裂為兩派陣營。
一個以袁紹、劉岱、張超、劉表等勢力為主。
另一個則以袁術、孫堅、公孫瓚、陶謙為代表。
袁術和袁紹這倆兄弟,因嫡庶之爭和利益不同站在了對立麵。
兩大陣營之間也因為更為複雜的利益和恩怨的衝突,暫時聯合在一起,屢屢爆發戰爭,聯盟自然也就此分崩離析。
之前說到劉備和曹操退出聯盟後。
其中劉備去投奔了公孫瓚。
之後在其麾下領兵對抗袁紹,因履曆戰功得以升任平原縣令,後又升平原國相,相當於郡縣太守。
而曹操則與夏侯惇等人去到揚州募兵,重新起家。
並在之後平定了進攻東郡的山賊,從此曹操成為東郡太守,擁有了這麽一塊發家之地,並開始快速積蓄力量。
公元192年,青州黃巾軍發展壯大,連破兗州郡縣,兗州刺史迎戰被殺。
在陳宮極力遊說下,兗州官員迎東郡曹操成為兗州州牧。
曹操設奇襲,晝夜交戰,黃巾軍大敗投降,曹操收獲眾多降卒,但因尚未站立腳跟和諸多勢力錯綜複雜,並未占領青州。
其後曹操收編黃巾精銳,操練成軍,得名青州軍。
從此曹操有了一支戰鬥力不弱的軍隊,成為一方不可小覷的諸侯。
劉備和曹操都有了各自的發展,唯有孫堅這個討董出力最多的江東猛虎時運較差。
公元192年,依附袁術的孫堅被派去攻打劉表,劉表派出黃祖迎戰,孫堅大破黃祖,卻在追擊途中被暗箭射傷,不治身亡。
孫堅死後,其子孫策也在袁術麾下。
因孫堅征戰這些年來建立起的威望,尤其孫堅還為袁術弄到了傳國玉璽,孫策欲意脫離袁術,袁術也隻好給予其父親遺留的一千舊部,放任孫策征戰江東地區割據勢力,同時也意在利用他為自己抵擋後方隱患。
然而袁術卻不知自己此舉是放虎歸山,縱龍入海。
孫策靠著這一千兵馬轉戰江東,因孫家對江東父老多有恩情,很快便招兵買馬一下子將人數提升到了五六千人。
渡江之後勢如破竹,無人敢與其交鋒,並且孫策嚴明軍紀,江東百姓都願意支持他。
在195年到200年的五年間,孫策靠著江東子弟和黃蓋、周瑜、程普等江東虎臣的幫助下,掃平了江東各個勢力統一了江東,為後續的東吳政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國的劇情真的好難寫,正史和演義內容有許多不同的地方,與印象中熟悉的三國相差不小,區區幾段內容就得查好幾個小時的資料。
而且既要符合史實,又要想辦法寫出三國中應有的悲壯和理想交織,真的不是件容易的事。
如果有哪些紕漏和需要改進的地方,希望大家能指正出來,望輕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