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7年,班超和駐守西域已經長達十餘年的漢軍將士們,全都看著天幕,神情激動中又帶著悲愴。


    他們的功績沒有被遺忘,而是很好地流傳到了後世,且被後世編作成詞曲一直記著。


    能夠如此便已經足夠慰人暖心了。


    不過是離鄉征戰十餘年而已,隻要能讓世人知曉開疆拓土守衛邊境的是他們,那便是再戍邊征戰十餘年又何妨?反倒快哉。


    在西域已經留守近三十年的班超,更是潸然淚下。


    本就老了已經不好用的眼神,被淚水一糊更加模糊了。


    趕緊用衣袖擦了擦。


    他想再多看看被後世歌頌的大漢。


    天幕也好似很願意為他和漢軍們多駐留一會兒。


    隻是配著那激昂的旋律,看著那一段段詞句,沒忍住,視線又模糊了起來。


    ……


    其它朝代的帝王和軍兵子民們,也都為這從軍歌激起強烈的共情。


    就像大秦的《無衣》,漢朝的《大風歌》,東漢的《馬踏燕然》,唐朝的《秦王破陣曲》等等,與這些朝代的戰歌一樣,這首從軍歌也靠著它極具感染力的氣勢和曆史責任感加持的歌詞,激發著人們想要立即慷慨奔赴戰場的熱血。


    尤其是已經從軍,或正處邊疆戰場的將士們,對這種感覺更是強烈到讓他們激動之餘鼻酸淚目。


    秦朝。


    嬴政注視著畫麵中齊聲高歌的遠征軍們。


    “後世果然在方方麵麵都繼承了我們,雖然時隔兩千餘年,經曆許多朝代更迭有了很大變化,但這軍歌一起,朕就知道後世不隻是繼承了曆史和文化,更繼承了我華夏的魂魄。”


    ……


    大唐。


    李世民在感受這份激昂之餘,還注意到了後世遠征軍尤為邋遢狼狽的軍容軍貌,疑惑起了他們究竟麵臨著什麽樣的境況。


    “這支後世軍隊為何一個個都灰頭土臉的?而且唱軍歌的氣勢中,隱約帶著哭腔和悲愴,難不成是打了敗仗?


    看他們都已經裝備了槍械,按理隻要後世的華夏政權穩定,國家完整,以人口和國家規模,不論跟哪個國家發生戰事都不該落得如此境地才對。


    後世的華夏究竟發生了什麽狀況?亦或是內部戰爭?


    等等,上蒼貌似提到過,會不會是抗日戰爭?”


    李世民頓時咬牙道:


    “天幕最開始出現時,總括了一遍曆代王朝,而這抗日戰爭是與封建王朝終結這樣的重大曆史事件並列敘述的。


    朕起初就覺察到這個抗日戰爭定然極為嚴重,否則不會被天幕在那樣惜字如金的概括中提及。


    這抗日抗的究竟是哪個國家?若是那個國家正與我大唐同時期存在,天幕你不妨就告訴朕,朕現在就去發兵剿滅這個國家!免得我後世華夏受此外辱所害!”


    日本的名字,是日本人自己取了之後,在朝貢武則天時懇求唐朝允許他們使用這個名字,得到武則天同意冊封後,才正式能夠以此為國名。


    李世民還不知道這個倭國就是後世抗的那個日。


    想要李世民出兵滅了倭國,隻能等天幕慢慢敘述下去了。


    ……


    【漢和帝時期,東漢在各方麵都達到了頂峰,國土遼闊,四夷臣服,百姓康定。


    科技創新也在這時有了非同一般的進步。


    不僅有張衡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能夠預測地震的地動儀。


    還改良出了對世界文明進程都極具重要意義可實用的紙。


    不論任何文明的任何信息,都需要依靠承載物來進行記載和流傳。


    在可用於書寫圖畫的紙張出現以前,文字和圖畫的記載主要依靠竹簡和布帛。


    竹簡體積和重量都太大,記載的信息也有限,不便於流通。


    布和帛是用麻織品或絲綢編製出來的布料,書寫的效果不好,價格太高,防寒遮羞的作用遠大於書寫。


    雖然在此前漢朝就已經出現了紙。


    但是早期的紙張過於粗糙,墨水一經接觸紙張就會洇墨擴散,使得字體模糊難以辨認。


    隻能將字體寫得足夠大才能辨認,那樣可以記載信息還是太少,實用性仍然不足以完全替代竹簡。


    直到蔡倫和他改良的紙張出現,這個局麵才被真正打破。


    蔡倫起初是宦官。


    經過一步步緩慢的升遷後,直到蔡倫開始負責監造軍械和宮廷禦用器物,這才有機會開始接觸造紙。


    蔡倫收集各種各樣的紙張總結它們的特點、用料。


    這些紙多數還是以麻為主,是漂絲時梳理下來的細密纖維經過捶打、切碎、浸泡之後變成紙漿,再放入抄紙竹簾中撈出曬幹製成的。


    這樣的紙植物纖維太粗糙。


    有的紙是用樹皮製成的,紙張太鬆散,經不起幾下揉捏就會碎裂。


    於是蔡倫思索單一原料存在無法彌補的缺點,但也有各自可取之處,如果將多種原料複合使用,能否取精華去糟粕?


    思路打開後,蔡倫便進入了漫長的複合材料實驗中。


    最終他嚐試出了將樹皮、苧麻、破布、漁網按一定比例混合攪碎,經過浸泡使纖維變軟,撈出後捶打脫膠,再加入一定比例草木灰蒸煮。


    等原料充分混合並攪成泥狀後,便可加入一定比例的水進行篩漿用細竹簾撈出。


    曬幹後便成了柔軟細密,可實際用於書寫的蔡倫紙了。


    不過這樣的紙張仍存在些許程度的洇墨和時間久了變脆的問題,並且紙張顏色發黃,黑色的墨字寫在上麵不夠鮮亮。


    後世基於蔡倫的造紙術進行了優化。


    在主要原材料上隻需選擇構樹皮一種,其種屬於桑樹科,它的果實也叫楮實。


    首先將構樹皮放入堿水中熬煮。


    沒有高純度堿水,也可用草木灰泡水後過濾掉不可溶解的固體,得到的便是最常見的堿水,隻是含有雜質。


    經過堿水熬煮五個小時的構樹皮,其內部的植物纖維和木質素便會分解軟化。


    用清水洗去軟化後構樹皮上的結節雜質。


    隨後將之放入過碳酸鈉中進行漂白,也就是雙氧水。


    製取雙氧水需要用電,其它方法也較為複雜。


    沒有條件可以將貝殼燒製後,加水和草木灰製成氫氧化鉀,也可以漂白,隻是效果稍次。


    漂白後的構樹皮呈潔白無瑕之色,如有雜色,便是漂白不夠或雜質清理不夠徹底。


    此步驟漂白越到位,製作成的紙張也就越潔白,書寫出來的墨字也就顯地明亮清晰。


    之後將潔白的構樹皮盡可能捶打細碎,越碎成品紙張越光滑平整,紙漿成絮狀最好。


    然後將紙漿按一定比例加水,紙漿濃度越高,成品紙張就越厚。


    可借此調整紙張厚度,用於如廁、包裝、窗戶采光、紙漿鎧甲等其它用途。


    再將撈出的紙模一張張倒扣在平整的壓漿板上,倒扣時可在濕紙上放一根絲線,每次倒扣放一根。


    後續用兩塊壓漿板和重物壓幹水分,提前放置的絲線便可方便剝離紙張。


    除去多餘水分後的紙張揭下來貼在平整鐵板上烤幹,幹燥後便是後世上好的成品宣紙。


    而這樣的紙張要發揮其最大用途,自然是製作成可以承載大量信息和文字的書……】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璀璨華夏:挽千古意難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第二藝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第二藝術並收藏璀璨華夏:挽千古意難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