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千古一帝
璀璨華夏:挽千古意難平 作者:第二藝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嬴政諸多的功績出現在曆朝曆代中。
統一的觀念,也籍此更早進入先秦時期所有人的心中,成為念念不忘的遙想。
大禹欣慰道:
“果然有些事情是必須要有人去做的,如若沒有那樣的人,後世我們的子孫也不會像我們看到的那樣團結一體,繁榮強大。
如此來看,這嬴政自稱始皇帝倒也算不得過譽。”
……
姬發喃喃道:
“同樣是建立一個王朝,上蒼對吾僅僅隻是了了幾句概括,對這嬴政卻是毫不吝嗇言語,如此一番詳細陳述他的功績。
統一……我大周也一定要統合所有的諸侯部落。
哪怕是向這秦國一樣,積攢幾百年的力量與所有諸侯開戰,也一定要讓大周實現真正的一統,讓大周的國號延續到三千多年以後!乃至更久!”
……
【大秦的功績還不僅限於此。
在秦國統一六國時,匈奴趁機占領北部諸多州城,許多百姓淪為奴隸。
對此,完成統一六國的嬴政,第一時間籌集武備,派大將蒙恬和三十萬大軍北擊匈奴。
秦軍北渡黃河,幾經交戰,匈奴敗逃。
秦軍陸續攻取匈奴高闕、陽山、北假,自此陰山以南盡歸大秦領土。
但因未能大規模殺傷匈奴有生力量,匈奴仍然不斷趁隙犯邊。
於是始皇帝下令遷百姓於邊疆屯田以守。
又為徹底防止匈奴擄掠百姓,侵犯中原。
始皇帝下令征發大量民眾在燕、趙長城的基礎上,耗費五年時間(大規模修建長城用了五年,但秦統一六國之前可能就已經在小規模修建長城了,那樣算起就是十二年。),修築了西起甘肅岷縣,東至遼東的萬裏長城。
自此萬裏長城自秦朝開始,經過後世多個朝代不斷維護修繕或增加,曆經兩千餘年歲月風霜,也庇護了中原民族兩千餘年。
長城見證了華夏的興衰滄桑,也是中華民族以人力鑄造的一大世界奇跡,也早已與中華民族深深綁定在一起,成為永遠的象征。
對外的戰事除了北方遊牧民族,還有南方的百越。
為了將南方和沿海地區永遠納入大秦領土,亦為了防止南方造亂,鞏固王朝統治。
嬴政發兵五十萬,先後兩次進攻嶺南,但嶺南崇山峻嶺,山勢陡峭,糧草運輸困難,漫漫大山成為嶺南得以存在的天然屏障。
戰事膠著,糧草輜重供運不上,秦軍經曆一次失敗後,便寄希望從水陸轉運兵卒糧草。
始皇帝命史祿開鑿靈渠,耗費五年時間,溝通湘江和漓江,連接長江水係和珠江水係,從此徹底解決了秦軍的補給問題。
再由秦軍大將趙佗和任囂領導發起大戰,以傷亡數十萬人為代價,徹底將嶺南大部地區收入版圖,並設立桂林、南海、象郡三郡。
自此廣東、廣西,以及漫長的沿海地區得以統一歸入華夏,海南島也歸為象郡外徼,受管轄範圍。
靈渠,這條將長江水係和珠江水係相連的運河,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運河,時至兩千兩百多年後的今天,仍然發揮著它的作用。
始皇帝為了杜絕分封製導致的國家分裂,推行郡縣製。(楚武王首創縣製,商鞅正式提出郡縣製。)
皇權之下劃分郡、縣兩級地方行政區劃,由皇帝直接任命地方官員,並實行流官任期製。
即官員由皇帝統一選拔、任命、考核,不世襲、有任期,任期一到,便要按照官員任期內執政成果,決定其升任,還是輪崗調往他處。
該製度的誕生,象征著貴族血緣統治被官吏治理取代,中央集權得到極大加強,大幅鞏固了國家的統一。
也使得皇帝的政令可以快速推行全國,而不像周朝及周朝以前的朝代,天子的政令一旦與諸侯國的利益相背,便無法有效施行到天子屬地之外。
郡縣製的重大意義,也對後世,乃至當今社會產生了深遠的正麵影響。
甚至可以說,正是郡縣製的誕生維係了華夏文明的團結統一,避免了後世中國像歐洲與中東那樣,分裂成眾多文化和血緣相近,卻始終無法團結統一的國家。
正因為眾多影響深遠且卓越的功績,秦始皇亦被承其深恩的後世讚譽為千古一帝。】
剛剛才誅殺嫪毐,並從仲父手中奪過權力的嬴政。
此時看著天幕和後世的子孫百姓們,將會在日後為他冠以如此殊榮,一時陷入難以描述的情緒波動與失神。
大秦的文武百官和侍衛們,得知自己的陛下被後世讚譽為千古一帝,也在此刻激動地齊齊向他們的王行以大禮,並高唿“吾王萬年”。
……
另一個時空中。
統一六國已有數年的嬴政,心中在此刻也是欣慰至極。
秦國曆經五百餘年的歲月滄桑,奮六世賢君之餘烈,又在自己數十年的勵精圖治下終得如此殊榮,無疑是對他,也是對大秦最高的認可。
此刻不僅是秦王宮的文武百官們群情激昂,對始皇帝施以最大的敬仰。
更在秦王宮看不到的地方,同樣從天幕得知這些的老秦人們,內心也是同樣的洶湧澎湃,與有榮焉,不約而同地朝鹹陽方向激動跪拜……
……
漢朝,漢高祖劉邦。
以至暮年的劉邦望著天幕。
他此刻的神情就像當初他以大秦小亭長的身份,站在鹹陽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抬頭仰望著那位一統六合的男人,心中掀起難以言喻的波濤和敬仰。
劉邦蒼老的聲音微微有些帶顫:
“千古一帝……無論我們怎麽毀傷你,你終究還是被尊為了千古一帝。
我何嚐不想像你一樣,將大漢也變成完全統一的王朝,可大漢的情況不允許我像你一樣直接推行郡縣製,分封異姓王也隻是我的權宜之計。
如今異姓王都被我一個一個鏟除了,隻剩下同姓王……我的壽命無多了,鏟除所有異姓王讓天下真正收歸皇權的大計,隻能交與我的後人去做了。
嬴政,我的功績雖然不如你,但我的大漢會比你的大秦延續地更長久。
等我死後,我們便在地府一起看著吧。”
……
從這一刻起,從千古一帝這個帝王最高榮譽的稱號一出現,曆朝曆代所有的帝王便都暗自定下了同一目標。
一定要將自己的王朝治理地無比興盛,要讓自己的功績如同秦始皇一樣永傳千古。
誰說千古一帝隻能有一個?
統一的觀念,也籍此更早進入先秦時期所有人的心中,成為念念不忘的遙想。
大禹欣慰道:
“果然有些事情是必須要有人去做的,如若沒有那樣的人,後世我們的子孫也不會像我們看到的那樣團結一體,繁榮強大。
如此來看,這嬴政自稱始皇帝倒也算不得過譽。”
……
姬發喃喃道:
“同樣是建立一個王朝,上蒼對吾僅僅隻是了了幾句概括,對這嬴政卻是毫不吝嗇言語,如此一番詳細陳述他的功績。
統一……我大周也一定要統合所有的諸侯部落。
哪怕是向這秦國一樣,積攢幾百年的力量與所有諸侯開戰,也一定要讓大周實現真正的一統,讓大周的國號延續到三千多年以後!乃至更久!”
……
【大秦的功績還不僅限於此。
在秦國統一六國時,匈奴趁機占領北部諸多州城,許多百姓淪為奴隸。
對此,完成統一六國的嬴政,第一時間籌集武備,派大將蒙恬和三十萬大軍北擊匈奴。
秦軍北渡黃河,幾經交戰,匈奴敗逃。
秦軍陸續攻取匈奴高闕、陽山、北假,自此陰山以南盡歸大秦領土。
但因未能大規模殺傷匈奴有生力量,匈奴仍然不斷趁隙犯邊。
於是始皇帝下令遷百姓於邊疆屯田以守。
又為徹底防止匈奴擄掠百姓,侵犯中原。
始皇帝下令征發大量民眾在燕、趙長城的基礎上,耗費五年時間(大規模修建長城用了五年,但秦統一六國之前可能就已經在小規模修建長城了,那樣算起就是十二年。),修築了西起甘肅岷縣,東至遼東的萬裏長城。
自此萬裏長城自秦朝開始,經過後世多個朝代不斷維護修繕或增加,曆經兩千餘年歲月風霜,也庇護了中原民族兩千餘年。
長城見證了華夏的興衰滄桑,也是中華民族以人力鑄造的一大世界奇跡,也早已與中華民族深深綁定在一起,成為永遠的象征。
對外的戰事除了北方遊牧民族,還有南方的百越。
為了將南方和沿海地區永遠納入大秦領土,亦為了防止南方造亂,鞏固王朝統治。
嬴政發兵五十萬,先後兩次進攻嶺南,但嶺南崇山峻嶺,山勢陡峭,糧草運輸困難,漫漫大山成為嶺南得以存在的天然屏障。
戰事膠著,糧草輜重供運不上,秦軍經曆一次失敗後,便寄希望從水陸轉運兵卒糧草。
始皇帝命史祿開鑿靈渠,耗費五年時間,溝通湘江和漓江,連接長江水係和珠江水係,從此徹底解決了秦軍的補給問題。
再由秦軍大將趙佗和任囂領導發起大戰,以傷亡數十萬人為代價,徹底將嶺南大部地區收入版圖,並設立桂林、南海、象郡三郡。
自此廣東、廣西,以及漫長的沿海地區得以統一歸入華夏,海南島也歸為象郡外徼,受管轄範圍。
靈渠,這條將長江水係和珠江水係相連的運河,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運河,時至兩千兩百多年後的今天,仍然發揮著它的作用。
始皇帝為了杜絕分封製導致的國家分裂,推行郡縣製。(楚武王首創縣製,商鞅正式提出郡縣製。)
皇權之下劃分郡、縣兩級地方行政區劃,由皇帝直接任命地方官員,並實行流官任期製。
即官員由皇帝統一選拔、任命、考核,不世襲、有任期,任期一到,便要按照官員任期內執政成果,決定其升任,還是輪崗調往他處。
該製度的誕生,象征著貴族血緣統治被官吏治理取代,中央集權得到極大加強,大幅鞏固了國家的統一。
也使得皇帝的政令可以快速推行全國,而不像周朝及周朝以前的朝代,天子的政令一旦與諸侯國的利益相背,便無法有效施行到天子屬地之外。
郡縣製的重大意義,也對後世,乃至當今社會產生了深遠的正麵影響。
甚至可以說,正是郡縣製的誕生維係了華夏文明的團結統一,避免了後世中國像歐洲與中東那樣,分裂成眾多文化和血緣相近,卻始終無法團結統一的國家。
正因為眾多影響深遠且卓越的功績,秦始皇亦被承其深恩的後世讚譽為千古一帝。】
剛剛才誅殺嫪毐,並從仲父手中奪過權力的嬴政。
此時看著天幕和後世的子孫百姓們,將會在日後為他冠以如此殊榮,一時陷入難以描述的情緒波動與失神。
大秦的文武百官和侍衛們,得知自己的陛下被後世讚譽為千古一帝,也在此刻激動地齊齊向他們的王行以大禮,並高唿“吾王萬年”。
……
另一個時空中。
統一六國已有數年的嬴政,心中在此刻也是欣慰至極。
秦國曆經五百餘年的歲月滄桑,奮六世賢君之餘烈,又在自己數十年的勵精圖治下終得如此殊榮,無疑是對他,也是對大秦最高的認可。
此刻不僅是秦王宮的文武百官們群情激昂,對始皇帝施以最大的敬仰。
更在秦王宮看不到的地方,同樣從天幕得知這些的老秦人們,內心也是同樣的洶湧澎湃,與有榮焉,不約而同地朝鹹陽方向激動跪拜……
……
漢朝,漢高祖劉邦。
以至暮年的劉邦望著天幕。
他此刻的神情就像當初他以大秦小亭長的身份,站在鹹陽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抬頭仰望著那位一統六合的男人,心中掀起難以言喻的波濤和敬仰。
劉邦蒼老的聲音微微有些帶顫:
“千古一帝……無論我們怎麽毀傷你,你終究還是被尊為了千古一帝。
我何嚐不想像你一樣,將大漢也變成完全統一的王朝,可大漢的情況不允許我像你一樣直接推行郡縣製,分封異姓王也隻是我的權宜之計。
如今異姓王都被我一個一個鏟除了,隻剩下同姓王……我的壽命無多了,鏟除所有異姓王讓天下真正收歸皇權的大計,隻能交與我的後人去做了。
嬴政,我的功績雖然不如你,但我的大漢會比你的大秦延續地更長久。
等我死後,我們便在地府一起看著吧。”
……
從這一刻起,從千古一帝這個帝王最高榮譽的稱號一出現,曆朝曆代所有的帝王便都暗自定下了同一目標。
一定要將自己的王朝治理地無比興盛,要讓自己的功績如同秦始皇一樣永傳千古。
誰說千古一帝隻能有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