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知道傅洛恆和庾慶說了些什麽,反正傅洛恆在庾慶軍帳裏呆了整整半天,出來的時候臉都黑透了,但終究是讓庾慶同意令大軍再次南撤三十裏。
事不宜遲,當天便傳令下去,各部做好安排,迅速有序地撤退。至此,南夏軍與西涼軍拉開距離,相距七十餘裏。
南夏撤退的消息很快就傳到了西涼軍營。
“侯爺,我們是不是要南進一步?”段祺仁問。
栗正明已將西涼帥營遷到了界河東岸,南夏的土地上。從踏上這片土地開始,他就沒準備要後退。
“進?”栗正明將指間的黑子放到棋盤上,“庾慶這個莽夫,有勇無謀,即便是三戰連敗,他恐怕也不會輕易示弱撤軍。想必是有人勸服了他。”
“庾慶身邊有謀士?”段祺仁搭話問道。
“這方麵我倒是沒有收到什麽消息,保不準是傅洛恆幹的。”栗正明憤恨地說。
“傅洛恆和庾慶不是鬧掰了嗎?怎麽會……”段祺仁放下一枚白子,說道。
“世上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更何況他們還是一個陣營的,中間又有什麽勾扯,也未必是我們能打探到的。”栗正明道,“你那邊有什麽消息?”
“我手下的人傳話來,倒沒什麽特別的,隻是前陣子有個押糧的小官被庾慶留在營中,說是作參軍,卻從未見那人參與議事,庾慶也很少召見他。”段祺仁嘶了一下,道,“不過這反倒是蹊蹺了。”
栗正明點頭:“不正常,無緣無故,一個小小的押糧司庚,竟然做了隨軍參謀,其中必有貓膩,讓你的人查探清楚。”
“是。”段祺仁領命而去。
栗正明撚起一枚棋子,在指間搓撚。他沒有告訴段祺仁的是,傅洛恆早些日子也添了一名參軍,不過那參軍似乎隻是個混資曆的官宦子弟,也未參與軍事,他便沒有在意。今日聽段祺仁這麽一說,倒是有些巧了。
這世間哪有那麽多的巧合,大多數的巧合,都是人刻意而為之的。
栗正明,偏巧就是個多疑的人。隻見他對著空氣一招手,帳內便憑空多了個人影。
“去查查傅洛恆和庾慶身邊那兩個參軍的底細。”栗正明連頭也沒抬一下,眼睛虛空著,吩咐道。
那人影朝栗正明一拱手,也未出聲,隨即便消失了。
利用禦西軍將帥不和,他成功地取得了開局的三場勝利,然而要完成君王的宏圖大業,光靠這還遠遠不夠。是時候,該給南夏加點猛料了。
~~~
禦西軍隻用了大半天時間,便完成了撤退三十裏,重新安營紮寨的工作。看來任何時候,退都比進要輕鬆容易得多。
安頓妥當之後,將領們便立即開始執行第二項任務——修築戰事。
這是一件他們從來沒有做過的事情,但也並非不能理解。在大營和西涼軍營之間,築上一道用麻布口袋裝上泥巴壘起來的土牆。這土牆不高,剛好過頭,遮擋住人的視線,而長度正好是駐紮營地的寬度。土牆上留有縫隙,士兵可以通過縫隙觀察外麵的情況,而外麵想要窺探大營內部情況,卻會被土牆阻擋,不得窺視。
這點子是嶽青想的,靈感來自她上輩子看的國產抗戰劇中的碉樓。
雖然有些匪夷所思,但卻是非常有用。傅洛恆采納了她的這個建議,並親自命驍箭營的人著手辦理此事。
這本是一件好事,可是卻惹了某人的不悅。庾慶將傅洛恆叫去,拐彎抹角、指桑罵槐地罵了一通,礙於之前傅洛恆應允過庾慶,絕對維護他作為主帥的權威,傅洛恆硬生生將胸中這口氣忍了下來,任憑他怎樣謾罵,都不還口。
見傅洛恆如此態度,庾慶手下的人便開始囂張起來,整日對驍箭營冷嘲熱諷,嘲笑他們被西涼嚇破了膽,隻能躲在用泥土堆起來的爛牆後麵。
驍箭營士兵當然不甘示弱,更忍不下這口氣,一來二去便和原撫羌軍的人吵了起來,兩邊互不相讓,眼看著就要大打出手了。
正在兩邊吵吵嚷嚷、推推搡搡的時候,營門外一聲高喊,適時阻止了這一觸即發的內鬥。“巡陽快令,速開營門!”
營外兩騎,一個身著南夏官服,另一個穿著南夏傳令兵的服飾。核對了身份後,守營的士兵趕緊打開營門將來人接引進來。
這個時候,沒有什麽比巡陽的來信更能吸引眾人的關注了。
兩人直接進入庾慶的營帳,身著官服之人表明身份後,卻並不急著宣詔,而是讓人將傅洛恆等中高級將領全都請來,直等到所有人都到齊後,這才開始宣布南夏王的詔令。
庾慶一直在帳中小心陪應著,卻見對方不甚搭理他,心中便有種不妙的感覺。他雖然讓魏衡寫了參奏傅洛恆的折子,實際上心裏卻並沒有把握,畢竟都城裏還有個端王爺坐鎮,他並不確定王上與端王是否真的齊心協力。
“……指揮不當,致使戰事一再失利,損兵折將,傷亡慘重,難逃罪責。今削去庾慶禦西大將軍職銜,由傅洛恆暫代軍中一應事務,即日將庾慶押解進京,麵聖述職……“吏部官員當著眾人的麵宣讀了南夏王的詔令。
庾慶麵色驟然煞白,頹然地癱在椅子上,心知大勢已去。
突然,他站起身來,瞪視著下麵的傅洛恆,這才悲哀地發現,原來自己算來算去,卻不過是替他人做嫁衣,何其可笑可悲?
他忽然明白,自己此次被調到界邊來與西涼對戰,不過就是端王的一顆棋子,是他清除異己,收攏軍權的第一步。
而他曾經盡然還可笑地妄想能夠投入端王麾下,卻不想人家從一開始便存了拔除他的打算。
端王如此處心積慮,難道王上就看不出來嗎?不,王上一定有所防備,隻不過王上尚且年幼,朝政又被端王把持,隻得虛與委蛇,委曲求全。他這次迴巡陽,不一定是件壞事,也許……
風險與機遇並存!
事不宜遲,當天便傳令下去,各部做好安排,迅速有序地撤退。至此,南夏軍與西涼軍拉開距離,相距七十餘裏。
南夏撤退的消息很快就傳到了西涼軍營。
“侯爺,我們是不是要南進一步?”段祺仁問。
栗正明已將西涼帥營遷到了界河東岸,南夏的土地上。從踏上這片土地開始,他就沒準備要後退。
“進?”栗正明將指間的黑子放到棋盤上,“庾慶這個莽夫,有勇無謀,即便是三戰連敗,他恐怕也不會輕易示弱撤軍。想必是有人勸服了他。”
“庾慶身邊有謀士?”段祺仁搭話問道。
“這方麵我倒是沒有收到什麽消息,保不準是傅洛恆幹的。”栗正明憤恨地說。
“傅洛恆和庾慶不是鬧掰了嗎?怎麽會……”段祺仁放下一枚白子,說道。
“世上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更何況他們還是一個陣營的,中間又有什麽勾扯,也未必是我們能打探到的。”栗正明道,“你那邊有什麽消息?”
“我手下的人傳話來,倒沒什麽特別的,隻是前陣子有個押糧的小官被庾慶留在營中,說是作參軍,卻從未見那人參與議事,庾慶也很少召見他。”段祺仁嘶了一下,道,“不過這反倒是蹊蹺了。”
栗正明點頭:“不正常,無緣無故,一個小小的押糧司庚,竟然做了隨軍參謀,其中必有貓膩,讓你的人查探清楚。”
“是。”段祺仁領命而去。
栗正明撚起一枚棋子,在指間搓撚。他沒有告訴段祺仁的是,傅洛恆早些日子也添了一名參軍,不過那參軍似乎隻是個混資曆的官宦子弟,也未參與軍事,他便沒有在意。今日聽段祺仁這麽一說,倒是有些巧了。
這世間哪有那麽多的巧合,大多數的巧合,都是人刻意而為之的。
栗正明,偏巧就是個多疑的人。隻見他對著空氣一招手,帳內便憑空多了個人影。
“去查查傅洛恆和庾慶身邊那兩個參軍的底細。”栗正明連頭也沒抬一下,眼睛虛空著,吩咐道。
那人影朝栗正明一拱手,也未出聲,隨即便消失了。
利用禦西軍將帥不和,他成功地取得了開局的三場勝利,然而要完成君王的宏圖大業,光靠這還遠遠不夠。是時候,該給南夏加點猛料了。
~~~
禦西軍隻用了大半天時間,便完成了撤退三十裏,重新安營紮寨的工作。看來任何時候,退都比進要輕鬆容易得多。
安頓妥當之後,將領們便立即開始執行第二項任務——修築戰事。
這是一件他們從來沒有做過的事情,但也並非不能理解。在大營和西涼軍營之間,築上一道用麻布口袋裝上泥巴壘起來的土牆。這土牆不高,剛好過頭,遮擋住人的視線,而長度正好是駐紮營地的寬度。土牆上留有縫隙,士兵可以通過縫隙觀察外麵的情況,而外麵想要窺探大營內部情況,卻會被土牆阻擋,不得窺視。
這點子是嶽青想的,靈感來自她上輩子看的國產抗戰劇中的碉樓。
雖然有些匪夷所思,但卻是非常有用。傅洛恆采納了她的這個建議,並親自命驍箭營的人著手辦理此事。
這本是一件好事,可是卻惹了某人的不悅。庾慶將傅洛恆叫去,拐彎抹角、指桑罵槐地罵了一通,礙於之前傅洛恆應允過庾慶,絕對維護他作為主帥的權威,傅洛恆硬生生將胸中這口氣忍了下來,任憑他怎樣謾罵,都不還口。
見傅洛恆如此態度,庾慶手下的人便開始囂張起來,整日對驍箭營冷嘲熱諷,嘲笑他們被西涼嚇破了膽,隻能躲在用泥土堆起來的爛牆後麵。
驍箭營士兵當然不甘示弱,更忍不下這口氣,一來二去便和原撫羌軍的人吵了起來,兩邊互不相讓,眼看著就要大打出手了。
正在兩邊吵吵嚷嚷、推推搡搡的時候,營門外一聲高喊,適時阻止了這一觸即發的內鬥。“巡陽快令,速開營門!”
營外兩騎,一個身著南夏官服,另一個穿著南夏傳令兵的服飾。核對了身份後,守營的士兵趕緊打開營門將來人接引進來。
這個時候,沒有什麽比巡陽的來信更能吸引眾人的關注了。
兩人直接進入庾慶的營帳,身著官服之人表明身份後,卻並不急著宣詔,而是讓人將傅洛恆等中高級將領全都請來,直等到所有人都到齊後,這才開始宣布南夏王的詔令。
庾慶一直在帳中小心陪應著,卻見對方不甚搭理他,心中便有種不妙的感覺。他雖然讓魏衡寫了參奏傅洛恆的折子,實際上心裏卻並沒有把握,畢竟都城裏還有個端王爺坐鎮,他並不確定王上與端王是否真的齊心協力。
“……指揮不當,致使戰事一再失利,損兵折將,傷亡慘重,難逃罪責。今削去庾慶禦西大將軍職銜,由傅洛恆暫代軍中一應事務,即日將庾慶押解進京,麵聖述職……“吏部官員當著眾人的麵宣讀了南夏王的詔令。
庾慶麵色驟然煞白,頹然地癱在椅子上,心知大勢已去。
突然,他站起身來,瞪視著下麵的傅洛恆,這才悲哀地發現,原來自己算來算去,卻不過是替他人做嫁衣,何其可笑可悲?
他忽然明白,自己此次被調到界邊來與西涼對戰,不過就是端王的一顆棋子,是他清除異己,收攏軍權的第一步。
而他曾經盡然還可笑地妄想能夠投入端王麾下,卻不想人家從一開始便存了拔除他的打算。
端王如此處心積慮,難道王上就看不出來嗎?不,王上一定有所防備,隻不過王上尚且年幼,朝政又被端王把持,隻得虛與委蛇,委曲求全。他這次迴巡陽,不一定是件壞事,也許……
風險與機遇並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