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錄鬼簿》乃是天地間第一奇書,出自上古鬼仙白澤之手,後流落人間,引起三界眾生殺伐不斷。


    上古時代有軒轅氏德施四野,澤被天下,得萬眾敬仰,又師從容成公學道百年,唿吸吐納,鑄鼎煉丹,終修成仙道,後經數百戰成為三界第一代天帝,尊為玉皇帝君,他號令天下,巡視四方,足跡遍曆山川,至東海海濱,得遇瑞獸白澤降至麾下,白澤本是一隻半獅半羊的異獸,以妖體修成鬼仙,位列鬼道三仙之首,博聞強記,知萬物之情,曉萬事之理,尤其通曉鬼道秘聞。


    鬼道之物,與三清道門同生於天地之初,自古隱昧不明,莫知所形,玉皇帝君為鎮伏鬼類,以安三界,於是命白澤采昆侖山之玉石,劈石作壁,削金為筆,將鬼道物類象形記畫,集石成陣,號曰萬鬼安。


    玉皇帝君將此玉石陣傳於術士陰鏘生,陰鏘生麵壁參悟數百年,從此中得導引服食之要訣,終於修成地仙,隱跡山川,他對萬鬼安大陣的威力和作用心有所忌,便將石刻拓印集冊,編纂成簿,補錄注釋,秘密傳之後人,名曰《錄鬼簿》,而玉石陣卻被他藏匿而不知所蹤。《錄鬼簿》不僅記載了鬼道各族各類的名稱、來曆、修煉方法,還記載了各類厭勝、降服的陣法和器物。


    秦漢以降,鬼道日熾,鬼、妖、靈、怪,勢大難禁,與佛、道、術士分庭抗禮,鬼類或為修煉秘法,或為作惡逃劫,紛紛尋找爭奪《錄鬼簿》,鬼仙白澤被正道和鬼道所逼,不惜舍身,以千年妖靈封印《錄鬼簿》,此簿遂通靈辟邪,約一千年才會在人間出現一次,南北朝時期,《錄鬼簿》出現在道家茅山派華陽真人陶弘景之手,引起天下大亂,神鬼殺伐,生民塗炭。


    千年之後,大明嘉靖年間,江西龍虎山,淩雲觀內,朝天宮。


    “當——”


    一聲鍾響在清晨冷冷的空氣中傳來,鍾聲的餘波伴著金色的陽光在山穀中迴響不絕,此刻朝天宮高大宏偉的殿宇沐浴在初春的朝陽中,一排排雕梁畫棟,飛簷獸首鱗次櫛比,越發顯得金碧輝煌,門額上皇家禦賜的匾額紅底金字,閃閃發光,讓人不敢正視,朱門兩旁的金字對聯,乃出自當今皇帝明世宗朱厚熜之手,字體渾厚,拙樸方正,其聯曰:


    三聖原同心,悲天憫人,廣開善緣垂寶相;


    一元始分炁,濟世安民,普渡眾生悟真宗。


    宮門內外的廂房裏走出數位下等道人、夥夫雜役開始忙碌,在門口奔走不絕,灑掃庭除,準備飯食。


    隻見一個道人背著一口米袋,慌慌張張地從廂房裏出來,往朝陽宮的一側奔去,昨天特意下山買的米,一時大意,竟落在睡覺的地方,今天早上廚房的夥夫生火做飯,發現米缸空了,已經在門口罵街了,道人知道夥夫罵街事小,要是誤了早飯,讓全觀幾百口人餓肚子,那就捅了大婁子了,張真人的七星鹿尾鞭可是好一陣沒嚐到人血了,他可不想喂飽它。


    正在自顧自念叨,腳下也趕得緊,不料在拐角處和一個人影撞了個滿懷,道人滿以為是正在掃地的劉老道,心裏一怒,一撇嘴:“你這不長眼的——啊——觀主——弟子該死!該死!”


    說曹操,曹操到,道人竟然撞到了此刻死也不願意見到的觀主張真人,慌張之餘,連忙彎腰替觀主整理道袍的長袖,其實那道袍本來無恙。


    “宋衛壯,做什麽這麽慌張?還有,修道之人,氣定神足,如何這等浮躁,張口便罵上了?”聽這聲音,洪亮震耳,中氣十足。


    “徒弟知錯了,請觀主責罰。”道人把米袋放在地下,跪在地上磕頭,五體投地的模樣,身子像個貼在鍋底的餅。


    “下不為例,這次饒了你,去吧。”張真人大袖一揮,免了宋衛壯的一頓鞭子。


    宋衛壯千恩萬謝站起身來,趕緊背起米袋溜之夭夭,張真人這才轉過身來,邁步上了台階,朝著宮門走去。


    一片朝霞之下,朝天宮宮門瑞氣升騰,霞光萬道,張真人身著紫色織金遍身雲鶴法衣,頭戴紫雲冠,他足有二百多歲的年紀,依然身形俊朗,麵如渥丹,須發染霜,雙目炯炯有神,長須飄胸,頗有些仙風道骨之象,鶴儀鬆顏之貌。


    此刻真人昂然站在朝霞裏,簡直如天神下凡,神采奕奕。


    張真人,俗名張四滿,修行高強,道法精深,所持正一玄壇誅神符,奪鬼神之機,伏魔除妖,匡扶正道,乃是道門巨擘。自從元代至正年間接任觀主之位,他掌管淩雲觀已經有一百多年了。


    淩雲觀始建於東漢末年,第一代天師張角見天下大亂,流疫肆虐,便以符水救世濟人,設法壇,開門戶,聚眾收徒,凡入道者皆需納五鬥米,故稱為五鬥米道,又稱天師道。


    後張天師雲遊四方,一日來到江西龍虎山,見此地一水環流,群峰秀美,和象山隔河而望,近處山峰合抱,識得是白虎據守、朱雀引路的風水寶地,又在山頂發現了孕育大道的天地靈根,便在此住下,建舍鎮守,以防鬼物侵襲靈根,斷了天地之正氣。


    大明定鼎之初,第三十三代天師張四滿入應天府(南京)覲見開國皇帝朱元璋,這位雄才大略的洪武皇帝戲稱:“天至高至尊,豈有師乎?”於是親執朱筆禦賜改稱真人,改教名為正一盟威道,禦書“龍虎山正一玄壇之印”,秩正二品,管轄道錄司,執掌天下道教事,和執掌天下佛教事的應天府靈穀寺,並稱教門中二祖門,直接受禮部統轄,不過後來隨著明成祖遷都北京,靈穀寺的地位逐漸被北直隸天界寺取代。


    大明立國至今,天下道教勢力大體有四派,龍虎山正一盟威道,北直隸全真教,陝西終南山樓觀派,福建閣皂山靈寶派,其餘小門小派,或夾縫偷生,或散淡求真,不求顯達,論門眾勢力,自然不可同日而語。


    正一盟威道自不必說,深得皇家恩寵,地位顯赫,鎮守天地靈根數百年,道眾分支無數,聲勢浩大,乃曆代道教之所未見。


    全真教是北方大教,第一任教主王喆在元朝開宗立派,數百年來,全真教人才濟濟,尚存思凝神,唿吸導引,九鼎丹法,得山川金石之靈氣,在北方亦是翹楚。


    樓觀派曆史悠久,當年道教始祖老子西出函穀關,守關之人尹喜求老子留下《道德經》五千字,後尹喜以此悟道修真,創立樓觀派,此派地處終南山麓,人傑地靈,善觀天文、測風角,尤精紫微鬥數,占盡天地運行之先機,在教門中獨樹一幟。


    靈寶派位居武夷山腳下,相傳乃是唐朝末年由鐵匠劉飛鸞所創,劉飛鸞世代製鐵為生,偶遇異人傳授《靈寶真經》六篇,遂棄家入山,修成地仙,創立靈寶派,此派善煉物為寶,通靈奇妙,幡、鈴、鍾、劍,妙合神機,得日月五行之真宗,勢力雖不及其他三派,但也叱吒東南天下,江湖中無人敢小覷。


    唯有那南北朝時華陽真人陶弘景創立的茅山上清派,在經曆了隋、唐、宋、元數百年的輝煌後,在元代至正年間便突然湮沒無聞,唯一的傳人,劉古泉,在龍虎山淩雲觀做了雜役,端茶掃地,挑水劈柴,一晃已經過了二十年。


    “劉師弟,起來的早啊!”


    張真人站在霞光萬道、金光燦爛的宮門口,笑吟吟地看著台階下一個掃地的佝僂背影。


    “唰——唰——唰”


    掃地的動作並未有所停頓,那老者隻略略轉過了背,顯出一張蒼老、瘦長的臉孔,短髭花白,雙眼沉似古井中的靜水,深邃無波。


    “觀主早。”


    微施一禮罷,掃地的老道劉古泉繼續低頭認真掃地。


    “唰——唰——唰”


    “哎呀,劉師弟,你先停一下,老夫有事對你說。”張真人籠起長袖,抄著手站定。


    劉老道立住了禿掃帚,單手行禮,“觀主有事,但講便是。”


    張真人略一皺眉,說道:“茅山上清派,祖師三茅真君乃是得道真仙,門下出了葛玄、葛洪、司馬承禎諸位真人,曆朝曆代都是道門中執牛耳者,唿風喚雨,長生久視,誰人不知,誰人不曉,尤其是三十八代祖師南霽雲,獨創天心五雷正法,威力驚人,能役使鬼神,驅策萬靈,有通天徹地之能,可惜他雲遊至此,不幸仙逝,致使茅山派一蹶不振,悲哉,悲哉!


    道門中修煉,分為修士、煉師、真君三個境界,每個境界又分為九層,資質平庸者達到煉師第二、三層就止步不前了,唯有百年難遇的修道奇才南霽雲在二十五歲就突破了煉師第七層,三十歲就達到了真君境,在當時驚為天人,堪稱奇跡,要知道即使當今天下教門,達到真君境的人也屈指可數。


    劉老道略一沉吟,說道:“世事無常,修道之人,早就看穿了興衰,不計較榮辱,觀主修為高深,理應不必介懷。”


    “是,是,說起來,老夫與南霽雲也有一麵之緣,真是可惜,這百年來,茅山派道法不傳,教門衰微,劉師弟還能虛懷若穀,淡然處之,真是難得,難得!”


    張真人說罷,再未開言,麵藏難色,似乎在觀察劉老道的反應。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錄鬼簿傳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水月三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水月三石並收藏錄鬼簿傳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