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不為點點頭答道:“是啊,請問你有什麽不舒服嗎?”


    這個人說道:“我到是沒有什麽不舒服,是我媽,我媽有半個多月了,不知道怎麽迴事就開始打嗝,就是一直打一直打,挺多的辦法都試過了,嚇唬啊,喝涼水啊,憋氣啥的都試了,都不好使,你說又不是啥大病,上縣城又不值當的,可是,這嗝打的我媽是真的難受啊,所以我就來問問您能不能治?”


    常不為說:“我沒看到你媽的具體情況,也不敢說就一定能治還是不能治,你最好讓你媽過來,我好好給她看看好不好?”


    “哦,好的,我媽媽已經來了。”


    說著,一個五十上下的女人走了進來,一邊走,一邊還打嗝。


    常不為知道,這個打嗝是人的膈肌痙攣造成的,一般人打個三五天也就好了,像這個女人打這麽長時間的還是很少見的。


    女人坐在了就診凳子上,把胳膊放在辦公桌上,常不為用三根手指搭在這個女人的手腕上,阿賴耶識一下子就探查到了女人的隔肌。


    所謂的痙攣,就是老百姓所說的“抽筋”,這個肌肉抽筋那是很難受的,特別是這種“不由自主”的抽搐,那麽大的一塊肌肉不停的抽搐,難受程度可想而知。


    這個打嗝呢,其實也不單純粹的是“隔肌”的問題,和中醫所說的“三焦經”也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因為“三焦,主一身之別氣”,而打嗝,則又是氣逆造成的表象,所以,調理“三焦經”,用“玄門三針”針刺“胃痛穴”。


    常不為探查清楚之後,馬上開始治療:首先常不為使用重手法按揉女人兩隻胳膊上臂的外側中線的“三焦經”,以疏通經絡堵塞的現象;然後,用毫針針刺“玄門三針”的“胃疼穴”。


    當常不為重重的按揉這個女人的三焦經的時候,這女人痛不可言!


    但是,胸中一股積氣卻順勢而消,沒有了逆氣,那個“嗝”也就不存在了。


    為了徹底的疏緩這個女人的隔肌那種不由自主的抽搐,常不為用毫針迅速的紮在了這個女人的“胃疼穴”上。


    歌雲:胃痛穴位下頜旁,男左女右取之良,消炎止痛三叉經,胃炎痙攣與潰瘍,暈車暈船與痛經,消化不良服為尚。


    瞬間,這個女人心胸一片開朗,什麽膈肌痙攣,什麽打嗝,一切都已化為烏有,沒了,好了!就是這麽神奇!


    張大夫帶了五六個人來找常不為,說是要學習“玄門三針”和“診脈”。


    常不為說:“這個“玄門三針”可以學,也很快就能夠學會,這個“診脈”呢,我本身也是不太精,另外也不是一天半天就能教會的,所以,這一次咱們就專心致誌的學習“玄門三針”好不好?”


    說學就學,張大夫他們把會議室收拾收拾,正好還有黑板,常不為就開始教這幾個學習“玄門三針”。


    當然了,教這些人不能像陸老師教常不為那樣,因為時間不多,所以常不為是另一種教法:先是讓這些人熟記“玄門三針”的38個穴位和作用,基本上就是背熟那個“歌訣”。


    因為背“歌訣”比較枯燥,所以常不為就結合實際來進行針刺的教學。


    比如這幾個人中誰有什麽小毛病,就現場一邊背誦“歌訣”,一邊演示針法,講“針感”。


    這樣,大家又不覺得枯燥無味,又領會了針刺的操作,反過來促進了“背歌訣”的積極性。


    常不為在這個小鄉鎮衛生院連續治好了幾個病人之後,鄉鎮上一下子就傳開了:


    說是鄉鎮衛生院來了一個“神醫”,不管什麽病,紮一針就好!說人家就“摸摸脈”,就說出你的病情,絲毫不差……


    這個世界上,傳播最快的,不是媒體,而是人的嘴,媒體傳播,有的人聽了就像是耳旁風,吹過拉倒。


    但是,人的口碑相傳,那是幾何倍數的增長啊!要不然後世出現的“傳銷”,從來沒有在任何媒體上做過廣告,但是卻家喻戶曉人人皆知,這就是口碑的力量。


    口碑當然非常有力量了,這個偏僻的鄉鎮突然來了這麽個“神醫”,而且還沒有和縣衛生局打招唿,直接就在下麵開展工作了,很快的就引起了縣城裏的注意,你當人家縣裏的衛生局都是吃幹飯的呀?


    人家對下麵的各個鄉鎮的衛生院動態那也是隨時隨地的掌握著的,你別看沒人願意到這個偏僻的地方來當醫生,可是,現在,就有人主動到這裏來“工作”了。


    縣城衛生局醫政科主管各個鄉鎮衛生院工作的同誌這就來“視察”了。


    來“視察”的衛生局醫務科的工作人員姓畢,叫畢萬喜,也是一個早年醫學院的畢業生,醫學院和醫科大學還是有很大的區別的,醫科大學是屬於本科大學,而醫學院則是專科大學。


    這個年代,正規醫學院校的畢業生那還是非常少的,就算是縣級醫院的醫生也不都是正規醫學院校畢業的。


    有很多都是自己縣裏的“衛生學校”培養出來的學生,然後經過若幹年的實踐鍛煉,慢慢的成長為十分有經驗的醫生。


    所以像畢萬喜這樣正規醫學院校畢業的人才,當然就會很快就被提拔到了縣裏衛生局做管理工作了。


    畢萬喜當初也是農村考出去的學生,所以對農村的狀況是非常的了解,他也知道農村非常的缺醫少藥。


    前些年雖然培養了大量的“鄉村醫生”,但是,這些“鄉村醫生”由於培訓的時間短,對整個醫學的學習肯定是非常的不全麵不係統,所以,在農村的醫療工作中,真的還不足以應付日常的治療工作。


    畢萬喜也知道,雖然農村也有極少數的“家傳”的中醫,但是,由於政策上的原因和藥材上的局限性,也真的是限製了這類中醫的發展的。


    另外,這樣“家傳”的中醫都是口口相傳,爹教兒子,甚至是“傳子不傳女”的意識非常的嚴重,所以這些“家傳”的中醫基本上是滿足不了農村對醫生的需求的。


    所以,畢萬喜也一直都在琢磨怎麽能夠盡快的打開農村這種缺醫少藥的現狀,怎麽能夠盡快的改善農村的廣大農民的看病難的問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恢複高考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常常不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常常不為並收藏從恢複高考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