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飯過後,陳文清早早前去排隊占位置了,陳觀對這些事都不怎麽熟悉就沒跟著去。


    暫時沒陳觀什麽事,等到時候需要幫忙的時候會發消息,陳觀直接開皮卡帶著些裝稻穀的糧袋過去出力就行了,其他地方也用不到陳觀。


    昨天的木案工作台才做了一部分,還有很多等著陳觀繼續。


    趁著現在沒事,陳觀又拿出工具忙活起來。這張木案如果沒有意外估計會使用很久,陳觀想用榫卯結構做,盡量不用鐵釘固定。


    榆木在普通的木料中算是很不錯的,木料堅硬厚實,過去用來做家具很受歡迎,像以前的衣櫃、床、台案很多都是用榆木做的,陳觀家還有過去用榆木做的衣櫃。


    但榆木也有很不好的一點就是笨重,過去陳觀他們這裏說人腦子笨、不開竅就用‘榆木疙瘩’來形容,所以近些年即使還有做木家具的也很少選擇用榆木了


    陳觀現在做的木台案是用來做工作台的,要的就是結實厚重,用榆木來做就很是合適。


    昨天買來的砂輪打磨機換上不同的砂輪後也能用來切割一些硬度不是太高的東西,恰好就可以切木頭。


    陳觀接上電源,拿著機器就照著昨天畫好的線切切了起來,工具升級後比使用鋸子更為方便省力省時,陳觀的速度明顯提升了不少。


    板材切割好後,陳觀拿來了電鑽、木鑿等工具,這些都是家裏原本就有的。現在就得用這些工具來做榫卯的接口,尺寸陳觀昨天都量好了,現在直接按著畫好的線打孔開口就好。


    榫卯這種工藝是我國自古傳承下來的獨有技術,是古人經驗智慧的體現,可惜近現代很多類似的工藝都失傳了,榫卯工藝在國內也被遺忘了很長一段時間,反而是被國外學了去頻繁使用。


    好在近些年國內也注意到了這方麵的問題,開始保護傳承,更有許多愛好者自發研究學習。


    陳觀的本科是風景園林,在學習華國古典園林時對榫卯工藝有所涉及,當時還動手做過相關的模型,所以陳觀對榫卯工藝是有一定了解的,但也隻能做一些結構比較簡單的。


    榫卯結構一旦複雜起來,即使拿著結構圖看想要理解也得研究一段時間,更不要說做了,需要花費大量時間沉心於此。


    不過陳觀也隻是做一張簡單的台案用來當工作台而已,隻是大了點,不需要什麽複雜的工藝。


    費了一段時間細心打孔、琢、磨,簡單的榫卯拚接就做好了。


    對接時,為了給自己簡陋的工藝加點保險,陳觀也學著現在很多視頻裏展示的在接口處刷了點膠水,使木料的拚接更為牢固。


    一番拚接組裝,最後,一張長兩米,寬一米二,高一米一的木案工作台出現在了院子裏。


    陳觀敲了敲,然後直接整個人站在了台案上,用力的在上麵蹦了幾下,發現台案依舊穩固結實,如此陳觀才滿意的跳下來擦了擦台麵。


    現在還有最後一道工序——上漆,這種木案一般上一層清漆就可以了,上漆後可以有利於防腐、減少磨損,可以很大的延長木製品的使用壽命。


    打開清漆罐子,用刷子沾上漆料在木台案上刷了起來。這罐子清漆還是陳觀之前做盆景架時買迴來的,原本家裏其實也有,是陳文清以前買迴來的,但陳觀打開看發現時間太長已經有點發幹了,於是果斷丟棄重新買了一罐。


    刷好漆,這張工作台就等著自然風幹後就可以投入使用了。


    做完這些陳觀一看已經是快到十一點了,大半個早晨過去了,但老爸那邊一直沒有消息通知過去,這都又快到午飯時間了。


    陳觀想了想還是打算主動過去看看,和老爺子以及陶翠萍說了聲,陳觀將準備好的糧食袋子放在皮卡上就開著車向自家水稻田那邊駛去。


    出門時,陳觀迴了趟房間把新買的無人機也帶上了車,一會要是有空餘時間可以無人機試飛一下,稻田那邊空間也比較廣闊,樹比較少,有利於陳觀這個新手操作。


    開著車距離自家的田地還有段距離,陳觀遠遠就看到了自家老爹,此時正和幾個人站在一顆大槐樹下抽著煙聊天。


    陳觀在樹前停下車,先和同站在樹下的村裏人問好打招唿,然後才向自家老爹問到:“還有多久到咱家,你那麽早來竟然還等到現在……”。


    “不是和你說等收到消息再來麽……這種事家家都想著早點結束,雖然你來得早但架不住大家都來的早啊。”陳文清毫不在意的吸口煙解釋道。


    “這不都快到中午了,我一直等著沒消息就過來看看。”


    “你來的也剛好,下一家就到咱們家的了,我正打算等會發消息叫你呢”陳文清指了指正在陳觀家田地隔壁收割著稻穀的收割機。


    “那還好,我看這時間還以為要等到下午呢”聽說下一個到自家陳觀就基本了解了,自家隻有二畝的水稻,而且這一片地勢平整,以陳觀眼前看到的這種大型收割機,一畝地差不多十五到二十分鍾就可以搞定,再加上裝袋等兩畝地搞完也就十二點半左右,晚點吃午飯就行了。


    陳觀給老媽發了消息說了一下這邊的情況,表示今天早晨要把這邊稻田的事搞定,會晚一點迴去吃晚飯。


    等了一會陶翠萍那邊迴消息表示了解,會稍晚一點再做飯。


    陳觀之所以記得發消息給老媽說一聲是因為自個老爹陳文清從來沒有這種習慣,經常在外邊吃過飯也不記得給家裏說一聲,常常是陶翠萍在家做了飯等著陳文清迴家卻說自己吃過了。


    因為這件事,陳觀小時候自家父母沒少吵架,但這種吵架也就比拌嘴厲害點,過了就過了,不會傷害感情。但長期的影響下陳觀卻是記得,如果在家時不吃飯或有事出去吃都會提前和自家老媽報備一聲。


    一幫中年人聊著天,陳觀站在一旁聽了聽發現都是村子裏或是附近村子裏的一些事情,陳觀沒興趣參與,迴到車裏拿出無人機調試起來。


    這東西照著指引操作起來還是蠻簡單的,當然這說的是在地麵上,空中飛行操作那就是另一碼事了,新手操作不善導致爆機的也不是沒有。陳家壩村在山裏,而且由於氣候適宜這裏到處都是樹,陳觀就是為了防止低空飛行撞樹上才會將無人機帶到稻田這邊相對空曠的場地試飛。


    搞明白操作方式後陳觀就操作無人機升空了,一旁樹下的眾人注意到陳觀的動作,看著有點新奇紛紛從樹下來到陳觀周圍看熱鬧。


    陳觀專心看著視頻畫麵操作著無人機,不時迴答一下老鄉的疑問。


    這年頭短視頻泛濫,村裏人倒是基本都知道這東西是無人機,可以空中拍照錄視頻什麽的,但以前都是在視頻裏見得,這麽近距離看到實物還是第一次,所以都比較好奇。


    “這東西能飛多高?”


    “這東西多少錢?貴不貴?”


    “操作起來複雜不複雜?要是簡單我也想買一個”……


    眾人七嘴八舌,諸如以上問題數不勝數,陳觀注意力放在無人機上,也隻能挑幾個聽得清楚的簡單迴答了一下。


    眾人看著陳觀操作無人機異常感興趣,有人還提出能不能讓他上手試試。


    對於這種要求陳觀隻能表示這東西剛買迴來,自己也是剛開始嚐試飛行操作不熟悉沒辦法給別人教,委婉拒絕了一些人希望上手操作的要求。


    無人機在空中飛行,十月的秋天,陳觀在顯示屏上所看到的就是一眼看不到邊際的金色稻海,一陣風吹過就是滾滾金色波浪翻湧。


    即使身邊有著一眾人的圍觀,陳觀依舊有點忘我的沉浸於這難得的美景中,但老爹陳文清的話語將他驚醒。


    “陳觀,先別玩了,輪到咱們家了。你把裝稻穀的袋子帶來了吧?”陳文清問著袋子的事,一方麵也是看兒子被一眾人圍著解解圍。


    “都帶來了,在皮卡車都裏呢。”陳觀也不想繼續被人圍觀了,他一向不適應那種看猴子雜耍似的目光,反正現在無人機試飛檢驗問題的目的也達到了,以後有的機會飛,沒必要非在這會別人的圍觀中繼續。


    將無人機降落收起,在箱子裏裝好後放在車裏,陳觀把車朝著自家的地的位置開了開,停在田埂旁的路上。


    拿出準備好的糧食袋,等著一會接稻穀。


    收割機每畝收160元,二畝地麵積一共付了320元的機收費。


    每畝地水稻畝產能有1000斤左右,二畝地能收新鮮潮濕稻穀2500~3000斤,曬幹後也就是有2000斤,不過這是稻穀沒有加工處理脫殼時的重量,加工過後就沒有這麽多了。


    陳觀帶來的大袋子一袋可以裝差不多100斤稻穀,也就是需要裝20袋左右才可以把自家地裏的所有稻穀裝完,而且以皮卡的載重一次也裝不完,陳觀至少要跑兩趟才能將這些稻穀運迴家。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山野小閑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舊夢一俗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舊夢一俗人並收藏山野小閑農最新章節